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议说明文教学
]
说明文作文
6 00
字植物
在初中语文教 材中,说明文占有一定的篇目。同时也表明了说
明文在整个教学中的突出位置,
它与记叙文、
议论文具有同等重要的
地位。长期以来,有些教师对
说明文教学不重视,甚至忽略,这是因
为说明文语言平平实实,缺乏生动、形象性。授课
时,抽血去肉,剩
下“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几块干骨头让学生啃,结果学<
/p>
生只能由被动应付变为厌学。
另外,
在写作教学中对说明文 的练习也
不够重视,
甚至根本不写。
以致不少学生虽能写 出出色的记叙文和议
论文,却写不出像样的说明文。学生对说明文的厌学,在教学中给教
师也带来了很大的难处。
就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谈 谈自己粗浅
的看法。
一、激情导入,勾人心弦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 课堂教学中,如何导入是教学环节
的关键一步。《语文教育心理学》中说:“好的导语像
磁石,能把学
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
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 火,
能给
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语文课更要新颖别
致的
导入。导入的方法很多,关键在着力激发学生学习某篇课文的兴趣,
引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巧妙的导入,好像是一座桥梁,联系着旧课与
新课;
p>
好像是一部序幕,
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
好像是一道路标,
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但一堂课如何开头,如何导入,并没有什么
固
定的模式。
我在上
《大自然的语言》
时导入:
“大 家有没有注意到,
刚才老师和同学们是通过什么来相互问好的?”
学生回 答:
“语言”
。
“对!是语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但是可别以为
只有人才会说话,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也有它独特的‘语言’呢!
同学们想不想跟随老师一起去走进自然,去聆听,去发现,听听它究
竟说了些什么呢
?”
打 开光碟展示四季景物的画面,配合适当讲解。学生观看后,
让学生自己说说从图中看到了
些什么?瞧!
大自然用它的语言告诉了
我们这么多的奥秘!
你们想再次深入地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吗?现在就
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的语言》
(板书)。接下来再提出几个
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这样课堂就活跃起
来了。我上《苏州园林》
时采用:
设置问题导入:
“同学 们,
人们常说
‘上有天堂,
下游苏杭,
桂
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美在山水,苏州美在园林。’苏州园林有什么
特点呢?它美在何处呢
?下面请同学们读《苏州园林》之后,回答老
师问题。”这样设疑导入,即创设了问题的
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
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导性非常明确,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提
问题是创造之源,疑问是创新之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指出:
“思
维自惊异和疑问始。”北宋哲学家张载说过: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 p>
曾学,学则须疑。”有“疑”,方能使学生在学习上感到困惑,处于
“愤悱”状态,产生认知冲突,引起探究性反射,产生思维活动。而
在“无疑”状态下学
生被动接受,盲从依附,思维往往被束缚在教师
设定的圈子里,创新个性就会受到严重压
抑。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
考虑到学生思维的广度、
深度和灵活度, p>
要善于创设一个民主融洽的
课堂教学环境,巧引妙问,精心设疑,激活学生的
思维,鼓励学生精
思多问,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自由讨论,培养创新<
/p>
精神。
二、直观展示,表象鲜明
所谓直观教学,即在教学中以亲身实践或以具体事物、现象以
及事物、现象的逼真描绘来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生动的表象,
从而促进对知识比较全面、
深刻地掌握和理解的教学过程。
在直观教
学中,利用多种直观手段,
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
验和感性认识,
使学生获得鲜明的表象,
为形成正确而深刻的理性认< /p>
识奠定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教学思想、教学手段的发展,
直观教学也获得了极大的丰富。例如我在上《故宫博物院》时,屏幕
上显示一张建筑物
名称的故宫平面图。
请同学们边听录音,
边填写此
图。教
师巡堂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强调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
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
花园的位置。然后让学生对故宫建筑群有
了大概的理解,接下来让学生看看作者如何有条
理地介绍这建筑群。
展示空间顺序:屏幕显示故宫平面图(附有图示),依据作者的行踪
路线,学生共同完成相应建筑物的介绍。教师从鸟瞰图开始,介绍作
-
-
-
-
-
-
-
-
-
上一篇:最新关于名胜古迹的说明文600字【精选】
下一篇:美丽的家乡初三说明文600字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