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unit1-大学英语unit1
得知被上海交通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录取消息已经有几天了,
一直以来的忐忑惶恐< /p>
总算落了地。
狂喜之后又有些怅惘,
这一年的时间感觉自己 的时光一直停留原地,
而我亲爱的同窗们已在各自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打 算写点什么回顾一下两年来的
考研之路,总结反思一下一路来的得与失。
我总是不太专心,
复习的时候蹲在家里无数次刷着朋友圈,
看着大家的欢笑
悲苦,
感觉自己笑都没什么力气。
我觉得这就是二战的代价之一吧,
在寂 寞和沉
静里抹掉浮躁,
洗炼出成长。
打算写点什么回顾一 下两年来的考研之路,
总结反
思一下一路来的得与失。
我很顺风顺水的一路读上 来,本科是
985
工科学校,平时成绩不错,不温
不火的
。
自己性格内向又怕老师,
也没有什么科研课题经历和活动竞赛的奖。
< p>本
来觉得没什么,
毕竟自己也没多差,
平时在精英班 里被各种大神的事迹熏陶,
感
觉自己还蛮有希望的,直到大三以后保研、
考研、找工作都失败了以后,才真的
痛苦的醒来,开始摸索着自己找路走。
本来打算试试保研,
没有太漂亮的履历,
参加夏令营的时机错过去了。
而且
< p>我算是个典型的文科生,
背书整理特别强,
但是数学特别不好, p>
跟数学有关的课
程我差不多都是刚及格,
七八十分,
把学分绩给拉下来了,
也没有各种证书奖状
帮忙加分,综测也不太
够,排第九名无缘保研名额。
我只好选择考研,
因为特别想进一步深造一下,
之前对找工作也没概念。
学
校给了研保名额,
考本校可以 有把握一点。
我想还是拼一把,
研究生读个自己擅
长又开
心的专业,就打算考上交,学文管。
第一年复习我是从
9
月份决定考的,
< p>保研没戏了,虽然有研保名额,
我对自
己也没多少信
心,决定考上交。当时要预报名了,买了书,开始复习。
9
、
10
月
份买了本黄皮书真题和政治精讲精练开始写,自己还很托大天天老实去
上课报
到,
复习的时间很有限。
专业课买了笔记和真题开 始看,
全是不认识的知识领域,
看的很痛苦就一直逃避效率很低。
到了
11
月份我开始加班背书背笔记,在扇贝设了个考研红宝书刷单词,效
率也不高。
12
月开始做真题找思路继续背,一直到考试了我就直接上考场了 。
政治和英语完全处于裸考状态,考完下来我都不记得自己考了什么。
专业课看的太晚了, p>
我就主要背完全没有一点基础的文化理论,
文化经济学
什么的
就翻了一遍,
因为里面很多章节和之前学过的很多课程很相近觉得套一套
就可以,结果考的时候差不多都是有一道大题没有复习到。我记得
2016
年好些
题都出在导论里了,而我一直是梳了框架在背,细节没关注到,写不出来。
第一年最后考了 p>
364
分,英语
76
,政治
78
,专业课一
112
分,专业课二
98
态完全是
反面教训,
如果我之前多下一点功夫或者稍微早一点认真学一学,
最后
< p>肯定不是这个结果,
拿到感觉非常不甘心,
我觉得自己实力不只是这 个水平,
还
是想再试一试,重新考一年。我当时什么也不懂,不会找调剂
,本科就是
985
,
我被刷了以后找像样的学校也找不到
,没有选择的余地。
< /p>
成绩出来了以后学校催着考研失利的孩子找工作,
我跟着同学辗转跑了各种
招聘会,到处投简历,没有一个回音。非常艰难,本科没参加太多活动,履历也
< br>乏善可陈,
我真的很希望能再有机会好好发展一下自己,
认真做一做研究,
这样
才能了无遗憾了。
我决定
2017
年再 考一次,
为了档案折腾了几个月也把毕设做完,
回家复习。
第二年吸取教训早早买了 书开始看
(政治和英语)
,
我从
7
月份开始复习政
治看精讲精练,
同时看专业课参考书电子版,
< p>看了2
遍写笔记。
接下来就是按着
套
路走,因为我行动力还是不高,定了一堆计划都没咋实现,这样一路到了
12
月考试。
今年英语做了历年真题和阅读训练,
做的时候错的一塌糊涂感觉很崩 溃。
政 治战线拉太长了,
我上考场做题的时候发现每个都似曾相识但每一个记得
的,心里都凉透了。这两门都是撑着答完的。两门专业课变化太大了,我做了之
前的真题
和预测题,
都是文化经济学和产业学为主,
今年主打政策学,
文化 理论
的题型变化也不小,
而且我在文化理论这方面的薄弱一如既往, p>
虽然也看了几本
书还是很虚,也是尽力答完。
从考场出来我觉得自己完 了,
买了公务员省考的书开始复习,
到了
2
月查分
初试
402
分,英语
81
分,政治
71
分,专业课一
128
分,专业课二< /p>
122
分,
终于能过线了。
我又回头准备复 试,
各种抓瞎和没信心。
看帖子找到了学姐帮了
我很多忙
,
可惜我自己能力方面还是不够,
复试听力完全崩了,
口语乱七八 糟的。
还好最后结果还是可以的。
第二年的教训我觉得是要全面看书不要 侥幸,
政治战
线切勿拉长,还有口语听力要早准备,临时抱佛脚我自己是
没啥效果。
< p>以上就是我这两年多来的考研之路,我觉得这段时间把之前十几年没想过、
经历过的
失败和挫折都经历完了,
敲醒我,
逼着我从舒适区里走出来,
去面 对这
些我曾经不愿考虑的问题。
虽然我的这点小痛苦和其他人的经历和困 难相比,
并
不算什么,
对于一直以来平淡安稳混日子的我 来说已经是大考验了,
主要是心理
上的压力和成长。
从一 开始两耳不闻窗外事,
到如今主动地去找各种方法,
与人
交流,
有计划地做事情,
也学会了抗压和平衡心情,
这也是我这一 路上最大的收
获了。
除此之外,
我非常感谢一路上关心帮 助过我的同学、
学姐和老师。
我还记得
刚毕业发邮件跟老
师说我考研失败了回家二战,
老师回我说没有问题的相信我她
教过的学生
都是最优秀的,
我当时正是失败得颓丧到极点,
一点信心也没有的时
候,
老师的话支撑我很多。
还有复试的时候找到的学姐,
帮我解答了很多惶惑的
问题,
提了好多建议;
本科时的 导师也帮我看论文提建议,
帮忙出主意应付复试,
我都无比感谢。
搁浅了一年多 ,如今终于能上岸了。如释重负的同时也由衷地感慨、感恩。
这一年多所收获的不只是学
业上的新希望,
也饱尝了成长的苦痛与挑战,
一路拼
搏,
一路成长,
在接下来的研究生阶段,
我也要更加努力,
< p>走出舒适区,去拼搏,
去历练,这是我的考研之路留给我最宝贵的经
验。
附:
一、初试经验谈
我第一年考试差不多裸考,专业课考砸了,公共课还可以。复习了一年,公 p>
共课变化不大,
专业课终于追回来一点了。
我是一个三跨的考 生,
虽然看了很多
遍了,
对专业课也不敢说很有把握,< /p>
我着重分享一下自己公共课的复习经验,
和
专业课复习的经
验教训供大家参考。
我考的这个专业蛮偏门的,
网上有用的经验
< br>也不多,希望能帮助有需要的同学一点。
?
公共课复习方面:
首先英语复习方面, p>
没有听力,
需要注意的其实只有阅读、
翻译作文两方面,
单选是一年比一年简单分值也少无需紧张,
我看了大神们的帖子,
毫无 疑问单词
是很重要的基础,
如果单词量够的话我觉得上面这些问题应该也 不算问题了。
还
是要好好背单词。
我从小单词就差,
厚厚的单词书背不会,
今年买了本红宝书到最后也就背了
2
p>
个单元,最后是在扇贝单词上设了考研词汇每天刷一刷,好了
700
差 了
300
,
多过了几遍。
但还是不会,< /p>
我觉得单词很重要应该多记一记,
如果把各种一词多
义熟词
僻义都弄清楚了肯定没问题了。
我的单词很差,
背单词没坚持住,
最后也没挽回 来。
我谈一谈阅读和翻译写
作复习。
我买了近
< p>10年的英语一真题刷了一遍,
把
12
到 p>
16
年的真题所有阅读
都写了
2
遍划了生词,
没事也分析分析句式多念两遍,
我个人觉得多读几遍对语
感是有帮助的,对于翻译练习也有好处。
阅读答题还是要研究一下选项设置和原文对照。 p>
阅读还买了张剑的
150
篇,
做得我错的生无
可恋,我个人觉得这个写着玩就可以,当练习,不用太较真,写
好了阅读应该就不愁了。
翻译我 买了本书《长难句解析》和翻译训练,感觉没啥用处,我语法不好,
可能是不会用。
p>
我把近年的翻译真题自己写了一遍,
自己觉得流畅说得通就可以
了。
作文没有特意准备,
应用文不难,
弄清楚各种题材的区别,
记一些 基本的套
话,
写的时候注意简洁流畅顺当就好了。
大作文 漫画题多,
我认为练一练审题是
好的,
行文方面注意结构 和衔接,
润色一下语句就差不多了。
另外刚想起来,
16
年考的时候买了本《高分写作》,现在也偶尔翻翻,觉得还是很不错的。
我不知道自己翻译作文答 得如何
(考了
81
分,
我前面做得也不很有把握)
,
应该还可以,以上是个人准备的一点想法。
其次政治复习,我第一年 买了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和
1000
题都没做完,买了
任汝
芬的冲刺题还有肖四也没怎么做,
差不多是裸考,
选择题还可以,
大题完全
可以按热点准备套路很明显,我第一年考了
76
分。今年完全按套路走,
7
、
8
月看完精
讲精练配合
1000
题做完,选择题都差不多
30
分,然后买了风中劲草
背了一下,最后冲刺做了八套卷和四套卷,还买了蒋中挺的卷子,
都写了。今年
选择题我都不会,多选题我选了一堆
4
,出 来听人讨论心里可凉了,最后拿了
71
分。
我觉得政治的复习尽量不 要拉长战线,
9
月以后看完全可以,如果有精力的
话可以
求全说不定你就上
80
了,但像我这样忘性大的看的早忘的早非常失败。
马原的知识很固定,
把原理方法论一背灵活用就可以,
但要注意细 看大纲,
比如
今年大纲马原部分的知识就重组调整了,
一 堆人说变得大的很,
其实还好注意看
一下就可以了,原理都一样。
毛概和史纲是 同一段历史的两个角度,
可以对照着来复习,
一个是理论,
一 p>
个是史实意义,
看历史可以弄清理论的提出演变背景,
背理论 顺便也能理一下历
史。
二者的重合点在新民主革命,
史纲 之前的部分理一理考的不多
(当然还是要
照顾热点),后面的重点大章要
整理着结合热点复习,这样记得就方便了,也容
易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