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大学查询网 > 高校介绍 >

大学生简历封面下载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新闻伦理冲突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daxue
2020-11-27 12:39
tags:

郑州大学图书情报-郑州大学图书情报

2020年11月27日发(作者:柳时元)


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新闻伦理冲突


作者:赵志立


2012-7-25 11:16:12

来源:

2010-9-12 14:31:00

当代传播


21

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充满危机的高风险社会,伴随着社会转型和

< p>
经济腾飞的是频繁而至的各类重大突发事件

(包括自然灾害、

事故灾 难、

公共卫


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作好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既 是新闻媒体应履行


的社会责任,

也是新闻业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对新闻工作者在专业精神


和新闻伦理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新闻媒体与新闻记者,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


如何处理好重大突发事件 报道中的新闻伦理冲突。


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有哪些新闻伦理冲突呢?


冲突之一:坚持实事求是与隐瞒事实真相


重大突发事件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 准则构架产生严重威


胁,

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

必须对其做出决策的事件”

具有不可预见性、影响力强、涉及面广、持续性大等特征,对公众生命财产、社


会秩 序、

公共安全、

乃至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的威胁。

面对着不期而至的 重大突发


事件,

新闻记者首先要怀着以人为本、

以民为本 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兼善天下、


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

真实客观地向公 众报道他们所面临的困难的和威胁。

这是


对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记者最基 本的道德伦理要求。

而有的媒体和记者在重大突


发事件到来时,

屈服于某些事件责任人的压力,

或者经不起某些事件利益攸关者


的 利诱,对事件采取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结果丧


失了处理危 机的最佳时机,甚至加重了危机。如前几年在山西繁峙矿难事件中,


一些媒体记者“受贿 无闻”、助桀为虐,就是新闻记者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


新闻伦理的沦落。

< p>相反,

在广西南丹特大矿难发生后,

人民日报华南分社记者顶


着黑恶势力的压力,

只身闯入禁区,

最早揭开了矿难事故的黑幕,

表现了记者高


度的责任感和职业操守。

长期以来,

在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中,

我国新闻界还存


在着种种认识“误区”,如 认为公开危情会“过多暴露社会阴暗面”、“影响安


定团结”,因此对某些重大危情尽可 能采取少报、不报、或回避,甚至以坚持正


面报道为由,把“事故”当成“故事”讲,用 “一场抢险救灾、人定胜天的英雄


壮举”来掩盖事件的真相。如

30

年前发生的唐山大地震,我们当时在媒体上看


到的只是如何以阶级斗争为纲,

促抗震救灾的先进典型,

而对地震所造成的损失


和影响却 要么语焉不祥要么避重就轻,这不仅是对公众的知情权的一种不尊重,


也是对人的生命价 值的一种轻视。


冲突之二:坚持正确导向与强调新闻价值


重大突发事件大多表现为灾难性事件或危机事件,

它直接威胁着 国家和社会


的安全与稳定,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休戚相关,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 新


闻媒体不仅要报道新闻,

更肩负着舆论引导之责。

媒体 与记者对重大突发事件的


新闻报道要紧紧围绕着党和政府对危机事件的处置,

< p>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


事件造成的损失;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有利 于危机事件的转危为


“机”、化险为夷,最终战胜危机。在新闻报道中什么该报,什么不 该报,什么


时间报,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


西方新闻界有一句名言:

“坏消息才 是新闻”。对大多数新闻媒体而言,重


大突发事件如空难、水灾、车祸、爆炸、瘟疫等天 生就是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


从心理学上讲,好奇心和窥视欲等也决定受众更关注“坏消 息”。因此在一些灾


难性事件爆发后,

一些媒体和记者片面追求事件的新 闻价值,

而不能正确把握新


闻报道的时机、视角、态度和传播程度,从而 误导了公众,甚至给危机管理部门


对危机的处理造成困难。

中国有句古话 :

过犹不及,

如果对一些重大突发事件

“炒


作”过头了,不仅于缓解危机无补,反而会为解决危机添乱。在我国非典事件的


中后期 ,人们几乎有了一种谈“非”色变的心态,因而作出种种过激的反应,这


与当时媒体上铺 天盖地的非典报道不无关系。再如一些社会治安事件或刑事案


件,

已进入 了司法调查的程序,

常有媒体和记者为满足受众的好奇心,

擅自将案


情披露出去,

干扰了司法部门的办案,

甚至给犯罪嫌疑人造成可乘之机 。

2004


9

月,< /p>

俄罗斯北奥塞梯共和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人质劫持事件,

在整个劫持事


件期间,

匪徒中有专人收集情报,

而在场的媒体什么都报,

< p>包括指挥部所在地点、


军警的布防点、

坦克和装甲车的位置以及人质 中有哪些重要人物等,

结果帮了警


察部队的倒忙,事件最终造成数百人伤 亡。

2002

年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人质劫


持事件时也出 现过类似情况。

当时有媒体在电视上透露了剧院的秘密通道,

从电


视节目中得知这一信息的恐怖分子立即在秘密通道里埋设地雷,

导致原本打算从


秘密通道发起进攻的特种部队改变行动计划,增加了攻击的难度和伤亡。

在重


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中,

坚持正确的导向与追求新闻价值不应 该是一对矛盾,

而应


该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始终把坚持正确的导向放 到第一位。


冲突之三:尊重生命价值与渲染恐怖气氛


重大突发性事件,特别是灾难性事件和恐怖事件往往与死亡、血腥、惨烈、


残忍等联系到一块,

媒体和记者面对着这样的内容和画面如何处置,

历来是新闻


伦理中最有争议的部分。

西方新闻伦理认为,

“新闻工具不应该把新闻人物当作


‘材料’看待,而应该把他们当作‘人’看待。 ”

强调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尊


重人的生命价值,尽可能 避免在文字和图片中直接表现“身体恐怖”,认为“借


口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 p>对灾难中的恐怖信息大肆传布,

强调恐惧诉求,

是违反新

闻职业道德规范的”。

事实上,西方主流媒体就是对“

9? 11

”和伦敦地铁爆炸


案这样的恐怖事件的报道,

也很难 找到血肉模糊、

尸体横陈的内容或图片。

1996


7

17

日,美国环球航空公司飞往巴黎的航班在长岛 附近爆炸,造成

230

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


王欢南京大学-王欢南京大学


读大学需要多少钱-读大学需要多少钱


女大学生小三-女大学生小三


河南林业大学-河南林业大学


大学女友萧梓-大学女友萧梓


南方科技大学留学-南方科技大学留学


四川农业大学复试-四川农业大学复试



本文更新与2020-11-27 12:3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daxue/8961.html

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新闻伦理冲突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