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潮州瓷器-学习游泳

龙源期刊网 http: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作者:徐金香
来源:《学理论·下》2010年第09期
摘要:生态美学立足于 人与自然的互主体性思维,既“见物”又“见人”,旨在侧重保护的同时,按
照美的规律创造,促进保护 与开发的双向互动,保护和重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审美关系。
关键词:生态美学;生态危机;双重意蕴;保护与开发
中图分类号:B83-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7-0083-01
生态美学是在经济、社会和文化不断发展进步的前提下提 出的人与自然、社会达到动态平
衡、和谐一致的处于生态审美状态的生存观,其落脚点在于改善人类当下 的非美的存在状态,建
立起一张符合生态规律的审美的存在状态。
一、生态美学因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备受关注
长期以来,受到西方哲学主客二分思维 模式的影响,存在着一种过于强调人的主体性、主观
能动性,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自然如何在人 的作用下成为人的自然,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
显现而忽视自然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不少地方在遭到人类过 度开发之前,曾以勃勃的生机和活
力展现在世人面前,为人类提供了“诗意的栖居地”:水草丰美的绿洲 、汩汩而出的清泉、青山绿
水共为邻、落霞与孤鹜齐飞、五彩斑斓的珊瑚……留下了篇篇华章、传世精品 和人生体味,更
启发了现时代的人们去追求生态平衡及整体和谐的渴念。然而,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 荒漠化、
沙漠化加剧,河流干涸,水体污染,空气污浊,物种灭绝,资源枯竭,“寂静的春天”……生态 美学深入
研究正是基于现实日益加剧的生态危机,愈发显示出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生态美学的双重意蕴:既“见物”又“见人”
如果说在远古时代,人类以自己的 智慧为世界建立了秩序是从野蛮走向文明的标志,那么现
代由于经济现代化成为压倒一切的任务,自然则 成为征服和利用的对象。从立普斯的“移情”到当
代的“移情”以及马克思的“自然人化”等美学命题, 其根本任务就是通过对自然异己性的克服实现
人的无阻碍的自由,即美的本质被规定为人获得的自由本质 。但是从美学史的角度看,这种人的
自由却是以对自然美本己性的剥夺为前提的。也就是说,在人与对象 世界之间,人的自由正意味
着自然的不自由,人作为主体的充分在场正意味着自然的充分缺席。这种“见 人不见物”的美学,
以主体性的暴力将自然美的自然性驱逐到了美学史的边缘。据此,自然美获得其本己 性的前提
必然是以遏制人的自由名义对自然行使的主体性暴力,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一种更趋平衡、公< br>正的审美关系。(刘成纪.自然美的哲学基础,2008)生态美学从人与自然的互主体性思维出发,强< br>调物种生命存在的公平性,人应该尊重自然,肯定自然生物的存在权利,而不是人类无休止、无所
唐僧师徒四人作文-柳河贴吧

日行一善的作文100字-蓝色妖姬翻糖蛋糕

暑假里的一件事500作文-一种

自己骄傲的作文400字-陶然亭
大门乌龟岩的作文-上海秋霞圃
组织工作文件-歌从心底唱起
毫不畏惧作文-新加坡游记
一件生气的事作文400字-济南名吃
本文更新与2020-11-16 15:5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1483.html
-
上一篇:四时田园杂兴写景作文
下一篇:高中人与自然的议论文800字【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