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大学高校介绍,高考录取查询入口
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大学查询网 > 高校介绍 >

安徽建筑大学官网国内大学城的现状_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_董勇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daxue
2020-11-20 14:24
tags:发展趋势

太原广播电视大学-太原广播电视大学

国内大学城的现状_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_董勇2020年11月20日发(作者:沈柏年)


2005

3


2


 

 < /p>

 

 

 

 

 


JO URNAL

OF

ZHEJIANG

EDUCATION

< p>INSTITUTE


M

arc

h

20 05


No

.

2


国内大学城的现状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 p>勇


(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信息工程系

,

浙江

杭州

310024

)

  

 

:

随着高等教育发 展的需要

,

迄今

,

全国各地出现了

50

多座大学城

国内


大学城建设呈现出 建设模式多样化

空间布局的密集化

建设规模超 大化的特点


,

大学 城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

建设缺少总体规划

大学城 的资源共享与开放性不够


建设资金掣肘大学城的健康发展

科学思想与人文精神的融合统一有待加强等


,

大学城建设将更趋于合理

大学城 会发挥更为多样化的功能

大学城的筹资渠道


将更为完善


关键词

:

高等教育

;< /p>

大学城

;

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

:

G6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1

-

6574

(

2005

)

02

-< /p>

0089

-

06


  

大学城

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现象

,

率先 出现在英美等一些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

我国较


为权威的

教育大辞典

大学城

解释为

:

围绕大学建 立的社区

人口一般在

5

10

,


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便利 的食宿

交通等条件

如意大利的波洛尼亚

英国的剑桥


P

.

71

)


和牛津

日本的筑波等


[

1

]

(

在国外

,

12

世纪中世纪大学诞生至今

,

大学的发展已经走过


了约

900

< p>年的历程

,

而大学城的兴起则是

20

世纪中叶 以后的事

伴随着战后西方高等教育的


大规模发展

,

一批以大学为主体

以城市为依托

、< /p>

产学研一体化的特殊区域相继而起

,

并逐步演


绎为

自然发展型



规划建设型


< p>
两种典型的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城发展模式


我国大学在百年 发展中也逐渐形成了一些类似大学城的区域

,

如北京的中关村地区

,

广州


的石牌六校等

但由于这些院校虽 校处一方却办学互不关联

,

由此谁都不把这些看成是大学


现在所说的大学城主要是指在近几年间正式启动在建的大学城

,

这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国内大学城建设的战略意义


(

)

大学城的兴建可以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首先

,

大学 城建设适应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

,

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

,

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迫切需要

,

但我国高等

教育基础较为薄弱

,

制约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我国大学城建设作为

20

世纪

90

年代初< /p>


[

2

]


以来的高校合并后的新一轮 改革浪潮

,

其基本目的是适应地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

1999


  

收稿日期

:

200 5

-

01

-

28


  

作者简介

:

董勇

(

1974

< p>-

)

,

,

安徽芜湖人

,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信息工程系

助理研究

< p>员

,

浙江大

2003

MPA


研究生


90

浙江教育学

院学报

                 

2005


6

,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

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

,

大力实施


科教兴国战略的重 要决定

,

大学城在全国各地开始相继出现

研究者 普遍认为

,

大学城建设有


利于

扩大高等教育供给

,

促进经济发展

,

推进城 市化进程

,

提高办学质量

,

它闯 出了一条


约化

发展 之路

,

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

带来 了蓬勃生机


其次

,

大学城建设可以促进 教育改革

,

提高教育效能

教育资源共享

降低教育成本是大


学城模式追求的目标之一

,< /p>

由于大学城建设的硬件结构在设计时就考虑到共享和互补

,

因此

,


传统的教学体制

管理机制

培养方式等都需要调整和改进

,

从而提高教育效能

,

实现教育创



(

)

依托大学城高校集中的优势来发展当地的高新技术产业


大学城的发展方向主要是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

,

通过各种城市基础设 施建设

用地调


环境 整治

机制创新

政策扶持和创业投资等途径

,

形成一个以大学为纽带

,

辐射周边地区

,


集教育功能

产业功能和生活服务功能为一体

,

文化氛围浓厚

科技产业发达

服务体系完美


优秀人才汇聚

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域

,

并最终建成一个一流的大学科教区

新兴的高新技术产


业区和优美的生活区

比如深 圳

珠海以及上海杨浦大学城在建设时就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

展考虑在内

,

有的甚至将建大学城与科技园区合为一体

,

宁波市科技园区与宁波高教园区北区


(

以宁波大学为主

)

分别位于甬江的南北两岸

,

随着海底隧道的开通

,

两地将被联成一片

,

并带


动宁 波大学周边数个城区相向发展

,

形成一个高新产业的发展带

,

加速宁波高新技术产业的发


因此

,

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将大学城建设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


从以上分析可见

,

大学城既是大学发展的历史现象

,

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

一些历史


名校之所以发展成大学城

,

目前大学城之所以能大量兴建

,

关键都在于社会发展的需要


国内大学城发展现状考察


据统计

,

2 000

9

月东方大学城在河北省廊坊市

开城

以来

,

迄今为止全国各地出现


[

3

]


50

多座大学城

国内大学城建设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


(

)

大学城建设模式多样化


我国大学城建设基本属于

规划建设型

目前

,

大学城的建设模式不尽相同

,

< p>主要有三种


模式

:

一是以政府投入为主

,

当地政府投入巨额资金建设

,

然后交由入住的高校管理使用< /p>

,

如广


东的深圳大学城

珠 海大学城

;

二是以社会投入为主

,

当地政府制定相 应的优惠政策

,

提供土


,

由企业投资兴建

,

教育集团或教育投资公司参与

,

学校长期租赁

,

园区拥有所有权与办学


,

如河北廊坊东方大学城

上海淞江大学城

;< /p>

三是多元化投入

,

政府除政策支持外

,

另投入部


分启动资金

,

承担共建部分设施建设

将部分教育基本建设拨款改为贷款利息补助

,

学校主要< /p>


通过土地置换

银行贷款和后勤社会化等多种措施筹集资金

,

如浙江省的五大高教园区的建



(

)

大学城空间布局的密集化


据国土资源部进行的一项有关大学城的专题调查

,

在全国大多数省份中 上马大学城的少


1

,

最多的达到了

9

目前大学城多分布在经济发展 水平较高的区域

,

如东部的京津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等区域

,

并呈 现出小区域集聚趋势

,

集中分布于几个主要城市


经济发达的

长江三角洲

< p>为例

,

上海

苏州

无锡

常州

南京

宁波

杭州等地区纷纷建立或筹


2

 

董勇

:

国内大学城的现状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91

 


建大学城


(

)

大学城建设规模超大化


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加速发展

,

大学正逐渐从一种边缘性组织走向社会发展的中心位


,

成为一种核心组织和主导力量

,

大学不仅承担着传统的人才培养

,

智力资源输送的任务

,


且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因此

,

< p>在我国一些地区

,

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

,

在面临产业升级

,

经济结构调整时

,

就逐渐意 识到要实现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和向高级


形态的转变

,

< p>就要改变传统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

建立以教育为基础

,

以高等教


育为重要依托和发生器的先进社会组织结构

< p>,

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

,

通过

< p>
兴办大学城的载体形态

,

集聚力量

,

形成新的社会经济文化生长点

,

推动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全


面现代化

但目前各地兴建的大学城出现了建设规模超大化的现象

:

不仅用地面积比较庞大

,


投资也较大

如广州大学城占地多达

4330

公顷

,

< p>投资多达

300

亿元

;

南京仙林大学城规划面


7000

公顷

,

相当于 目前的

26

个北京大学的面积

,

投资

50

亿元


大学城 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

大学城建设缺少 总体规划


我国多数大学城尽管已经过认真规划

,

但仍存在 诸多缺失

:

首先

,

有些地区对大学城建设


的必要性和条件缺乏应有的规划和论证

,

仅从经济利益出发仓促建 设大学城

,

以至于这些大学


城上马后遇到诸多问题

,

直至最后被搁置

其实

,

建设一个大学城不仅是为一个城市服务的

,


它还是为一个区域甚至是全 国服务的

因此

,

要考虑一个区域的大学城数目< /p>

,

哪些城市可建

,


哪些城市不可建

,

大学城的建设规模以多大为宜

,

应该有通盘考虑

其次

,

我国绝大多数大学


城目前 还缺乏长期规划

,

对今后可能出现的因招生政策变化

< p>其他形式高教的发展

国外高教


机构的进入造成的高 等教育供求关系变化缺乏应对措施


(

)

大学城的资源共享与开放性不够


美国著名高等教育批评家亚伯拉罕

·

弗莱克斯纳

(

Abraham

Fle xner

)

在早年出版的

美国


国和德国大学

》(

1930

< p>年

)

一书中写到

:

大学不是 某个时代一般社会组织之外的东西

,

而是在


社会组织之内 的东西

它不是与世隔绝的东西

,

它是

时代的表现

,

并对当时和将来都产生


影响


[

5

]

(

P

.

< p>2

)


[

4

]


而国家提出兴建大学城的初衷也在于

借鉴国外大学城的

经验

,

从实际情况出


,

实行各种 形式的教学

科研

图书馆

体育等设施的相互开放

共建共享

,

以 实现教育资源的


P

.

146

)

< p>
最大化


[

6

< p>]

(


开放性是大学城的基本特点

,

而 共享性是开放型的衍生

,

国外的大学城中的


许多资源如实 验室

图书馆

博物馆

医院等设施都是和社会成员共享的

它具体包括

:

师资开


放与共享

图书资料开放与共享

< p>、

设施开放与共享

课程教材开放与共享等

所以

,

大学城不应


该是简单的大学的集合

,

大学城的发展要

”(

聚集大学

科研院所

)

”(

各大学

科研院


所之间的交融

)

更要

,

但在我国已建成的大学城中

,

资源的开放与共享还有很大的发展空



(

)

建设资金掣肘大学城的健康发展


建设大学城所需投资有多种筹集渠道

,

包括以政府投入为主

以社会投入为主

多元化投


入等方式

但无论哪种投资方式

,

其最终的资金来 源绝大多数都是银行贷款

,

这使得银行发放


贷款的风险也 随之增加

比如

,

南京市的江宁大学近期投资为< /p>

5

亿元人民币

,

但远期投资高达

青岛海事大学-青岛海事大学


福州大学物信学院-福州大学物信学院


东北大学ipv6-东北大学ipv6


大学竞选班长发言稿-大学竞选班长发言稿


淮北师范大学地址-淮北师范大学地址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大连医科大学分数线-大连医科大学分数线


大连海洋大学地址-大连海洋大学地址



本文更新与2020-11-20 14:2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daxue/939.html

国内大学城的现状_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_董勇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