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

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一、院系简介
1
、学院历史
华北电力大学于
1958
年建校之初(北京电力学院)便开设国内
第一个
热工测量及自动化专业,并以此为基础开始“工业自动化”学
科建设。
1 978
年开始在“发电厂工程”专业下招收“热工测量及控
制”方向硕士
研究生。
1990
年开始在“热能工程”专业下招收“热
工过程控制”方向博士研究生。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建设与发展,
“工
业自
动化”
学科已经发展成具有很强整体实力和鲜明电力行业特色的
学科,<
/p>
并从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
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教学和科研
环境;
1996
年原电力工业部批准“工业自动化”学科为立项建设的
部级重点学科,
2001
年通过了评估验收,被确立为国家电力公 司部
级重点学科。同时学科所属的“工业过程仿真与控制”实验室被批准
为国家电力公司部级重点实验室。
为了适应大学“多科性、研
究性、国际化”的建设目标,北京校
区于
2000
年以“ 工业自动化”学科为基础成立自动化系。
2002
年大
学
进行统一的院系规划调整,以“工业自动化”所涉及的“控制科学
与工程”一级学科为名
称成立学院,北京和保定校区分设自动化系。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
108< /p>
人,其中教师
74
人,实验人员
19
人;国家百
万千人才计划
1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p>
1
人;教授
30
人(博士
生
导师
5
人)
,副教授
31
人。
学院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及
“控制理论与
控制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北京市重点学科、
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工业过程仿真与控制部
级重点实验室。近几年,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国家级 教
学成果二等奖
1
项、
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多项,
火电厂仿真技术被国家
科委等六单位联合评选为“全国十大科技成
就”之一。
2
、学科简介
“控制科学与工
程”是一门研究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
程应用的学科。它是
20
世纪最重要的科学理论和成就之一,它的各
阶段的理论发展及技术进步都
与生产和社会实践需求密切相关。
控制
科学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为
基础,研究各领域内独立于对象的
共性问题,
即为了实现某些目标,
应该如何描述和分析对象与环境信
息,
采取何种控制与决策性 为。
它对于各具体应用领域具有一般方法
论的意义,
而与 各领域具体问题的结合,
就形成了控制工程丰富多样
的内容。
使它对相关学科的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
作用,并
在学科交叉和渗透中表现出突出的活力。例如:与信息科学
和计算机科学结合,
开拓了知识工程和智能机器人领域;
与社会学和
经济学结合,
使研究对象进入到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范畴;
与生物学
和医学
结合,有力地推动了生物控制论的发展。同时,相邻学科如计
算机、
通信 、
微电子学和认知科学的发展也促进了控制科学与工程的
新发展,使本学
科所涉及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3
、学位点
“控制科学与工程
”
学科下设五个二级学科: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
程、检测技
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系统工程以及导
航、制导与控制。学院于
2006
年获得“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硕士学位授予权,
以及“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
予权。
一级学科名称及代码
一级学科
学科代
码
二级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批准时间及文号
批号
批准时间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具有二级学科博士授
权)
控制科学与工程
(具有一级学科
硕士授权)
0811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系统工程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导航、制导与控制
*
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081102
081103
081104
081105
081101
6
1996.04.29
(
10
)
(
2006.01.25
)
10
9
8
10
2006.01.25
2003.09.12
2000.11.15
2006.01.25
二、专业介绍
本学院的学科建设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
在火电厂过程控制,
尤
其是火电厂厂级信息监控
(SIS)
领域居国内领先水 平。目前,电力、
能源、
环境等关系到国民经济的重大领域中涌现了许多 控制问题,
例
如节约能源、
降低环境污染、
提高电力生产的安全经济性和社会效益
等,
对进一步提高这些领域中的 自动化、
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也为本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
良好的契机。
本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本科支撑专业是“自动
化”专
业和“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近年来,学科的基础条件和师资力量
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办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不断提高,
形成了教学科研< /p>
并举的良好局面。在五个二级学科均逐渐形成了几个具有鲜明特色、
较强学术梯队支撑、
良好应用前景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的学
科
研究方向。
2008
年
5
月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 认证委员会电子信
息与电气工程类专业认证。
(一)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该学科方向以工程
领域内的控制系统为主要对象,
以数学方法和
计算机技术为主要工具,<
/p>
研究各种控制策略及控制系统的建模、
分析、
综合、设计和
实现的理论、
技术和方法。控制理论是学科的重要基础
和核心内容;
控制工程是学科的背景动力和发展目标。
学科范围包括:
各种
控制理论、工程控制问题及其他相关领域的控制及自动化问题。
学院在
该学科方向已取得博士授予权,
在过去的几年里承担了多
项国家及省部级
项目,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成果。承担的“火电厂厂级
运行性能在线诊断及优化控制系统”
荣获
2006
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
奖;
“ 火电厂厂级优化控制与管理系统”荣获中国电力科技一等奖;
承担的国家
863
项目“先进控制策略在大型火电机组
DCS
中的应用
及控制软件包的开发”
荣获中国电力科技二等奖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二
等奖;承担的国家电力公司重大科技项目“
300MW
燃煤机组非 线性建
模与控制算法研究”荣获中国电力科技二等奖;承担的“大型单元机
组智能化协调控制系统”
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这些项目< /p>
已在国内大型火电机组推广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近年来,继
863
项目“超超临界机组运行状态监测与优化控制系
< p>统”获批准后,
再次与国电集团联合承担了国家
8 63
重大项目“火
电行业大型超超临界机组成套控制系统”
。该项目致力于国产自动化
控制系统应用于
1000MW
超超临界发电机组,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将标
志着我国在工业自动控制高端领域取得了重
大突破,
对改变我国重大
技术装备自动控制系统被国外产品垄断的局面具
有重要影响。
在理论方面,本学科的应用基础研究已初步形成特色,在
国际、
国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
500
余篇高水平的研 究论文。
公开出版了
十余部具有影响的学术专著。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
?
电力企业信息化与节能优化技术
?
大机组智能优化控制
?
先进控制理论及应用
?
复杂系统建模、仿真与控制
?
智能控制与综合自动化
?
网络控制系统
?
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
(二)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该学科方向主要
研究信息的获取、
信息的处理以及信息的传输和
利用,是现代检测技术、
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光学
工程和机械过程等学科互相交叉和
融合的综合学科。
主要研究领域包
括新的检测理论和方法,新型传感器,
自动化仪表和自动检测系统,
及其集成化、智能化和可靠性技术。学科范围包括:检测信
号的获取
和处理技术,新的检测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新型传感
器,自动化仪表和自动检测系统的研究和集成,仪表智能化技术,可
靠性与
抗干扰技术,
现场总线技术,
先进控制理论在自动化装置中实
现与应用。
学院于
2006
年获得 该方向的硕士授予权,此前长期在“控制理
论与控制工程”方向招收研究生,已形成具有
特色的研究方向。目前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
新能源系统控制技术
?
现代测控新技术
?
数据挖掘与信息融合
?
智能仪器与智能监控系统
?
先进传感技术与信息处理
(三)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该学科方向主要研究信息的采集、
处理与特征提取,
模式识别与
分析,
人工智能以及智能系统的设计。
研究领域包括信号处理与分 析,
模式识别,图象处理与计算机视觉,智能控制与智能机器人,智能信
息处理,以及认知、自组织与学习理论等。学科研究范围包括:模式
识别、图象
处理与分析、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计算
智能、信号处理。
学院在该方向承担了多项横向课题,取得一系列成果。其中“钢
球磨中储式制粉系统的智能解耦控制”
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基
于神经网络的解耦控制器”
获辽宁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
VAN-9000
语言报警系统”获东北电业管理局科技进
步三等奖;
“母管制并列运
行除氧器的压力与水位自适应解耦控制”
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成果三
等奖;
“
650 T/H
直流炉再热汽温自适应预估控制系统”获电力部科
技成果
三等奖。近年来该学科发表高水平论文
200
余篇,出版专著
5< /p>
部。目前该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
智能系统
?
分散控制系统
?
现场总线装置与系统
?
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
?
网络化系统与控制
?
语音处理技术与嵌入式系统
(四)系统工程
该
方向以工业、农业、交通、军事、资源、环境、经济、社
会等领域中的各种复杂系统为主
要对象,
以系统科学、
控制科学、
信息科学和应用数学为
理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基本工具,以
优化为主要目的,采用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定量
相结合的综合集
成方法,研究解决带有一般性的系统分析、设计、控制和管理问
题,是为解决日益复杂的社会实践问题而形成的从整体出发合理
组织、控
制和管理各类系统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学科。学科研究范
围包括: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大
系统理论与方法,复杂系统行
为分析,系统建模与仿真,决策与决策支持系统,最优化理
论与
应用,人-机系统综合集成。
学院在该方
向上主要开展针对电力工业复杂系统建模、
仿真与优
化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
系统综合评价与决策支持
?
工业过程综合自动化
?
系统建模与仿真
?
最优化理论与应用
控制工程大学排名-控制工程大学排名
有机化学专业大学排名-有机化学专业大学排名
化学系最好的大学-化学系最好的大学
人民大学品园-人民大学品园
往届生考大学-往届生考大学
江汉大学汉阳-江汉大学汉阳
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总结-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大学生考警校-大学生考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