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大学查询网 > 高校介绍 >

河北农业大学黄骅市我国科技类博物馆发展的现状分析和问题思考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daxue
2020-11-27 17:03
tags:

大连大学日租-大连大学日租

2020年11月27日发(作者:周厚健)



谢莉娇

徐善衍


*



(清华大学 科技与社会研究所,北京

100084


[

]

根据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 计划纲要

2006-2010-2020

年)

《科


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2008- 2010-2015

》中的概念界定,科技类博物馆是


指以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

主要展示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


科学以及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等内容的博物馆。其中包括科学技术馆(科学


中心)

、自然博物馆、天文馆、工程技术博物馆等。近

10

年来,我国科技类


博物馆在增量建设和内容建设方面有了较大进展,但因其涉及学科、行业门


类的多样性、管理体制的多头化、运行体制的单一性和展教方式的简单化,


使 其在运行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受到诸多制约。对其现状的厘清和思考


有利于我国科技 类博物馆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更好地履行和发挥科普场馆的


科学传播与普 及功能。


[

关键词

]

科技类博物馆

现状

问题

思考


[

中图分类号

]

G269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673-8357

2010


04-0035-06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Xie Lijiao Xu Shanyan


Center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Abstract

Museums

categorized

under

the

sor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embr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s

science centers


natural

history

museums

planet aria

industrial

themat ic

museums


enginee ring and technology museums

and some others. Over the past


decade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both in incremental construction and content construction. But due


to the diversity of the sub- categories

multiple-governance system


in

management

mono-pattern

in

operation

and

the

simplistic

approach


of exhibition services

there are many constraints and problems for


such

museums.

To

Clarify

their

status

quo

and

ponder

over

those


problems will defenitely contribute to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museums

as

well

as

the

better

fulfillment


and

exertion

of

their

function

in

populariz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ey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the status quo

problem


ponder


CLC

Numbers

G269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3-8357

2010


04-0035-06


科技类博物馆是我国科普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其互动性和体验式


为特征的动态展教方式,更多地发挥了对公众的科学普及、提高公众科学素


质的科普功能。


1

近年来我国科技类博物馆建设发展取得的成绩


改革开放 以来,

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科技类博物馆建设提供了良



收稿日期:

2009-04-10


基金项目: 中国科协科普专项资助项目“我国科技类博物馆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



徐善衍,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学 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理事长,教授,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理事长,


好的经济基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质量的提高、公众对科学文化产品和服务


需求的不断增 长对科技类博物馆的建设发展提出了现实要求。

我国政府历来


高度重视科 普事业的发展,

并将科普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纳入科普事业大发


展的重要 内容之一,现有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全民


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2006-2010-2020

年)

》和《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2008-2010-2015< /p>

》等相关法规、科普政策,为科技场馆持续性建设发展


提 供了政策性和制度性保障,进而体现出科技成果为民所享、为民所用,推


动公众公共权利 均等化原则的实现。


1.1

科技类博物馆建设步伐加大、门类众多并形成系统化趋势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诸多相关科技进步和科学普及的法规、政策、


纲要、条例,从 政策保障、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减免、条件规范等方面鼓励


和支持经济发展良好的省市地 区建设科技类博物馆,

科技类博物馆事业的发


展具备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 社会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科技类博物馆数量已经 达到

721


1


其中对科技类


博物馆的新建和扩建主要集中于

1998-2008

年的

10

年间,根据《全民科学


素质行动计划 纲要(

2006-2010-2020

年)

》和《科普基础设施发 展规划


2


2008-2010-2015

对科技类博物馆建设的相关规划和要求,各地也呈现


出科技类博物馆建设步伐加快的趋势,

尤其是全国各地科技馆发展处于历史

< p>
上最好的机遇期


[1]



在已有统计的

721

家科技类博物馆中,自然类博物馆(简称自 然馆,包


括地学类博物馆、生物类博物馆和标本室、天文馆、自然史博物馆等)

287


个,占总数的

40%

;科技馆

280

个,占总数的

39%

;行业(专题)博物馆(简


称行业馆)

154

个,占总数的

21%

< p>,如下图所示。


1

科技类博物馆数量分布图


进一步研究后详细分类:

287

个自然馆中有地学类博物馆

205

个、生物


类博物馆

54

个、

天文馆

15

个以及自然史博物馆

13

个;

154

个行业馆中有农


业类博物馆

22

个、工程技术类博物馆

81

个、医学博物馆

29

个和其他类型

< p>
馆(如公共交通、消防等)

22

个。可以看出,以科技馆为中心和动 力牵引,


在共同“科学”基因的传导下,科技类博物馆逐步向大科学系统方向发展。


1.2

展示主题基本涵盖所有理工学科,

并体现出优势学科在内容设置中


的特点


我国科 技类博物馆展示主题学科内容丰富,

无论是单一学科的专业科技


博物馆, 还是容纳多学科的综合科技馆,其展示内容广泛涉及理、工、农、


医等学科领域。这说明 我国科技类博物馆建设涉及学科门类齐全,体现出对


行业、学科等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的 广泛展示。


中国科学传播研究所靳一副研究员认为,

目 前我国有

8

个学科在国际上


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地位。其中 ,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物理学

4

个学科


在国际上具 有较强的竞争力,可以称之为“突出优势学科”

;计算机科学、


地球科学 、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4

个学科可以称之为

“比较优势学科”



1


本文数据均来源于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 承担中国科协《我国科技类博物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的调查数


据。此次数据仅为 中国大陆地区的科技类博物馆,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的科技类博物馆。

< p>
2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2006-2010-2 020

年)

》就科技类博物馆建设提出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在充分研究论证


的前提下,新建一批科技馆、自然博物馆等科技类博物馆。各直辖市和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至 少拥有

1

座大中型


科技馆,城区常住人口

100

万人以上的大城市至少拥有

1

座科技类博物馆,全国科技类 博物馆的接待能力有显着增


长。

《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2008-2010-2015

》则在近

3

年 的工作目标中提出,全国科普基础社会的个体布局有


所改善,城区常住人口

100

万人以上的大城市至少拥有

1

座科技类博物馆。

《关于引发科普基础社会发展规划


2008-2010-201 5

)的通知》

,发改高技

[2008]3086

号 文件,第

4

页。


就涉及学科而言,

我国科技类博物馆在其内容建设方面也显示出对我国优势


学科的偏重特点。工 程学、生物学、地球科学,都有以单学科为展示主题的


行业(专业)科技博物馆存在,且 已形成一定规模,如我国现有地学类博物


205

个(包 括地质公园在内)

,占据自然类博物馆总数中的很大比例。此


外,在综合 科技馆展教内容设计中,对物理学、计算机科学、材料学和化学


等优势学科也有规模性的 体现。


1.3

展教理念有所转变、

展 教手段逐步创新,

符合时代进步对科技类博


物馆发展的要求


我国科技类博物馆建设发展过程中,

经历了向发达国家科技类博物馆 学


习-复制、吸收-创新的过程,尽管这一过程仍在探索完善之中。科技发展

< p>
是一种社会过程,势必产生对社会的影响,构成公共领域中的科学,其往往


与公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连,

故而科技类博物馆也在不断探索和找寻新的展


教理念和展教模式,努力做到在博物馆教育、研究、收藏和展示的功能基础


上,又新添 交流、服务的功能。


新的展教理念的引入、科普展教形式的灵活多样, 使得科技类博物馆水


平有所提高、公众认可度提升。如对主题单元的陈列,改变了以往科 技博物


馆以物为中心的模式,将观众关注的科技内容和本馆自身特色结合起来,或


与特殊事件(如突发公共事件、重大科技进展事件等)的科普结合起来,通

过知识链、故事线的方式表现出来,做到科学知识的内涵寓于吸引公众的故


事情节之 中,进而使公众超越对弥漫在社会中的科学的“世俗不经意”性,


对科学和科学传播给予 关注和重视。

如中国地质博物馆在印尼海啸过后举办


的印度洋海啸主题展 览,因其时效性、科学性和形象性获得良好科普展教效


果。又如四川省科技馆在汶川地震 后,及时组织了两期有关地震原理和防震


知识的专题展览和讲座,受到群众普遍欢迎。科 技类博物馆在展教活动中对


公众参与性、互动性内容、活动设计的增加,推动了科技类博 物馆适应时代


发展要求,

在观众的体验中将科学探索精神潜移默化至公众 灵魂之中。

故而,


[2]


博物馆是否重视“参与 ”也被视为博物馆是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此外, 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既为科技类博物馆增添了新的展示内容元


素,也为科技类博物馆展教 形式和手段的创新创造了条件。数字科技馆的应


运而生正是体现出科技类博物馆对电子信 息技术的应用及其对科技馆在科


普功能实现中的拓展功能。


2

我国科技类博物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研究分析


在看到科技类博物馆近来取得的发展成绩的同时,

应关注制约其进一步< /p>


发展和创新的限制性因素和问题,

对问题的厘清有利于我们清晰对策思路和


把握发展方向。


2.1

我国 科技类博物馆的数量、

质量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



2.1.1

在数量上仍存在较大差距


根据已有统计数据,从科技类博物馆的数量与人口总数的比例看,我国


大陆地区仅相当于美国的

1/4

、英国的

1/2.4

、日本的

1/8

和我国台湾地区


1/ 7

。就绝对数量来看亦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



美国


英国


日本


中国台湾地区


1

与国外(地区)科技类博物馆的数量与人口总数的比例表


科技类


博物馆数量(个)

馆数:人口总数(个:万人)


560


80


550


90


1:41


1:75


1:22


1:26

广东大学介绍-广东大学介绍


大学语文考题-大学语文考题


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综合教程1-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综合教程1


廊坊三本大学-廊坊三本大学


大学规划空乘-大学规划空乘


北京大学李若-北京大学李若


青岛大学床位-青岛大学床位


山东大学声乐-山东大学声乐



本文更新与2020-11-27 17:0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daxue/9666.html

我国科技类博物馆发展的现状分析和问题思考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