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大学查询网 > 高校介绍 >

美丽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试题(黑龙江大学)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daxue
2020-11-27 11:50
tags:

如何挣大学生的钱-如何挣大学生的钱

2020年11月27日发(作者:郝京平)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一编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 题

5

分,共

20

分)


1.

哲学共产主义



2.

异化的含义



3.

两种生产



4.

市民社会


二、分析命题(每题

5< /p>

分,共

10

分)


1.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

凡是现存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存的。



三、简答题(每题

10

< p>分,共

40

分)


1.

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批判


2.

马克思的哲学共产主义


3.

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


4.

马克思的人自身发展三阶段理论




四、论述题(每题

30

分,共

30

分)


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二编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0

分)


1.

社会发展五项式


2.

客观真理


3.

辩证逻辑四要素


4.

实践的两大品格



二、分析命题(每题

5

分,共

10


1.“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

真理是个过程。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40

分)


1.

如何理解列宁的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思想?


2.

如何理解历史的发展是主、客观因素的统一?


3.

什么是实践?列宁对实践内涵的界定有什么样的深刻意蕴?


4.

列宁认识论的三个重要结论


四、论述题(每题

30

分,共

30

分)


列宁对真理观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三编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每题

5

分,共

20

分)


1.

物化



2.

希望



3.

额外压抑



4.

交往



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50

分)


1.

简述物化的表现形式


2.

东方国家没有形成市民社会阶层,东西方国家形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

阐释希望哲学对于人的理解。


4.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5.

弗洛姆逃避自由理论



三 、论述题(每题

30

分,共

30

分)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与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四编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每题

5

分,共

20

分)


1.

《矛盾论》



2.

《实践论》



3.

源与流



4.

实事求是



二、简答题( 每题

10

分,共

50

分)


1.

毛泽东是如何揭示认识发展辩证过程的?


2.

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根本特点?


3.

毛泽东总结的十大军事原则体现了哪些军事辩证法思想?


4.

概括《论十大关系》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辩证法的理论探索。


5.

《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哲学意义何在?



三、论述题(每题

30

分,共

30

分)


如何看待毛泽东晚年的理论失误与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关系?





2004-2005< /p>

学年第

1

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

20

分)


1.

市民社会



2.

不断革命



3.

异化劳动



4.

社会有机体



5.

社会发展五项式



二、分析命 题(每题

5

分,共

10

分)




1.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

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2.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三、用直线连接下列相关信息(每题

5

分,共

5

分)



《哲学的贫困》



恩格斯


“生活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


源》

列宁



《哲学笔记》




“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

,

而是它的最终结果”



四、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40

分)


1.

概括说明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






马克思







2.

简述恩格斯晚年关于历史发展的合力论


3.

概述马克思两种尺度的思想


4.

概括恩格斯晚年通信中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理论



五、论述题(每题

25

分,共

25

分)


试述辩证法要素

16

条的形成过程、内容及意义



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

(

每题

4

分,共

20

)

< /p>


1

.市民社会:指城关市民,封建僧侣,封建贵族之外的新兴第三等级,< /p>

(1

)

引申指


财产关系、 经济关系、社会关系。

(3

)

< p>
2

、不断革命:

(1)

无产阶级应该而且必须积极参 加资产阶级革命,并将其进行到底。


(2

)(2)

在条件成熟时,无产阶级应将革命及时转化为社会主义革命。

(2

分< /p>

)


3

、异化劳动:马克思在《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异化劳动有四个规定:


劳动产品和劳动者相异化

(1

)

;劳动和劳动者 相异化

(1

)

;劳动者和他的本质相

< p>
宜化

(1

)

;人与人相异化

(1

)


4

、社会有机体:列宁提出的

(1

< p>)

;含义:强调了辩证法的客观性、体现了社会发展


的联系原则、体 现了辩证法的发展原则

(2

)

;体现了列宁永辩 证法原则对社会问题


进行分析的原则

(1

)


5

、社会发 展五项式:普列汉诺夫提出的

(1

)

:内容:生 产力状况、社会政治制度、


经济关系、社会人的心理、各种思想体系

(2

)

;与马克思的思想是一致的

(1

)



二、分析命题

(

每题

5

分,共

10

)


1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个命题标志着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变革,原有哲学的思维范式是解释 —描述,这种


凡是对已有对象的继承,有一种非批判性

(2

)

。而马克思在此将此变革为改造一规


< p>(2

)

。这种思维方式从人的活动角度来看待人自身及人与 世界的关系,还加进了


价值维度,实现了哲学的变革,确立了实践思维的地位

< p>(1

)


2.“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列宁提出的重要观点

(1

)

;意思是指矛盾是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认识的方法就


是矛盾分析的方法

(3

< p>分

)

;是对辩证法理论的重大贡献

(1

)



三、用直 线连接下列相关信息

(

每题

5

分,共

5

)


《哲学的贫困》:马克思


“生活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列宁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恩格斯


《哲学笔记》·列宁


“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恩格斯



四、简答题

(

每题

< p>10

分,共

40

)


1

.概括说明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


(1)

阶级的存在仅仅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3

)


(2)

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 级专政。

(3

)(3)

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 阶级、实现


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4

)


2

.简述恩格斯晚年关于历史发展的合力论


(1)

经济基 础和生产力对上层建筑、生产关系

(1

)


(2)

上述作用致使归根结底的作用

( 1

)

历史发展中还有许多因素相互作用,

历史


发展是诸多合力的平行四边形

(3

)

。各种合力相互作用构成历史事件,个人的意志


都在历史发 展的合力中

(2

)

。区分历史合力与历史动力、 历史发展合力思想是唯物


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 3

)


3

.概述马克思两种尺度的思想

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的

(1

)

< p>人具有内在尺度

(2

)

和外在尺度

(2

)

外在尺度指

人可以按照任何一个物种的尺度来改造世界

(2

)

,同时人又可以按照自身的内在尺


度即美的规律宋活动

(2

)

。这两种尺度的思想是马克思对人与动物,对人的本质的

< p>
理解

(1

)


4

.概括恩格斯晚年通信中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理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3

)


经济决定哲学与宗教

(3

)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2

)

,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

(2

)



五、论述题

(

每题

< p>25

分,共

25

)

试述辩证法要素

16

条的形成过程、内容及意义


要求:思路清晰、观点明确、表达清楚。

(

2< /p>

)


(1)

由黑格尔一句话引起的< /p>

(2

)

;源于黑格尔《大逻辑》结尾部分


(2)

最初从三方面理解


a

.辩证法唯物基础和联系发展原 则

(2

)


b.

事物的矛盾性

(2

)


c

.认识的辩证法

(2

)


在此基础扩展为

16


(3)

16

条的内容包括五个方面的原则


第 一、以存在为开端

(3

)


第二、从抽象到具体

(3

)


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

(3

)


第四、唯物主义与辩证法融为一体

(3

)


第五、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是同一个东西

(3

)






2004-2005

学年第

2

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空

< p>4

分,共

20

分)


1

)物化



2

)意识形态领导权



3

)单向度的人



4

)大众文化

我的大学梦手抄报-我的大学梦手抄报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1答案-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1答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门诊部-北京中医药大学门诊部


复旦大学儿科医院预约-复旦大学儿科医院预约


哪个大学的宿舍最好-哪个大学的宿舍最好


河南大学挑战杯-河南大学挑战杯


东方航空大学-东方航空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贴吧-南京师范大学 贴吧



本文更新与2020-11-27 11:5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daxue/8789.html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试题(黑龙江大学)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