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
年世界读书日主题阅读让我们的
世界更丰富英语
作文
【篇一:阅读
,
让我们的 世界更丰富】
阅读,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
2012
年
4
月
23
日是第
17< /p>
个
“
世界读书日
”
。主题是
“
阅读,让我们
的世界更丰富
”
。
“
世界读书日
”
全称
“
世界图书与版权日
”
,又译
“
< p>世
界图书日
”
,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
1995
年正式确定每
年
4
月
23
日为
“
世界图书与版权日
”
,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阅读
和写作。
设立背景
197
2
年
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
“< /p>
走向阅读社会
”
的
号召,要求社会成员人人
读书,让读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
缺的部分。
1995
年
,
国际出版商协会在第二十 五届全球大会上提出
“
世界图书日
”
的设
想
,
并由西班牙政府将方案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后来,俄罗
< br>斯认为
,“
世界图书日
”
还应当增加版权的 概念。设立世界读书日的建
议是由西班牙提出的,其灵感源自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
/p>
“
圣乔治
节
”
。另据图书馆 杂志,世界读书日来源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
一个传说: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
,勇士乔治只身战胜恶龙,
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赠给乔治的礼物是一本书。从此书成为胆
识和
力量的象征。
4
月
23
日成为
“
圣乔治节
”
。节日期间,加泰罗尼亚地
区的居民有赠送玫瑰和图书给亲友的习俗。
199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
4
月
23
日为
“
世界读书日
”
。
4
月
23
日是西班牙著名作家 塞万提斯的辞世日。
实践活动
国外:据资料表明 ,自
“
世界读书日
”
宣布以来,已有超过
100
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此项活动。很多国家在这一 天或者前后一周、
一个月的时间内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图书馆、媒体、出版商、<
/p>
学校、商店、社区等机构团体在这一段的时间里
,
都会做一 些赠书、
读书、演戏等鼓励人们阅读的事情,把读书的宣传活动变成一场热
热闹闹的欢乐节庆。
中国:
1997
年
1
月,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教委、国 家科委、
广播影视部、新闻出版社、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九
个部委共同发出了《关于在全国组织实施
“
知识工程
”
的通知》,提
出了实施
“
倡导全民读书, 建设阅读社会
”
的
“
知识工程
”< /p>
。这是以发
展图书馆事业为手段,以倡导读书、传播知识、推动社会文明与
进
步为目的的一项社会文化系统工程。
2000
年,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把每年的
12
月定为
“
全民读书月
”
,
这是实施全国
“
知识工程
”
的重大项目 。几年来,在全国各地都组织
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2004
年,
“
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
”
将每年的
“
全民读书月
”
活动交由
中国图书馆学会负责承办。中国图书馆学会为了实施
“
倡导全民读书,
建设阅读社会
”
为宗旨的
“
知识工程
”
,进一步激发全民读书的热情,
推动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家庭的建设,在全国范围内
举
办大型活动让全国公众都知道
“
世界读书日
”
。< /p>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
“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
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p>
”
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 的,
“
腹有诗书气自华
”
,一本好书往往
能改变人的一生。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他本人的阅读史;而一
个民族
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中华
民族之所以成为礼仪之邦、文
明古国,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是
一个热爱学习、勤奋读书的民族,中华儿女为书而生
,为书而死,
为书而乐,为书而苦,几千年来书与无数的伟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今天,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学习型社会的时代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
都需要
营造一个书香浓郁的社会,阅读作为推进社会发展的力量是
不可取代的。崇尚读书,才能
让民族的发展保持生命的活力,而我
们作为未来的主人翁,作为建设学习型
【篇二:阅读
,
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
阅读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
胡兆燕
中国财经报网
2013-04-25
每年的
4
月
23
日,是
“
世界读书日
”
。今年读书日的 主题是:
“
阅读,
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
”
对于这样一个全球性纪念日,可能知道的 人并不多,人们可能更清
楚
“
情人节
”< /p>
、
“
圣诞节
”
这类娱乐性更强的全球 节日。有的中学生审
题会出错,有的大学生连某些常见的汉字都不认识,有艺人不认识<
/p>
繁体的
“
國
”
字,更有甚者 连自己国家的历史都不清楚。这些事例,
与读书不无关系。
读书率下降,读网率上升
人们似乎正在远离书籍,或者确切地说是在远离传统的阅读方式。< /p>
毕竟,读书是需要独处的,需要心静下来,需要用心思考的。伴随
读书率下降的是读网率的上升。网络作为一个信息高度饱和的场所,
人们于其中,很容易
停留在表象,作跳跃式的阅读。读书带给人们
更多的是知识,读网带给人们更多的是信息
,这也是二者本质上的
区别。
当微博、微信等
“
微媒体
”
快速成为当 今人们获取信息、与人交往等
的重要工具时,
“
微读时代
”
就已轻轻松松宣告来临并以
“
润物细无声
”
的方式,改变着现代人的阅读生活,使阅读市场一下子呈现
“
四分五
裂
”
的窘状。最初人们认为,以电 子工具如手机、
ipad
等进行
“
小阅
< p>读
”
、
“
微阅读
”< /p>
的方式,便于成天匆忙奔波的现代人把等公交、乘车、
等人、上洗手间之类
的
“
碎
”
时间
“
废 物利用
”
,从而及时掌握信息、
提高效率,让人充实起来
。然而时间稍长,有人便忧心忡忡了,阅
读行为和阅读方式的改变,带来的是思维的碎片
化、表浅化与急躁
化等严重后果。甚至更有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大声疾呼:阅读市场的
乱象丛生,说得轻一点是糟蹋阅读,说得重些是在制造精神食粮中
的
三聚氰胺
??
功利阅读超越人文阅读
有 一个读书
“
八恨
”
的段子,可以说明图书市场的现 状:
“
读正版书
恨书价宰人,读盗版书恨错漏太多,读精
装书恨不方面便卧读,读
简装书恨插图尽除,读多卷书恨淋漓注水,读名家书恨一牌多洗
,
读纪实书恨小说笔法,读传记书恨为传主讳。
”
在一个物质化的时代,人们的阅读越来越变得功利化。大中小学生
的大量时间花在课外辅导、试题解析等阅读上,阅读视野日渐狭窄。
一些新华书店里,学业辅导书、工作指导书以及
“
励志书
”< /p>
等销售一
片火爆,而人文类图书往往少人问津,功利化阅读的日益盛行,反
映了社会风气的浮躁。
本等,渐渐成为人
们缓解压力的精神快餐,而随着这种社会潮流的
日益盛行,越来越多的人陶醉在这种快餐
式的阅读快感中,在一种
甜腻腻或者隔靴搔痒的感觉中体验社会。
“
心灵鸡汤
”
、
“
猎奇搜怪
”
、
“
明星传记
”
、日 韩影视小说乃至家长里短、人生感悟等浅表化的阅
读正成为大家的选择。图书给予读者的
,不再是深沉的思考,更多
是一种休闲文化消费。读者的阅读兴趣显然越来越集中在休闲
娱乐
等方面,一些流行性的畅销书日益成为出版社的盈利亮点。现在不
< br>少出版社正在为这股风气推波助澜,选题跟风炒作,原创力低下。
让阅读变成一种美丽的触摸
要想让阅读和呼吸吃饭一样,要想
“
让 阅读变成一种美丽的触摸
”
,
或者说让阅读变成精神享受
,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似乎很难。
有业内人士 建议,要提高国民的阅读率,除了对国民进行
“
书籍是人
类进步的阶梯
”
和
“
阅读缺失的一代可能会变成最 愚蠢的一代
”
正反教
育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国民的阅读兴
趣和习惯。一是正确看待阅读,
阅读是有功利性的,既有物质追求,也有精神追求,两手
都要抓,
不可偏废。二是激励国人阅读,除了设立国家阅读节、阅读月外,
还要给以包括法律在内的政策和财政支持。阅读不只是个人的事,
更是事关国
家兴衰荣辱的大事。
重拾阅读精神
随着社会的进 步与人类的发展
,
特别是传播技术的突飞猛进
,
不 少专家
呼吁
“
重拾阅读精神
”
< p>、“
培养书香社会
”,
期待
“
涵养一个书香中国
”
。
我国近年来
,
推广阅读的计划也渐渐展 开。新闻出版总署出版图书司
和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了全国阅读调查报告
显示全民读书活动
的范围和声势逐年增加
,
全国各地开展读书节、读书月等活动
,
在一些
城
市开展读书游园会、晒书大会、图书漂流、机关读书会以及各种
读书讲座等创新性读书活
动
,
深受读者的好评。可见
,
国人越来越重视
读书。
读书习惯可以培 养,但需要有硬件环境。国外许多国家公共图书馆
免费对外开放的方式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例如日本,每个住宅区的
居民只需步行数分钟就能看到图书馆。图书馆对图书的利用也
很到
位,既接受各界的赠书,又定期清理出废旧书籍、杂志,供人们免
< br>费拿走。书店、图书馆,充分满足了居民对精神、对文化的需求。
我们国家应该把国民读书作为一项战略规划项目,要有专门的预算,< /p>
用于书店、图书馆的建设、图书的购置。让书店、图书馆进入社区,
让学校的阅览室、图书馆设施完善,让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始
终有书相伴。
相关链接
“
世界读书日
”
的由来
“
世界读书日
”
全称
“
世界图书与版权日
”,
又译为
“
世界图书日
”
。
199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
4
月
23
日为
“
世界图书与版权
日
”
。早在< /p>
1972
年
,
该组织向全世界发出
:
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
,
要求
-
-
-
-
-
-
-
-
-
上一篇:坚持让我更出彩_初一作文
下一篇:初一作文:读书使我成长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