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大学韩语-首尔大学韩语
又是一年考研时节,
每年这个时候都是考验的重要时刻,
我是从大 三上学期
学习开始备考的,
也跟大家一样,
复习的时候除 了学习,
还经常看一些学姐学长
们的考研经验,希望可以在他们的经验里
找到可以帮助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今年成功上岸啦,
所 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习经验,
希望大家可以在我
的经历里找到对你们
学习有帮助的信息!
其实一开始,关于考研我还是有一些抗拒的,感觉
考研既费时间又费精力,
可是后来慢慢的我发现考研真的算是一门修行,
需要我用很多时间才能够深入的
理解它,
所谓风雨之后方见才害怕难过,
所以在室友们的鼓励和支持下,
我们一
起踏上了考研之路
。
虽然当时不知道结局是怎样,
但是既然选择了, p>
为了不让自己的努力平白的
付出,说什么都要坚持下去!
< /p>
因为是这一路的所思所想,
所以这篇经验贴稍微有一些长,
字数上有一些多,
分为英语和政治以及专业课备考经验。
看书确实是需要方法的,
不然也不会有人考上有人考不上,
在借鉴别人 的方
法时候,一定要融合自己特点。
注:文章结尾有彩蛋,内附详细资料及下载,还劳烦大家耐心仔细阅读。
浙江财经大学经济统计学的初试科目为: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303
数学三,
891
统计学(自命题)。
考试大纲:
参考书目为:
1
.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统计
学》,李金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年。
< p>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第二版),茆诗松、程依明、濮晓龙著,高等
教育出版社,
2011
年。
2
.复试参考书目
《国民经济
统计学:国民经济核算原理》(第二版),杨灿,科学出版社,
2015
年。
3
.加试参考书目
科目
1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
(
第三版
)
,高敏雪、李静萍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
2013
年。
科目
2
:
《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
(第
5 p>
版),
(美)杰弗里·
M
·伍
德里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年。
先说一下我的英语单词复习策略
1
、单词
背单词很重要,一定
要背单词,而且要反复背!!!你只要每天背
1-2
个小
时,
不要去纠结记住记不住的问题,
你要做的就是不断的背,
时间 久了自然就记
住了。
考察英语单词的题目表面
上看难度不大,但
5500
个考研单词,量算是非常
多了
。我们可以将其区分为三类:高频核心词、基础词和生僻词,分别从各自的
特点掌握。<
/p>
(
1
)高频核心词
p>
单词书可以用《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真题用书是《木糖英语真题手译》
< br>里面的单词都是从历年考研英语中根据考试频率来编写的。
核心
,顾名思义重中之重。对于这类词汇,一方面我们可以用分类记忆法,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
用比较记忆法。
分类记忆法,
这种方法指的是把同类词 汇收集在一起同时记忆。
将同类词汇
放在一起记忆,
当遇 到其中一个词时,
头脑中出现的就是一组词,
效率提高的同
时,也增强了我们写作用词的准确度和自由度。例如:
damp
,
wet
,
dank
,
moist
,
humid
都含
“潮湿的”
意思。 p>
damp
指
“轻度潮湿
,
使人感觉不舒 服的”
。
wet
指“含水分或其他液体的”、“湿的”。
moist
指“微湿的”、“湿润的”
,
常含“不十分干,此湿度是令人愉快的”意思。
humid
为正式用语
< p>,常表示“空
气中湿度大的”。比较记忆法,这种方法指的是把形近
词放在一起,加以区别来
掌握单词的方法。
记忆时把一组组,
< p>一对对的单词同时记忆,在记住单词拼写的
同时,
还 掌握了词与词的区别和各自特殊的用法,
于是将平时极易混淆的单词清
楚
区别开来。例如:
attitude
态度,看法;
gratitu de
感激,感谢;
latitude
纬
度
;
longitude
经度。
(
2
)基础词
这类词汇是初高中学过的,
不要以为很简单不当回事儿哦,
往往在历年考研
英语作文中很多大家就写不出来需要用到的基础词汇。
这一类词汇,
我么可以巧妙应用时间差强化记忆。
遵循人的记忆规律,
区别
开时间段,
每隔几个钟头重复记忆,
效果自然 会更好。
建议大家平时针对一定数
量的单词量进行反复记忆,
两至三个小时为妙。
然后,
每隔几天后再把此前背过的单词复习一遍,
如此循环下去,
单词的任务量会越来
越轻,自信也会相应提高。一件看似无聊单调的事情,在合理的时间安排中,变
得不再枯燥,
效率自然也就高了。
但是,
这种学习 方法要求你必须能够坚持下去。
(
3
)生僻词
这类词汇我们可以根据常见搭配还有真题例句来加深理解。
< p>
需要强调的是:
不要想一口气吃成一个大胖子,
不要想背一遍就能熟 记,
需
要每日坚持单词,并且要攻克熟词掌握生义(比如
coin
不仅是表示“硬币”,
还有“编造,捏造”的意思)。单词背一
遍是没用的,背两遍运气好能过线
(
大
部分过不了
)
,想要十拿九稳至少背五轮吧!
英语基础很
好的每天背
50
个左右单词,英语基础较好的每天背
30
个左右
单词,英语基础较差的每天背
10
个单词左 右。每天早上六点起床赶紧洗漱完之
后就背单词,
先复习昨天和前天的单 词,
然后再背今天的单词任务。
背单词不要
心急,不要图
快,不要想一口气背完考研
5500
个单词,最重要的是基本功要扎
实,要日积月累,要坚持到考研前一天,每天反复背才能记忆深刻。
除了用以上方法背单词,
我们还可以从词源学角度,
加入词根词缀来帮助 记
忆单词。
虽然说加入词根词缀会增加自己的单词量,
但 是一旦掌握到了他们的意
思,
那么就可以一下子记下相同词根词缀的一串 词。
当然,
我们不是词源学专家,
引用词根词缀来记单词
只是为了我们更加容易的掌握比较复杂难记的单词。因
此,同学们不要独自深究词根词缀
的用法,以免经脉错乱,走火入魔。
891
统计学(自命题)
专业课的事情我从广义上和大家聊一聊,能有用最好。
我觉得成功的结果是相似的,
但是成功的路径却有千万条,
我不想在经验 贴
里夹杂太多自己的毒鸡汤,所以就以大家普遍比较关心的问题为线索集中谈一
谈。
1
、什么样的人适合读这个专业< /p>
(
专业选择
)?
统计学复试的时候是分开
笔试和面试的,
总的来说每年初试的专业课题目都
比较难,考察重点是证
明题,今年尤其是这样。目前大数据被炒得很热,估计也
有许多非统计学专业的同学想考
统计专业,
但是我建议大家保持冷静,
不要被一
时的热情
所左右,
应当仔细想想自己是否感兴趣,
考研安排是否容许自己跨专业
< p>考试
;
至于统计学为本专业的同学,我也不知道本科能学到什么程度 ,所以就不
班门弄斧了。
目前来看,
除非是你特别想做研究或者有志于读博,
我是不建议大家读学硕
的
。抛开学费不谈,专硕读两年,学硕读三年,但是真正找工作的时候是不会有
什么差别的
,
早一年进入就业市场就能够早一步积累工作经验,
节省的一年能够
使你在职业发展上比同期入学但是选择就业的学硕先行一步。就算考虑到学费,
学硕一年
8000
,专硕两年
10w(
听说 p>
)
,看起来的确是差距很大,但是专硕出来
工作一年
10w
都赚不到吗
?
这就相当于将第一年的工资还了学业贷 款,
但是同时
也能积累一年的经验和资历,同样会先行一步。
至于具体的专业选择,就我观察,经济统计报考的基本上本科是学统计的,
数理统计的话有一部分是跨专业的,
大部分都是本科也学这个的。
就精算专业来
说,
每年都有本科非精算专业的同学报考,
并且进了复试,
但是复试笔试不及格
被刷。作为本科学精算的人,我想
说,精算学和统计学真的很不一样,可能非精
算专业同学初试过了,
但是 复试还得现学精算,
复试笔试考的内容跟初试完全不
搭边,
而且面试也可能会回答不上问题导致分低。
如果报的是数理统计学可能就
上了,所以慎重报考。
2
、统计学参考书是什么
?
可
以多参考一下前辈的经验贴,
看看都用了哪些参考书,
补充一句:
近两年
真题基本能在论坛里找到,之前的真题去某宝买就好了。
3
、复试经验、复试是否歧视本科差的学生、复试该如何准备等
复试具体流程、
分数分配可以参见目标院校统计学院每年发的复试通知,
讲
的比我详细,
而且每年差别都不太大。
需要补充的是,
听力基本上是六级的样子,
但是我考前听了近
年的六级听力,在考场上听起来还是懵懵懂懂的,应该是
把六级
的听力剪切了拼在一起,
所以不要寄希望于背答案,
多练多听才是重要的。
其他都很随意,每年虽然流程差不多,但是面试抽到的问题年年风格都不一样,
感觉完全是看老师心情,所以只要表现出自己就好了。
我被问
到的面试题是:互联网金融,没错,就是只有一个词,直接让我谈谈
看法,
但是互联网金融具体的定义是啥我都还没搞清,
也没说让我答啥,
就乱答
了,说了些有关于金融牌照、市场准入什么的。估计是我答的太随性了,老师们
一直在笑,
之后就是问了些无关紧要的问题,
他们随便我也就随便了,< /p>
放开之后
就没管之前准备的材料,
想到啥答啥。
< p>其实我觉得老师可能不是需要去公司面试
一样现场让你做一份
PPT
或者给出个市场分析,更多是在看你的整个人:思维
方式、
性格之类务虚的东西。
面试的问题只要不是答的完全摸不着边应该都可以
接受,
毕竟我们答的再好,
他们研究这么久了,
听我们说的不都 像小孩的胡话么。
在复试是否歧视本科比较差的学生上,
我觉得面试是有一定的偏好的,
但是
说不上复试歧视,
毕竟如果你是复试老师,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可能也会更
偏好本科较
好的学生吧。
如果你自身条件足够优秀,
老师何吝给你一根橄榄枝呢
?
而且面试只占复试一个很小的部分,
专业课笔试、
英 语听力和英语笔试才是大头,
这些考试的给分老师并不知道你的本科,
卷 子批改时也是严格掩去姓名,
所以与
其担心是否歧视,好好复习复试才是
根本。
复试的准备应该是从初试结束开始,但是不必过于紧张,适当放
松也都是
ok
,我是从年后初八回到学校开始的,复习专业课和听六级听 力,其他就是紧
张的等成绩过程了。
我不太清楚数理统计和经济统计复试 考啥,
但是听说他们的
题目跟初试套路差不多,但是会简单些,经济统计
可能加了些他们方向的题目。
至于精算的笔试,我觉得学了精算的人都会觉得没啥惊喜:
寿险、非寿险、金融
数学、
精算模型,
题型基本上是中精 的套路。
建议买套中精的准精算的书用来复
习。
金融数学前两年考的都不难,没有考到二叉树模型、免疫、久期什么的,
B-S
定价公式就更没出现过了,
上一届考的是连续利率和年利率的转化, p>
我们这
一次考的大概是“两个基金记利息的方法不大一样,某年相等,求初始
金额”的
题,
所以不用看高深的内容,
把金融数学那本书 的前几章看看就好了。
其他的题
好像还考了两道算寿险准备金的题,
p>
一道简单的求非寿险损失的题,
还有一个简
单的分布题,
p>
题型和难度都在中精后面的练习题的范畴。
总的来说,
复试不需要 p>
准备太久,也不是很难,主要是考场上正常发挥,面试时真实展现自己就好了。
4
、是否报考研班、是否找研友、什么时候开始复习
我个人感觉这类问题都是很主观的决断,
因为如果我说了某个建议总是能 举
出反例来驳倒,
所以实际意义不大,
完全是根据自己的 具体情况来做决定。
我这
里只是泛谈该如何抉择。
p>
对于第一个问题,
我本身是没有参加考研班,
但是身边比较好 的朋友有去的。
如果你的复习条件比较好,
有较合适的自习和休息的地方 ,
是没有太大必要去考
研班,
我那个朋友是因为寝室实在 太吵,
最后两个月报了一个全封闭冲刺班。
在
那身边都是
考研的同学,
寝室也因为大家都考研所以很安静而且作息规律。
如果
你对自己的科目复习比较有把握,
自制力很强,
不需要像高中一样专门 有个人盯
着你的话,那么也完全不用报班。当然,考研班毕竟是有老师在给大家上课,所
以有问题可以及时得到解答,对于自学能力比较弱或者自学的比较辛苦的同学,
为了提高效率完全也可以报。
对于第二个问题,
我觉得研友还是比较重要的,
能找的话还是找一
/
几个吧 。
我觉得自己就是意志力比较薄弱,
坐在图书馆就想着回寝室打游戏的那 种,
所以
找了两个特别靠谱的研友,
跟他们一块自习效率 特别高,
毕竟别人都在自习自个
也不好意思玩。
对于第三个问题,
我本来是觉得战线不要拉太长,
半年时间就够 了,
但是看
到初试成绩,对吧,还是被坑惨了,如果多点时间给专业课可
能结果会更好,至
少少了许多提心吊胆。
据我在复试中的观察和听闻,< /p>
大部分的同学都是本科不太
好的
(
这里不是 歧视,就事论事
)
,然而正是因为这样,许多人背水一战,从大二
甚至大一就开始准备,
我虽然不认同这样的行为,
但是研究生考试考的就 是公平,
一切都是最后分数说话,
所以我建议较好高校的同学们不要太掉 以轻心。
落到具
体时间的话,
我觉得还是得看自己情况,
比如我自己
3
月份就打算要考研了,
但
< p>是当时没啥课又比较贪玩,
所以拖到大三下期末考试了也还没有开始。
暑假因为
找到了两个靠谱的研友才定下心来开始复习。
原则上是越早开 始越好,
但是如果
你心定不下来的话可以慢慢把自己的作息调节成考研的
状态,
不必强求自己一开
始就每天从早学到晚。
至于其他的例如每天的复习安排、
应不应该坚持锻炼之类的,
我 只能说我啥
也见过,
觉得这些不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完 全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的。
我们三
个一块考研的就各有特点,
基本上能够保证每天
8
小时全
神贯注就挺好了,
注意哦,不是坐在那就行,而是高效率的学习
8
小时,总时间
就不设上限了。更加细节的:带不带手机、如何休息等等,
我觉得大家都是经历
过高三的人,比照着那个要求来吧,效果应该不会差。
最后,
鉴于我之前也受过学姐的照拂,
所以我已经把 我的一些资料都传到了
high
研网和
high
研
app
上,大家可以到上面自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