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
高考作文备考:例子才是最好的教材——高考优秀作文点评
1.
(叙事类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
对西班牙父子因
一
些事情关系 变得紧张
,
男孩离家出走
,
父亲心急如焚
,
遍寻不着后
,
在马德
里
的报纸
上
刊登寻人启事
。
儿子名叫帕科 p>
,
在西班牙这是个常见的名字
。
寻人启事
上
写着
:
“
亲爱的帕科
,
爸爸明天在马德
里
日报社门前等你
,一
切既往不咎
。我
爱你
。”
隔天中午
,
报社门前 来了
800
多个
“
帕科
”,
等待宽恕
。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 文或记叙文。
要求必须符合文体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
故事型的新材料作文题。材料的题意非常醒豁,核心内涵就是宽容
(
宽恕
)
无疑是和解的重要
途径,是远离痛苦、绝望、伤害和愤怒的桥梁
。
从材料的故事层面来看,写的是父子之间的矛盾,而这种矛盾显然具
有普适性,因为有很多人都等待
着被宽恕。也就是说写作的视野应该有所拓展,从父子亲
情的层面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社
会,处理人际纷争、族群矛盾、文化冲突
,化解仇恨、怨念、隔阂和嫌隙,更应提倡宽容
(
宽恕
)
精神,宽
容
(
宽恕
)
与爱相融,这既是一种底气,也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智慧,无论是宽容者
(
宽 恕者
)
还是被宽容
者
(
被 宽恕者
)
,得到的将是一种双赢的结果。
当然,如果能更深入去思考父子之间“因一些事情关系变得紧张”
,这“一些事情”把它拓展到 社会
生活中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矛盾、误解和怨恨?产生矛盾、误解和怨恨之后如
何解决?宽容
(
宽恕
)
是不是对待罪错的
唯一可行之途径???这样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地不断追问思考,
设身处地地换位 思考,
就有可能独抒己见,写出入木三分的文章来。
例文引路
让宽恕为人性摆渡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异端的权利》一书中写道:
“这个世界之大,容得 下许多真理。人们若是心怀
友善,便能和谐共住。
”的确,以世界之大, 真理之多,我们实在不应该拘泥于偏执之见,而应该学会宽
恕,用爱拥抱他人。
是什么让父亲的一则寻人启事唤起
800
多个儿 子的共鸣?究其本源,宽恕彰显着人性的光辉。诚然,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拥有君子之腹
宰相之心的宽宏大量,但是,我们或许可以多一些宽恕理解,少一些斤
斤计较。因为一旦
如此,不仅我们生命的宽度得以拓展,温度得以提升,社会精神河流的水位也将不断地
上
升。因此,让宽恕为人性摆渡,让大爱充满人间,我们的社会定然能搭上更好更快发展的快班车。
在社会的道德高地上,敢于提升“爱与宽恕”这个高线,无论是对国家还是个人都是大有
裨益的。对
国家而言,当德国积极反省二战历史错误后,欧洲各国大度宽恕,大大促进了
各国的共同发展。从个人来
看,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在
27
年牢狱生活结束后,不但宽恕了昔日的政敌,而且积极保护曾经虐待他的狱
卒。
正是因为适时的宽恕,
西欧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曼德拉赢得了世界广泛 的赞誉。
正如托尔斯泰说:
“人类被赋予一种工作,便是精神的成长。<
/p>
”让爱与宽恕的善行蔚然成风,让真挚友爱成为道德标尺,人
类才能收获不
断充盈的精神世界。
然而,
在宽恕之时我们也应当奉道 德法律为圭臬,
切忌失去原则。
就如孔明拒绝宽恕以身犯法的马谡,
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一样,当我们面对厚颜无耻的贪官污吏和穷凶极恶的恐怖分子之时,无须忍让宽恕,
用
法律的武器将之绳之以法,正本清源,还我们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不容乐观的是,随着物质世界的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却日趋贫瘠,有些人为鸡
毛蒜皮的小事拌
嘴斗殴,有些人计较于自身利益,在名利场上勾心斗角。前不久的香港反
水货游行,更是把两地人民拉入
对立的极端。在此背景下,我们更应当寻找问题的最优解
,用宽恕融合人性裂缝,用友爱消弭人性坚冰。
一如捷克作家米兰?昆
德拉所说:
“我心中已经听到远方的呼唤,
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种种是非议论。
”
当我们选择远方,不正应当宽恕对待身边琐碎小事吗?让我们多一些宽
恕友爱,相信我们一定能够驱散冷
漠的阴霾,让这个蔚蓝色的星球更加美好。
2.
(名人名言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鸡蛋向内打
破是食物
,
向外打破是生命
。
人生亦然
< p>,向内打破是压力
,
向外打破是成长
。
——
李嘉诚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
诗歌除外
)
,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 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审题指导
这则材料作文题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审题立意:
(1)
生命总是需要改变的,如果不能主动地自己改变自己,就 必然会被动地由外界来改变自己。
(2)
如果我们不想屈从外部的压力,消极地适应世界,那么就必须不断突破原有的自己,不断超 越自
己,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
例文引路
突破自我
如果一个杯子中,只装了石头、水或沙子,似乎太过单调,不够充实,只有一个杯子中既装了石头、
沙子,又装了水,才能达到真正的“满”
。
所以,我们不能局限于自己的某一个优点,要敢于突破自己,才能登上人生的高 峰,若自己只满足于
片面,不但登不上那人生之巅,甚至会狠狠地摔下来。那么怎样才能
突破自我呢?
突破自我,需要有非 凡的远见。正如登山时,若只看脚下,怕前方是悬崖,必然畏首畏尾;若能将眼
光延及整
个山脉,你就能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绝唱。
依稀记着那“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的悲歌后,失落的剑柄上那几 滴残血滴进了乌江后
的豪迈。
项羽在军事上是那般杰出,靠破釜沉舟那样雄姿英发的气概,以少胜多,巩固了 自身地位,赢得了年
少英雄的美名。
可其在国家大事上的力不从心, p>
使他落得个如此悲惨的结局。
他一路烧杀抢掠,
火烧阿房,
< p>坑杀秦兵,失了民心;因为回家炫耀,失去军心。如此没有远见,怎能突破自我呢?项羽,前方是悬 崖,
你为何不能抬一抬头呢?
突破自我,
需要能力的培养。
如果不具备登山的 能力,
那高高的山峰将与你无缘。
还记得那次初见
“剪
< p>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细细品读,那忧愁便酝酿在唇齿间 久久挥之不去。如此
的哀愁又是如何沾上了那个少年,那本该是一个“不知愁滋味”的年
龄,怎的那眉头竟似抚不平了一般?
还不是因为那稚嫩的双肩担上了亡国之主这样沉重的
罪名。要是他从小就被培养当帝王的能力,也就不会
如此吧。在平路上若都走得艰难,那
曲折的山路又如何去登?如果不注重能力的培养,又怎会有突破自己
的能力呢?
人这一生,只有不断地去突破自我才能登上那似插入云端,直破天际的山顶。
人这一生,只有不断地去超越自我才能做那棵破石而出,屹立危峰的迎客松。
人这一生,也只有不断地去提高自我才能成为那燎原的星星之火。
p>
15
.
(寓言类材料)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p>
一只鹿到小河边来饮水,他低头看到了 河水中自己的倒影。鹿对自己两只又大又粗、枝杈美丽的角非
常满意,可他看了看自己的
四条腿,说:
“只是我的腿不太漂亮,又细又弱。
”
突然,一只狮子不知从什么地方窜了出来,朝鹿扑了 过去。鹿撒腿就往一大片空地跑了过去,狮子被
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可他刚一拐进林子,
头就被树枝挂住了,狮子追上来逮住了他。
临死之前,鹿说:
“我是个地道的傻瓜!我认为丑陋软弱的,却救了我;而我引以为自豪 的,却断送
了我的性命。
”
要
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15.
审题指导
理解这则材料故事的哲理内涵,应该抓住鹿说的话来玩味,尤其是它临死之前的 自悟——“我认
为丑陋软弱的,却救了我;而我引以为自豪的,却断送了我的性命”
p>
,这是点睛之笔。鹿对自己美丽粗大
的角与细弱而不太漂亮的腿用途的认识,
其实涉及对事物的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的理性认识问题。由此,
我们可以联想、引申开去
,在自然、社会与现实生活中,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常常不是统一为一体,即审
美的往往
非实用的,实用的往往非审美的;或者说真的善的往往并不美,美的可能非真非善。这种价值表
< br>现的反差,往往使人的认识出现错误、行为发生偏差,使人的行为产生悖谬。可以以“真”与“善”
“美”
的关系或“美”与“实用”的关系为立意切入点,发表自己的见解,确立
文章的主旨。
例文引路
正视美与丑
罗丹说 :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而当我们的眼睛在捕捉美的过 程中,却
往往会因短视而生偏见,因偏见而导致难以弥补的过错。恰如那只骄傲的鹿为自
己拥有两只粗大美丽的角
而沾沾自喜,
却忘了这美丽有时却成了致命的因 素。
相反,
有些事物因为看起来丑陋,
而被我们轻易弃置;
但很多时候,正是因为不起眼的它反而具有别样的力量。恰如那骄傲的鹿为自己细弱的丑腿而抱
怨,而在
生死攸关的刹那却是靠它才得以脱险。因此,何为美?何为丑?一孔之见、先入
为主地草率认定,显然欠
妥。我们应该有理性的眼光,有长远的思量,来正视美与丑,切
忌鼠目寸光。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本无可厚非。但应该警惕的是,我们应防止被表面的美蛊惑,而看不到其
背后诡秘的杀
手。
正如罂粟虽美,
但其内有毒。
我们需谨慎,
莫 因贪图感官的一时愉悦,
而为之交付生命,
那就太不值得了。人之美不仅
在于外表,更重要的是内心。莎士比亚说:
“没有德行的美貌,是转瞬即逝
的;有一颗美好的灵魂,美貌是永存的。
”端庄的容颜、得体的打扮、优雅的言行,这些外在的 美固然重
要;但如果没有高尚的德行、美丽的心灵与之互为表里,则其美是分裂的,是虚
幻的,是造作的,经不起
时光的淘洗。
生活中美与丑并存,丑,往往为人所厌弃,所鄙视;但有时,丑却因为其德性的 芬芳,而让人倍
感可贵。
《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伽西莫多,面目可憎 ,其丑无比,但正是他才给予了吉普赛女郎爱斯
梅拉达以危难中的相助。可怖的面容与善
良的爱心,构成鲜明的对比;这淳朴的爱心,赐予了丑以别样的
撼人心魄的力量。由此看
来,只看到丑的表象,就断然下论,以为不足用而蔑视、乃至将其抛掷一旁,这
样的判断
与决策显然缺乏足够的理性,我们还应该深入其本质,看到丑的价值,扬长弃短,这样方才不致
< br>抱憾终生。
衡量周遭的人或 物,是如此;自我认识与评价,亦然。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对自己与对他人
一样,一味求全责备的完美主义心态并不可取。诚所谓:
“鱼与熊掌不可 得兼。
”假令你没有引以为豪的身
高、长相,你大可不必为之唉声叹气;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矮个有矮个的优势,丑人也有丑人的用武
之地。只要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你一样可以赢得成功女神的垂青。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
“人的美并不在 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
人没有内心的美我们常常会厌
恶他漂亮的外表。
”关键在于本真之美。因此,我想说,人啊,勿为表象的
堂皇所媚惑,也勿因外貌的丑陋而厌憎,请擦亮慧眼,清醒地认识那深藏的本质!
11
.
(漫画类材料)阅读下 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漫画中的 两只乌鸦,可能会让你产生一些联想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 文体
(
诗歌除外
)
,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 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1.
审题指导
这篇作文所提供的漫画材料,脱胎于“乌鸦喝水”的寓言故事,但是翻出了新意 :一只挥汗如雨
不停地朝瓶里衔着石子的乌鸦忽然发现,身边的另一只乌鸦正优哉游哉地
将一根吸管探入水中喝水。大为
惊讶的它冲着那只用吸管喝水的乌鸦叫道:
“你这家伙怎么不按套路出牌?”
要写好这篇作文,第一步便是读懂这则漫画。在《伊索寓言》中,那只通过衔石子投入水中而喝
到了水的乌鸦正是一位富有创意的智者形象。在别的乌鸦对那半瓶水无计可施只能依依惜别的时候,是它
想到了借石子来提高水位,进而轻松喝水的方法。应该说这在当时也是一种“不按套路出
牌”的方法,这
一方法本无先例,其他乌鸦也未曾想到。但是,当这一方法成为一种固定
模式传承千年之后,它便成了一
种“套路”
,成了一条束缚乌鸦们思维的 绳索,而当出现更新鲜、更省力的喝水方法的时候,因循守旧者
势必要指责那些“不按套
路出牌”者的创意了。所以,这幅漫画正是要告诉人们:再先进的方法,终究会
有落伍的
时候;再智慧的脑袋,一旦被一种旧的模式“固化”
,便会成为阻挠新生事物诞生的顽石。我们< /p>
只有不拘泥于固有的套路,勤于思考,努力创新,才会打造出前无古人的全新生活。
创新,
是一个民族的生命 ,
而且这种创新绝不会一劳永逸。
“长江后浪推前浪,
前浪死在沙 滩上。
”
这句曾经的网络流行语无意间道出了一个真理:一旦“前浪”一
味坐享其成不思进取,哪怕它曾经开拓创
新锐意进取过,也会被它身后的创新的力量撞得
粉身碎骨。如果“按套路出牌”是我们生活的准则,那么
这种“套路”就必须随着社会的
发展而发展,必须时时更新。只有打破陈旧的“套路”
,不按常理出牌,
才能给社会带来生机!
例文引路
跨越千年的美丽
悠悠千年的中国封建时代,一直没有形成如欧洲中世 纪那样的漫漫长夜,这是因为有一道明媚的
阳光不断洞穿那片黑暗的夜空。阳光与黑暗相
互倾轧,虽说阳光时明时暗,但始终没有让中国社会陷入永
夜——这道阳光就是中华民族
生生不息的创意。
道德的黑夜是可 悲的。
当人们不复昔日的淳朴善良时,
这个社会是令人沮丧的。
在 社会道德方面,
中国历史上有过相当矛盾的改良。第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各
个学派的主张虽然不尽相同,但
都对社会、对人们的行为作出了规范,构造出美好的蓝图
。齐国的稷下学宫更是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尚,
也促进了自由思想的传播。第二次是南宋
时期,朱熹等人把儒学发展到了理学的高度,虽说加剧了社会的
死板化、框架化,但这种
对儒学的创新无疑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人的行为,阻止了社会的混乱,同时也造
就了中华
民族的“气节”
。
道德的创新如茫茫大海上竖起一座灯塔,用长盛不衰的光芒照耀出人们前行的航道。
政治的黑夜是可怕的。它是可能导致社会长夜的根源 所在。自从商鞅变法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封
建制度以来,历朝历代都未曾停止过对封建制
度的思索和改革。从秦到唐,新兴的封建制度使国家逐步兴
-
-
-
-
-
-
-
-
-
上一篇:2009年高三语文集体阅卷考场优秀作文汇编
下一篇:八百字高中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