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大学查询网 > 高校介绍 >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分析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daxue
2020-11-25 12:57
tags:

烟台的大学有哪些-烟台的大学有哪些

2020年11月25日发(作者:童能灵)


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分析


一、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过去的

2008

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

不仅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管制逐渐强化的


一年,

也是雪灾、

地震、

奥运会、

全球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交织发生的一

年。

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

并构成了 当


前及今后就业面临的基本形势。


1

、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会影响就业的增长空间。


2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

< p>


3

、劳动力市场管制增加了劳动力成本,短期内会减少劳动力需求 。


4

、国内重大自然与社会事件对就业的影响是喜忧参半。


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总的可概括为:


一个主要 矛盾:

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要与劳动力总量过大、

素质不相适应的


矛盾


三个基本特征:


?

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同时并有


?

城镇和农村就业问题同时出现


?

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


一个焦点:集中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上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1.

中国高等教育跃居世界第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

《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与趋势》

综合报告指出,

中国


高校在校人数在过去非常短的时间里翻了一番,

2001

年高校教育规模跃居世界


第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张茅

20

日说

,

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在学人数位


居世界第一。

报告说,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印度、俄罗斯和 日本。中国常驻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说,这是中国首次在高等教育规模上超过美国。

2007


1


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招生规模分别达到

570

万人和

4 2.4

万人,普通高


等教育在校生达

1738.8

万人,研究生

110.5

万人。


2.

大学生就业进入高峰


1)

1999

年开始,

高校扩招,

我 国高等教育进入新阶段。

毕业生人数大增:


毕业人数(万)

同比上年增长(万)


2009 611 52

9.7%


2008 559 64(12.9%)


2007 495 82

19.8%


2006 413 73

21.5%


2005 340 60

21.4%


2004 280 62

29.2%


2003 212 67

46.2%


2002 145 30(26.1%)


2001 115 8(7.4%)


2000 107


3

、社会对大学生需求数量减少


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统计:“十五”期间

(

十五是指第十个五年计划,第一


个五年计划是从

1957

年开始的,那么到了十五就是

2001-2005 )

,我国新成长


的劳动力数量升至峰值(

4650

万)。加上现有下岗失业人员(

1750

万),每年


城镇需安排就业人数达

2300

万人。以经济 增长

7%

计算,每年新增长的工作岗位


只有

800

万个,年度供大于求

1500

万人。同时,农村还有

1.5

亿富余劳动力需


要转移。

< p>
目前,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

3.7%

,实际失业率在

5

6%

。专家估计:我国隐性


失业人 数

3000

万人。


与此同时人才需求下降


企业单位——减员增效


2


政府机关——精简机构


事业单位——下岗分流


三、大学生就业的前景


尽管大学生就业当前还 面临着不少困难,有些困难可能还需要较长时间的调


整,但是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 势来看,大学生就业的前景总体上是非


常乐观的,

虽然我们不能指望大学 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过程总是一帆风顺的。


(一)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将为大学生就业创造广阔的空间。

作为一个拥有

13

亿人口的大国,其潜在的经济需求是极大的。更关键的是, 通


30

年的改革开放,这些需求已经被成功启动,首先 在大中城市,然后是沿海


的小城市与农村地区,

随之而来的将是广阔的中 西部地区。

中国同时兼具农业社


会向工业社会转型、

工业 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

工业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的


建设都是最为关键 的经济发展平台。

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

这都将是吸引就

业需求的一个重要渠道。


(二)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对大学生的需求将会更大。


全球竞争以及中国总体生活水平的提升导致中国不能永远享受劳动力成本的优

< p>
势,

产业结构升级是必然趋势,

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员的需求应 该有比较大


的空间。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国家创新战略,这将使得我国

21

世纪的社会经济发


展在很大的程度上有赖于基于长期人力资本投资而形成 的高端劳动力群体。

可以


说,

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 调整初步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

这为大学


生就业需求的增长准备了 广阔的空间。


(三)

政府就业政策的持续优化将会为大 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创造更好


的就业环境。


政府消除对高校毕业生供给与需求的政策抑制,

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学生就业市场,


实施大学生自由就业制度,

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对大学毕业生

(含高职毕 业生)


一切户口指标限制和人事指标限制以及各种各样显性或隐性的行 政限制,

打破大


3


学生就业 市场的行政分割,

促进大学毕业生无障碍就业和自由流动,

优化我国高

< p>
素质人才的配置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维护就业市场稳定,促进经济增长。


(四)

此外,为鼓励大学毕业生到特定的 地区就业或从事特定的职业,


实施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补偿机制是国际惯例。


美国的补偿措施就包括联邦政府贷款减免政策、

各州贷 款减免计划、

军队贷


款偿还计划

(激励毕业生到军队服役 )

美国护理教育贷款偿还计划

(受益的护


士在护士短缺地区合格的机构提供服务)等。我国自

2003

年起开始实施就业 激


励政策,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些政策在

2004

年以后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强


化。

国务院规定,

政府支持的 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国家西


部地区 “两基”

(“两基”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简


称)

攻坚等重大项目,

要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

加大实施“大学生 志愿服务西部


计划”

力度,

扩大由中央财政支持的西部志 愿者规模。

国家就业激励政策的实施


将会更有效地支持国家整体人力资源 发展战略,

支持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


要求,最终实现个人、用人单 位和国家“三赢”结果。


(五)高等教育的持续改革将会逐步改进大学 生更好地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


的就业能力。


第 一,高等教育改革使得大学更加关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市场内涵。我国经


济的市场化、< /p>

知识化与全球化使得就业政策与教育政策正在围绕

“职业路径”

进行重组,整合教育与工作的联结机制,提升就业能力,实现充分就业与满


意就业的 目标。大学已经开始强化对外部市场的反应速度和能力,增强大学


的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竞 争能力,增强大学的投入和产出的效率,极大地提升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以消除大学生劳 动力市场上的结构性失业问题。为此,


我国的大学可能需要创新教学,创新课程,创新专 业乃至于创新大学,创新


高等教育。


第二,大 学正在将就业能力的市场内涵转化为教学创新行动。在教学模式创


新行动方面,以强化通 识教育为目的的通识型教学、以需求驱动的实践基地


4


建设为标志的实践型教学、以强调研究方法为内容的研究型教学、以拓宽国


际 视野为目标的国际型教学、以培养就业能力与学习能力为内容的能力型教


学、以强化学生 的参与和投入为目标的参与型教学等都在不断尝试,试图通


过教学创新,培养更加适应市 场需求的大学毕业生。


第三,在职业指导服务方面,大学充分利用学校 就业中心的信息网络,充分


利用校友的人脉资源,能够及时有效地将社会招聘信息传递给 毕业生,帮助


大学生了解就业环境;借助讲座、座谈、模拟、案例、演示等手段帮助学生


了解职业市场要求,改进他们展示专业水平的能力;大学正在寻求建立与用


人单位之间的伙伴关系,理解社会需求,并将其转换传递给各个具体的教学


和 研究部门,然后这些部门再基于社会的需求创新课程,创新专业甚至于创


新大学。通过全 方位的职业指导与服务,增强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市场


能力”。


四、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一)政府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


要 解决高校就业问题,

政府要加强经济调控手段,

对去西部地区和条件艰苦的一


些重点单位和行业就业的大学生,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的优惠,


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去那些地方就业。


在完善就业市场方面,

政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性障碍。

通过深化


改革,

对于那些有障于学生就业的政策、

制度等 要逐步的取消;

各级政府要开放


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种种政策限制,

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

积极疏通就业


渠道,不断完善就 业市场。


政府还应加强对高校办 学的指导,

在宏观上加强人才预测和对专业设置的调


整,

以及对各类人才培养规模的调控,

指导高校的改革,

避免高校盲目的专业设


置。

另外,

政府还应发挥自制优势,

主动为高校 和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就


业指导。


(二)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5


各个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让那 些博士


和硕士来装点门面,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置换冗员。用人单位要


从长远考虑,建立人才储备机制。毕业生从高校毕业,缺乏实际经验,而且

他们要发挥出价值也需要一个过程,对其进行培训,形成梯队。总之,用人


单位改变 自己的人才观念,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三)高校要强化内部改革


大学毕业生是高校 产出的最终“产品”,其就业率与就业层次的高低,


是一所高校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生源,也影


响着在校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情绪,因此学校要 深化自己内部改革。


高校要主动适应市场,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加强 基础学科、应用学科


的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出


高素质的毕业生;同时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开设新专业,灵活地调整专业设


置。


(四)大学生应了解就业政策、更新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1

大学生要成功就业,

除了要清醒地了解当前严 峻的形势外,

还需要了解当


前就业政策:


?

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思路是< /p>

“管而不包、

加强指导、

重在服务”


?

基本机制是“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


?

基本形式是“国家宏观调控、学校 和各级政府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


双向选择”。


?

新的就业制度是“市场导向、政府 宏观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


人单位双向选择”。


为了应对严峻的

2009

年就业形势,

拓宽

2009

年大学

毕业生

就业 渠道,


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积极商讨推出四项

2009

年 就业

政策


据了解,四项就业新政策主要包括:对在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


达到 一定年限的高校

毕业生

,由国家代为偿还其学费和助学贷款;扩大实


6

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官网-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官网


华南理工大学校徽-华南理工大学校徽


清华大学 状元-清华大学 状元


南华大学附近-南华大学附近


大学生扫墓-大学生扫墓


行书大学-行书大学


宝安大学城-宝安大学城


英国贝德福德大学-英国贝德福德大学



本文更新与2020-11-25 12:5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daxue/5752.html

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分析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