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网-天津大学网
(篇一)
不知不觉中,
已经在
NK
博物馆度过了大学四年的生活。
犹记得当初拿 到录取通知书时,
面对
一个陌生的专业的茫然,乃至恐惧。那时的我还不
知道,从那天开始,博物馆这个名字就与
我的人生结下了不解之缘。父母为了让我安心上
学,特地在开学前的暑假带我北上
NK
,让我
自己到历史
学院去询问相关情况。一位教授给我了亲切的接待,他对事情高屋建瓴的见识,
海纳百川
的学者的胸怀,给了我深刻的印象,那时我就开始觉得读这个专业,也许冥冥中正
是适合
我的选择。转眼间,我不但以优秀的成绩完成了大学的学业,而且开始寻求步入更高
的学
术殿堂,继续文博专业的学习研究。于是,我申请了贵校的免试推荐研究生,希望能在
一
个新的环境中继续我的学业
在本科的第一年,
我在院系的安排下学习了中国通史,
世界史,
历史文选等进入与历史学息
息相关的本专业的必备课,而且学习了博物馆学概论,这门课将我领进了博物馆学的大门
。
我阅读了一些博物馆相关的课内外书籍,包括《博物馆的沉思》
, p>
《中国考古大发现》等。沉
浸在大学丰富的图书馆藏中,我不忘专业课的学习
。历史,古文和英文相关的课程对高中就
在这方面十分擅长的我来说并不成问题,在这方
大二面的优势,填补了我对数学的忽视所造
成的偏科。
我得到了一等奖学 金,
历史学院优秀团员的称号,
以及
nk
之光文学 艺术节金奖奖
项。接下来的三年的本科学习了很多专业课程,包括各项器物学,博物馆研
究以及物质文化
史。
并获得不错的成绩,
并顺利通过了英 语四六级。
我把握每个机会参观我可以去的博物馆,
三年本科培养了我作
为一个未来的博物馆人基本的学科素质,
。
在此期间我对刘
y p>
老师执教的
陶瓷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上课期间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及
期刊杂志相关内容。
CNKI
学术期刊数据库在我以后两年的学习生活中
成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解学科领域新动态,
把握研究动向,被我认为是不可缺少的素
质。出于对陶瓷器的喜爱,我曾花一学期时间整理
总结了院资料库的核心期刊中关于龙泉
青瓷的所有论文,并得到了很大收获。
大学期间,我在校团委担任过理
论调研工作,并参加了很多文史类社团。在此中我看到一个
现象就是文史类社团很难走出
小众范围,同学们对这类社团的忽略让我联想到了我们的博物
馆。社团的成功需要有效的
推广。大二时我创办了
nk
大学
yl
协会,在各种 工作中有了深刻
的体会,文史类的社团容易造成曲高和寡的尴尬,而博物馆作为一个文化
传播机构,如何吸
引观众,并使观众在参观过程中轻松的收到文化信息,达成教育效果,
需要博物馆考虑如何
使自己变为一个更加亲善,
更加让人愉快的老师。< /p>
出于对着个方式的探索,
我在黄
cy
老师指
导下完成了《民俗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论文。期间参考了包括钟敬文先生在内
的很多学者的民俗学著作,
和许多文博学者对新兴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 的研究成果。
从探讨博物馆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试图探讨博物馆引进现代传播学
的因素,改变固
有展览构成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对民俗学也产生了很大兴趣。如果
可能的话,研究生
希望继续民俗学方向的研究。虽然大学本科并没有学到很多民俗学的内
容,但是我相信本科
只是探索的一个起点。
目前,我对自己将来的研究生生活有以下粗略的规划
< br>1.
进行陶瓷考古或民俗学方向的研究,争取做出自己的成果,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自己的论 文
2.
尽量选修器物学课程,以及古文字学课程。因为 我觉得在实际研究工作中能对铭文,古籍
等有自己的认识和解读是很重要的
3.
弥补本科未进行足够的时间工作的遗憾,尽量争取实践活动的经 验
对于未来,我还没有太多的想法。研究生结束后,也许仍然感到自己
所学不足,继续攻读博
士。
也许觉得自己过于纸上谈兵,
寻觅一份可以让我获得实践经验,
并继续学术研究的职业。
可能会进入学
校,或是博物馆,或是国家或地方文化机关,对我来说都很好。但是我现在有
一个明确目
标,就是上研。相信三年的缓冲可以让我想很多,成熟很多。也许一年或者两年
之后,我
就可以真的确定自己步入社会以后,会站在怎样的一个位置上,但是现在我只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