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对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状况的分析与思考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10
年 专项课题“地
方综合性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体系研究”子课题“地
方综合性大学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教学管理支持体系研
究”的研究成果。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
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
“创新创业”也日益 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胡锦涛总书记
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
型国家”的战略目标,
教
育部下发的
《关于大力推进高等 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
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要
(2010―2020
年)》中都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
创业教育。
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培养大学生创新 创业意
识,
是各高校服务于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的举措;
< p>是深化高
等教育教学改革,
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 要途
径。
一、国内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
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始于
20
世纪末。
1998
年,清
华大学举办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
成为第一所将大学生创
业计划竞赛引入亚洲的高校。
20 02
年,高校创业教育在我国正
式启动,教育部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
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等
9
所院校确定为开展创业教育的 试点院校。
十多年来,
创新创
业教育逐步引起了各高校的
重视,
一些高校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地
方政府的积极引导下,
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目前国内高校
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有如下几
种类型。
1.
以 “挑战杯”及创业设计类竞赛为载体,
开展创新创业教
育
从
20
世纪
90
年代末开始,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等高校就开
始借鉴国外大学的经验,
形成了以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载体的创
< br>新创业教育。随着全国性的“挑战杯”竞赛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借助“挑战杯”运
用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成为高校最为普遍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
之一。
2.
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依托,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
就业指导课程逐步发展
为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指导和职业生涯指导。
创业 作为毕业生职
业生涯设计的一个内容,
指导毕业生创业和创业基本知识的 讲授
等就纳入了就业指导课程中。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就业指导课已 p>
成为各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另一主要形式。
比如:
上海对 外
经济贸易学院自
2008
级学生开始,将职业规划与发 展培训的课
程版块做了新的调整,
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
将创业教育
4
个学分中的
1
个学分 列入学生的必修课程,同时还开设创业教
育系列讲座,纳入选修课学分序列。
3.
以大学生创业基地(园区)为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这种类型在南方院校比较常见,
例如 温州大学受区域文化中
浓郁的重商理念的熏陶,
成功构建了“学生创业工 作室、
学院创
业中心、
学校创业园”三级联动的创业实践 平台。
上海对外贸易
学院设立了创业实践中心,自
200 5
年创业中心成立以来,由学
生先后建立约
83
家公司,
其中
14
家为经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的实
< p>体公司。
在“全真环境下”引导和推进大学生创业,
学生必须按 p>
照国家工商、
税务管理有关规定注册登记,
所创办企业按照市 场
化运作,依法纳税,优胜劣汰,同时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管
理。
4.
成立专门组织机构为保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创业管理教育学院、
西南民族大学的
创新创业中心、
浙江大学的研究生创新创业中心和 未来企业家俱
乐部。黑龙江大学还成立了创业领导小组、创业教育学院、创业
教育中心、创业教育协调委员会、创业教育顾问团,确定了
6
个 p>
校级创业教育试点单位,全面推进创业教育。
5.
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试点,培养创新型人才
在一些高校出现了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为试点 ,
培养
创新型人才的创新创业教育。在
2008
年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
新实验区项目中,
有
16
个涉及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验区成功获批,
如上海财经大学的财经人才创业
教育创新实验区、
大连理工大学
的立体化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
区、
广西大学的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复合型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
基地等。
6.
搭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施创新创业教育
一些高校初步建立了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 p>开设了围绕创业理
念、实务、实践三个方面的课程。如中南大学开设有创业教育指<
/p>
导课、
创业实训指导课;
大连理工大学将创新创业教育分为 创业
精神、创业知识、创业实践三个模块。
7.
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
目前,
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已引起 了很多高校的重视,
部
分高校将其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贯 穿大学教育全过程。
例如江南
大学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在专业教育、
p>
素质教育与就业教育过程
中,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
构建了包括“经济管理基
础”、“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科基础”
、“思想政治理
论”、“语言类基础”、“计算机基础”,以及素质教育公共课
程在内的创新创业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平台,
进一步规范全校通识
< br>教育课程的系统内容。做到相同学科群的不同专业学生在
1
~
2
年级主要课程之间打通,
从而有效拓宽了学生的专业基础。
尤其
是加强了实习环节的建设,
增加短学期用于实践教学,
专设学分
用于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二、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
各高校的探索尝试在取得 p>
一定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教育理念滞后
首先,
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存在误区,
有些人认 为创业教育
就是教学生怎么开“公司”、
当“老板”赚钱,
也有些人认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