-
中丞传后叙
(
作品译文)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晚上,
我和吴郡籍翻阅家中的旧书, p>
发现了翰所写的
《巡
传》。翰因文章而自负,写这篇传记十分
详密。但遗憾的是还有缺陷:没有为许
远立传,又没有记载雷万春事迹的始末。
许远虽然才能似乎比不上巡,打开城门迎 接巡,地位本在巡之上。他把指挥
权交给巡,甘居于其下,毫无猜疑妒忌,最终和巡一起
守城而死,成就了功名,
城破后被俘,不过和巡死的时间有先后的不同罢了。、许两家的
子弟才智低下,
不能了解其父辈的志向,认为巡战死而许远被俘,怀疑许远是怕死而投降
了叛军。
如果许远真的怕死,何苦守住这尺寸大小的地盘,以他所爱之人的肉充饥,来和
叛军对垒而不投降呢?当他在包围中守城时,外面没有一点哪怕极为微弱的援助,
所要效忠的,就是国家和皇上,而叛军会拿国家和皇上已被消灭的情况告诉他。
许远见救兵不来,而叛军越来越多,一定会相信他们的话;外面毫无希望却仍然
死守,军民相食,人越来越少,即使是傻瓜也会计算日期而知道自己的死所了。
许远不怕
死也可以清楚了!哪有城破而自己的部下都已战死,他却偏偏蒙受耻辱
苟且偷生?即使再
笨的人也不愿这样做,唉!难道说像许远如此贤明的人会这样
做吗?
议论的人又认为许远和巡分守城门,城陷落是从许远 分守的西南方开始的。
拿这个理由来诽谤许远,这又和小孩的见识没有两样。人将要死的
时候,他的脏
必定有一个先受到侵害的地方;扯紧绳子,把它拉断,绳断必定有一个先裂
的地
方。有人看到这种情况,就来责怪这个先受侵害和先裂的地步,他也太不通达事
p>
理了!小人喜欢议论,不愿成人之美,竟到了这样的地方!像巡、许远所造成的
功业,如此杰出,尚且躲不掉小人的诽谤,其他人还有什么可说呢!
当、许二位刚守城的时候,哪能知道别人终不相救, 从而预先弃城逃走呢?
如果睢阳城守不住,即使逃到其他地方又有什么用处?等到没有救
兵而且走投无
路的时候,率领着那些受伤残废、饥饿瘦弱的残兵,即使想逃走,也一定无
法到
达要去的地方。、许二位的功绩,他们已经考虑得很周到了!守住孤城,捍卫天
p>
下,仅凭千百个濒临灭亡的士兵,来对付近百万天天增加的敌军,保护着江淮地
区,挡住了叛军的攻势,天下能够不亡,这是谁的功劳啊!在那个时候,丢掉城
池而只想保全性命的人,不在少数;拥有强兵却安坐观望的人,一个接着一个。
不追究
讨论这些,却拿死守睢阳来责备、许二位,也可见这些人把自己放在与逆
乱者同类的地位
,捏造谎言来帮他们一起攻击有功之人了。
p>
我曾经在汴州、任职,多次经过两州之间,亲自在那叫做双庙的地方祭祀巡
和
许远。那里的老人常常说起巡、许远时候的事情:南霁云向贺兰进明求救的时
候,贺兰进
明妒忌巡、许远的威望和功劳超过自己,不肯派兵相救;但看中了南
霁云的勇敢和壮伟,
不采纳他的话,却勉力挽留他,还准备了酒食和音乐,请南
霁云入座。南霁云义气激昂说
:“我来的时候,睢阳军民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东西
吃了!我即使想一个人享受,道义不能
允许;即使吃了,我也难以下咽!”于是
拔出自己的佩刀,砍断一个手指,鲜血淋漓,拿
给贺兰进明看。在座的人大吃一
惊,都感动得为南霁云流下了眼泪。南霁云知道贺兰进明
终究没有为自己出兵的
意思,立即骑马离去;将出城时,他抽出箭射寺庙的佛塔,那枝箭
射进佛塔砖面
半箭之深,说:“我回去打败叛军后,一定要消灭贺兰进明!就用这枝箭来
作为
标记。”我于贞元年间经过泗州,船上的人还指点着说给我听。城破后,叛军拿
p>
刀逼巡投降,巡坚贞不屈,马上被绑走,准备杀掉;叛军又叫南霁云投降,南霁
云没有吱声。巡叫南霁云道:“南八,男子汉一死而已,不能向不义之人屈服!”
南霁云笑道:“我本想有所作为;您既然这样说,我哪敢不死!”于是誓不投降。
籍说:“有一个人叫于嵩,年轻时跟随巡;等到巡起兵抗击叛军,于嵩曾在
围城之中。我大历年间在和州乌江县见到过于嵩,那时他已六十多岁了。因为巡
的缘
故起先曾得到临涣县尉的官职,学习努力,无所不读。我那时还幼小,简单
地询问过巡、
许远的事迹,不太详细。他说:巡身长七尺有余,一口胡须活像神
灵。他曾经看见于嵩在
读《汉书》,就对于嵩说:‘你怎么老是在读这本书?’
于嵩说:‘没有读熟呀。’巡说
:‘我读书不超过三遍,一辈子不会忘记。’就
背诵于嵩所读的书,一卷背完不错一个字
。于嵩很惊奇,以为巡是碰巧熟悉这一
卷,就随便抽出一卷来试他,他都像刚才那样能背
诵出来。于嵩又拿书架上其他
书来试问巡,巡随口应声都背得一字不错。于嵩跟巡时间较
久,也不见巡经常读
书。写起文章来,拿起纸笔一挥而就,从来不打草稿。起先守睢阳时
,士兵将近
万把人,城里居住的人家,也将近几万,巡只要见一次问过,以后没有不认识
的。
巡发起怒来,胡须都会竖起。等到城破后,叛军绑住巡等几十人让他们坐着,立
p>
即就要处死。巡起身去小便,他的部下见他起身,有的跟着站起,有的哭了起来。
巡说:‘你们不要害怕!死是命中注定的。’大家都哭得不忍抬头看他。巡被杀
时,脸色毫不慌,神态安详,就和平日一样。许远是个宽厚的长者,相貌也和他
的心
一样;和巡同年出生,但时间比巡稍晚,称巡为兄,死时四十九岁。”于嵩
在贞元初年死
在亳宋一带。有人传说他在那里有块田地,武人把它强夺霸占了,
于嵩打算到州里提出诉
讼,却被武人杀死。于嵩没有后代。这些都是籍告诉我的。
种树郭橐驼传
译文:
郭橐驼,不知道他最初叫什么名字。他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突起而弯腰走路,
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称呼他叫“橐驼”。橐驼听到后说:“很好啊,这样
称呼我确实恰当。”于是他索性放弃了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
长安城
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经
营园林观赏游乐的富豪人家和种树
卖果盈利的人,都争着把他接到家里奉养。看
到橐驼种的树,即或是移植来的,也没有不
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结果实
早而且多。其他种树的人虽然暗中观察,羡慕效仿,
也没有谁能比得上。
有人问他种 树种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说:“橐驼我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
而且长得很快,只不过能
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罢了。它的天
性是舒展它的根部,它的培土要均
匀,它的土要用原来的土,给它筑土要紧密。
这样做了之后,就不要再去动它,也不必担
心它,种好以后离开时不再回头看。
栽种时就像对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就像丢弃它
一样。那么它的天性得到保
全并且它的本性能够充分的发展。所以我只不过不妨害它的生
长罢了,并不是有
能力使它长得高大茂盛;只不过不抑制、减少它结果罢了,也并不是有
能力使它
果实结得又早又多。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树根拳曲就换上新土;他培土的时
候,不是过紧就是太松。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不同的人,却又太过于溺爱它们
了,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头去看看。甚至有人掐破树
< br>皮来观察它是死是活,摇动树干来验察土的松与紧,这样就与树木的天性逐渐地
一
天天地相背离了。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
际上是仇恨
它。所以他们都比不上我啊。“
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吗?”橐驼说:“我
只知道种树
而已,做官治民
,
不是我的专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当官的喜
< p>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很怜爱百姓,而百姓最终反因此受到祸害。早早晚晚那
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割,
早些
煮蚕茧抽蚕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育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
一会儿打鼓招
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集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
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
空暇,又怎能使我们繁衍生息,民心安定呢?所以我们既
困苦又疲乏
,< /p>
像这样(治民反而扰民),它与我种树的行当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
吧?”
问的人说:“不也很好吗!我问种 树,得到了治民的方法。”我记录这
件事把它作为官吏们的鉴戒。
武灵王胡服骑射
作品译文
当楚国正在遭到国欺负的时候,北方的国倒在发愤图强。国的国君武灵王,眼光远,胆
子
大,想方设法要把国家改革一番。
有一天,武灵王对他的臣子楼缓说:
“
咱们东边有齐国、
(
古国名
)
,北边有燕国、东胡,
西边有国、国和楼烦
(
古部落名
)
。我们要不发愤 图强,随时会被人家灭了。要发愤图强,就
得好好来一番改革。我觉得咱们穿的服装,长
袍大褂,干活打仗,都不方便,不如胡人
(
泛指
北方的少
数民族
)
短衣窄袖,
脚上穿皮靴,
灵活得多。 p>
我打算仿照胡人的风俗,
把服装改一改,
你们看怎么样?
p>
”
楼缓听了很赞成, 说:
“
咱们仿照胡人的穿着,也能学习他们打仗的本领了,是不是?
”
武灵王说:
“
对啊!咱们打仗全靠步兵,或者用马拉 车,但是不会骑马打仗。我打算学胡人的
穿着,就是要学胡人那样骑马射箭。
这个议论一传开去,就有不少大臣反对。武灵王又跟另
一个大臣肥
义商量:
“
我想用胡服骑射来改革咱们国家的风俗,可是大家反对,怎么办。 p>
”
肥
义说:
“
要办大事不能犹 豫,犹豫就办不成大事。大王既然认为这样做对国家有利,何必怕大
家讥笑?
武灵王听了很高兴,说:
“
我看讥笑我的是些蠢人,明理的 人都会赞成我。
”
第二天
上朝的时候,武灵王首先穿着胡
人的服装出来。大臣们见到他短衣窄袖的穿着,都吓了一跳。
武灵王把改胡服的事向大家
讲了,可是大臣们总觉得这件事太丢脸,不愿这样办。
武灵王有个叔叔公子成,是国一个很有影响的老臣, 头脑十分顽固。他听到武灵王要改
服装,就干脆装病不上朝。武灵王下了决心,非实行改
革不可。他知道要推行这个新办法,
首先要打通他那老叔叔的思想。于是,武灵王派人去
请公子成说:
”
家族听命于长辈亲属,国
家听命于君主。
现在我让国人改换服饰,但是叔叔您却不穿胡服,我害怕天下人会议论的。
治理国家有一
定的规律,是以有利于百姓为根本;从事政治有一定的原则,政令得以施行为
最主要。修
明德行必须先让百姓议论明白,贯彻政令首先要使贵族信服奉行,因此希望仰仗
叔父的声
望来成就更换胡服的功业。
“
公子成拜了两次叩头至地说:
” p>
我听说
中原
地区,是圣
人所教化的,是礼乐所
施用的,是胡人所参见跟赴的,是蛮夷族所取法效仿的。现在
王
却舍
弃这些而沿袭胡人的服饰,改变自古以来就有的规则,违逆百姓的心思,我请武灵王对此事
深思熟虑啊!
“
使者将公子
成德
这番 话回报给王。武灵王亲自前往请求公子成说:
”
我们国东
边有齐国、
国
,北边有燕国、东胡,西边有
娄烦
、 国、国接壤。现在却没有骑射准备,那么
怎么能够守在国土?以前国依仗齐国强大的兵力
,
侵犯我们的土地,
用绳索捆绑我们的人民,
引来大水围
住鄗地。辱没了社稷神灵,鄗地几乎不能守在了,以前的君主以之为耻辱。因此
我改变服
装训练骑射,是想防备边境四地的危难,向国报仇。但是叔叔您却只顺着中原地区
的风俗
,害怕改变服饰的恶名,忘记了鄗地之事的耻辱,这不是我所期望的啊。
“
公子成 听从
了命令,武灵王便赐给他胡人的服饰,第二天公子成穿上胡服上朝。
大臣们一见公子成也穿
起胡服来了,没有话说,只好跟着改了。
武灵王看到条件成熟,就 正式下了一道改革服装的命令。过了没有多少日子,国人不分
贫富贵贱,都穿起胡服来了
。有的人开头觉得有点不习惯,后来觉得穿了胡服,实在方便得
-
-
-
-
-
-
-
-
-
上一篇:04729 大学语文 自考复习资料
下一篇:武昌理工学院自考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