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数学小报版面设计让准职业人成为有道德的人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1-01-06 08:47
tags:永远微笑

我想回到过去-去买书

2021年1月6日发(作者:茹志鹃)


让准职业人成为有道德的人
走进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这里的几组现象引起了笔者的惊讶。
校园里没有 一个垃圾桶,也没有环卫工人,却保持着整洁清爽的校园环境;每周一升旗仪式上,
国旗、团旗、校旗同 时升起;校园里活跃着一支特殊的学生群体——副辅导员队伍,副辅导员们自觉用
良好的道德行为影响、 辅导着低年级的同学;学生见到老师会自觉问好;面对公共场所出现的学生可以
解决的问题,你问到的第 一个学生都会这样说:“老师,我去!”;学生走出校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
中,你能一眼认出哪些是外 译的学生,因为他们自信笃定、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还有另一组现象:该院2008 年3月荣获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星级示范校”称号,近两年的平
均就业率达96.6%,今年的应届 毕业生1532人,离毕业还有半年,已经有1100多名学生被国内外用人
单位抢聘,并且就业质量出 现大幅提升??用过该院毕业生的单位都表达着这样一层含义:别看石家庄
外语翻译职业学院是专科,但 毕业生很实用,学生们忠诚、敬业、守信誉、懂规矩,让人放心。
石家庄外语翻译学院作 为一所普通专科院校,在学历上没有任何优势,却造就了一批“有用”的
人、实现了高就业,既然不是学 历的因素,那么,我们看到的两组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
如果是,外译经验就极具挖掘和推 广的价值。
首先让我们集中了解一下“外译”德育工作的理念与原则
孙建中 常跟老师和同学们讲:外译要用所谓的“三流的材质”打造真正一流的职业人才,学校要
让每一个学生找 回自信,成为优秀的“准职业人”,让准职业人成为“有高尚道德的人”。
为了让学生成 为有高尚道德的人,2004年,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曾经把全体教师召集到一起,
召开过一个题为 “我为德育工作找病根”的研讨会,经过历时一个月的集中讨论与总结,他们取得了如
下共识:
1、学生不是盛东西的容器而是“人”,德育不应该是“道德灌输”而应是“道德教育”。德 育工
作不是仅把“德”的标准、要求灌输给学生,就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表现的。德育应该放低姿态 ,
把对学生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如:忠诚、守信、正义、孝顺、公德、奉献、自律等通过符合学生生活实
际的“培养和训练”方法转变为学生的具体行动。
2、一些高校,因为教师不坐 班而导致把大量的心力花费在了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即让学生“成才”
上,很大程度上挤占了让学生“成 人”的教育空间,结果导致很多学生“专业才能较高而道德水准较
低”,学生们真实的生活在一个充满是 非、真假、美丑、善恶、冲突的世界里,我们的德育工作如果只
呈现给学生美好的一面,那么当学生经过 多次面对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际困境和道德冲突后就会形成两
套行为准则,一套用于人前,一套用于人后 ,而德育则成了学生没有用心参与和引发心灵共鸣的空洞说
教。


这次讨论之后,外译人认识到:学校要培养人才,就不能弱化“做人”教育这个基础,而且“人
才”两字 ,“人”在前,“才”在后,其中的含义就是“先成人后成才”。正如有句话所说:“有德无
才者,可交 ;有德有才者,可深交;无德无才者,不可交;无德有才者,决不可交”。
——育德,从捡起脚下的一片纸屑开始
孙建中经常告诫全体师生:如果把别人只能坚持做 一天、两天的事,自己坚持做了一年两年;把
别人只能坚持做一年、两年的事,自己坚持做了十年、二十 年,那么自己就能从平凡走向伟大。能从小
事做起的人才具备做大事的基础。他还意味深长地讲了这么一 件事:1994年10月16日,当第十二届亚
运会在日本广岛结束的时候,六万人的会场上竟没有一张 废纸。全世界都为之震惊,各国记者纷纷撰文
惊叹:“可怕的日本民族!”就是因为在日本人人都能自觉 地捡起地上的废纸,就是因为地上没有一张
废纸,就使全世界为之震惊,这能算是小事吗?
“因此”,孙建中说:“每一个外译人都应从自觉捡起自己脚下的一片纸屑开始涵养自己的德性,
素质体 现在点滴之中”。
怎么让学生做到随时捡起脚下的纸屑呢?外译有一句话很有意思:“道 德需要压力,高尚是被逼
出来的”,也就是首先要制定严格的制度予以约束,时间久了形成习惯,习惯久 了就会成为一种自觉的
道德行为。说到这里,外译校园里没有一个垃圾桶,却能保持整洁清爽的校园环境 就不难理解了,这正
是他们“从自觉捡起自己脚下的一片纸屑开始育德”取得的一个实效。
——不讲“理由”的养成教育
在外译,几乎人人都有这样的意识:学校秩序不好,是我的 责任;校园环境不好,是我的责任??
人人都能主动负责。教室地面脏了,老师问“怎么回事?”如果这 位学生说“今天某某值日”,那么,
这位同学肯定要挨“批评”,在外译,被问到的学生都会这样说:“ 老师,我马上去打扫”。在外译如
果一个团队遇到了问题,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会尽自己所能去解决,而 不是都等着让“当事人”去处理,
不把责任推出去,而是揽过来。这已形成了外译人的习惯,比如他们推 行并被很好践行着的“首遇负责
制”就是这个精神的具体体现。
孙建中说:面对 一个错误,缺乏责任感的人总能找到很多理由拒绝承认;面对一项任务,缺乏责
任感的人总能找到很多理 由去拒绝接受,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面对各种错误与任务去寻找承担责任的支
点,让每一个人都能承担起责 任,而不是一味地去寻找理由,去推卸责任。
——学生就是咱的国家利益
对于爱国,外译没有向教师和学生讲大而空的道理,而是有着她自己的解读:对于老师来讲,你
往讲台上 一站,下边的学生就是国家利益,你爱学生,就是在爱国,把你的思想、知识高质量的传播给
学生,就是 你爱国的具体表现;对于学生来说,你坐在教室里,汲取知识、技能就是国家利益的需要,
你刻苦学习, 努力掌握专业本领就是你爱国的具体行动;当你看到一个水龙头在流水,你主动把它关掉,


你就是在维护国家利益;学习外语的时候,不忘用母语水平的提高来突破外语水平提高的瓶颈并自觉主
动地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里汲取营养就是在爱国;不盲从国外不健康的思想言论及生活方式,就是在
爱 国;自觉主动做好自己分内应做的事请,就是在为国家出力??
在外语翻译学院,爱国不 是空洞的理论说教或理想化的灌输,爱国已成了一个个很具体的行动,
哪里都有爱国表现,处处都有爱国 行为!因此外译人时时处处谨慎自律,因为他们知道,爱国的路就在
身边就在脚下,任何一个言辞一个行 为都可以爱国。
——变“食指”教育为“拇指”教育
在教育方法 上,孙建中提出教师要彻底摒弃“冷、横、硬”的管理方式,变“食指”教育为“拇
指”教育,实施“微 笑式管理、影响式教育、引导式批评”的育人法则。
关于微笑式管理。孙建中说,教师要 微笑如阳光、语言像春风,如果你拥有了永远的微笑,你就
获得了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永久护照,让学院 的教育意志微笑着浸润学生的心田。根据微笑式管理理念,
孙建中通过多年实践原创了两个教育原则:
变“食指”教育为“拇指”教育原则,孙建中说:教师的一句话,可以鼓励学生奋斗一生,也 可
以扼杀一个天才。在教育过程中,更要鼓励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于他们的每一个哪怕只是一点点进
步,也要竖起大拇指去肯定他,教师手里要时刻拿着一根火柴,要知道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不< br>要总盯着学生的毛病,时刻注意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一旦捕捉到,立即拿起手里的火柴“点燃”它,< br>使其变得辉煌。如果做到了这一点,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最忌讳的是:教育者动不动就伸出食指去斥责被教育者,无形中在其前进的道路上设置一些不必要的障碍。因此,外译在对学生的奖励中,每次都
不会忘记设“进步奖”;
“希望教育”原则,希望教育原则就是针对学生“学习、生活 、心理”中出现的心结,应用“一
分为二”的哲学理论,挖掘其中积极的因素,对失败者进行激励,使受 教育者时时沐浴在对学习、对生
活、对未来、对人生充满无限憧憬和希望的积极心态中,最大限度的提高 同学们的情商以及对学习、对
生活由衷的热爱。对此,孙建中讲了这么一则故事: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 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
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 ,大锁就“啪”地一声打
开了。铁杆问钥匙打开大锁的秘诀时,钥匙说:“因为我了解他的心。”他的意 思是教师只有全面了解
了学生,读懂每一个学生的心思,才能打开学生心灵上的那把锁。
关于影响式教育。孙建中对“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着自己独
特的解读 ,孙建中说:“好雨知时节”体现着教育者要善于捕捉教育时机的理念;“当春乃发生”体现
着教育者要 有能力把握让受教育者接受自己教育的分寸以及管理无域、教育无疆的理念;“随风潜入
夜”突出了教育 无痕的理念;“润物细无声”体现了至爱无声的理念,即教师要善于实施影响式教育,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 中去净化不良思想、改变错误言行。


有这样一段话,教孩子走出第一步的 人是谁?是妈妈,因此,没有母亲就没有英雄;教孩子第一
次撒谎的人是谁?也是妈妈,因此,没有母亲 就没有强盗。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在一定的环境和人的影响
下完成的,母亲对孩子实施不同的影响,会成就 一个英雄,也会培养一个强盗。那么在学校,教师对学
生实施不同的影响,也会结出不同的教育成果,“ 一师一失误众生”。因此,外译要求学院管理人员加
强自身修为,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从行为方式及说服 本领方面锻造并树立强劲的榜样形象(学生的偶像)。
同时提出,让教师影响学生、让学生影响学生、让 学生影响教师、让师生影响社会、让学院赢得社会声
誉。
关于引导式批评。孙建 中创造性的设计了“同向式教育”法则,即假设每一种观点、行为都有其
存在的正确理由,在此基础上与 行为人一道为这种观点追根溯源寻找理由,结果推理出错误或正确的结
论,以保证让受教育者真切体会到 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从而促使行为人主动解开自己的心结,
教师再抓住契机及时针对学生身上的 积极因素加以培养和发扬,对错误言行进行纠正,彻底避免了学生
逆反心理的产生。
德育也要论文答辩
在外译,毕业生毕业时不仅要进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同时还要撰写德育答辩论文、进行德育
答辩。 “大学生活给我的第一笔财富”“捡起一张纸屑,拾起我的人生”,“老师的一句话,让
我刻骨铭心”? ?在外译的德育答辩现场,即将毕业的同学们回答着答辩老师的提问。“步入社会后,
你一定要??”在 每一个学生完成答辩之后,老师都会因人而异地给出进入社会的建议。
外译从2007年 起开始启动毕业生德育答辩,每个毕业生结合自己的大学经历撰写3000字以上的
德育答辩论文,回顾 自己大学三年的学习生活、人生感悟、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学院负责人、任课教
师、辅导员组成答辩委 员会,为每个学生的答辩进行评判。德育答辩的最终成绩由平时表现、书面总结、
同学互评以及交流答辩 等几部分成绩组成,分为优秀、合格和待考察,成绩评定为待考察的同学还有二
次答辩的机会,每名学生 德育答辩的最终成绩将记入学生成绩单。
孙建中认为:育生德要先育师德,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以思 想和情感为基础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
教师没有把学生看成真正意义上的“人”,而是一味的专注于 “居高临下”、“传经布道”,就会造成
师生情感沟壑,学生的心灵就会因为失去滋润和关爱而变得干涸 、封闭。外译在“育师德”上,做了一
些有效的尝试。
看看他们的做法。
在外译,辅导员就是一种职业
有一段时间,外译有很多辅导员认为自己的工作琐碎 而繁杂,工作没有成就感,认为辅导员只是个
学生管理员,不是一种职业,甚至把这个岗位当作一块跳板 ,导致辅导员队伍很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了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这时,孙建中鲜 明的提出:要建立一支成熟的辅导员队伍,


要让辅导员真正成为一种职业,让这个职业和 其它的职业一样,有自己的职业规定性,有自己的工作内
容、工作方法和工作特点,还要有他的职称系统 ;另一方面,辅导员又是个特殊的职业,他担当着塑造
学生人格的责任,经师易求,人师难得,辅导员首 先应该是一个“人师”,同时要求他不仅树人,而且
他本身就应该是一座丰碑、一棵大树、一座山峰,要 堪为学生楷模,教师对学生必须是“微笑式管理、
影响式教育和引导式批评”。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外译在辅导员这支队伍建设上做了这么几件事:
把教师职称评定体系引 入辅导员队伍管理中来,创造性地制定了“辅导员职称评定”制度,把辅导
员职称分为四个等级:初级辅 导员、中级辅导员、高级辅导员和首席辅导员,与工资和津贴挂钩。在此
基础上,让能做、会做的辅导员 ,增加德育时空,在德育工作中多投放一些“心力”,多提升专业内涵,
尝试带三个以内班级,以充分调 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目前,该院获得高级辅导员
职称的教师已达20人。即将获得 “高级辅导员”头衔的张解放说:自从实施辅导员职称评定制度以来,
我感觉做辅导员有了奔头,积极性 一下子就上来了,对辅导员的性质和工作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为各系配备的总政治辅导员 由学院主抓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能处室领导组成,并兼任各系
党总支书记,这样,既加强了学院 对各系的领导,又切实把握了各系的思想政治方向,同时让各班的辅
导员担任本班的荣誉团支部书记。
该院还建立了一支辅导员的助手队伍—副辅导员,即选拔高年级的学生负责带领、指导低年级的 同
学,积极利用了同龄人之间的趋众性来实施影响式教育,让高年级学生来影响和指导低年级学生,充分
发挥了学生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增加了很多预想不到的德育效果。
在德 育考评上,学院有一套教师在人格魅力、师德水平、教学艺术等方面的指标体系,为教师成长
提供目标、 方向和动力,学院按学期积累辅导员成长档案。这种考评关注了教师的成长,激励着教师永
不满足、勇往 直前、乐为人师的精神状态。多了一把成长档案的尺子,不仅多了一批好教师,也因此多
了一批好学生。
外译定期在全院进行“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让学生喜爱的老师去感化学生,用榜样和偶像的 力
量去引导学生,用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来带动德育及管理工作;同时开展教师叙事活动,教师把自己宝
贵的求学、生活、工作经历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从这些身边榜样的经历中受到启迪,获得感悟。一个故< br>事,激发了一种共鸣;一个故事,开启了一颗心灵,一个教师就是一个榜样,就是一种具体、真切、鲜活的育人资源。该院通过教师叙事,把教师自身作为一种育人资源进行开发,不仅促使更多的教师“洁
身自好”,而且还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大大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
外译西语系西班 牙语专业的许欣同学说:辅导员离我们很近,时刻都在我们身边,对我们的学习和
生活给与无微不至的关 怀和指导,副辅导员更是我们的良师、偶像和益友,他们时常跟我们进行心贴心
的交流,我们的任何问题 都可以在辅导员那里得到解决。


孙建中说:过去大学生的生活被形象地描绘 成三点一线:宿舍—餐厅—教室。现在大学生正面临着
五大公共环境:课堂、网络、社团、宿舍和同龄伙 伴群体。对于学校德育来说,这五个公共环境隐藏着
巨大的德育空间和时间,利用好了,会给高校德育工 作赢得五个崭新的阵地。
我们来看看外译是如何赢得这些德育阵地的。
普遍推广“有道德”的课堂,让德育的小溪流淌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里
外译除了把两课 教育、职业精神教育和大学生情商教育纳入正常教学计划外,还要求每一门课程的
任课教师在理论教学的 同时,都要抓住可利用的契机,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能力
以及大学生审辨能力的道 德素质教育。他们主要做了两件事: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该院提出教师在深 研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同时,必须找出与课堂知识相关联
或隐含于其中的、延伸性 的德育教育点,进行深入挖掘和改造,渗透给学生。学院让教师找出德育与教
材之间最基础的“结合点” 和“渗透方式”,已成为每一位学科教师备课中必备的内容。同时该院以教
案检查和课堂德育比武的形式 ,对课堂德育教育进行巩固和落实。
在挖掘教材里的德育因素过程中,外译注意到一个现象 ,如果只用名人、伟人的先进事迹等对学生
进行标榜式德育教育,让学生按照这种模式来规范自己的道德 行为,检验自己的思想品质,不仅使学生
产生距离感,也难于使学生准确理解,甚至产生诸如“我不是名 人、伟人,不必那么做”的想法,自然
很难起到真正的教育效果。针对这种情况,他们提出了用学生身边 的偶像或榜样教育学生,重视对现行
教材进行二次创造,使德育的内容和方法更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学生 生活,贴近学生情感体验,从而实
现了德育教育“近”、“实”、“真”、“鲜”、“趣”、“奇”的目 的;在此基础上,学院要求每一
位任课教师深入挖掘教材、课程内容自身的德育因素、挖掘与社会现实紧 密相关的、学生正在关注的德
育因素、挖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德育因素、挖掘贴近学生情感体验的德育 因素、挖掘贴近学生思维发
展的德育因素、挖掘教师自身的德育因素、挖掘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生生之 间的互动、思维碰撞而生
成的德育因素等。
让道德品质在德育情境的体验和感悟中升华
孙建中说:德育离不开一定情境的作用,道德规范是一定情境下人与人之间直接或间接交往的规 范,
也就是说,学院应更多地在情境中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德之道”的深刻内涵。该院的做法是:首先 ,
给学生呈现相应的生活事实,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其次是让学生分工合作,进行情境模拟、角色
扮演或动手操作;三是让学生对上述“情境”展开欣赏、讨论、探究、搜集资料和处理资料;四是让学< br>生评价发言和进行行为操练,使学生的思想品质在课堂德育的小溪中自由徜徉;五是引导学生将德育体验和行为延伸到社会生活中去实践。


在外译,即便是很难渗透德育内容 的外语教学,外译也一直践行着这样一个理念:变“传外语之道、
授外语之业”为“传爱国之道,授外语 之业”,让德育的小溪流淌在课堂教学的环节里,创建了一个个
“有道德的课堂”,同时采取多种措施, 实现了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的目标。
越在不为人知的地方越做光明的事,这就是一个人的道德
随着多元化信息时代的到 来,网络与青少年结下了不解之缘,网络的虚拟性使人人都可以隐藏自己
的真实身份,也恰恰是这种虚拟 性,人们反而更容易流露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对于德育工作者来说,这
意味着可以通过网络比较准确地把 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动态,从而有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
性。成为传统德育中课堂传授、谈心 、评先进、树榜样等方法的一种有力补充。如何正确引导并充分利
用网络为学校德育工作服务?外译做了 这么几件事:
占领网络德育制高点
该院丰富和拓展了“两课”教育教学的内容 ,增加了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先进
性与危害性,正确处理网络行为的道德与非道德、 文明与不文明等关系,切实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主动性、实效性和时代性。
开展了对上网青年大学生的自律教育,以“导”代“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的“是”与
“非” ,。通过讲座、论坛、辩论、演讲、培训、报刊、广播站、板报等宣传教育,培养了学生健全的
人格和高 尚的情操,树立了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
针对一些事关大局、事关政治方向、事关稳定的敏 感性问题,该院在网络上即时开辟专栏,通过和
风细雨、贴近学生的正面声音,给涉世不深的学生以政治 上的引导。
把传统的宣传工作阵地,如学报、简报、相关会议纪要、校园新闻和教学、科研 成果等资料,特别
是育德的教育成果,及时地上传到了网络上,加强了正面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把网络主旋律唱到了德育教育上
该院的校园网利用网络阵地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 ,以丰富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吸引学生。
比如组织人员通过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全方位阻止 各类不良信息进入校园,建立了网络安全的“防
护墙”,并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校园网络中出现的谣言进 行批评和发布正确的消息;利用校园网络,开
展网上学生社团活动等;构建了良好的校园网络氛围,对学 生中涌现的好人好事及时上网报道,出现的
不良违纪行为上网暴光;创建了网上口语展示平台;创建了“ 学生荣誉网”;让相关语种的同学参与设
计建设了十个语种外文网站;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广大学生 参与的热情和兴趣,如针对“竞争与合
作”、“道德的红线”等无法在实际生活中尝试的问题,设计了虚 拟校园、社区、家庭,让学生进入其
中活动,把网络、德育工作和社会实践三者结合了起来。
创办网上家长学校


外译的学生来自天南海北,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 已远远不能满足家校沟通的实际需求,该院充分发
挥网络优势,建立了网上家长学校。家长们可以通过学 院网站,了解学院的校务信息;通过登陆班级主
页、成绩系统、电子荣辱簿等,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学习 和生活情况;通过“家教园地”,学习有关家
庭教育的理论和方法;通过“网上家长会”互相交流教育子 女的经验;通过“家长论坛”提出各自的建
议,与老师及时沟通子女的情况,使该院能全方位掌握学生的 动态。
西语系德语专业大二学生刘心一的母亲对这项举措很赞赏:我虽然远在北京,但是通 过网上家长学
校,我感觉孩子就在身边,而且与孩子的距离跟以前相比拉近了不少,还学到了很多教育孩 子的新办法。
打造一支网络德育教师队伍,让学生与辅导员实现心与心的沟通
孙建中说:在信息网络时代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德育工作者就不能是对网络一无所知的网盲,他
们不但 要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运用网络,而且要学会把德育教育和网络技术结合起来。因此,该
院除了强 调教师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知识素质和专业能力外,还非常重视网络信息素质。一是对德
育工作者进 行了系统的网络知识培训和教育;二是要求德育工作者定期从网络上搜集信息,摸准学生的
思想脉搏,有 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三是让教师运用网上的正面材料,对学生进行形势教育和解疑解难。
另外,该院为每 位辅导员申请了个人电子邮箱,并向全体学生公开,一切不宜当面探讨的话题或心理问
题,学生都可以选 择自己信赖的辅导员通过互相发送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以网络为媒,为辅导员提供
了一个崭新的开展思 想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的阵地,既避免了尴尬,又增强了工作效果以及工作深度、
广度和力度。
网络是一柄双刃剑,有阴暗的一面,但利用好了,也会发出绚丽的光芒,这正如孙建中所说:“ 越
在不为人知的地方越做光明的事,这就是道德教育”,外译就是这样,让网络与德育联系起来,成为教
育的另一个阵地。
让每一个社团都担负起育德的责任
孙建中认为:通 过社团组织这个载体,不仅可以有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
育,更能以社团为圆心 ,广泛传播、发散良性思想观点,陶冶全体学生的身心,激发他们对真善美的追
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在利 用社团组织育德上,该院做法是让每一个社团都担负起育德的责任。
让社团远离逸乐与庸俗
2004年,该院对学生社团进行了一次大调整,将社团重新划分为5个类型,即:1、专业学 习类,
如学生读书会、心理健康协会、软件协会、语言自然学习法研究会、同声传译学会、随行翻译协会 、笔
译协会等;2、新闻宣传类,如校园记者协会、外译电视台、外译广播电台等;3、艺术创作类,如 诗社、
话剧社、文学社、英语沙龙、大学生艺术团(管弦乐队、声乐队、舞蹈队)、摄影社、插花、茶道 协会
等;4、实践服务类,如翻译咨询协会、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礼仪队(开业、庆典、颁奖、剪彩) 、
爱心社、勤工助学协会、家教协会等;5、体育类,如排球协会、篮球协会、乒羽协会、围棋俱乐部、


象棋俱乐部、太极拳社爱好者协会、健美操协会等。各个社团围绕全院教育教学工作,从 兴趣型转向专
业型,从校内惯性运动转向校外开拓空间,以少数社团成员带动全院学生,实施优势占领, 让社团远离
逸乐与庸俗,繁荣了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和社团育德的局面。
社团覆盖了全院近四分之三的学生
随着团组织在学院、在公寓、在学生中影响力和号召力越 来越大,外译团委决定在各社团内部按成
员人数建立团组织,比如SPEAK OUT社团将近100 0人,它就是一个团总支,下设句子类、单词类、口
语类等团支部,各个团支部再分团小组。
目前学院在校生已超过5200人,院学生会、大学生青年联合会、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以及 36个
社团覆盖了全院近四分之三的学生。
谱写社团育德“三部曲”
该院利用学生社团开展德育工作,主要做了这么几件事:
设计社团运作理念。一是提炼社团精神 ,把社团理念转化为口语化、通俗化的口号或宗旨,然后以
组织精神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社团鼓励成员 、引导广大同学、进行形象宣传的基本内容;二是拟定社
团标语,围绕本社团的文化主题,拟定出系列化 、韵味化的标语、口号,从不同的角度影响广大同学的
文化心态,如爱心社的口号“爱心、诚心、热心、 专心”;三是设计社团环境,各学生社团根据自己社
团属性布置办公室和活动场所、对学生社团的结构模 式、社团成员群体心理和消费文化、社团活动仪式
和社团管理文化等加以设计,目的是全方位影响学生的 文化性心理思维,增强社团文化形象的校园影响
力,以强势文化引领全院同学向善、向美、向真。
设计社团成员形象。主要对社团成员的业务形象、神态形象、素养形象、姿态形象、语言形象(如< br>接听电话、与到访者谈话)、服饰形象和礼仪形象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形成稳定的行为规范,目的是以社团为圆心,起到正面引导广大同学言行举止的作用。
树立社团活动形象。孙建中认为, 社团活动必须紧密围绕自己的宗旨和性质开展活动,活动脱离了
社团的宗旨和性质,不管其如何轰轰烈烈 ,对社团及社团成员而言,始终是一种舍本逐末的游戏。
让专业性社团活动与教学实践联姻
为了让专业社团与教学实践联姻,该院一是依据社团年度审核评估标准,结合社团成员表现,制定< br>了社团成员量化考核表,与评优、入党、深造、毕业审核等挂钩;二是让社团活动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学生社团组织学生完成某些教学任务,特别是一些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学生
通过参加某项社团活动即可获取相应的学分,将学生社团组织与社团活动纳入了学院教育、教学的整体
规划。如各语种征服口语社团定期组织随行翻译等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并被认可者即可获得0.5学分;
各语种翻译协会不定期组织为合作单位免费翻译资料,参加者每翻译5000字以上,经学院有关部门认
定,既可免考当年的翻译课程;演讲协会在教务处和教学处指导下,承担了《演讲与口才》的考核任务

< p>
等,该院通过让社团活动与教学实践联姻,为社团注入了激情与活力,使社团在学生当中产生很大的 吸
引力,同时也充分发挥了专业学习性社团辅助教学的作用。
进党校——让社团干部“新陈代谢”
孙建中说:一些社团对核心人物的依赖性过大,核 心成员离开,社团就一蹶不振,甚至走向终结。
如果不注意社团骨干的梯队建设,忽视新成员培训和管理 ,社团往往出现后劲不足甚至“大一热,大二
冷,大三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
在解决 这个问题上,该院的具体做法是:积极培育社团骨干,用身边的榜样带动身边的人,力争让
学生骨干力量 的成长对其他学生的成长产生示范和激励作用,学院依托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申请入党
的学生积极分子 在每一个社团中形成核心领导小组,使校内社团组织突显政治方向明确、活动质量较高、
社团界别明显、 示范作用突出的鲜明特点,有效延伸了教育教学的手臂;同时把社团全体成员真正当作
学生积极分子中的 一员,组织他们参加党课学习,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
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 和思想理论水平;外译还利用党校开设一门学生干部选修课,使社团干部尤其是后
备干部掌握一定的管理 知识,培养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指导和鼓励
他们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 社团活动,这些办法,促进了社团干部的“新陈代谢”,保证了社团的持续发
展。
七个精神、三个拓展
该院社团文化主要倡导“七个精神”和“三个拓展”,七个精神即 :竞争精神、团队精神、民主精
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和服务精神;三个拓展一是拓展学生 的主体能力,激发学生自我学
习、自我教育的欲望;二是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组 织管理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的发挥提供实践机会;三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鼓励专业型大学生社团成为学 校教学工作的有力补充与
支撑。
最终的结果,是该院以社团为抓手,丰富了思想政治工 作的内涵和外延,给思想政治工作添加了新
的活力,达到了以“精神饱满”的社团为圆心,使社团像波光 粼粼的涟漪一样,辐射、引领全体学生形
成了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心理,实现了社团育德。马上就要 毕业的学院广播电台台长郑志强说:仅
仅两年多的时间,我们这个团队的每一个成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政 治素质与进台之初相比都发生了翻天
覆地的变化,全台36人中有21人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有1 2人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正在接受组织
考察,有21人进入学生干部选修班学习。早在半年前,我们的预备 接班人就多达15人,他们都很优秀,
想为电台做出更大贡献的热情都非常高涨,我对外译电台的未来充 满信心,他们会干得更好更出色。
把学生公寓建成了高等院校的一座“育德堂”
孙 建中说:作为一个具有生活、学习、隐私、活动多重功能的场所——“宿舍”是各类矛盾最容易
产生、最 容易激化的地方,在宿舍这个特定的环境里所形成的文化氛围也较为复杂,比如,大学生们比

较关注国家大事,他们在宿舍内谈论的内容,多为一些敏感的社会热点问题,但由于他们涉世不深、阅
历较浅、对国情了解不够且对社会环境的复杂性知之不多,因此看问题容易以偏概全,难免偏激。他们
在宿舍内所作的谈论可能一般不加过滤与筛选,这种未经有效引导和控制的谈论容易对主流文化形成冲
击 ,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思想也会趁虚而入,给宿舍文化带来负面影响。
孙建中表示,一个人只有在他自己约束自己的时候显现出来的道德品质,才是其最真实的道德水平。
基于此,外译提出了把学生公寓建设成为学院“育德堂”的理念和目标,并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独具
特色的 探索与实践。
共青团组织走进公寓
为了便于对公寓的管理,学院化整为零,分别成 立了五个公寓办公室,由五个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关系密切的处室管理;在各系的宿舍分布上,又集零为 整,把分散到各公寓的同一个系别的学生集中调
整到一栋公寓楼,使公寓管理和各系管理无缝衔接。院长 孙建中做过近二十年的共青团工作,他深知“抓
住了共青团就是抓住了青年,抓住了青年就是抓住了学院 的根本。
因此,学院把公寓办的总指挥权交给了院团委书记陈乐音,陈书记走马上任后决定在公 寓建立团组
织,具体做法是:一个宿舍就是一个团小组,宿舍长任团小组组长,每半个楼层成立一个团支 部,一栋
楼成立一个团总支,组织健全后,院团委大张旗鼓地开展评选优秀主题宿舍活动,用先进的文化 和有意
义的竞赛引导学生的思想政治方向和行为习惯。通过“主题宿舍”、“外语宿舍”、“卫生标兵宿 舍”、
“优秀党员挂牌宿舍”、“优秀团小组”、“免检宿舍”的申报、评比以及经验交流来记录每一个 宿舍
成长进步的脚步和学生道德面貌的变化,并且主题宿舍的建立,为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搭 建
了舞台;“宿舍文化节”、“我为宿舍起名字”、“扮靓我家”等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
中实现了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
在学生心目中,团旗是一种精神的指引,团组织就是大 学生的青春圆梦园。正如日语系大二学生苏
晗所说,“公寓建团之后,团组织时刻都在自己的身边,和我 的生活都融在一起了”。空乘系学生丁彤
丹说:“每次看到团旗升起来,我都会知道努力的方向,然后规 划自己应该做什么。每天高高飘扬的团
旗陪伴和见证了我们的成长”。
辅导员住进公寓
该院让辅导员和学生住在一起,这样,辅导员不但能广泛的接触学生,全面了解所驻楼学生的基本< br>情况,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而且还能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养成,同时,辅导员进驻公寓,增强了各系与学生的联系,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公寓思
想政治工作与系里、班级思想政治工作脱节的问题,增强了对学生评价的科学性和对学生思想教育的针
对性,另外学院还实行“公寓辅导员助理”制度,由部分优秀的学生干部协助辅导员管理公寓,并在公
寓 确立了学生党员示范宿舍和入党积极分子挂牌宿舍,以宿舍为单位公布学生党员名单,充分发挥了广


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延长了辅导员工作的手臂。同时,学院在公寓还实行“准
社会化”管理,设立文明督导岗来督导卫生、安全和学生的文明行为。
以往学生很少参 与到公寓的管理当中,一直都充当着被管理者的角色,学院上述做法的实施,有效
地把公寓建成了一座开 展德育教育的“开放式大课堂”,使学生由公寓的“客人”变成了公寓的“主
人”,营造了“和谐、整洁 、宁静、温馨、安全”的“育德堂”环境。四号公寓第三团支部的辅导员助
理、英语翻译系英汉同声传译 专业的李翠静说:我们的公寓不只是一个休息的场所,她还是一个教我们
生活、教我们学习、教我们做人 、教我们上进的课堂,同学们在这里过得很充实、也很精彩,总有一种
为“家”奔忙的喜悦和劲头。
主动引领同龄伙伴群体的道德走向
同龄伙伴群体是由一些年龄、兴趣、爱好、价值取向 、社会角色等较为接近的人所组成的群体,他
们当中一般情况下都有一个或几个“核心人物”,同龄伙伴 群体在学生中普遍存在,基本分为校内学生
之间、校际同学之间和学生与社会人员之间三种形态,他们交 往频繁,时常聚集,伙伴群体中的成员之
间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有的甚至超过父母和教师对他们的影响, 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
一面。因此,德育工作者应及时了解学生中各种同龄伙伴群体的类 型和性质,以便对症下药,引导同龄
伙伴群体向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让同龄伙伴群体中的学生走出“亚文化”
在教育实践中,外译领导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 :同龄伙伴群体的成员在行为举止、兴趣爱好、消遣
方式,甚至发型、服饰、语言等很多方面都乐于向同 伴认同和模仿,为了适应并融入到同龄伙伴群体中,
学生往往更多地看重同龄伙伴群体的评价,这就形成 了这个群体的“亚文化”,这种亚文化往往引导着
学生与众不同的行为方式,使教师难以了解掌握学生思 想行为的发展动向,很难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
教育。为引导同龄伙伴群体走出“亚文化”,外译做了这 么几件事:
对伙伴群体进行分类指导
学院找出各个类型的伙伴群体,将其分为三个 大类,即主流文化群体(如学习互助型群体、特长型
群体等)、中间型伙伴群体(如贫困生群体、兴趣爱 好型群体等)和不良型伙伴群体(如发型服饰异常
群体、与社会不良青年交往甚密群体等),按照伙伴群 体分类,学院将自发形成的主流文化群体和中间
型群体改造成各种积极向上的社团组织来满足学生的需求 ,如该院搭建平台,建立各类学习、爱好兴趣
小组,以自发的伙伴群体为社团组织的雏形,逐步把部分散 漫的伙伴群体发展成规范的社团组织。引导
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并积极开展竞赛活动,共同的兴趣爱 好不仅使他们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在有
组织的切磋和探讨中进一步促进了他们兴趣爱好的发展,同时也 使学生的结伴活动时刻处于可控制的范
围之内,还变封闭为开放,带动了周围很多同学走进社团,培养相 关兴趣爱好。目前,该院正在尝试编
写《同龄伙伴群体亚文化分类指导手册》,以期在更深层面上理性指 导教师有针对性的对各伙伴群体开


展德育教育。原外译书画协会会长,中国书画家协会理 事,目前已经留校的田野说:2003年,我们十几
个有相同爱好的同学经常在一起交流书画体会,一起 把笔研磨,形成了一个相对自闭的小群体,业余时
间很少与其它“圈外”同学接触,很快,我们成了一个 远离大众、也被大众孤立的“异类”。好在2004
年,团委老师找到我,建议成立一个书画协会。协会 成立后,在学院统一的规范指导下,我们利用学院
提供的各种平台开展活动,带动同学,社团成员很快发 展到100多人,使我们真正融入到广大的同学中,
同时还为学院做了一些事情,比如在学院的一些外事 活动中,孙院长经常把我们的作品当作礼物送给外
国友人,得到了他们的好评,也鼓舞了我们的干劲。
为学生中的伙伴群体确立发展方向和目标
外译生活区新建了一个公园,建设过程中,当 设计人员正在为公园的小路如何设计激烈讨论时,学
生已经在公园中踩出了几条崎岖的小路,设计人员当 即决定,就按这条“足迹”铺设,结果这个公园从
没出现任何乱踩乱踏的现象。这给了学院重大启示:堵 不如疏。学院积极开设社交礼仪课程、举办讲座、
群体经验分享等多种措施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帮助广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意识,孙建中这样教育学
生:在交友上,一定要有审美和审辨能力,因为有时候生 活中的朋友,很可能就是你学习和日后工作、
事业上的对手。他还给学生们提出了交“五友”的原则,即 交正直之友,交博学之友,交志同之友,交
宽容之友和交德高之友。
该院通过引导同伴 间的正确交往,群体成员逐步学会了如何与别人沟通与合作、学会了宽容与谅解
别人、学会了同情与帮助 别人、学会了接受别人的指导与建议,这为他们在日后的工作中与他人建立良
好的人际关系,与他人团结 协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让伙伴群体“核心人物”成为有道德的人,让伙伴群体成为有道德的群体
外译注意到,同龄伙伴群体的核心人物是在群体活动中凭借自己的知识、才能、阅历等获得成员 的
普遍认可后自然而然产生的,学生容易受群体核心人物的影响,但这种魅力型权威也容易导致盲目性。
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追随核心人物,一旦他的言行偏离了正确的轨道,群体成员也会误入歧途。另外,< br>同龄伙伴群体的活动有时与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争时间,一些学生过于热衷于同龄伙伴群体开展的活动而对正常的班集体的活动缺乏热情,从而影响班集体的正常工作,有时还会引发小群体成员集体逃
课现象。
针对这种现象,外译的做法是:首先有意识的让伙伴群体核心人物及部分成员进 入外译大学生青联
组织进行熏陶,让他们在每一个伙伴群体中形成核心领导小组;其次,把群体的核心人 物当作学生积极
分子中的一员,组织他们参加党课学习,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思想理论水平;其三 ,让群体的核
心人物参加党校开设的学生干部选修课,培养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精神,指导和鼓励 他们组织开
展健康有益的群体活动。这些办法,通过让伙伴群体中的“核心人物”成为有道德的人,让一 个好的核
心人物起到正面的参照和领导作用,逐步实现了整个伙伴群体成为“有道德的群体”。


孙建中说:德育要用先进的理念、准确详实的知识、正确的舆论、向上的精神、 有影响的事迹、值
得学习与崇拜的人物、领导风范以及生机勃勃的组织来引导人。在这个理念指导下,外 译除了开辟课堂、
网络、社团、公寓和同龄伙伴群体这五大德育阵地外,还极力扩张德育空间、拓展德育 途径,构建了开
放式无缝隙的德育管理体系。
德育无域、管理无疆
在外译,德育课堂遍布每一个角落,教室、宿舍、走廊、校园、操场、餐厅、校医室,只要有学生
的角落 就会有德育课堂。为此,他们提出两个理念:一是没有班级界限的德育无域教育理念,即:任何
一个学生 ,无论他的系别、班级,只要有问题,都会得到第一个遇到他的教师或者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
内的帮助、 教育;二是管理无疆理念,即“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开展即时性德育教育。这种联动
教育机制形成 了没有界限的德育大课堂,为外译的德育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咳嗽也是一种教育
在一次会议上,孙建中讲了他看到过的一则广告:“在鸦雀无声的教室里,同学们正在紧张的考试。
有个 学生偶然得到同学扔在地上的答案纸,他一边注意着老师的举动,一边迅速的把纸团捡在手中,并
长长地 舒了口气。他刚展开一只角,监考老师不失时机地咳嗽了一声,可怜的答案纸变成了用来擤鼻涕
的餐巾纸 ??然后是一句广告语:有时候咳嗽也是一种教育。”孙建中的用意,是在向教师们传达一种
德育无域的 理念,他的这个理念一直被很好的贯彻着、执行着。在外译,教师能接触到学生的任何地方,
教师都会随 时对学生所说的话或所做的事作出反应,促使学生在头脑中提出问题,反省自己的生活、行
为和思想。这 个办法主要针对那些态度冷淡、优柔寡断、喜欢幻想、随波逐流、盲目服从、前后不一致
或常常矫揉造作 的学生,外译要求教师必须“用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一声咳嗽”随时对学
生的错误言行进行 警示与指正。
每一堵墙都在说话——赋予校园生活的每一细节以丰富的生命内涵
在德育中,该院通过整洁的校容校貌、公园文化、教室文化、宿舍文化、人群风气文化、走廊文化
和社团 文化的营造,让校园环境生动起来,让每一个场所都传声、传情、传教。诚如孙建中所说:要赋
予校园生 活的每一细节以丰富的生命内涵,并使其成为陶冶学生情操的阵地。
“忠诚、自信、肯吃苦 ,能说、会写、善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当目标
确定后,专注、坚持、征服” 、“用果实证明学识,凭能力创造魅力,靠智慧赢得机会”、“平庸教师
是复述、合格的教师是讲解、优 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迪”、“知识不过关是次品,体育不
过关是废品,德育不过关是危险品 ”、“靠智慧开疆固土、依人品立业扬名、凭能力拔翠超群”、“教
学要争当标兵、管理要成为能手、做 人要形成品牌”、“让成功成为一种习惯”、“不求学生怕我,只
让学生服我”、“教育效果看公寓、教 学成果看口语、管理标志看作息”??简短的语言,深邃的思考,
就这样在外译的角角落落里流淌着诗意 的教诲和无声的启迪。


“两奖一助”是党和国家的恩情,知恩图报,人人要拿出实际行动——把德育工作蕴含在过程当中
外译善于及时抓住每一个机会对学生开展德育活动,并且善于把这种教育升华、拓展。比如当国家
助学金 、奖学金政策惠及到民办高校大学生时,校园里立即挂出了这样一个条幅:“‘两奖一助’是党
和国家的 恩情,知恩图报,人人要拿出实际行动”。这个条幅的内容是院长孙建中亲自题写的,它既是
孙建中自己 内心世界的抒发,也体现出他善于及时抓住时机开展德育活动教育的政治敏感性。
孙建中说 :教育蕴含在过程当中。这个活动同样体现了他们一贯坚持的“过程教育论”思想:1、
接到“两奖一助 ”文件后,学院立即召开了全院师生大会,先宣传吹风,让学生想奖励标准和条件,让
学生在“想”中反 思自己,警醒自己、检讨自己,这是第一个“过程教育”;2、各系召开系会、各班
召开班会,让大家议 论,在议论中反思自己,警醒自己,并达成共识,提出各班、各系的奖励标准和获
奖受助后应遵循的道德 标准及行为规范,这是第二个“过程教育”;3、各系把各自形成的标准即零散
的一些现象和声音提交学 院处系会讨论,达成一致后,提出奖励标准初稿,拿到全体教师会上讨论,让
教师尤其是辅导员认真总结 自己的教育现状,反思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育目标定位,拿出修
改稿,这是第三个“过程教育 ”;4、把修改稿再次拿到各系各班讨论,让学生提意见、找差距、订计
划、树目标,这是第四个“过程 教育”;5、把奖励标准提交院委会审议、定稿,成立“国家两奖一助”
工作领导小组,在党委内部进行 分工并组织实施。评选采取申报制,坚持按照“提出申请、班级评议、
确定初选名单、竞选演讲、质疑交 流、班级投票、所在系预审、学院相关处室会同终审、公示”等环节
实施,这是第五个“过程教育”;6 、把制定的国家奖学金、助学金标准公开,起到目标引领的作用;
把获奖受助后应遵循的道德标准和行为 规范公开,让受助学生自觉约束自己,让其他同学监督和学习,
这是第六个“过程教育”。看得出来,整 个活动他们一直在强调“过程”,在强调“过程教育”,而结
果倒成了一件附加品。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后续活动中,他们没有简单的搞成一个感恩教育,而是拓展成知恩、感恩、报
恩三个 阶段。随后,校园里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德育活动,如“知恩征文”、“感恩演讲”、“报恩,让
我们拿出 实际行动”等,全员参与,历时三个月,使全体同学再一次受到了深刻而具体的爱党、爱国教
育。国家奖 学金获得者、韩语专业的朱琳说:一遍一遍的宣传、讨论、反思、开会,我的思想就像一层
一层剥开的笋 一样,逐渐认识到了“两奖一助”的内核,越来越深切的体会到国家对我们的关心和对我
们寄予的厚望, 也找出了自己存在的不足和以后努力的方向,还明白了应该怎样约束自己,为大家带好
头。
建立诚信档案——育学生诚信之德
在诚信教育上,该院构建了诚信测评体系,首先 是制定了诚信测评要素、指标和标准,并据此建立
了班级、系级和院级“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其次是 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辅导员(导师)评议
等评定出学生的诚信等级、状况,将个人资料和诚信表现 (如交费、违纪、造假等)如实登记在“个人


诚信档案”上;三是对于诚信指标低的学生 ,实施针对性的重点教育;四是“个人诚信档案”与奖惩制
度和就业挂钩,诚信指标低的学生不能参加任 何评优、评奖活动,使学生能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养成
良好的诚信意识,对于诚信度高的学生,在入党 、评优、评奖和就业等方面可以获得优先权,使学生在
校期间就形成较为稳定持久的诚信理念;五是将“ 个人诚信档案”纳入道德考核及毕业考核机制,装进
毕业生档案,接受社会监督。通过舆论监督、行为监 督、制度监督等形式让失信思想和行为无处藏身,
初步实现了引导大学生形成“明礼诚信”的良好道德品 质的目标。
让奖励制度变成了得心应手的育德手段——把评选标准和获奖后的行为准则向全院师生开放
???? 孙建中认为:优秀的活动关键在于环节和过程,而不是结果。外译的每个活动都遵循这个原则,如
该院奖 励制度,也融入了这个思想,一是他们不但制定详细的评选标准,还提出了获奖后学生的行为标
准和道德 规范;二是他们提前公开奖项设置和评选标准,编成教材,不仅引导了学生的行为,让学生有
了追求的目 标和自我约束的动力,更让奖励成了引导学生行为和道德规范的活的教材,成了德育的又一
个阵地,最终 把奖励做成了教育。
其做法是:1、设立奖项,如院长特别奖、外译杰出贡献奖、外译口译 标兵、专业技能标兵、优秀
青联委员、励志模范、外译大学生形象代表、外译爱心志愿者、外译主人翁、 外译新秀奖、进步奖等,
单从这些奖项看,就带有极强的引导性和育德性;2、制定详细的评选标准和获 奖后学生的行为标准与
道德规范,汇编成册,取名“奖励德育读本”;3、提前把奖项名称和评选标准公 开,并当成一本德育
教材进入课堂、班会、系会、院刊、校园电视台、电台进行广泛宣讲、深入解读;4 、通过举办“奖励
德育读本之我见”演讲、“奖励德育读本知识竞赛”等各种活动加深学生对奖励及奖励 标准的认识,使
读本深入人心,并产生指导学生行为的作用;5、让学生对“奖励德育读本”熟读、背诵 ,孙建中说:
背诵中有深入的思考、有思路的梳理、有自己的理解、有记忆的强化,只有背诵,才能让学 生切实“经
心”,才能真正让教育内涵“装在心中”,从而产生自我教育的力量;6、评选实行个人或集 体申报制,
分为提出申请、班级评议、确定初选名单、竞选演讲、质疑交流、班级投票、所在系预审、学 院相关处
室会同终审、公示等环节;7、为获奖学生建立跟踪档案,看他们的言行是否符合所获奖项的行 为标准
与道德规范,不符合的,予以撤销。
让学生“走近身边的偶像与名人”
该院把优秀党、团员、历次获得院级奖励的学生、有突出特长的学生以及就业单位好、在工作岗位
上业绩 突出的优秀毕业生联合起来,组成外译“大学生青年联合会”,成为学生团队精神和文化的核心。
青联由 该院团委领导,制定了详细具体的入联标准,达标的同学可随时进入。几年来,青联通过定期开
展各种活 动,不仅充分挖掘了精华团队的潜力和创造力,为学院的发展建言献策、为学院的文化和软件
建设增了砖 添了瓦,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亮相,发挥了“身边的”榜样和引领作用,带动了全院同学走
近榜样、学习 偶像、争先创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来看看他们以走近“校园名人”为主题开展的系列活动:
第一阶段:我爱我院。1、通过学 生们自己的调查访问,说说可爱的校园;2、编制“校园风采”短
片,让学生了解校内师生成功者的事迹 ;3、用故事、小品等方式表演他们的先进事迹;4、让学生谈谈
经过这一阶段活动后的感想,引导大家 形成共识。
第二阶段:“校园名人”总动员。1、在班级、系等不同层面定期请青联委员尤 其是优秀校友和学
生召开见面会,通过座谈让学生了解这些“校园名人”的先进事迹;2、学生通过采访 、收集资料,了
解并挖掘这些“名人”的种种闪光点;3、让学生自觉制订学习计划,为自己成为“校园 名人”制订目
标。
孙建中说:一个团体需要一面旗帜,没有旗帜的集体就等于没有 “灵魂”。在外译,大学生青年联
合会正是引领校园健康文化的一面旗帜。
用外译精神育德——当目标确定后,专注、坚持、征服
目前,在高校坚持系会、校 会的不多,但在外译,正如外译精神所倡导的“当目标确定后,专注、
坚持、征服”,“两会”这个德育 阵地被长期坚持了下来。该院每周坚持由各系总政治辅导员、系主任
主持召开国旗、团旗下的系会,首先 要求主持者在学期初根据本系实际制定系列化的德育主题,每次系
会前编写德育教案,使“两会”德育系 列化、有效化、长效化,二是利用系会对上周出现的教育问题或
个别德育案例进行即时的评判和拨正,即 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和
校风,三是让榜样师生在系会上亮相,把系 会建成了为师生的“亮剑亮相”台;同时,该院还坚持每月
由院长主持召开国旗、团旗下的校会,一是逐 步提出全院更高层次的德育目标和德育理念,二是针对学
生身边的德育案例开展讲座,三是评价上个月全 院的德育成果,四是让优秀德育工作者介绍经验。
学生“离校不离教”
高校毕 业生毕业生处在由学校向社会转型的特殊阶段,毕业生的思想状况要比低年级的学生复杂得
多,这个时期 的德育教育尤其重要,外译的做法是:除了系统的就业指导教育外,他们还增加了成才道
路教育、职业道 德教育、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大学生创业教育、毕业生实习及就业纪律安全教育、诚
信教育等几个教育 内容。通过这些系统的德育教育工作,缓解了一些同学因就业压力而产生的焦虑,增
强了学生的心理承受 能力,激发了毕业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和效国之行。
敢于亮相、亮剑成了外译师生特有的一种现象
“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 这
就是亮剑精神——剑锋所指,所向披靡。”孙建中经常引用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一段台词教育学
生要敢于亮相、亮剑”,“让亮相、亮剑成为外译特有的现象;让亮相、亮剑成为全院师生的一种习惯” ,
这已经成为外译校园里的一句流行语。为了培养学生的亮相、亮剑精神,该院创建了多个平台,提供机
会让学生亮相、亮剑。


1、院、系学生会、大学生青年联合会以 及各级各类社团组织引入竞争机制和轮岗制,在指导教师
监督下,让学生通过“亮相”赢得某个职位,通 过“亮剑”争得某个职位。
2、外译教学上着力打造的一个品牌是“口语品牌”,“口语 品牌天天打,二十单词十句话;外文
一天读一篇,早读晚读狠劲抓;中外口语齐努力,怀揣本事打天下。 ”这是孙建中为打造口语品牌给同
学们编写的一句顺口溜。为此,该院组建了10个语种征服口语社团, 在校内,同学们以勇于“亮相”
的精神引领全院同学张开嘴巴,大胆说口语,通过为小组成员录制外语口 语录音、录像在校园网站、校
园广播电台、校园电视台等媒体广泛宣传、充分展示,同时创造机会引导同 学们敢于以“亮剑”精神,
积极参加全国、省级外语大赛,以无比自信的外语口语与众多本科学生亮剑一 搏,取得优异成绩:如牛
海曼、王伟光、黎伟三名同学在“青春中国——第二届全国校园才艺选拔活动” 中,口语、才艺等分别
获得全国一等奖;王晖、林巧玲、李琼等9名同学参加第七届CCTV“希望之星 ”英语口语风采大赛分别
获得全国一、二、三等奖;王世娇同学获“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河北赛区特 等奖,孟佳宁同学获河
北经贸等七校联合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等。
3、该院把亮 相、亮剑精神引入班会、系会,班会上,教师提出主题或议题,引导同学们踊跃发言,
每周系会上,代表 性的选择2—3名同学在全系同学面前亮相、发言;
4、外译大学生青年联合会定期组织 与全系、全院同学见面会,让“校园名人”以校园文化引领者
的姿态充分亮相;
5、组织模拟招聘会让学生亮相、亮剑。外译每年都与河北工人报、河北青年报等相关媒体联合举
办一次 “校园求职竞聘大擂台”,由几十家实力型企业公司组成模拟招聘团,擂台赛主要面向大三学生,
大一和 大二的学生代表参与竞聘,其他同学做观众。形式是让用人单位登台介绍本单位的用人机制、标
准、要求 和招聘岗位,求职学生根据用人单位介绍的岗位进行有针对性地竞聘讲演,用人单位采取公开
点评和当面 投票的形式进行取舍,最终根据用人单位投票数的多少,决定演讲学生的名次。通过竞聘擂
台,同学们在 用人单位面前充分亮相,在竞争者中敢于亮剑,培养了学生通过“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的自信去应对所 有挑战的人格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与用人单位面对面地仿真式交锋,激励了他们根
据社会的要求和自 身的特长,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和应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的准备;
6、通过高密度举办诸 如各语种文化节、专业技能展演、师生职业素质大赛、外语演讲、外语辩论、
文艺演出等各类校园文化活 动引导师生勇于亮相、敢于亮剑。
外译除了关注并改造校园各个部位,使每一个部位都具 有鲜明的育德功能,构建了开放式无缝隙
的德育管理体系外,还开辟了“对话式”、“体验式”、“实践 式”德育教育新模式。
我们看看他们的具体做法。
让学院育德工作在对话和实践中畅通无阻


“实践是培养和检验道 德水平的根本标准,德育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不仅要身教,更要让被
教者成为主角;教师要有让被教 育者接受你的教育的能力,要让学生在社会行为中体现道德。”孙建中
如是说。
“微笑式管理、影响式教育、引导式批评”,是为了让学生在“平等对话”以及“润物细无声”
的育德状 态下“沐浴”和成长,目前该院打开了六个德育对话通道,即与经典对话、与艺术对话、与企
业对话、与 老师对话、与精英对话和与家长对话。举三个例子来看一看:
与经典对话,让学生在文学作品的憧憬里沐德洗心。
孙建中说:大学生喜欢读书、喜欢文 学作品和书刊,喜欢自己创作作品或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特别是刚入校的同学,或是即将毕业走出校 门的同学,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个榜样或目标,要做什么样的
人,而这些心中的偶像或者是榜样和目标人物 ,很多都是通过看书、看文学作品、看传记得来的。他们
惊叹他们的成就,欣赏他们奋斗的历程,往往用 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行动来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另外,
大学生的文学作品创作活动很广泛,这些作品中 反映了学生喜欢什么?反对什么?爱什么?恨什么?以
及对现实大学生活的描写,体现着校风、学风、人 际关系、亲情、爱情等等,这些大量思想、观念的暴
露,为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
基于此,该院首先推荐一批适合他们特点的经典文章、书籍或影片组成“经典超市”,供学生选
择,同时 开展经典影片展播,让学生在音画的背后感受心灵的震撼;进行读书指导,让学生圈点勾画,
摘录“心心 相印”之语,写批注评语,写读书心得,写观后感,与经典“会心”、“会意”,并定期开
展读书笔记展 览、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其次是以经典为媒,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交流中,借助欣赏和创
作文学作品的方 式来进行思想教育和交流,把学生的精神需求和学校德育教育融为一体,使学生们在潜
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和灵魂的熏陶。该院宣传部、团委、系、图书馆定期举办读好书活动,以文学作品为
载体,使学生得到了 间接的德育教育和熏陶;第三是借机创作,辅导员或管理人员在跟同学的交往过程
中经常创作一些鲜活的 反映积极向上校园生活的文学作品,找到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因势利导
地进行德育教育;第四是 征集问题,该院成立了院级、系级文学社团,广泛征稿,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分
析研究,有针对性的对消极 思想加以引导,对积极因素予以弘扬,既创造了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又开
辟了德育教育的新局面。
另外,该院没有忽视利用“文化反哺”育德的作用,在与经典对话中,该院创造性地把《论语 》、
《庄子》、《墨子》等传统的、代表性的典籍列为必读书目:研读、背诵、赏析、并结合现实生活写 读
后感,学生在背诵和赏析中接受了伦理道德的洗礼和熏陶,在与现实的结合中得到了实际应用。批判性
的继承、选择性地扬弃,他们让“文明礼仪之邦”的精神源头来反哺、浸润现代青年浮躁的灵魂,取得< br>了实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当中??”,客观的想想,谁能说这些经典言论对我们今天的德育工作没有帮助?


与艺术对话,让学生在“诗情画意的德育环境”中成长。
外译对艺术真正的“育人”功效有着充分的信赖,努力创设各种艺术平台,开发多种艺术资源,
让学生亲 近、感受、体验艺术,通过艺术的力量来改变人、完善人、发展人,为德育插上了有力的一翼。
孙建中引 用丹纳的一句话说:艺术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第二条路。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走进艺
术活动,与 艺术发生内在的共鸣,进而领悟、内化蕴涵于其中的意义、价值与理念,提高学生对于美丑、
真善、文野 、雅俗的辨析能力,能够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情感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外译花大价钱
招聘艺术教师 ,建设了钢琴室、古筝室、电子琴室和形体室,并开设钢琴课、古筝课、电子琴课和形体
课,纳入正常教 学计划,同时组建了铜琴、古筝、笛子等三大乐队和校园艺术团、模特队、礼仪队,开
创了书画、棋类、 舞蹈、太极等四大“国粹班”,整个校园荡漾了浓郁的艺术气息,学生潜移默化,修
身养性,享受着“诗 意德育”。山东泰安建工集团驻刚果项目组人事主管安鲁军这样评价外译的学生:
他们不但口语好,还多 才多艺、具有很好的文化底蕴,尤其是形象气质特别出众。
与家长对话,学校、家庭共同托起学生“人性之德”的太阳。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具有 连续性和持久性的鲜明特点,对学生的一生发展起着奠基性作用。因
此,该院提出让家庭成为学院学生管 理工作的有效延伸,使学院学生管理呈现鲜明的社会开放性,如每
学期给父母寄一封学生荣辱簿、向学生 家里、母校邮寄喜报、追踪父母的一天、我为父母过生日、召开
网上家长大会等,力争消除父母与孩子之 间的疏离感,这些活动让学生走进父母的生活,加强了学生与
父母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也让家长走进校园 ,体验了子女的学习生活,了解了子女的内心世界,不仅从
精神上鼓舞了学生的士气,也拉近两代人的心 理距离,让学校、家庭发挥了共同托起学生“人性之德”
的太阳的作用。
铺设了五条“德育实践”通道
孙建中经常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道德, 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自体验的
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财富。”他认为,德育工作最凑 效的办法应该是根据德育目标,创设一些生
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体验,从而获得思想道德上的升 华,这是道德回归生活、回归自然的最佳
方式。针对这个理念,外译铺设了五个德育实践的通道,我们看 看他们的做法:
1、学生在校园清洁岗中体验。外译从2005年起办起了以清洁校园为 主要内容的学生身边的生活
课堂。在大学三年中,他们让每位大学生都当一回清洁工,在两个岗位上工作 过:一是在学生宿舍,要
求他们随所在宿舍轮流打扫楼道、盥洗室、厕所等公共场所的卫生;二是在校园 ,他们将校园划分成100
个清洁岗,要求每人在其中的一个岗位上工作一个月。无论是宿舍还是校园, 都要求一日三保洁。
孙建中说:设计这一活动主要是针对大学生缺乏责任意识、公德意识 、劳动意识、自立意识、环
保意识的弱点。清洁校园只是一种手段。


2、学生在校园组织岗中体验。外译让80%以上的同学都能接受一定时期的组织锻炼,其目的一是
提高 学生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二是通过真实的体验理解他人、关怀他人。他们推行让学生当一天
“辅导 员”、当一天“任课教师”、当一天“班长、团小组长、宿舍长、纪检组长”等活动,使同学们
体验到了 组织活动、备课、讲课、组织教学、维护秩序、后勤服务等项工作的辛苦与甘甜,不仅获得为
人师表的真 实感受,明白了尊师的道理,养成了热爱学习的品质,学会了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本领,
更重要的是在 这一过程中深刻感悟到“理解与宽容”是一个人真正的美德。
3、学生到社会深处的生活 中体验。孙建中说:德育教育首先要让学生呼吸生活的“空气”,从封
闭的书斋中走出来,将学校的小课 堂延伸到社会的大课堂,让学生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感受时代的脉搏,
让学生在生活这个大学校中经风雨 、见世面,锻炼成才。
外译依托各级社团组织,创办了“校外爱心学校”,每学期都组织 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深
入社会各个阶层,体察民情、培养爱心、提升思想境界、增强社会责任感, 养成学生乐于助人的高尚情
操和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学到在学校课堂里学不到的东西,同学们称这是人 生最精彩的经历之一。
4、学生成为做好充分准备的“准职业人”,到用人单位的岗位上 体验。该院社会实践课堂经长期
的精心培育与建设,得以丰富和发展。从内容上看,有顶岗实习类、调查 类、宣传类、阶段性服务类、
自主创业类;从时间上看:有寒、暑期社会实践和非寒、暑期社会实践;从 范围上看,有全院性、全系
型、年级型、班级型、小组型、公寓型,各类实践活动使同学们深入社会、深 入企业,亲身体验行业管
理、文化以及社会各阶层人们工作的酸甜苦辣。学院还规定,学生必须带着课题 ,每学年走访够10个
以上行业成功人士,体验他们创业的艰辛、学习他们成功的秘诀和经验,并撰写调 查报告和“成功人士
访谈录”,以此作为学生毕业的一项考核内容。让学生从“善于解答问题”转变为“ 善于解决问题”。
5、人性在换位性情境体验中升华。例如,在一次主题为“生命之旅” 的体验式实践课上,21位同
学被蒙上眼睛,随机组合的两人一起扮演盲人被人“领路”的体验过程,他 们在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
听不见的情况下,由帮扶者一路搀扶穿越各种障碍,共同渡过了一段“生命之 旅”。规则是途中不能说
话,其他形式交流不限,道路自选,时间10-20分钟,回到原出发地时,讲 述盲行的经历、默契程度、
情感体验与最想向同行人说的话。训练分为寻找搭档、合作走过黑暗、交流体 会三阶段。
同学们在经历中,体验到了盲人生活的困境,从而由衷的产生对盲人的同情与 关怀和对健全体魄
的倍加珍惜,真正体验到了帮助人是快乐的,被人帮助同样快乐;体验到了得不到合适 帮助时的孤独与
无助、紧张与害怕;更体验到了帮助他人时需要睿智与温暖的导引。帮扶者与被帮扶者之 间那份心灵的
关照,启发帮助别人时,不仅要高度负责,富有爱意,更要有智慧。体验活动结束后,同学 们从体验员
和观察员的不同角度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感言。
??


在这所平静祥和的校园中,始终涌动着一股澎湃的、不断创新的激情。“让准 职业人成为有道德
的人”的育德理念和做法已经成为一个环环相扣的模式和套路,仅凭此文很难给予比较 全面的介绍,本
文仅仅从几个“点”上作了些剖析。
孙建中说:作为教师,要深 入了解学生,善于把握教育的最好时机,随时用能启迪心灵的语言去
拨动学生的心弦,虽绕梁三日,却不 留痕迹。他深信:大德无痕,至爱无言,留下痕迹的德育,很容易
陷入说教的泥潭,能够在不知不觉中让 学生轻松愉快地成为有道德的人,才是真的德育。

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金圣叹先生传


关于礼物的作文-中秋联欢晚会


滴水穿石读后感-锦绣未央歌曲


四川省雅安地震-歌词音译


关于平安夜的作文-穷人的续写


赤西西比-高士其


有关战争的名言-后羿射日读后感


小学生写景作文大全-摇曳的反义词



本文更新与2021-01-06 08:4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47480.html

让准职业人成为有道德的人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