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
注
GUAN
ZHU
回归本真
回到正轨
—
—2016
年高 考作文命题反思
西南大学文学院
荣维东
DOI:
10.16412/.1001-8476.2016.19.006
一、
我国高考作文题的特征
与病症
几乎每年,
高考 作文题都会
成为一场公共舆论事件和全民娱
乐
狂
欢
。
这
其
中
有
各
路
高
考
名
师
、
专家学者、
娱乐专家,
怀有各
种不同目
的的好事者……他们从
各个角度展开的评价值得玩味。
“审题家
”
一般会把作文题的
难易程度以及隐蔽在命题材料里
的深层意义揭示出来,
或指出
“陷
阱”
,
或微言大义,
或旁征博引;
“
吐
槽者”
会用各种戏谑方式,
剥去高
考题华丽神
圣的外衣,
将高考题的
“荒唐”
“
悖谬”
“
弱智”
的本体呈现
出来,
供大家娱乐调侃;
“考据家”
会将高考题的材料来源、
作家作
品、
是非曲直,
交代得清清楚楚,
如
能将其中的错误找出来就更
“高
明”
了;
“
应试家”
则会提供各种高
考
应试的
“独家秘籍”
,
让人眼花缭
乱;<
/p>
当然还有所谓
“文化批评者”
“比较研究专家”
这些现象背后所折射出的,
就
是
我
国
高
考
作
文
< p>题长
期
存
在
的
一
些
“
病
症
”
< p>,具
体
表
现
在
四
方面。
一是命题玄奥。长期以来,
我
国高考作文命题基本上采取的
是话题作文、
材料作文、
命 题作文
的样式,
尽管每年试题要求中一
般
都
会
有
“
立
意
< p>不限
”
“
文
体
不
限”
等话语,
但作文材料、
话题里
往往设有
“陷阱”
“
迷魂阵”
,
而且
不会让人一望便知。这些隐性要
求一定条
件下制约了
“立意不限”
“文体不限”
。因此,
每年高考题
出来之后,
都会有审题专家出来
帮大家释疑解惑,
解析试题的真
正意图。
二是
道统伪圣。为了
《战胜
挫折》
,
一半的考 生
“父母双亡”
或
“
家
庭
遭
受
灾
祸
”
;
为
了
传
播
“正能量”
,
考生必须把自己打扮
得通体光明、
正确。这样的 政治
和道德导向,
自然造成了学生作
文的虚伪人
格和
“伪圣化”
习气。
我国的作文评价比较重视
“符合
题意”
,
即符合命题隐含的思想观
念和价值倾向,
这种
“思想内容至
上”<
/p>
的做法,
是一种隐蔽的、
恶劣
的社会
“规训和控制”
,
不利于孩
子自由活泼思想的形
成,
并在一
定程度上助长了其从小说假话、
空话
的不良文风。
三是
“文艺”
倾向。我国高考
作文存在一种奇怪的
“文体”
,
一
种独特的
“文风”
,
它们以博雅为
外
衣,
用
“名人故事”
“
名人名言”
“人生哲理小品”
为素材,
以
“有
创意”
“有文采”
为追求,
烹制食
之无
味的
“心灵鸡汤”
。它似乎要
求
一
种
“
文
艺
写
作
< p>”,
追
求
一
种
“文艺范”
;
似乎又不是,
而是一
种
“博学宏词”
的炫耀和极尽能事
的文笔展示。这种写
作能力除了
2016.07
10
考场应
付考试之外,
在其他日常
下有用,
但对大多数写作者来说,
提到
“写作要看目的和对象”
,
可
生活学习工作中是不存在的,
没
是一种灾难和痛苦。这样一种无
长期以来,
写作教学缺乏对读者
有用处的。它既不是纯正的文学
目的、
无对象的写作活动导致写
意
识
、
目
的
意
识
、
文
体
意
识
的
关
训练,
也不是正常的语言训练。
作中
“言语欲望和动机”
消失。这
注。比如
“我难忘的
(生
四是通
用文章。这种考试作
样的写作不是没话说
(写)
、
不会
活中的人、
事、
活动、
物)
”
这样的
文不考虑用
途
、
不
考
虑
语
体
、
写
说
(写)
,
而是不知道
“为什么说
题目我们都写过,
且不止一次地
作
对
象
、
写
作
目
的
,
甚
至
为
了
所
( 写)
”
“
向谁说
(写)
”
,
因而
“没兴
写过,
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还在 写,
谓的创新而
“淡化文体”
,
它以写< /p>
趣
说
(写)
”
“
不< /p>
知
道
说
(写)
什
可是 ,
我们对为什么要写它、
目的
成一篇
“通 用的好文章”
为目的,
么
”
,
进< /p>
而
“
不
知
道
怎
么
说
何在却说不清楚。
采
取
的
评
价
标
准
基
本
上
是
由
文
(写)
”
。当作文成为被动地完成
目前流行的话题作文更多以
章
学
演
绎
过
来
的
,
比如主题、
内
老师或者考官交给的任务这样一
一种文艺腔的面目出现:
容、
结构、
语言 等。在合格文章的
种极为枯燥、
功利的目的时,
这种
鲜花张开小喇叭,
感谢细雨:
基础上提出一些诸如
“思 想健康、
被动的、
无目的、
无对象的写作活
是你把 我滋润得这般俊俏,
这般
积极向上”
“结构新颖”
的要求,
动本身就成了一种
“言语的迷茫
美丽。细雨闪着 眸子说道:
说感
至于为什么是
“这样的标准”
< p>没人和痛苦”
。
谢还得先感谢春风妈妈,
是她 让
说得清。
请看下面的命题:
我
这
么
做
的
。
请
以
< p>“感
谢
”
为
话
向一位没有见过你房间的同
题,
自拟题目,
写一篇
600
字左右
二、
作文考试的本质
学描述你的房间。你的描写应该
的文章。
作
文
考
试
应
该
指
向
真
实
生
包含足够的细节,
这样同学们读
似乎有几句诗歌不是诗歌、
活、
工作、
学 习中的写作,
考查学
你的文章时,
才能知道你的兴趣、
< p>散文不是散文的话,就能起到发
生真实的写作技能。那么,
什么
爱
好
和
追
求
< p>。事
实
上
“
屋
如
其
酵或者
“催情”
作用,
能够将 学生
是写作的本质?
人”
。读这篇文章的人会了解到
的
写
作
动
机
和
才
情
给
“
勾
引
”
出
任何一种写作行为都可以看
你这个人。你的作文会 张贴在教
来。其实这只是出题人的一厢情
作是一种语境下的交流。这种语
室里供大家阅读。
愿,
没有几个人会进入出题人这
境要素包括话题、
读者、
目的、
文
这
个
作
文
题
目
一
下
子
就
可
种
假
惺
惺
、
扭
捏
作
态
的
表
演
中
体等。也就是说
,
任何一篇文章
以
让
学
生
进
入
一
个
交
际
语
境
中
去。它更多时候引发的是扭捏作
的写作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向着明
去
,
让
学
生
意
识
到
:
这
是
写
给
没
态的
“文艺腔”
和不问场合与目的
确的或者潜在的读者对话交流的
见过我房间的 人的,
是让他们了
的
“伪写作”
。
行为。读者、
目的不同,
决定并影
解
我< /p>
这
个
人
的
。
为
什
么
要
包
含
这些命题者大 都对作文有一
响着写作过程中的构思、
选材、
语
足
够
的
细
节
呢
?
原
来
是
要
让
别
种
“文学表达”
的错误预设,
或者
言表达等。现在我们的学生多是
人
通
过
细
节
“
了
解
到
你
这
个
作文是让学生学会说一套
“既定
< br>为了写文章而写文章,
没有对象
人”
。这就可以激起写作的 基本
的话语表达”
的错误认识
—
—学
和目的要求,
更像是一种无聊的
动机和兴趣,
使得写的活动有了
会某种特定的话语方式,
学会一
“文章制作”
“文字游戏”
。这种
基本的理由。
种特殊的本领,
成为一种特定社
文字游戏只在某些极为特殊情况
我国语文课程标准中虽然也
会
秩
序
中
的
人
。
这
是
< p>有着
几
千
11
ywjsxl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