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人事处-江苏大学人事处
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
2012
年
07
月
03
日
来源:凤凰网讲座
作者:卢新宁
《大学问》毕业季特刊
主题: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北大中文系
2012
年毕业典礼致辞
时间:
2012
年
7
月
1
日
地点:北京大学
卢新宁,北京大学中文系
1984
级本科生,
《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
精彩摘要:
这个社会更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适应,而是北大人的坚守。
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 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
即将上市的股票。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
有可能。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 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
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
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 的筹码,我很担心,
“怀
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
“粉碎机”?
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 么样,中国便怎么样;
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演讲全文:
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 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
悦。
一进家门,光阴倒转,刚才那些美好的视频,同学的发言,老师 的讲话,都让我觉得所
有年轻的故事都不曾走远。
可是,
站在你们面前,
亲爱的同学们,
我才发现,
自己真的老了。
1988
年,我本科毕业的时候,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出生。那个时候你 们的朗朗部长还
是众女生仰慕的帅师兄,你们的渭毅老师正与我的同屋女孩爱得地老天荒
。而现在他们的孩
子都该考大学了。
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
“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 以再回首的昨天”
。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
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
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从一张
白纸起步的书写,
一切皆有可能。
面对你们,
我甚至缺少一分抒 发
“过来人”
心得的勇气。
但我先生力劝我来,
我的朋友也劝我来,
他们都是
84
级的中文系学长。
今天,
他 们有的
仍然是一介文人,清贫淡泊;有的已经主政一方,功成名就;有的发了财做了“富
二代”
的爹,也有的离了婚、生活并不如意,但在网上交流时,听说有今天这样一个机会,他
们都无一例外地让我一定要来,代表他们,代表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弟弟妹妹说点什么。
是的,跟你们一样,我们曾在中文系就读,甚至读过同一门课程 ,青涩的背影都曾被燕
园的阳光,
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
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
我们之间横亘着
20
多年
的时光。
那个时候我们称为理想的,
今天或许你们笑称其为空想 ;
那时的我们流行书生论政,
今天的你们要面对诫勉谈话;
那时的我们熟悉的热词是民主、
自由,
今天的你们记住的是
“拼
爹”
、
“躲猫猫”
、
“打 酱油”
;
那个时候的我们喜欢在三角地游荡,
而今天的你们习惯隐 形于伟
大的互联网。
我们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 济体,还在苦苦寻找迷
失的幸福,无数和你们一样的青年喜欢用“囧”形容自己的处境。
我们想说的是,站在这样高的起点,由北大中文系出发,你们不 缺前辈大师的庇荫,更
不少历史文化的熏染。
《诗经》
《 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思想,李白杜甫的词章,构成了
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
光。我不需要提醒你们,未来将如何以具体琐碎消磨这份浪漫
与绚烂;也不需要提醒你们
,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解你们的万丈雄心;更不
需要提醒你们,走入社会,要如何变得务实与现实,因为你们终 将以一生浸淫其中。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
< p>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
的越来越多,
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
讲待遇的越来越多,
讲理想的越来越少;
大官越来越多,
大师越来越少。
因此,
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
我想说的只是,
请看护好你曾经的 激情和理想。
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也许有同学会笑话,大师姐写报社论写多了吧,这么高的调子。 可如果我告诉各位,这
是我的那些中文系同学,那些不管今天处于怎样的职位,遭遇过怎
样的人生的同学共同的想
法,你们是否会稍微有些重视?是否会多想一下为什么二十多年
过去,他们依然如此?
我知道,与我们这一代相比,你们这一代人的社会化远在你们踏上社会之前就已经开始
< p>了,国家的盛世集中在你们的大学时代,但社会的问题也凸显在你们的青春岁月。你们有我
们不曾拥有的机遇,但也有我们不曾经历的挑战。
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 。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
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很担心,<
/p>
“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
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我们会不
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变成钱理群先生
所言“精致利己主义”
,世 故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而北大会不会像那个日本年轻人
所说的,
“有的是人才,却并不培养精英”?
我有一位清华毕业的同事,
从大学开始,
就自称是
“北大的跟屁虫”
。
对北大人甚是敬重。
谈到“大清王朝北大荒”江湖传言,他特认真地对我说:
“这个社会更需要的, 不是北大人的
适应,而是北大人的坚守。
”
这让我想起中文系百年时,陈平原先生的一席话。他提到西南联 大时的老照片给自己的
感动: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这应
当就是国人眼里北大人的
形象。不管将来的你们身处何处,不管将来的你们从事什么职业
,是否都能常常自问,作为
北大人,
我们是否还存有那种浩然之气?那种 精神的魅力,
充实的人生,
“天地之心、
生民之
< br>命、往圣绝学”
,是否还能在我们心中激起共鸣?
马克思曾慨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今 天的中国,同样不缺少
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信仰的人。也正因此,中文系给我们的教育,
才格外珍贵。从母校的教
诲出发,
20
多年社会生活给的 我最大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
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
因为信仰。不用害怕圆滑的人说你不够成熟,不用在意聪明的人
说你不够明智,不要照原
样接受别人推荐给你的生活,选择坚守、选择理想,选择倾听内心
的呼唤,才能拥有最饱
满的人生。
梁漱溟先生写过一本书
《这个世界会好吗?》< /p>
。
我很喜欢这个书名,
它以朴素的设问提出
了人生的大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事在人为,未来中国的分量和质量,就在各位的篇二:
北大清华校长毕业典礼讲话之比较
北大清华校长毕业典礼讲话之比较
北大清华昨日举行毕业典礼
两校校长狂飙网络热词
听完校长的最后一番嘱托,接受他的亲自拨穗。
5
日上午,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本科
毕业生同时毕业。毕业典礼上,两
所高校校长的讲话更是成为亮点,他们都用了当下流行的
网络语,给学生上了最后一课,
让学生大呼过瘾。
5
日上午
9
时,
清华大学综合体育馆里座无虚席,
毕业典礼刚一开始就掌声雷动。
p>
在
介绍各个学院的院领导时,凡被点到的院系学生几乎都站起来,挥动着院旗
,大声念着学院
的口号。
一名航天航空学院的学生还举着院旗在看台上来回奔跑,主持的 副校长则停止说话,校
领导都微笑着鼓掌,给了他们时间,让他们最后一次表达这份对母
校的感情。
5
日上午
8
时
3 0
分,
北京大学毕业典礼暨学士学位授予仪式在北京大学邱德拔体育馆举
行。
一大早这里就挤满了前来参加典礼的学生和学生家长,
整个典礼大约持续了两个半小时。
请到了北京大学
1996
年的校友、著名央视主持人张泉灵作为特邀嘉宾并致辞。
清华 校
长:引用凡客体赢
14
次掌声
在毕业典礼中,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在形容这批毕业的
7
字班学生时引用了凡客体,赢
得
14
< p>次掌声,讲话完毕后,全场的掌声长达15
秒。
【经典语句】
在我的眼里,你们爱真理,也爱生活
??
没有什么畏惧和不可能,你们是阳光的
7
字班!
我记得你们在
c
楼前排长队为灾区献血,做志愿者奥运忙 碌,在国庆的队伍中喊出的“祖国
万岁、清华加油”
,还有百年校庆时, 用我的名字在人人网上写下清华生日快乐。
你们
知识更丰富,视野更开阔,思维活跃,多才多艺,更加敢于展示个性,表达想法。我由衷地
赞赏你们这些品质,也愿意对你们有更多的期待。
北大校长:分数是浮云不要伤不起
北大校长周其凤的讲话不仅用了“浮云”
、 p>
“伤不起”等网络用语,还在讲话快要结束的
时候,引用了北大学生原创的校
园电影《此间少年》主题曲的歌词:
“就在那身之间,就是那
过往的少年
,天空依旧湛蓝,明朗如昨天。
”
【经典语句】
你们一定不会忘记:
29
楼下那 铺满银杏的小径;静园的草坪,还有那悠然的小猫
??
当然
你们也不会忘记,入校时骑着三轮帮你们搬运行李的憨豆师兄,还有坐在你自行车后的可爱
师妹。
当然你们一定要忘记:请你们忘记成绩单上的分数,欢乐也好, 郁闷也罢,那真的只是
“浮云”
;
请你们忘记曾经和同学 们发生的不愉快;
多想想那些纯真的友情,
你们就不会那么
的“伤不起”
??
(徐天
张岩
张雷)篇三:
985
高校校长毕业典礼讲话
2013
年高校校长毕业典礼致词
(补充)
目
录
清华大学
陈吉宁校长(坚持和选择中自强不息)
....... 3
中国人民大学
陈雨露校长
.......................... 8
中国政法大学
丛日云校长(选择站在人民一边)
...... 15
重庆大学林建华校长(缘
分)
..................... 22
北京大学
王恩哥校长(以青春之名为梦想前行)
...... 25
厦门大学
朱崇实校长
............................. 33
天津大学
李家俊校长(坚守信念放飞梦想)
......... 37
上海交通大学
张杰校长(在成长中选择坚守)
....... 40
北京师范大学
董奇校长
........................... 44
复旦大学
杨玉良校长
............................. 49
山东大学
徐显明校长
............................. 59
中国地质大学
王焰新校长
......................... 70
武汉大学
李晓红校长
............................. 76
四川大学
谢和平校长(追梦人生,成就未来)
....... 82
华东师范大学
陈群校长
........................... 88
浙江大学
林建华校长
............................. 94
北京交通大学
宁滨校长(心中需有梦)
............. 98
清华大学
陈吉宁校长(坚持和选择中自强不息)
--2013
年本科生毕业典礼励志演讲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是你们人生中阳光灿烂的一天。四年的大学生活,已变成 无数难忘的画面,从备
战国庆游行的八天七夜,
到百年校庆的志愿服务;
从阳光长跑的脚步与汗水,
到
《马兰花开》
的泪光和欢笑;从人人网的转载与吐槽,到清芬园麻辣香锅的排队和回味——你们把一段终
将逝去的青春,
永远定格在这里
!
我和全校教职员工,
有幸在你们的故事中充当配角,
感受你
们的激情,见证你们的成
长,分享你们的收获。
今天,也是一个感恩和庆贺的日子。我要感
谢所有家长和教职员工,你们的默默付出,使同学们的青春大戏顺利杀青,在更大的舞台上
开始更精彩的续集。我衷心祝贺各位受表彰的同学,你们用努力奋斗成为大家的榜样,你们
是清华今天的骄傲!我更想到那些曾在学业、爱情和成长中挫败过、彷徨过的同学,你们克
服了困难,经历了磨练,战胜了自我,取得了无法用分数记录的进步,你们的毕业更值得祝
p>
贺,我为你们感到自豪!
同学们,你们成长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人类的命运休戚与 共,各国的发展息息相
关;你们成长在信息化方兴
未艾的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蓬勃发展;你们成长 在文化交融日益加深的
时代,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文明交相辉映;你们更成长在
中国快速崛起的时代,我
们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中华民族更加自信地迈向伟
大复兴。与我们这一代人相
比,
你们的视野更宽、
知识更 广、
节奏更快,
更自觉地开始了个性发展,
更多地拥有了独立、< /p>
平等和开放的意识。今天,
你们大学毕业了。无论毕业后是走向社会还是继续读研,你们都 将置身新的环境、面对
新的变化。你们的学习成长将拥有更大的自主性,生活交往将面对
更复杂的社会关系,事业
发展将面临更多的机遇、更多的选择。我想告诉你们,机遇不仅
孕育着成功也伴随着挑战,
迎接挑战不仅需要追求卓越,也要懂得坚持,更要学会放弃。
今年
1
月,我们在达沃斯举办了 一场高层圆桌会议,邀请了多位世界知名人士,请他们
对清华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当谈
到对年轻人的培养时,澳大利亚前总理、现在又再次担任
总理的陆克文先生对我说,年轻
人在成长过程中要回答三个重要问题:你相信什么?你为什
么相信?你能为你所相信的做
些什么?因为每个人的生活和事业都不会一帆风顺,总是起起
伏伏,甚至会遭遇挫折和失
败。当人生处于低潮的时候,只有回归到最基本的价值观,坚信
自己所相信的,才能在挑
战中把握机遇,在绝望中看到希望。今天,我想结合身
边的三个故事,
对同学们的未来发展谈一些看法。
大家知道,
清华最近启动了苏世民全
球学者项目。在和项目捐赠人苏世
民的交往中,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说起学生时
代有一位田径教练,总让他们大
冷天在停车场练冲刺和中长跑。在他们累得筋疲力尽、双腿
麻木的时候,教练还冲他们大
喊:再跑一圈,再跑一圈!因为训练多一分付出,对抗才多一
分收获。在一圈又一圈的奔
跑中,他逐渐懂得,
“再跑一圈”不仅是对身体的训练,更是意志
品质的
磨练,这也成了他的价值追求和人生信条。
“再跑一圈”
,就是选择努力和坚持, 努力
就是机遇,坚持就有希望。
第二个是关于选择的故事。两年前,我校新闻学院组织研究生国际实习,很多同学争着
德国大学排行榜-德国大学排行榜
理工大学有什么专业-理工大学有什么专业
李嘉诚汕头大学-李嘉诚汕头大学
大学宿舍论文-大学宿舍论文
东京大学毕业-东京大学毕业
大学生敬业-大学生敬业
上东京大学-上东京大学
留学英国大学费用-留学英国大学费用
-
上一篇:北大的一对风云情侣,分手后男友写给女友的话
下一篇:对北大精神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