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评价古诗词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
重点难点梳理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属于《考试
大纲》古
代诗文阅读、鉴赏评价中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方面的内容。
能力层级为级。
评价的辞典义是评定价值高低。
用于古诗鉴赏中,即评判诗歌的意义,包括内容积极 还是消极,
感情向上还是低沉,格调高雅还是平庸等。
从近年来高考情况来看,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 的观点态度
题通常要求考生回答的是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抒发
了怎样的感情、体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之类的问题,因此可以说,真
正意
义的古诗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评价题在近年高考中非常鲜见
——
因为 评价题一般要求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
即要求鉴赏者用自己
的话来评点
诗歌的高下优劣,
而上述类型的设题都属于是什么的问题。
金题透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年高考江苏卷)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
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
①
一水:亦作二水。
()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
什么样的感慨。
解析这是 一首怀古诗,写的是作者登上金陵(南京)凤凰台上的
所见所感。
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 丘是对历史的感慨
——
理解此
句,须抓住蕴含着李白独特
历史感喟的埋幽径、成古丘等关键词语;
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则是对现
实之景的描绘。
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参考答案()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
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年高考全国卷)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
①
西山通虎穴
②
,
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
③
,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
①
潘大临(约-)
: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
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③
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解答该诗,应结合注释来理解诗歌内容。
前两联从怀古开始
——
作者来到西山、
赤壁这些古代英雄驰骋争雄、
兵家必争之地,不禁浮想联翩:历史上的英雄叱咤风
云,建立了盖世
功业,但像这滚滚东流之水一去无回。
第三联把目光重新投向眼前的实景:俯视沙滩,觉得 一片明亮,
那是因为许多白鹭栖息在那里;仰望广阔的天空,看上去高飞云端的
鸿雁似乎在向后移动。
< p>最后一联发出感慨:我现在最羡慕的是江上的垂钓者,钓罢驾着
一叶轻舟在烟雨中归
去,悠闲地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
参考答案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①
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
< br>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②
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
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
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年高考江西卷)金陵晚望高蟾曾伴浮云归晚翠,犹 陪落日泛秋
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韦庄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两位诗人一
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
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解析高蟾《金陵晚望》写的是在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金陵
(今南京)
城头远眺,
看见一幅浮云落日图之后所抒发的一种沧桑感。< /p>
韦庄《金陵图》则是一首题画之作, 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
的图画之后,有感于心,挥笔题下了这首诗。
两位诗人都是借六朝旧事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深忧虑。
鉴赏这两首诗歌,不能忽视注释内容,这样才能做到知人论世。
参考答案()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
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 出一片伤心
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看不出来的。
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 意象,足以
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能画成的。
难点攻略以下内容,第一点侧重谈平时的复习备考, 第二、三点
则侧重谈考场的解题方法。
一、分类整理,把握同类诗歌的内容特点对诗歌分类复习,是备
考评价古诗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类题目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尽
管古诗数量
庞大,诗歌的思想内容多种多样,作者的观点态度丰富多
彩,但同一类型的诗歌还是具有
一些共性,只要平时复习把握了这些
共性,考试时通过确定考查的诗歌所属类型入手,解
题的针对性无疑
会更强。
分类鉴赏古诗的程序大致如下:
.分类。
即把诗歌按内容特点作大致分类:⑴送别类;⑵怀古 类;⑶思乡
怀人类;⑷山水田园类;⑸边塞类;⑹哲理类;⑺讽刺类;⑻其他。
.选材。
即为上述八类诗歌各选十首诗歌,课内和课外各五首 ,有的类型
课内数量不足则用课外同类诗歌代替,
至少保证有五首课外诗 歌入选。
.探究。
复习可分为个时段,在一个时段内完成对一类诗歌内 容的分析与
归纳工作;或者分为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类诗歌的分析归纳。
提倡合作探究,尽量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完成。
.展示。
完成探究工作后,把各类诗歌或各个小组的探究成果展示出来。
可采用个人主动发言的方式,
也可由小组派出代表向全班作介绍。
这种分类鉴赏、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复习效果较为明显。
例如怀古类诗歌的复习情况:
①
选定诗歌: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宋 ,
苏轼)
、
《永遇乐
·
京 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
《桂枝香
·
金陵怀古》
(宋,王安石)
、
《石头城》
(唐,刘禹锡)
、
《蜀相》
(唐,杜甫)
、
《乌
衣巷》
(唐,
刘禹锡)
、
《南乡子
·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 /p>
辛弃疾)
、
《赤
壁》
(唐, 杜牧)
、
《金陵怀古》
(唐,许浑)
、
< p>《咏怀古迹》(唐,杜甫)
。
(课内外各五首)
②
借助教材、相关资料、工具 书或网络资源对
这些诗歌的内容作出分析和探究。
③
得出此类诗歌内容特点的共性一般 有以下三种:
.
通过怀古来表
述作者对时局的忧虑;
.通过怀古来表达作者报国无门、壮志未酬之
情;
.通过怀古 来警示统治者(或世人)要以史为鉴。
< p>通过这样的分析、探讨、归纳、整理,我们对怀古类诗歌的内容
便有了较为全面的把
握,在以后的考试中,一旦确定所鉴赏的诗歌属
于怀古类,其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就不难
把握了。
二、由点及面,挖掘诗歌 意蕴作为设题较为规范的高考古诗鉴赏
题,一般都会遵循文学鉴赏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
基本规律。
因此,由点及面应是我们鉴赏古诗的可行方法。
这里的面,
指的是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这里的点,
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的关键点:关键词。
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
最能体现作者 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
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如宋祁
《木兰花》
中 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
运用拟人手法,
将春杏怒放,生机勃勃之景
生动形象、极具情趣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显然,作者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情感也通过这
一闹字而自然地流露
出来了。
又如年高考江苏卷《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
-
-
-
-
-
-
-
-
-
上一篇:时政议论文范文高中时事评论作文写
下一篇:对秦始皇如何评价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