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迁徙的鸟影评三国演义中的成语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1-01-06 16:15
tags:典韦传

爱的名言警句-帘

2021年1月6日发(作者:邵风)


《三国演义》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卓绝的军事和政治谋略,摇曳多姿的人物风采,而且“ 文
不甚深,言不甚俗”,其中有不少广为流传的成语典故。
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诸葛亮躬 耕南阳,刘备为了敦请他辅佐自己打江山,求贤心切,三次拜访隐居在隆
中草屋里的卧龙诸葛孔明。后用 次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也比喻诚心诚意的邀请或访问。
初出茅庐 诸葛亮看到天下战乱不息 ,百姓苦难深重,答应出山,就和刘备同回新野。此时,曹操派大军
攻陷了刘表次子驻守的荆州,又来攻 打刘备。刘备兵单将寡,形势危急,诸葛亮设计在博望坡伏兵,以火
攻使曹军惨败。当时人们以诗赞颂诸 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谈笑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
茅庐第一功。”后称初次出来做事为 初出茅庐,或用以比喻刚步入社会,在工作和处事方面欠缺经验。
舌战群雄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 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
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 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
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 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锦囊妙计 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 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他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
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 时依次打开行事。”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许,
依锦囊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权之妹孙尚 香逃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成语是比喻及时
解救危急的好办法。
羽扇纶巾 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
后 退已知 ***,故催军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
葛亮尚 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
士镇定 自若的潇洒风度。
鼎足三分 赤壁一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五三方激烈斗争,最后却“ 权归司马”结束了三国纷
争局面。所以,《三国演义》的结尾两句是:“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 骚。”射是以鼎的三足比喻
三方分立相持的局面。
在《三国演义》里,还有“过五关斩六将 ”、“乌合之众”、“缓兵之计”、“死心塌地”、“虚张声势”、“步步
为营”等成语,就不多说了~ ~~~
三国成语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
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 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位极人臣


【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 ,至于今者,学识英博,
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 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
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
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如鱼得水
【出处】 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
也。』」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
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桃 园 三 结 义
捉 放 曹 操
温 酒 斩 华 雄
小 霸 王 孙 策
青 梅 煮 酒 论 英 雄
草 船 借 箭
赤 壁 大 战
大 意 失 荆 州
火 烧 连 营
捉 放 曹
割须断袍
三 顾 茅 庐
三 国 归 晋
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

补充一下:
诸葛:不谋而合 鞠躬尽瘁 万事齐备,只欠东风


曹操:望梅止渴 老骥伏枥
许楮:赤膊上阵
曹操的仔:煮豆燃萁
孔融的仔: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陈琳: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赵云:浑身是胆
刘备:三顾茅庐
还有杜预的:势如破竹
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3、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4、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5、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6、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7、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代笔(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写文章。
12、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5、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
16、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形容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很内行。
17、巢毁卵破(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18、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19、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21、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22、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23、断头将军(巴郡太守严颜):形容壮士英勇不屈,宁死不降。
24、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25、想当然(孔融):形容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
26、兵贵神速(魏国谋士郭嘉):指用兵贵在神奇而快速。
27、出言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2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29、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30、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以下都在成语词典里校对过!
1、清尘浊水
释源:曹植《七哀》诗。其诗曰:“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 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
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
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说解:这是一首思妇之怨诗,写明月之夜,思妇登楼企盼夫归的哀怨情怀。“清路尘”盖喻征夫,“浊
水 泥”乃抒情主人公自喻。两句比喻说明其“浮沉各异”之势,无以相会。一说“清路尘”喻曹丕,“浊水泥”喻自己,说明“浮沉各异势”的骨肉之亲,不得会合。
后遂以“清尘浊水”比喻人的 身份、处境不同,彼此隔绝而无法会台。明李昌祺《剪灯余话·田洙遇薛涛
联句记》:“歙漆阿胶忽纷解 ,清尘浊水何由逢?”
2、煮豆燃萁
释源:《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 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
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 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说解:“煮豆燃萁”比喻曹丕曹植兄 弟二人同胞手足自相残杀。后世用以比喻骨肉相残,如清浴日生
《海国英雄记·投诚》“因此上蔑王章, 残百姓,煮豆燃萁,惹朝廷劳兵转饷。”或称曹植之才,以“七步成
诗”或“七步成章”、“七步之才” 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如《醒世恒言》:“从来宠贵起猜疑,七步成诗
亦可为。堪叹釜萁仇未已,六 朝骨肉尽诛夷。”明高明《琵琶记·春宴杏园》:“休道是七步成章。”《初刻
拍案惊奇》:“适间秋千 词,虽是流丽……真个七步之才,也不过如此。”
3、才高八斗
释源:五代·李 瀚《蒙求》:“谢灵运尝云:?天下才共有一石,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
同用一斗。”宋缺 名《释常谈》于此亦有记述。


说解:谢灵运赞赏曹植的才华,称他占天下 才十分之八,是溢美之辞。后以“才高八斗”形容人文才
极高。如《平鬼传》:“大唐德宗年间,有一名 甲进士,姓钟名馗,字正南,终南山人氏,才高八斗,学
富五车。”又作“八斗才”。李商隐《李义山诗 集·可叹》:“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4、司马昭之心
释源 :《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五月已丑,高贵乡公卒,年二十。”
裴注 :“《汉晋春秋》: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待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谓曰?司马
昭 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
说解:高贵乡公曹髦 眼看皇权旁落,曹魏江山毁败有日,气愤不已地说出这句话,意在告诉亲信,
司马昭篡权之意昭然若揭, 义当共谋之。后以“司马昭之心”比喻人所共知的阴谋或野心。如《***选集·向*
**的十点要求》 “盖自汪精卫倡言***亲日以来,张君励、叶青等妖人和之以笔墨,***派、顽固派和之以磨
擦。假 统一之名,行独霸之实。弃团结之义,肇分裂之端。司马昭之心,固已路人皆知矣。”
5、穷鸟入怀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邴原传》:“辽东太 守公孙度畏恶欲杀刘政,尽收捕其
家,刘政得脱。度告诸县:?敢有藏政者与同罪?。政窘急,往投原, 原匿之月余。”裴注:《魏氏春秋》曰:
“(刘)政投原曰:?穷鸟入怀。?原曰:?安知斯怀之可入邪 ??”
说解:刘政遭诸县“通辑”,往投邴原,说“穷鸟入怀”,原意是说陷入困境的鸟 竟飞到人的怀中,比
喻自己走投无路。后来比喻投靠别人。《颜氏家训·省事》:“然而穷乌入怀,仁人 所悯,况死士归我,当
弃之乎?”唐刘禹锡《元和癸已岁仲秋诏发江陵偏师问罪蛮檄后命宣慰释兵归降凯 旋之辰率尔成咏寄荆南严
司空》诗云:“就日知冰释,投人念鸟穷。”
6、扇火止沸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陶谦传》:“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拨十余城 ,至彭
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数万,泗水为之不流。谦退守郯。太祖以粮少引军还。”裴注:“《吴书 》曰:曹
公父于泰山被杀,归咎于谦。欲伐谦而畏其强,乃表令州郡一时罢兵。诏日:?今海内扰攘,州 郡起兵,征
夫劳瘁,寇难未弭,或将吏不良,因掾讨捕,侵侮黎民,离害者众;风声流闻,震荡城邑,丘 墙惧于横暴,
贞良化为群恶,此何异乎抱薪救焚,扇火止沸哉??”
说解:沸,沸腾,指开水。原意是用扇风助火的办法来阻止水的沸腾。比喻处事方法适得其反。
7、穷途之哭
释源:《魏氏春秋》。《世说新语·栖逸》:“阮步兵啸闻数百步。 ”刘孝标注:《魏氏春秋》:“阮
籍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反。”《晋书·阮籍传 》亦载其事,文字略同。


说解:阮籍不拘礼俗,行不由径。“穷途之哭” 本指他因车无路可行而痛哭,也形容因身处困境而悲
哀。如王勃《膝王阁序》:“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 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北周《庚子山集·拟咏
怀诗(之四)》:“唯彼穷途哭,知余行路难。 ”
8、青蝇吊客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吴志·虞翻传》:“ 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
皆传于世。”裴注:《翻别传》曰:“……翻放弃南方,云? 自恨疏节,骨体不媚,犯上获罪,当长没海隅,
生无可与语,死以青蝇为吊容,使天下一人知己者,足以 不恨?”
说解:“青蝇吊客”,本谓虞翻心境悲伤,想自己死后无人治丧,只有苍蝇作吊 客来凭吊自己。虞翻为人
刚直,志气高爽,孙权时为骑都尉官,多次犯颜进谏,被孙权流放到交州。“青 蝇吊客”等语就反映了他此
时的心境。后比喻人生无一知己,毕生落落寡合,孤独无友。唐刘禹锡《遥伤 丘中丞》诗云:“何人为吊
客?唯是有青蝇。”清王士禛《与陈元孝诸公集光孝寺》:“青蝇为吊客,干 载同欷歔。”
9、引咎责躬
释源:《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权信任校事吕 壹,壹性苛惨,用法深刻。太子登数谏,权不纳,
大臣由是莫敢言。后壹奸罪发露伏诛,权引咎贡躬。”
说解:“引咎责躬”,意为承认错误,责备自己。咎,过失。躬,自身。《五代史·周书·世宗 纪》:“虽古
人有引咎责躬,因灾致惧,亦无以过此也。”亦作“引咎自责”。苏拭《代张方平谏用兵书 》:“譬如人子得
过于父母,假有恭顺静思,引咎自责,庶几可解。”
10、引虎自卫
释源:《三国演义》六十三回:“严颜在巴郡,闻刘璋差法正请玄德入川,拊心而叹日:?此所 谓独
坐穷山,引虎自卫者也。”
说解:原意为引来老虎保卫自己。比喻依仗恶人,反受其害。
11、言过其实
释源:《三国志·蜀志·马良传》:“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说解:“言过其实”本谓马谡之为人言辞浮夸,超过其实际才能。引申之,则泛指一切夸饰之辞 。如
晋皇甫谧《三都赋序》:“及宋玉之徒,YIN文放发,言过于实。”
12、轻财好施
释源:《三国志·吴志·朱据传》:“谦虚接士,轻财好施,禄赐虽丰而常不足用。”
说解:意为轻视财物,喜欢施舍。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囊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 三
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此则是白之轻财好施也。”明李贽《焚书·杂述·寒灯小话第三段》 :“且
常志等平日亦自谓能轻财好施,当过守僧十倍。”


13、青蝇染白
释源:三国魏丁仪《厉志赋》:“疾青蝇之染自,悲小弁之靡托。”曹植《赠自马王彪》:“苍 蝇间
白黑,谗巧令亲疏。”《后汉书·杨震传》:“乃下诏策曰:故太尉震,正直是与,俾匡时政而青蝇 点素,同
兹在藩。”“青蝇”之说均源于《诗经》郑玄笺。《诗经·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 。岂弟君子,无
信谗言。营营青蝇,止干棘。馋人罔极,交乱四国。营营青蝇,止于榛。谗人罔极,构我 二人。”郑玄笺:
“蝇之为虫,污白使黑,污黑使白。喻佞人变乱善恶也。”
说 解:《诗经》郑玄笺指出苍蝇作为一种小虫,它极为肮脏。它落在白的东西上,就把白的弄黑,
反之亦如 是。“青蝇染白”一语直接来源于此,与“青蝇点素”、“苍蝇间白黑”意义基本相同,形容奸人进谗
加 害忠良,诽谤君子。
14、穷兵黩武
释源:《三国志·吴志·陆抗传》:“今 不务富国强兵,力农蓄谷,……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
费万计,士卒彤瘁,寇不为衰,而我已大病 矣。”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作“穷兵极武”。
说解:穷,尽。穷兵,用尽兵力。黩,滥 用。黩武,滥用兵力,好战。李白《登高丘而望远海》诗
云:“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
15、三马同槽
释源:据传说三国时曹操曾作了一个梦,梦见三马同食一槽。魏正 始后,即出现司马懿和他的儿子
司马师、司马昭把持曹魏军政大权的局势,详见《晋书·宣帝纪》。后以 “三马同槽”比喻几人同掌大权。
16、釜中之鱼
释源:《三国演义》四十二回 :“今刘备釜中之鱼,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时擒捉,如放鱼入海,放
虎归山矣。”
说解:釜,炊器,指锅。釜中之鱼,比喻不能久活。又作“釜底枯鱼。”明许自昌《水浒记·文什》:
“ 那人呵,好似笼中穷乌,釜底枯鱼。”
17、升堂拜母
释源:《三国志·吴志· 周瑜传》:“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
有无通共。”
说解:孙策与周瑜相友善,彼此互访时都先升入后堂拜见对方的母亲。后以“升堂拜母”指双方 共结
为通家之好,也作“登堂拜母”。《聊斋志异·崔猛》:“呼崔出,指示其人,盖赵氏儿,名僧哥, ······崔由是
深相结,请赵馆于其家,供给优厚。僧哥年十二,登堂拜母,约为昆弟。”
18、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释源:《三国演义》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 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
事俱备,只欠东风。”
说解:原 意是周瑜定计火攻曹操,作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风无法胜敌。后以此比喻一切准
备工作全部作 好,等待行动。
19、梁上君子
释源:《后汉书·陈蹇传》:“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 ,止于梁上。蹇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
孙,正色训之曰: ?夫人不可不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 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
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
说解:梁 上君子,本指栖身陈蹇宅中房梁之上欲行盗窃的人。后泛指窃贼。苏轼《东坡志林》三:“近
日颇多贼, 两夜皆来人吾室。吾近护魏王葬,得数千缗,略已数去,此梁上君子当是不知耳。”
20、求田问舍
释源:《三国志·魏志·陈登传》:“陈登者,字元龙,在广陵有威名。……年三十九卒。后许汜与刘 备
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备谓表曰:?许君沦是 非??
表曰:?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 邪??汜曰:?昔
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 曰:?君有国土之名,
今天下大乱,帝主失色,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 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
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说解:求田问舍,原是刘备说许汜为国士,处纷乱之世,而无效主之志,只知道买田置屋,为个人利
益打 算,没有远大志向。后以求田问舍形容专营私利而胸无大志之士。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21、长林丰草
释源: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吾每读向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又读庄、
老,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 任实之情转笃。此犹禽鹿,少见训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
顾顿缨,赴汤蹈火,虽饰以金镳,飨 以佳肴,愈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说解:长林丰草,原指林深草密的禽兽栖居之地。嵇康用 以比喻隐居生活。晋兴后,他不愿接受山涛
的推荐,以事司马氏政权,情愿归隐山野。后以长林丰草比喻 隐居之处。《儒林外史》八回:“所以在风
尘劳攘的时候,每怀长林丰草之思。”
22、非池中物
释源:《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上书:?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 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
为人用者。……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说解:池中物,比喻凡庸渺小、拘限狭隘、无所作为的人。这原是周瑜所用的一个比喻 ,说刘备雄心
勃勃,并不甘心蛰居一隅。后用以比喻胸无大志、安于现状之士。杜甫《上韦左相二十韵》 :“岂是池中
物,由来席上珍。”
23、枯树生华
释源:《三国志·魏志 ·刘廙传》:“臣罪应倾宗,祸应覆族。道乾坤之灵,值时来之运,扬汤止沸,使
不焦烂;起烟于寒灰之 上,生华于已枯之木。物不答施于天地,子不谢生于父母,可以死效,难用笔陈。”
说解:魏讽 和陈讳密谋反曹,刘廙之弟刘伟参与反事,本当治罪,曹操下令赦之。廙上书谢恩,言不
诛之恩无异于使 自家枯树开花,定当效死相报。枯树生华,本是表达刘廙绝望之中忽逢生机的喜悦心情的
一个比喻。也作 “枯树生花”。
24、老牛舐犊
释源:《后汉书·杨彪传》:“子修为曹操所杀, 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
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说解:舐,舔。犊,小牛。老牛舐犊比喻年老的父母爱怜自己的子女。曹操杀了杨修,杨彪惨愧自己
不能 象汉武帝时的金日磾一样有先见之明,如今对儿子杨修仍不能忘怀。这含有对曹操委婉讽刺之意。
25、虱处裈中
释源:《晋书·阮籍传》:“独不见群虱之处裈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 ,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缝
际,动不敢出裈裆,自以为得绳墨也。然炎丘火流,焦邑灭都,群虱处于裈 中而不能出也。君子之处域内,
何异夫虱之处裈中乎?”
说解:“虱处裈中”是阮籍登 苏门山归后所写的《大人先生传》中所用的一个比喻。他用处于裤裆中的
虱子比喻那些“唯法是修”、“ 唯礼是克”的听谓君子,说明这些追求功名的君子活在世上,与裤裆中的虱子
无异。后常以此形容人见识 短浅,庸碌无为。又作“虱处裈”、“裈虱”,如:金元好问《李异山挽章》:“世
法拘人虱处裈,忽惊 龙跳九龙门。”元白朴《水调歌头》:“堪笑井蛙裈虱,不道人生能几,肝肺自相仇。”
26、竖子成名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阮瑀传》:“瑀子籍…… 官至步兵校尉。”裴注:《魏氏
春秋》日:“……(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乃叹曰:?时无英才, 使竖子成名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亦有是说,文字少异,云:“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 :?遂成竖子之名。?”
说解:竖子犹言小子,对人的鄙称。阮籍清高自负,放荡不羁。他登临 广武山,观楚汉战场,感慨万
端,认为秦末没有真正的英雄豪杰,于是象刘邦那样的人,也竟得势成名。 后世以“竖子成名”形容庸人得
志。或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清丘逢甲《阮生行》:“纷纷竖子 成名易,英雄用武乃无地。”
27、掩目捕雀


释源:《三国志·魏志 ·陈琳传》:“《易》称?即鹿无虞?,谚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
国之大事,其可 以诈立乎?”
说解:“掩目捕雀”意思是遮盖住眼捕捉麻崔,比喻以不可行的方法自己欺骗自己 。这是陈琳规劝何进
时引用的一个比喻。后以此比喻人之自欺。宋杨***《宋故太保魏国公京公墓志志 铭》:“上又曰:?不播告
书赞,而畀以告身,亦不可乎??公曰:?是掩目捕雀之喻也。”
28、龙骧虎步
释源:《三国志·魏志·陈琳传》:“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 ,高下在心;以此行事,无异于
鼓洪炉以燎毛发。”
说解:“龙”,古代称骏马为“龙 ”。骧,马昂首的样子。龙骧虎步,象骏马高昂着头,象老虎迈着雄健
的步伐。比喻人昂首阔步,气势威 武。南朝陈徐陵《陈公九锡文》:“公龙骧虎步,啸吒风云,山靡坚城,
野无强陈,清妖氛于灨石,灭诊 气于雩都,此又公之功也。”
29、阔步高谈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 魏志·文帝丕传》:“初,帝好文学,以著述为务,自所勒成垂
百篇。又使诸儒撰集经传,随类相从,凡 千余篇,号日《皇览》。”裴注:“《魏书》日:……乃弘三章之
教,恺悌之化,欲使囊时累息之民,得 阔步高谈,无危惧之心。”
说解:阔步高谈,形容言行自由,态度漾洒,不受任何约束,又作“高谈阔步。”
30、坐不窥堂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郑浑传》:“浑兄泰,与荀攸等谋杀董卓,为扬州刺史 ,
卒。”裴注:张璠《汉纪》曰:“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
说解:窥,偷看。坐不窥堂,形容端坐目不斜视,专心致志
31、坐不安席
释源:《三国志·蜀志·张飞传》:“朕用恒然,坐不安席,食不甘味,整军诰誓,将行天罚。”
说解:席,坐席。坐不安席,形容心绪不宁,在席位上坐不安宁。《旧唐书·李靖传》:“往者国家草
创 ,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突厥。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
32、作奸犯科
释源:《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说 解:作奸,做坏事;犯科,违犯法律条文。作奸犯科指为非做歹,违法乱纪。梁启超《变法通义·论
幼学 》:“大之必不为作奸犯科之事,小之亦能为抑事俯畜之谋。”
33、乐不思蜀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蜀志·后主禅传》:“后主举家东迁。……殿 中督张通并封列侯。”
裴注:《汉晋春秋》曰:“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禅 弹喜笑自若。……他日,
王问禅曰:?颇思蜀不??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说 解:“乐不思蜀”原意是刘禅安于逸乐不思亡国。后形容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鲁迅《月界旅行》:
“那 麦思顿更觉气色傲然、或饮或事,忽踊忽歌,大有?此间乐不思蜀?之意。”
34、弊车羸马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吴志·刘繇传》:“繇伯父宠为汉太尉。”裴注引司马彪《续 汉
书》曰:“宠前后历二郡,八居九列,四登三事。家不藏贿,无重宝器,桓非饮食,薄衣服,弊车羸马 ,
号为篓陋。”
说解:弊,破败。羸,瘦弱。弊车羸马,即破车瘦马,形容家境贫穷或生活俭朴。
35、吴下阿蒙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初,权谓蒙及蒋钦 曰:
?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日:?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
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 传》、《国语》,
唯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 悟,学必得之,宁
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稻》、《左传》、《国语》及三史。?……蒙始就学 ,笃志不倦,其所览
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 有武略耳,至于今者,
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说解:吴下,指东吴。阿蒙指吕 蒙,东吴大将。他学识不足,孙权劝他和蒋钦,要多读兵书、史书。
吕蒙勤奋学习,大有长益。鲁肃和他 交谈,常彼吕蒙驳倒。鲁肃赞许地说:你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阿蒙了。
后以“吴下阿蒙”称誉别人变化很 大,长进明显;或反其意而用之,谦指自己毫无长进,也作“阿蒙吴下”。
金元敏之《读裕之弟诗稿》: “吴下阿蒙非向日,新篇争遣九泉知。”清黄景仁《闻稚存丁母优》:“阿蒙
吴下还依旧,他日登堂欲拜 难。”
36、髀肉复生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蜀志·先主备传》裴注 引《九州春秋》曰:“(刘)备任荆州数年,
尝于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 ,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
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
说解:髀,指大腿。“髀里肉生”是刘备感叹自己长期不骑马征战,大腿里侧渐胖,白自耗 费了宝贵时
光。后以此形容人长久安逸,壮志销磨,无所作为。也作“髀肉复生”。《野叟曝言》二十一 回:“又李笑
道:?连日缠绵床席,几令我有髀肉复生之叹,今日且挝一回褐鼓,以博贤妹们一笑。?”


37、闻雷失箸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蜀志·先主备传 》:“先主未出时,献帝舅(按:指外舅)车骑将
军董承辞受带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先主未发,是时 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裴松 之注引《华阳国志》云:“于时正当雷震,备因谓操曰:
?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 一震之威乃可至于此也!?”
说解:箸,筷子。闻雷失箸,即听到雷声,吓掉了手中筷子。这是 刘备的掩饰之辞。他本想借机韬晦,
以屈求伸。当听见曹操识破自己是英雄后,“巧借闻雷来掩饰”,他 说:孔圣人说,遇到疾雷烈风,一定要
改变脸色,以示对上天的敬畏。这话的确有道理呵。你看我,一个 响雷竟使我惊成这样!后以“闻雷失箸”
形容人用巧言掩饰内心真情,或以“失箸人”指慑于雷霆之威的 人。
38、望梅止渴
释源:《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 日:?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
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说 解:“望梅止渴”之事表现出曹操的聪明才智,他能在大军绝水源、士卒渴难忍的危急情况下,提及
甘酸 的梅子,不仅使士卒引起条件反射、暂解干渴之苦,而且也鼓舞了士气,“得及前源”。后以“望梅止
渴 ”比喻虚偿所愿。《水济传》五十一回:“官人今日见一文也无,提甚三五两银子,正是教俺望梅止渴,
画饼充饥!”
39、云中白鹤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邴原传 》:“太祖征吴,原从行,卒。”裴松之注引《原
别传》:“(公孙)度知原之不可复追也,因曰:?邴 君所谓云中自鹤,非鹑鷃之网所能罗矣。?”《世说新语·赏
誉》:“公孙度目邴原:所谓云中白鹤,非 燕雀之网所能罗也。”刘孝标注亦引《原别传》,文字同此。
说解:“云中白鹤”比喻人举止高雅 ,超尘脱俗。东汉末年邴原避黄巾起义于辽东,后又投归曹操。辽
东太守知道他性行高洁,决定不再追捕 他。后以“云中白鹤”比喻人品行高洁。《南史·刘怀珍传》附刘讦传:
“讦超超越俗,如天半朱霞;歊 矫矫出尘,如云中白鹤;皆俭岁之梁稷,寒年之纤纩。”
40、衣绣昼行
释源:《三 国志·魏志·张既传》:“出为雍州刺史,太祖谓既曰:?还君本州,可谓衣绣昼行矣。?”《史
记·项 羽本纪》:“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曹操说张既“衣绣昼行”,可能反用《史记》之
典。
说解:绣,指五彩刺绣的官服。“衣绣昼行”:穿着锦绣官服在白天行走,比喻在本乡做官 (或富贵归
乡)而荣显乡里。亦做“衣锦昼游”。《魏书·甄琛传》“未几,除征北将军,定州刺史,衣 锦昼游,大为称满。”
41、斗酒只鸡


释源:《后汉书·桥玄传》载曹 操祭桥玄文曰:“又承从容约誓之言:?殂没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
只鸡过相沃酪,车过三步,腹痛 勿怪。?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辞哉?怀旧惟顾,念之
凄怆。”
说 解:斗,古代一种酒器。酒和鸡都是古代祭奠死者的祭品。后以斗酒只鸡为悼亡之辞。苏拭《祭刁
景纯墓 文》:“斗酒只鸡,聊写我哀。”
42、冢中枯骨
释源:《三国志·蜀志·先主备传》:“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
说解 :冢,坟墓。冢中枯骨犹言行尸走肉,讥讽志气卑下、无所作为的人。梁启超《新罗马》三出:
“惹得一 国上人心死尽,便似冢中枯骨。”
43、太丘道广
释源:《后汉书·许劭传》:“尝 到颍川,多长者之游,唯不候陈蹇。……或问其故,劭曰:?太丘道广,
广则难周……,”故不造也。? ”
说解:颍川陈蹇,东汉时曾为太丘长,故称“太丘”。他很有名望,交游甚广。许劭到许,不 去拜访陈
蹇,说他“广则难周”。后称人交游之广为“太丘道广”。柳亚子《燕子龛为诗序》:“君谓? 亚子太丘道广,
将谓举世尽贤者。?”
44、难兄难弟
释源:《世说新语·德 行》:“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
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 兄,季方难为弟。?”
说解:陈纪的儿子陈群,和陈谌的儿子陈忠,各自议论其父的功德,争执 不下,一起去问祖父陈蹇。
陈蹇说:“二人都好。元方好得难为兄长,季方好得难做弟弟。”本谓二人才 德俱佳,难分高下。难,读二
声。宋许月卿《先天集·赠黄藻》:“难兄难弟夸京邑,莫负当年梦惠连。 ”或反用其义,谓二人同坏。《懦
林外史》四十九:“武正宇道:?高老先生原是老先生同盟,将来自是 难兄难弟可知。?”近代则多指彼此同
处困境或曾共处患难者。难,读四声。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 年续编》:“(日本)以其半殖民地的风貌出
现于世界也,和我们实在是难兄难弟。”
45、同恶相济
释源:《三国志·魏志·武帝操传》:“马超、成宜,同恶相济,滨据河 、潼,求成所欲。”《左传·昭公
十三年》有“同恶相求”,《史记·吴王濞传》有?同恶相助”,后《 晋书·吕光载记》又作“同恶相救”。
说解:“济”,救助。同恶相济本是指马超、成宜二人互 相救助,共为谋曹。后来指坏人狼狈为奸,共
同作恶。《晋书·文帝纪》:“称兵扬楚,钦咨通罪,同恶 相济,帅其蛑贼,以入寿春,凭阻淮山,敢拒王
命。”


46、蓝田生玉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恪少有才名,发 藻
峻嶷,辩论应机,莫与为对,权见而奇之,谓瑾曰:?蓝田生玉,真不虚也。?”
说 解:古蓝田山在今陕西蓝田县东,盛产美玉,故又名玉山。蓝田生玉,本是孙权夸赞诸葛恪的话,后以
比 喻贤父出佳手。《宋书·谢庄传》:“(庄)韶令美容仪,太祖见而异之,谓尚书仆射殷景仁、领军将军刘湛日:?蓝田出玉,岂虚也哉??”
47、枕石漱流
释源:曹操《秋胡行》:“名山历观,邀游北极,枕石漱流。”《三国志·蜀志·彭羕传》亦有此语。
说解:枕石激流即以石为枕,以水漱口。形容隐居山林的生活。此语盖魏晋人常用。《世说新语·排< br>调》:“孙子荆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枕石漱流?,误曰?枕流漱石?。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 孙曰:?所
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厉其齿。?”
48、十鼠同穴
释源:《三国志·魏志·鲍勋传》:“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收三官以下付刺奸,当令十鼠同穴。”
说解:鲍勋屡进直言,得罪于魏文帝,被治罪。廷尉法议:正刑五岁。三官驳:依律罚金二斤。所以< br>受文帝斥责。十鼠同穴,本谓连三官以下一同治罪,让他们与鲍勋同处一室。后比喻坏人聚集相互争斗,< br>也作“十鼠争穴”。
49、开门揖盗
释源:《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况 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
未可以为仁也。”
说 解:揖,作拱手礼。开门揖盗,打开大门,投手请盗贼进屋。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这本是东
吴张昭 劝慰孙权时提出的警告,后泛指引贼招祸之事。《梁书·羊侃传》:“吾荷国重恩,当癝承庙算。以
扫大 逆耳,不能妄受浮说,开门揖盗。”
50、不谋而同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 《三国志·魏志·张既传》:“胡果争奔之,因发优截其后,首尾进击,大
破之,斩首获生以万数。”裴 松之注引《魏略》:“今诸将不谋而同,似有天数。”
说解:谋,商量。不谋而同,事先没有商 量,彼此意见相同。苏轼《居士集·序》:“士无贤不肖,不
谋而同曰:?欧阳子,今之韩愈也。?”后 作不谋而合。清洪亮吉《北江诗话》:“诗人用意,有不谋而合者。”
51、车载斗量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吴志·吴主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 之注引《吴书》:“(赵
咨)使魏,魏文帝善之。嘲咨,……又曰:?吴如大夫者几人??咨曰:?聪明 特达者***十人。如臣比者,车载
斗量,不可胜数。?”
说解:车载斗量,形容多得 可以用车装、用斗量。这本是吴使赵咨夸说东吴人才很多,后形容其它事
物很多。唐张鷟《朝野金载》: “则天革命,举人不试皆与官,起家至御史评事拾遗补缺不可胜数。张鷟
谓谣曰:?补缺连车载,拾遗平 斗量。?”
52、日月入怀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吴志·孙破虏吴夫 人传》:“孙坚闻其才貌,欲娶之,……于是
遂许嫁为婚,生四男一女。”裴注引《授神记》:“初,夫 人孕而梦月入其怀,既而生策。及权在孕,又梦
日入其怀,以告坚曰:?昔妊策,梦月入我怀,今也又梦 日入我怀,何也??坚曰:?日月者阴阳之精,极贵之
象,吾子孙其兴乎!?”
说解: 日月入怀,旧谓王后生贵子,子孙兴盛的预兆。也形容心胸开阔。《世说新语·容止》:“时人
目夏侯太 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李国安颓唐如玉山之将崩。
53、形影相吊
释源:《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窃感《相鼠》之篇,无礼遄死之义,形影相吊,五情傀赧。”
说解:吊,怜悯。形影相吊,身形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处境孤独。宋黄庭坚《祭李之叔文》:“形< br>影相吊,衣我食我,岁使交道。”
54、秉烛夜游
释源:曹丕《与吴质书》:“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说解:秉烛夜游,谓执烛照亮,夜间游玩,形容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又作“炳烛夜游”。
55、方寸已乱
释源:《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
说解:心已经乱了。
1、爱人好士
释义 爱护、重视人才。
出处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圣姿硕茂,神武在躬,仁覆积德,爱人好士,是以四方归心焉。”
2、爱日惜力
释义 珍惜时间,不虚掷精力。
出处 《三国志·吴志·孙和传》“且志土爱日惜力 ,君子慕其大道,高山景行,耻非其次。”《周书·萧圆萧
传》:“朗读百边,乙夜难寐,爱日惜力,寸阴无弃。”


3、安身为乐
释义 身子安定就是快乐。
出处 《三国志·蜀书·秦宓传》:“安身为乐,无忧为福。”
4、弊车羸马
释义 破车瘦马。比喻处境贫穷。
出处 《三国志·吴书·刘繇传 》注引《续汉书》:“家不藏贿,无重宝器,恒菲饮食,薄衣服,弊车羸马,
号为窭陋。”
5、兵贵神速
释义 神速:特别迅速。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
出处 《孙子· 九地》:“兵之情主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嘉言曰:
?兵 贵神速。?”
6、百举百全
释义 每次行动都能完成其事,形容事事得心应手,都能取得好的效果。
出处 《三国志·魏志·郭嘉传》:“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7、比肩齐声
释义 比喻地位、声望相等或相近。
出处 《三国志·吴书·吾粲传》:“虽起孤傲,与同郡陆逊、卜静等比肩齐声矣。”
8、不急之务
释义 急:急迫,要紧;务:事情。无关紧要的或不急于做的事情。
出处 《三国志·吴书 ·孙和传》:“诚能绝无益之欲,以奉德义之涂,弃不急之务,以修功业之基,其于名
行,岂不善哉。”
9、髀里肉生
释义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出处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 皆消;今
不复骑,髀里肉生。?”
10、表里受敌
释义 内外受到敌人的攻击。
出处 《三国志·魏书·诸葛诞传》:“城固而众多,攻之必力屈,若有外寇,表里受敌,此危道也。”


11、不谋而合
释义 谋:商量;合:相符。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出处 《三国志·魏书·张既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今诸将不谋而同,似有天数。”
12、髀肉复生
释义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出处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 皆消;今
不复骑,髀里肉生。?
13、拔十得五
释义 想选拔十个,结果只选得五个。指选拔人才不容易。
出处 《三国志·蜀书·庞统传》:“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数,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
14、变生肘腋
释义 肘腋:胳肢窝。比喻事变就发生在身边。
出处 《三国志 ·蜀书·法正传》:“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
肘腋之下, 当斯之时,进退狼跋。。”
15、波涛汹涌
释义 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出处 《三国志·吴书·孙策传》:“是岁地连震”注 引《吴录》:“是冬魏文帝至广陵,临江观兵……帝见波
涛汹涌,叹曰:?嗟乎!固天所以隔南北也。? ”
16、不足介意
释义 不值得放在心上。
出处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柘骨,何足介意。”
17、不知所措
释义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出处 《论语·子路》:“***无所措手足。”《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18、成败得失
释义 得:得利。失:失利。成功与失败,得到的与丢掉的。
出处 《三国志·吴书·步骘》:“女配太子,受礼若吊,慷忾之趋,惟笃之物,成败得失,皆如所虑, 可谓
守道见机,好古之士也。”


19、唇齿相依
释义 象嘴唇和牙齿那样互相依靠。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靠。
出处 《三国志·魏书·鲍勋传》:“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阴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20、唇齿之邦
释义 嘴唇与牙齿互相储存依存。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与共。
出处 《三国志·魏志·鲍勋传》:“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 之势
故也。”
21、乘肥衣轻
释义 肥:肥壮的马。衣:穿。轻:轻暖的裘衣。驾驭肥壮的马,穿着贵重的衣服。形容生活奢侈豪华。
出处 《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裴松之注引《魏 氏春秋》:
“钟会,名公子,以才能贵幸,乘肥衣轻,宾从如云。”
22、重规迭矩
释义 规与规相重,矩矩与相迭,度数相同,完全符合。原比喻动静合乎法度或上下相合,后形容模仿、
重复。
出处 《三国志·蜀书·郤正传》:“动若重规,静若迭矩。”
23、操翰成章
释义 翰:鸟毛,借指毛笔。拿起笔来就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有文才。
出处 《三国 志·魏书·徐幹传》:“幹为司空军谋祭酒掾属,五官将文学。”裴松之注引《先贤行状》:“幹
清玄体 道,六行修备,聪识洽闻,操翰成章。”
24、豺狼之吻
释义 比喻残酷贪婪的官吏。
出处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使百姓困于豺狼之吻,一夫有死,皆亮之罪。”
25、超群绝伦
释义 伦:同辈。超出一般人,没有可以相比的。
出处 《三国 志·蜀书·关羽传》:“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
之徒, 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26、乘虚迭出
释义 虚:空虚、弱点。迭:屡次。指军事上向对方没有设防或兵力薄弱的地方进攻。
出处 《三国志·袁绍传》:“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27、晨兴夜寐
释义 兴:起。早起晚睡。形容勤劳辛苦。
出处 《三国志·吴书·韦曜传》:“故勉精历操,晨兴夜寐不遑宁息,经之以岁月,累之以日力。”
28、出言不逊
释义 逊:谦让,有礼貌。说话粗暴无礼。
出处 《三国志·魏书·张郃传》:“郃快军败,出言不逊。”
29、车载斗量
释义 载:装载。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
出处 《三国志·吴志·孙权传》:“遣都 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
胜数。”
30、单刀赴会
释义 单刀:一把刀,指一个人。原指蜀将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 吴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
约。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出处 《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赴会。”
31、多端寡要
释义 端:头绪;要:重要。头绪太多,不得要领。
出处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
32、胆大如斗
释义 形容胆量极大。
出处 《三国志·蜀志·姜维传》:“维妻子皆伏诛。”裴松之注引《世语》:“维死时见剖,胆如斗大。”
33、大发雷霆
释义 霆:呼雷,喻震怒。比喻大发脾气,大声斥责。
出处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
34、管窥筐举
释义 比喻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出处 《三国志·蜀书·?正传》:“子虽光丽,既美且绝艳,管窥筐举,守厥所见。”
35、读书三余
释义 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
出处 《三国志·魏志·董遇传》云:“人有从学者,……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
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


36、断头将军
释义 比喻坚决抵抗,宁死不屈的将领。
出处 《三国志·蜀书·张飞传》:“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
37、度外之人
释义 度外:心在计度之外。指与某人或某集团没有关系或关系不近的人。即局外人。
出处 《三国志· 魏志·杨阜传》:“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
力,必能济大 事者也。”
38、睹微知著
释义 微:细小;著:显著。看到细小的征兆便知道其性质及发展趋势。
出处 《三国志·吕布臧*** 》:“仆中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见终,睹微知著,窃度主人之心。,岂谓三子宜死,
罚当刑中哉。?”
39、笃学好古
释义 笃学:专心好学。指专心致至地学习古代曲籍。
出处 《三国志·吴志·孙瑜传》:“济阴人马普笃学好古,瑜厚礼之。”
40、倒屣相迎
释义 屣:鞋。古人家居脱鞋席地而坐,争于迎客,将鞋穿倒。形容热情欢迎宾客。
出处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41、旦夕之危
释义 旦夕:比喻短时间内。危:危险。形容危险逼近。
出处 《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42、对症下药
释义 针对病症用药。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
出处 《三国志·魏志·华陀传》: “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
发汗。?或难其异,佗曰:? 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43、对症之药
释义 针对病根下的药。比喻纠正缺点错误所用的相应办法。
出处 《三国志·魏志·华陀传》:“府吏 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
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 ,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44、二三其意
释义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


出处 《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 汉晋春秋》:“是时外为御难,内实乞罪,既不见赦,而屠各二三其
心,临阵叛戾。”
45、恩威并行
释义 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
出处 《三国志·吴书·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46、恩威并重
释义 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
出处 《三国志·吴书·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47、锋不可当
释义 锋:锋芒,指刀剑的刃和尖;当:阻挡、承受。锋芒纯利,没有东西可以承受。形容气势极盛,不
可阻挡。
出处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当有真人,起于梁沛之间,锋不可当。”
48、方寸已乱
释义 心已经乱了。
出处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
49、非池中物
释义 不是长期蛰居池塘中的小动物。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终究要做大事。
出处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50、伏龙凤雏
释义 伏龙:(卧龙)诸葛孔明。凤雏:庞士元。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后指隐
而未现 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
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刘备访 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
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 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51、翻然改图
释义 图:计划,打算。比喻很快转变过来。另作打算。
出处 《三国志·蜀志·吕凯传》:“将军若能翻然改图,易迹更步,古人不难追,鄙土何足宰哉?”
52、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释义 手腕被腹蛇咬伤,便立即截断,以免毒液延及全身,危及生 命。比喻事到紧要关头,必须下决心当
机立断。也比喻牺牲局部,照顾全局。
出处 《三国志·魏书·陈泰传》:“古人有言,蝮蛇螯手,壮士解其腕。”


53、飞沙走石
释义 沙土飞扬,石块滚动。形容风势狂暴。
出处 《三国志·吴志·陆凯传》:“苍梧、南海,岁有风瘴气之害,风则折木,飞沙转石,气则雾郁, 飞鸟
不经。”
54、腹有鳞甲
释义 鳞甲:比喻人多巧诈的心。比喻居心险恶,不可接近。
出处 《三国志·蜀书·陈震传》:“孝起前是入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55、负重致远
释义 负:背着;致:送到。背着重东西走远路。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
出处 《三国志·蜀书·庞统传》:“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56、改操易节
释义 改、易:改变。改变原来的操行和志向。
出处 《三国 志·吴志·黄盖传》:“自春讫夏,寇乱尽平,诸幽邃巴、醴、由、诞邑侯君长,皆改操易节,
奉礼请见 ,郡境遂清。”
57、感恩戴德
释义 戴:尊奉,推崇。感激别人的恩惠和好处。
出处 《三国志·吴志·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58、躬耕乐道
释义 躬:亲自;道:圣贤之道。亲自耕种,乐于信守圣贤之道。指过隐居生活。
出处 《三国志·魏书·袁张涼国田王邴管传》:“[胡]昭乃转居浑山中,躬耕乐道,以以经籍自娱。”
59、光怪陆离
释义 光怪:光彩奇异;陆离:开卷参差。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
出处 《三国志·吴志·孙坚传》裴松之注引《吴书》:“冢上有光怪,云气五色,上属于天,曼延数里 。”《淮
南子·本经训》:“五采争胜,流漫陆离。”
60、刮骨去毒
释义 刮去深入至骨的毒性,彻底医治。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出处 《三国志·蜀志·关羽传》:“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肩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61、恭默守静
释义 默:沉默;守:遵守,保持。恭恭敬敬地沉默,不讲话,保持肃静。
出处 《三国志·蜀书·刘巴传》:“又自以归付非素,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


62、顾名思义
释义 顾:看;义:意义,含义。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
出处 《三国志·魏书·王昶传》:“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63、刮目相待
释义 刮目:擦眼睛,表示用新眼光看人。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出处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64、刮目相看
释义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出处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65、顾曲周郎
释义 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出处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
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
66、果然如此
释义 果真是这样。指不出所料。
出处 《三国志·魏志·张既传》:“诸葛恪多辈耳!近张敬仲县论格,以为必见杀,今果然如此。”
67、骨肉至亲
释义 指关系最密切的亲属。
出处 《三国志·魏书·鲜卑传》:“不如还我,我与汝是骨肉至亲,,岂与仇等。”
68、盖世无双
释义 盖:压倒,超过。才能或武艺当代第一,没有人能比得上。
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69、公听并观
释义 多方面听取意见和观察事物。
出处 《三国志·魏书·蒋济传》:“臣窃亮陛下潜神默思,公听并 观,若事有未见于理而物未周于用,将改
曲易调,远与黄唐角功,近昭文武之迹,岂近习而已哉?”
70、共为唇齿
释义 比喻互相辅助。
出处 《三国志·蜀书·邓芝传》:“ 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
退可鼎足而立。”


71、各为其主
释义 各人为自己的主人效力。
出处 《三国 志·魏志·曹爽传》裴松之注引《世语》:“及爽解印绶,将出,主簿杨综止之曰:?公挟主握权,
舍此 以至东市乎??爽不从。有司奏综导爽反,宣王曰:?各为其主也。?宥之,以为尚书郎。”
72、肝心若裂
释义 比喻极痛心。
出处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腾用伤悼,肝心若裂。”
73、观衅伺隙
释义 衅、隙:破绽、漏洞。探察对方的破绽、漏洞,以待时机。
出处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且阻兵无众,古之明鉴,诚宜暂息进取小规,以蓄士民之力,观衅伺隙,
庶无悔吝。”
74、攻心为上
释义 从思想上瓦解敌人的斗志为上策。
出处 《三国志·蜀 志·马谡传》:“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裴松之注引《襄阳记》:“用兵之道,攻心为
上,攻城为下 。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75、画饼充饥
释义 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出处 《三国志·魏志·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76、魂不守舍
释义 舍:住宅,比喻人的躯壳。灵魂离开了躯壳。指人之将死。也形容精神恍惚。
出处 《三国志·管辂传》裴松之注引《辂别传》:“何之视侯,则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
木 ,谓之鬼幽。”
77、含蓼问疾
释义 蓼:一种苦味水草。不顾辛苦,慰问疾病。旧时比喻君主安抚军民,跟百姓同甘共苦。
出处 《三 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习凿齿文:“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
哉?”
78、黄旗紫盖
释义 天空中出现状如黄旗紫盖的云气。旧为皇帝出世的征兆。
出处 《三国志·吴志·孙皓传》:“三年正月晦。”裴松之注引《江表传》:“黄旗紫病见于东南,终 有天下
者,荆、杨之君乎?”


79、浑身是胆
释义 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出处 《三国志·蜀志·赵云传》裴松之注引《云别传》:“先主明旦自 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
一身都是胆也!?”
80、弘毅宽厚
释义 弘毅:意志坚强,志向远大。志向远大而待人宽大厚道。
出处 《三国志·蜀志·先主(刘备)传评》:“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疬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81、坚壁清野
释义 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
出处 《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今东方皆已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82、兼程前进
释义 加快步伐,一天走两天的路程。
出处 《三国志·贾逵传》:“乃兼道进军,多设旗鼓为疑兵。”
83、空室清野
释义 在对敌斗争时,把家里的东西和田里的农产品藏起来,使敌人到来后什么也得不到,什么也利用不
上。
出处 《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今东方皆已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84、枯树生花
释义 枯树开起花来。比喻在绝境中又找到了生路。
出处 《三国志·魏志·刘廙传》:“臣罪应倾宗,祸应覆族……起烟于寒灰之上,生华于已枯之木。”
85、精贯白日
释义 形容极端忠诚。
出处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君执大节,精贯白日,奋其武怒,运其神策。”
86、矜功自伐
释义 自以为有功劳而夸耀。
出处 《三国志·魏书·邓艾传》:“艾深自矜伐。谓蜀士大夫曰:?……如遇吴汉之徒,已殄灭矣。?”
87、竭尽全力
释义 用尽全部力量。
出处 《三国志·魏志·贾逵传》裴松之注引《魏略》:“竭尽心力,奉宣科法。”


88、经明行修
释义 旧指通晓经学,品行端正。
出处 《三国志·魏书·高柔传》:“今博士皆经明行修,一国清选。”
89、鸡犬不留
释义 形容***残酷,连鸡狗都不能幸免。
出处 《三国志·荀彧传》:“引军从泗南攻取虑、睢陵、夏丘诸县,皆屠之,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90、旌旗卷舒
释义 舒:展开。战旗随风飘动,有时卷起,有时展开。比喻战事持续。
出处 《三国志·魏书·傅嘏传》:“扫除凶逆,芟荑遗寇,旌旗卷舒,日不暇给。”
91、纪群之交
释义 纪、群:人名,陈纪是陈群的父亲。比喻累世之交情。
出处 《三国志·魏书·陈群传》:“鲁国孔融,高才倨傲,年在纪、群之间,先与纪友,后与***, 更为纪拜,
由是显名。”
92、孑然一身
释义 孤孤单单一个人。
出处 《三国志·吴书·陆瑁传》:“若实孑然,无所凭赖,其畏怖远迸,或难卒灭。”
93、计无所出
释义 计:计策,办法。想不出什么办法。
出处 《三国志· 吴志·孙破虏吴夫人传》裴松之注引《会稽典录》:“策功曹魏腾,以迕意见遣,将杀之,
士大夫忧恐, 计无所出。”
94、家学渊源
释义 家世学问的传授有根源。
出处 《北 史·江式传》:“式少专家学。”《三国志·魏志·管宁传》:“测其渊源,览其清浊,未有厉俗独行
若 宁者也。”
95、咎由自取
释义 灾祸或罪过是自己招来的。指自作自受。
出处 《三国志·刘封等传评》:“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96、阔步高谈
释义 阔步:迈大步。潇洒地迈着大步,随意地高声交谈。比喻言行不受束缚。


出处 《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号曰《皇览》”裴松之注引《魏书·曹丕》:“乃弘三章之教,恺悌之化,
欲使曩时累息之民,得阔步高谈,无危惧之心。”
97、开诚布公
释义 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开诚心,布公道。”
98、开门揖盗
释义 开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招来祸患。
出处 《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
可以 为仁也。”
99、筐箧中物
释义 比喻平常的事情。
出处 《三国志·吴书·韦曜传》:“此人家筐箧中物耳。”
100、狼狈不堪
释义 困顿、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
出处 《三国志·蜀志·马超传》:“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
101、乐不思蜀
释义 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出处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102、流芳百世
释义 好的名声永远流传下去。
出处 《三国志·魏志·后 妃传》:“并以圣明,流芳上世。”《晋书·桓温传》:“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足复
遗臭万载耶!”
103、路人皆知
释义 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出处 《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104、老生常谈
释义 老书生经常说的话。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
出处 《三国志·魏书·管辂传》:“此老生之常谈。”
105、凌上虐下
释义 凌:欺负。欺侮在上的人,***在下的人。


出处 《三国志·魏书·后主传》裴 松之注引诸葛亮集:“昔项籍总一强众,跨州兼土,所务者大,然卒败垓
下,死于东城,为笑千载,皆不 以义,凌上虐下故也。”
106、蓝田生玉
释义 旧时比喻贤父生贤子。
出处 《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注引《江表传》:“蓝田生玉,真不虚也。”
107、龙骧虎步
释义 象龙马昂首,如老虎迈步。形容气慨威武雄壮。
出处 三国魏·嵇康《卜疑》:“将如毛公蔺生之龙骧虎步,慕为壮士乎?”《三国志·魏书·陈琳传》:“今将
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
108、龙骧虎视
释义 象龙马高昂着头,象老虎注视着猎物。形容人的气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
出处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
109、迷途知返
释义 迷了路知道回来。比喻发觉自己犯了错误,知道改正。
出处 《三国志·魏志·袁术传》:“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
110、名垂后世
释义 好名声流传的后代。
出处 《三国志·魏书·臧***》:“身著图象,名垂后世。”
111、秘而不宣
释义 宣:公开说出。保守秘密,不肯宣布。
出处 《三国志·魏志·董昭传》:“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
112、猕猴骑土牛
释义 比喻职位提升很慢。
出处 《三国志·魏书·邓艾传》引《世语》:“君,名公之 子,少有文采,故守吏职;猕猴骑土牛,又何迟
也。”
113、泥蟠不滓
释义 盘绕在泥里而没有被污染。比喻人不得志但不丧失节操。
出处 《三国志·蜀书·秦宓传》:“有补于事,泥蟠不滓,行参圣师。”


114、南州冠冕
释义 南方人才中杰出的人。指才识出众的人。
出处 《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
115、普天同庆
释义 天下的人或全国的人共同庆祝。
出处 《三国志·魏书·郭淮传》:“今溥(普)天同庆而卿最留迟,何也?”
116、穷兵黩武
释义 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出处 《三国志·吴书·陆抗传》:“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雕瘁,寇不为衰,见我 已大
病矣。”
117、乞儿乘车
释义 讽刺官职提升得快的话。
出处 《三国志·魏书·邓艾传》注引《世语》:“君释褐登宰府,三十六日,拥麾盖,守兵马郡,乞儿 乘小
车,一何驶乎?”
118、倾耳注目
释义 注目:集中视线注意看。原形容权势极大,为众敬畏。后也形容注意力极其集中。
出处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夫能使天下倾耳注目者,当权者是矣,故谋能移主,威能慑下。”
119、秋风扫落叶
释义 秋天的大风把落叶一扫而光。比喻强大的力量迅速而轻易地把腐朽衰败的事物扫除光。
出处 《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以明公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弊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
120、倾家荡产
释义 倾:倒出;荡:扫除,弄光。全部家产都被弄光了。
出处 《三国志·蜀书·董和传》:“货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倾家竭产。”
121、穷鸟入怀
释义 穷鸟:困窘的鸟;怀:投入怀抱。比喻处境困难而投靠别人。
出处 《三国志·魏志·邴原传》:“政窘急,往投原。”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政投原曰:?穷 鸟入怀。?
原曰:?安知斯怀之可入邪??”
122、七擒七纵
释义 三国时, 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
运用策略,使对 方心服。


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 之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
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123、倩人捉刀
释义 倩:请;捉刀:代人执笔作文。请人代做文章。
出处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 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
新语·容止》:“魏王雅 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124、求田问舍
释义 舍:房子。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介。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出处 《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 意,
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
125、禽息鸟视
释义 比喻生活优裕而对社会不能做一点有益的事。
出处 《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 》:“虚荷上位而忝重禄,禽息鸟视,终于白首。此徒圈牢之养物,非臣
之所志也。”
126、青蝇吊客
释义 死后只有青蝇来吊。比喻生前没有知己朋友的人。
出处 《三国志·吴书·虞翻传》裴松之注引《虞翻别传》:“自恨疏节,骨体不媚,犯上获罪,当长没 海隅。
生无可与语,死以青蝇为吊客。”
127、气涌如山
释义 形容恼怒到极点。
出处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江表传》:“朕年六十,世事难易,靡 所不尝,近为鼠子所前却,令
人气涌如山。”
128、弃之可惜
释义 扔掉它未免可惜。
出处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 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
知王欲还也。”
129、忍辱负重
释义 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
出处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130、如鱼得水
释义 好象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出处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131、死不瞑目
释义 瞑目:闭眼。死了也不闭眼。原指人死的时候心里还有放不下的事。现常用来形容极不甘心。
出处 《三国志·吴书·孙坚传》:“今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
132、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释义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出处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33、手不释卷
释义 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出处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134、四海鼎沸
释义 四海:古人以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用以指全国各地;鼎沸:比喻局 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形
容天下大乱。
出处 《三国志·蜀志·谯周传》:“既非秦 末鼎沸之时,实有六国并据之势。”《晋书·祖逖传》:“若四海鼎
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 中原耳。”
135、上楼去梯
释义 比喻进行极其秘密的谋划。也比喻诱人上当。
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 :?今
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示??”
136、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释义 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出处 《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斐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137、势倾天下
释义 形容权势极大,压倒一切人。
出处 《三国志·魏书·袁绍传》:“高祖父安,为汉司徒,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
138、十鼠同穴
释义 比喻使集中在一起,一网打尽。
出处 《三国志·魏书·鲍勋传》:“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收三官已下付刺奸,当令十鼠同穴。”


139、识时务者为俊杰
释义 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是聪明能干的人。认清时代潮流势,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
出处 《三 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
凤雏 。”
140、升堂拜母
释义 升:登上;堂:古代指宫室的前屋。拜见对方的母亲。指互相结拜为友好人家。
出处 《三国志· 吴志·周瑜传》:“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
通共。”
141、思贤如渴
释义 如渴:如口渴思饮那般,形容迫切。比喻迫切的想延致有才德的人。
出处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142、所向无敌
释义 敌:抵挡。力量所指向的地方,谁也抵挡不住。形容力量强大,无往不胜。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 《心书》:“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无敌,所击者万全矣。”
《三国志·吴书· 周瑜传》注引《江表传》:“士风劲勇,所向无敌。”
143、三余读书
释义 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出处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从学者云 :?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
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 余也。?”
144、搜章摘句
释义 搜:寻求;摘:选取。指抄袭他人文章的词句。
出处 《三国志·吴书·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虽有余闲,博览书传 历史,
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145、同恶相济
释义 同恶:共同作恶的人;济:助。坏人互相勾结,共同作恶。
出处 《史记·吴王濞列传》:“同恶相助,同好相留。”《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马超成宜,同恶相济。”
146、土龙刍狗
释义 泥土捏的龙,稻草扎的狗。比喻名不副实。
出处 《三国志·蜀书·杜微传》:“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


147、头没杯案
释义 头伏在酒杯和桌子间。比喻尽情欢乐,不拘形迹。
出处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 ,肴
膳皆沾污巾帻。”
148、体无完肤
释义 全身的皮肤没有一块好的。形容遍体都是伤。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驳倒,或被批评、责骂得很厉害。
出处 《三国志·魏书·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裴松之注引《世语》:“师纂亦与艾俱死……死之日 体无完
皮。”
149、谈笑自若
释义 自若:跟平常一样。指能平静地对待所发生的情况,说说笑笑,不改常态。
出处 《三国志·吴书 ·甘宁传》:“城中士众皆惧,惟宁谈笑自若。”《后汉书·孔融传》:“融隐几读书,谈
笑自若。”
150、无地自容
释义 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
出处 《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夙宵战怖,无地自厝。”
151、望风希旨
释义 指说话行事迎合上面和意旨。
出处 《三国志·魏书·杜畿传》:“近司隶校尉孔羡辟大将军狂悖之弟,而有司嘿尔,望风希旨,甚于受属。”
152、微过细故
释义 微小的过失和事故。
出处 《三国志·魏书·中山恭王传》:“其微过细故,当掩覆之。”
153、位极人臣
释义 君主时代指大臣中地位最高的人。
出处 《三国志·吴书· 孙林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154、闻雷失箸
释义 比喻借别的事情掩饰自己的真实情况。
出处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 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
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155、味如鸡肋
释义 鸡肋:鸡的肋骨,没有肉,比喻无多大意味而又不忍舍弃的东西。比 喻事情不做可惜,做起来没有


多大好处。
出处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
中,知王欲还也。”
156、无所不为
释义 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
出处 《三国志·吴书·张温传》:“揆其奸心,无所不为。”
157、问舍求田
释义 只知道置产业。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出处 《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君有国士之名,今天 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
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 语。”
158、万世师表
释义 万世:很多世代,非常久远;师表:表率。值得永远学习的榜样。
出处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昔仲尼大圣之才,怀帝王之器,……可谓命世之大圣,亿载之师表者也。”
159、吴下阿蒙
释义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出处 《三国志 ·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
复吴下阿蒙 。”
160、危在旦夕
释义 旦夕:早晨和晚上,形容时间短。形容危险就在眼前。
出处 《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今管亥***,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161、下笔成章
释义 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容写文思敏捷。
出处 三国 魏·曹植《王仲宣诔》:“发言可咏,下笔成篇。”《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
笔 成章。”
162、先公后私
释义 先以公事为重,然后考虑私事。
出处 《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忧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后私即自办也。”
163、胸中鳞甲
释义 比喻存心险恶。


出处 《三国志·蜀志·陈震传》:“诸葛亮与长 史蒋琬、侍中董允书曰:?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
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164、寻章摘句
释义 寻:找;章:篇章;摘:摘录。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 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
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出处 《三国志·吴书·孙权 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
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 章摘句而已。”
165、游辞巧饰
释义 用没有根据的话多方掩饰。
出处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
166、饮醇自醉
释义 醇:浓酒。比喻与宽厚人交,不觉心醉。
出处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与周公谨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167、鱼贯而入
释义 象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序进入。
出处 《三国志·魏志·邓艾传》:“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168、言过其实
释义 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出处 《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169、延颈鹤望
释义 像鹤一样伸长颈子盼望。比喻盼望心切。
出处 《三国志·蜀书》:“今寇虏作害,民被荼毒,思汉之士,延颈鹤望。”
170、元龙高卧
释义 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原指陈登自卧大床,让客人睡下床。后比喻对客人怠慢无礼。
出处 《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
171、元龙豪气
释义 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曾慢待许氾;豪:豪放。形容性格豪放。
出处 《三国志·魏志·陈登传》:“氾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172、掩目捕雀
释义 遮着眼睛捉麻雀。比喻自己骗自己。
出处 《三国志·魏书·陈琳传》:“谚有掩目捕雀。夫微物且不可欺以得志,况国之大事,其可以诈主乎?”
173、衣轻乘肥
释义 衣:穿。轻:轻暖的裘衣;肥:肥壮的马。穿着贵重的衣服,驾驭肥壮的马。形容生活奢侈豪华。
出处 《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裴松之注引《魏 氏春秋》:
“钟会,名公子,以才能贵幸,乘肥衣轻,宾从如云。”
174、偃旗息鼓
释义 偃:仰卧,引伸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
终止或声势减弱。
出处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 ,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
兵,引去。”
175、一身都是胆
释义 极言胆大勇敢。
出处 《三国志·蜀志·赵云传》裴松之注引《云别传》:“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176、扬汤止沸
释义 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出处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 三国
志·魏书·刘廙传》:“扬汤止沸,使不焦烂。”
177、以往鉴来
释义 用过去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办事的借鉴。
出处 《三国志·魏书·杨阜传》:“愿陛下动则三思,虑而后行,重慎出入,以往鉴来。”
178、一无所取
释义 原指一点都没拿。后也形容什么都未得到。
出处 《三国志·魏志·钟会传》裴松之注:“会前后赐钱帛数百万计,悉送供公家之用,一无所取。”
179、英雄所见略同
释义 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见解基 本相同同。这是对意见相同的双方
表示赞美的话。
出处 《三国志·蜀书·庞统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


180、一心一计
释义 一心一意。
出处 《三国志·魏志· 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
推一心,任一意, 直而行之耳。”
181、一心一意
释义 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
出处 《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 :“故
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182、衣绣昼行
释义 昼:白天。穿了锦绣衣服在白昼行走。比喻在本乡作官,或富贵后回到故乡。
出处 《三国志·魏书·张既传》:“还君本州,可谓衣绣昼行矣。”
183、要言不烦
释义 要:简要;烦:烦琐。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
出处 《三国志·魏书·管辂传》:“晏含笑而赞之曰:?可谓要言不烦也。?”
184、云中白鹤
释义 象云彩中的白鹤一般。比喻志行高洁的人。
出处 《三国志·魏志·邴原传》裴松之注引《原别传》:“邴君所谓云中白鹤,非鹑鷃之网所能罗矣。”
185、一座皆惊
释义 在座的人都感到惊奇。
出处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186、刖趾适屦
释义 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
套。
出处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刖趾适屦,刻肌伤骨,反更称说,自以为能。”
187、芝艾俱焚
释义 芝艾:比喻美和恶。芝艾同被烧毁。比喻好的坏的同归于尽。
出处 《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若苗秽害田,随风烈火,芝艾俱焚,安能自 别乎?”


188、坐不窥堂
释义 端坐不斜视,专心一意。
出处 《三国志·魏郑浑传》:“张孟卓(邈)东平长者,坐不窥堂。”
189、走伏无地
释义 比喻没有藏匿容身的地方。
出处 《三国志·魏书·钟会传》:“蹊路断绝,走伏无地。”
190、折节下士
释义 折节:屈己下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
出处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与交焉。”
191、自给自足
释义 给:供给。依靠自己的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
出处 《三国志·魏志·步隲传》:“种瓜自给。”《列子·黄帝》:“不施不惠,而物自足。”
192、周郎顾曲
释义 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出处 《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
有人 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193、钟鸣漏尽
释义 漏:滴漏,古代计时器。晨钟已经敲呼,漏壶的水也将滴完。比喻年老力衰,已到晚年。也指深夜。

出处 汉·崔寔《政论》:“钟鸣漏尽,洛阳城中,不得有行者。”《三国志·魏书·田豫传》:“年过 七十而以
居位,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
194、壮士解腕
释义 勇士手腕被蝮蛇咬伤,就立即截断,以免毒性扩散全身。比喻作事要当机立断,不可犹豫不决。
出处 《三国志·魏志·陈泰传》:“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195、枕石漱流
释义 旧时指隐居生活。
出处 《三国志·蜀志·彭羕传》: “伏见处士緜竹秦宓,膺山甫之德,履隽生之直,枕石漱流,吟咏缊袍,
偃息于仁义之途,恬淡于浩然之 域,高概节行,守真不亏,虽古人潜遁,蔑以加旃。”
196、震天动地
释义 震:震动;撼: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出处 《三国志·魏志· 文帝纪》:裴松之注:“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于时天震地
骇。”《水经注·河 水》:“涛涌波襄,雷奔电泄,震天动地。”
197、志同道合
释义 道:途径。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出处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 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乃其见举于汤
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 之介哉。”
198、脏污狼藉
释义 贪污、受贿,名声败坏,不可收拾。
出处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长吏多阿富贵戚,脏污狼藉。”
199、肘腋之患
释义 肘腋:胳膊肘和夹肢窝,比喻极近的地方。产生于身边的祸患。
出处 《三国志·蜀志·法正传》:“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
200、孜孜不倦
释义 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出处 《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后汉书·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蜀
书·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 孜孜不倦。”
201、孳孳不倦
释义 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出处 《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蜀< br>书·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202、冢中枯骨
释义 冢:坟墓。坟墓里的枯骨。比喻没有力量的人。
出处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
1、阿党比周
出 处 三国·魏·曹操《整齐风俗令》:“阿党比周,先圣所疾也。”
释 义 指相互勾结,相互偏袒,结党营私。
2、阿党相为
出 处 《汉书·诸葛丰传》:“今以 四海之大,曾无伏节死谊之臣,率尽苟合取容,阿党相为,念私门之利,
忘国家之政。”
释 义 阿党:偏袒、偏私一方。为了谋求私利相互偏袒、包庇。


3、哀感顽艳
释 义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
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出 处 三国魏·繁钦《与魏文帝笺》:“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嘶,凄入肝脾,哀感顽艳。”
4、爱人好士
释 义 爱护、重视人才。
出 处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圣姿硕茂,神武在躬,仁覆积德,爱人好士,是以四方归心焉。”
5、爱日惜力
释 义 珍惜时间,不虚掷精力。
出 处 《三国志·吴志·孙和传》“且志土爱日惜力 ,君子慕其大道,高山景行,耻非其次。”《周书·萧圆
萧传》:“朗读百边,乙夜难寐,爱日惜力,寸阴无弃。”
6、安堵乐业
释 义 安堵:相安,安定。犹言安居乐业。
出 处 三国魏·钟会《檄蜀文》:“百姓士民,安堵乐业。农不易亩,市不回肆。”
7、傲睨得志
成语释义:傲睨:傲慢地斜眼看。得志:愿望实现。形容因实现愿望而看不起一切的神情。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原来曹操自破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饮宴,无事少出,
国政皆在相府商议。”
8、傲睨自若
成语释义:睨:斜视。自若:指满不在乎。形容自高自大、藐视一切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简雍在城下唤门。(刘)璋令开门接入。雍坐在车中,
傲睨自若。 ”
9、懊悔无及
释义 后悔已来不及了。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 九十八回;“令人往探之,果是虚营,只插着数十面旌旗,兵已去了二日也。
曹真懊悔无及。”
10、傲慢少礼
释义 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第五十三回:“自襄阳赶刘玄德不着,来投韩玄;玄怪其傲慢少礼,不肯重用。”


11、安身之地
释义 存身的地方。批在某地居住、生活,或以某地作为建业的根基。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得荆州为安身之地。”
12、傲贤慢士
释义 贤:有才德的人。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何期逆贼恣逞奸雄,傲贤慢士,故特来见明公。”
13、不成体统
释义 体统:格局,规矩。指言行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
14、宝刀不老
释义 比喻虽然年龄已大或脱离本行已久,但功夫技术并没减退。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忠(黄忠)怒曰:?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15、倍道而进
释义 倍:加倍;道:行程。形容加快速度前进。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曹兵闻失兖州,必然倍道而进,待其过半,一击可擒也。”
16、班师回朝
释义 班:调回。调动出征的军队返回首都,指出征的军队胜利返回朝廷。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回:“后主(刘禅)下诏,宣孔明班师回朝,”
17、饱学之士
释义 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公等皆饱学之士,登此高台,可不进佳章以纪一时胜事乎?”
18、不置褒贬
释义 置:安放,这里有“加以”之间。褒:褒奖,夸赞,表扬。贬:贬低,指责。不加以表扬或批评。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 门上
一?活?字而去。”
19、秉烛待旦
释义 旦:早晨。手持点燃的蜡烛待天亮。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关公乃秉烛立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倦色。”


20、残暴不仁
释义 凶狠毒辣,一点也没有同情、怜悯之心。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当众共殛之!”
21、赤膊上阵
释义 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 翻身
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22、尺寸可取
释义 比喻有些许长处。这是认为自己有才能的谦虚说法。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
23、初出茅庐
释义 茅庐:草房。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24、赤身露体
释义 指露出大部分身子,也指全身裸露,一丝不挂。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 十四回:“吴班引兵到关前搦战,耀武扬威,辱骂不绝,多有解衣卸甲,
赤身露体,或睡或坐。”
25、苍生涂炭
释义 涂:泥淖。形容老百姓像陷入泥坑、掉进火坑那样痛苦。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 致社
稷丘墟,苍生涂炭。”
26、村野匹夫
释义 村野:荒村山野。匹夫:平民百姓。旧指没有知识、没有地位的人。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马超曰:?吾家屡世公侯,岂识村野匹夫。?”
27、得而复失
释义 复:又,再。刚得到又失去了。
出处 明·罗贯中《 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孔明变色曰:?是何言也!得而复失,与不得同。公以此贺我,
实足使我愧赧 耳!?”
28、大吉大利
释义 非常吉祥、顺利。旧时用于占卜和祝福。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孔明曰:?来意亮已知道了。适间卜《易 》,得一大吉大利之
兆。”
29、大计小用
释义 用于大事的计策,结果只用在小事情上。表示计策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 义》第九十七回:“孔明连夜驱兵,真出祁山前下寨,收住军兵,重赏姜维。维曰:
?某恨不得杀曹真也 !?孔明亦曰:?可惜大计小用矣。?”
30、刀枪剑戟
释义 戟:古代一种兵器,合 戈、矛为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古代用于砍、刺的四种常用兵器。亦
用于泛指兵器。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却教帐中排开七重刽子手,刀枪剑戟,灿若霜雪。”
31、大仁大义
释义 形容为人宽厚,尊崇仁义。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 演义》第四十三回:“至于刘琮降(曹)操,豫州(刘备)实不知;且又忍乘乱夺同
宗之基业,此真大仁 大义也。”
32、抵足而眠
释义 脚对着脚,同榻而睡。形容关系亲密,情意深厚。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周瑜)曰:?久不与子翼(将干)同榻,今宵抵足而眠。?”
33、灯烛辉煌
释义 辉煌:光辉耀眼。形容灯光烛火通明,光辉耀眼。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军士引阚泽至,只见帐上灯烛辉煌,曹操凭几危坐。”
34、大展经纶
释义 经纶:整理丝缕,比喻治理国家,也指政治才能。充分施展政治才能。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先取荆州后取川,大展经纶补天手。”
35、恩荣并济
释义 恩荣:恩惠荣宠。济:调济。恩惠与荣耀两种手段一起施行。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道 ,于
斯著矣。”
36、恩怨分明
释义 恩:恩惠;怨:仇恨。对于恩惠和仇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毫不含糊。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回:“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


37、反败为胜
释义 扭转败局,变为胜利。
出处 明·罗 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六回:“将军在匆忙之中,能整兵坚垒,任谤任劳,使反败为胜,虽古之
名将,何 以加兹!”
38、法不徇情
释义 法:法律;徇:偏私;情:人情,私情。法律不徇私情。指执法公正,不讲私人感情。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法不徇情,尔直深戒。”
39、反戈一击
释义 掉转武器向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进行攻击。
出处 《尚书·武成》:“前徙倒戈,攻于后以北。”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七回:“吾与杨将军反戈击
之。但看火起为号,温侯以兵相应可也。”
示例 又因为从旧垒中来,情形看得较为分明,~,易制强敌的死命。(鲁迅《坟·写在〈坟〉后面》)
39、费力劳心
释义 耗费气力和心思。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吾为汝御敌,费力劳心。汝今积财吝赏,何以使士卒效命乎?”
40、焚香礼拜
释义 焚香:点燃香火。礼拜:向尊敬的人或神灵行礼跪拜。烧香跪拜,以表尊敬服从之意。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却说玄德前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百姓扶老携幼,满路瞻
观,焚 香礼拜。”
41、光辉灿烂
释义 多比喻前程的远大或事业的伟大。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护驾龙虎官军二万五千,分为五对,每对五千,按青、黄 、赤、
白、黑五色,旗幡甲马,并依本色,光辉灿烂,极其雄壮。”
42、诡计多端
释义 诡计:狡诈的计谋;端:项目,点。形容坏主意很多。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七回:“绪曰:?维诡计多端,诈取雍州。?”
43、鼓角齐鸣
释义 鼓:战鼓;角:古代军队中的乐器,即号角。战鼓响,号角鸣。形容军队出击时的雄壮阵势。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前面鼓角齐鸣,一彪军出,放过马谡,拦住张郃。”


44、官轻势微
释义 官位不够重要,势力也很小。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二回:“孙权虽有雄才,乃残汉骠骑将军、南昌侯之职,官轻则势微,
尚 有畏中原之心,若加以正位,则陛下一阶耳。”
45、鬼神不测
释义 测:猜想,估计。鬼神也预料不到。形容极其神奇奥妙。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 回:“瑜骇然曰:?此人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若留此
人,乃东吴祸根也。”
46、光阴荏苒
释义 荏苒: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指时间渐渐地过去了。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玄德回新野之后,光阴荏苒,双是新春。”
47、缓兵之计
释义 延缓对方进攻的计策。指拖延时间,然后再想办法。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孔明用缓兵之计,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
48、虎入羊群
释义 老虎跑进羊群。比喻强大者冲入柔弱者中间任意砍杀。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孔融望见太史慈与关、张赶杀贼众,如虎入羊群,纵横莫当。”
49、虎体熊腰
释义 形容身材魁梧,体格健壮。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 演义》第二回:“为首一将,生得广额阔面,虎体熊腰;吴郡富春人也,姓孙,名坚,
字文台,乃孙武子 之后。”
50、横行无忌
释义 形容反动势力猖狂活动,为所欲为。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横行无忌,朝廷无人敢言。”
51、荒YIN无耻
释义 荒唐,不知羞耻。形容生活糜烂。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九回:“公荒YIN无道,废贤失败,理宜诛戮。”
52、骄兵之计
释义 故意向敌军示弱,以助长其骄傲情绪,使其轻敌大意的计策。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孟达暗暗发书,申报玄德,说?黄忠连输数 阵,现今退在关上。?
玄德慌问孔明。孔明曰:?此乃老将骄兵之计也。?”
53、击鼓鸣金
释义 古时两军作战时用鼓和金发号施令,击鼓则进,鸣金则退。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羊放马。”
54、锦囊妙计
释义 旧小说里描写足智多谋的人把对付敌方的计策写在纸条上,放在锦囊里 ,以便当事人在紧急时拆阅。
比喻有准备的巧妙办法。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汝保主公入吴,当领此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
55、举善荐贤
释义 贤:胡才能,有道德的。保举推荐品德好、有才能的人。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举善荐贤,乃美事也;卿何荐人于朝,即***其奏稿 ,不令人
知耶?”
56、开基立业
释义 开创基业,通常比喻旧时开国君主建立新的朝代或国家。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 回:“自我高皇帝断蛇起义,开基立业,传至于今,不幸奸雄并起,
各据一方。”
57、孔孟之道
释义 孔:孔子;孟:孟子。指儒家学说。
出处 明·罗贯 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松闻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专务强霸而居大
位,安能有 所教诲,以开发明公耶?”
58、宽以待人
释义 宽:宽容。以宽宏大度的态度来对待别人。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
59、龙肝凤脑
释义 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曰:?备闻公将去,如失左右手。虽龙肝凤髓,亦不甘味。”
60、龙肝凤髓
释义 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曰:?备闻公将去,如失左右手。虽龙肝凤髓,亦不甘味。”


61、力排众议
释义 竭力排除各种意议论,使自己的意见占上风。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62、老弱残兵
释义 比喻因年老体弱以及其他原因而工作能力较差的人。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城中无粮,可发老弱残兵并妇人出降;彼必不为备,我既 以兵
继百姓之后出攻之。”
63、狼心狗行
释义 心肠似狼,行为如狗。比喻贪婪凶狠,卑鄙无耻。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回:“昔日 以汝为忠义,推为盟主;今之所为,真狼心狗行之徒,有何面
目立于世间!”
64、目不邪视
释义 邪:通“斜”。眼睛不偷看旁边。比喻为人行止端方。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妇人请竺同载。竺上车端坐,目不邪视。”
65、闷闷不乐
释义 闷闷:心情不舒畅,心烦。形容心事放不下,心里不快活。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八回:“意欲弃布他往,却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终日闷闷不乐。”
66、漫山遍野
释义 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很多。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西凉州前部先锋马岱,引军一万五千,浩浩荡荡漫山遍野而来。”
67、怒目而视
释义 睁圆了眼睛瞪视着。形容正要大发脾气的神情。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李儒见丁原背后一人,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
怒 目而视。”
68、能征惯战
释义 形容作战经验丰富,很能打仗。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一二千人。”
69、赔了夫人又折兵
释义 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到双重损失。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70、泼油救火
释义 救火时用油浇洒。比喻事情处理不得法,反而使事态更严重。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今使他为先锋,是泼油浇火也。”
71、强词夺理
释义 强词:强辩;夺:争。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 演义》第四十三回:“座上一人忽日:?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
言。”
72、青山不老
释义 比喻永存。也比喻时间久长。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青山不老,绿水长存。他日事成,必当后报。”
73、情同骨肉
释义 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我与公覆(黄盖),情同骨肉,径来为献密书。”
74、曲意逢迎
释义 曲意:违背自己的意愿去曲从别人;逢迎:迎合。想方设法奉承讨好别人。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卓偶染小疾,貂蝉衣不解带,曲意逢迎,卓心愈喜。”
75、器宇轩昂
释义 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到此人必来游说。”
76、气宇轩昂
释义 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到此人必来游说。”
77、忍辱偷生
释义 偷:苟且。忍受屈辱,苟且活命。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止因未与将军一诀,故且忍辱偷生。”
78、身不由己
释义 由:听从。身体不由自己作主。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上命差遣,身不由己。望君侯怜悯,誓以死报。”


79、神鬼莫测
释义 测:推测。事情极诡秘,神鬼也难测度。形容谁也推测不出。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诸将皆拜伏曰:?丞相机算,神鬼莫测。?”
80、尸横遍野
释义 尸体到处横着。形容死者极多。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回:“坚驱大军,杀得尸横遍野。”
81、束手待毙
释义 毙:死。捆起手来等死。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坐着等失败。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回:“兵临城下,将至壕边,岂可束手待毙!”
82、手无寸铁
释义 寸:形容细微短小;铁:指武器。手里没有任何武器。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九回:“郭淮引兵赶来;见维手无寸铁,乃骤马挺枪追之。”
83、声威大震
释义 声势和威望急速增长,使人非常震动。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回:“将军功绩已成,声威大震。”
84、身在曹营心在汉
释义 比喻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
出处 《三国演义》第二五回
85、天愁地惨
释义 天地都感到愁苦、凄惨。形容极其悲惨(多用作渲染气氛)。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四回:“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孔明奄然归天。”
86、推诚相见
释义 诚:相信。指以真心对待人。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臣与蜀主,推诚相信,知臣本心,必不肯杀臣之家小也。”
87、土鸡瓦犬
释义 用泥捏的鸡,用瓦做的狗。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的东西。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曹操指山下颜良排的阵势,旗帜鲜明,枪刀森布,严整有 威,
乃谓关公曰:?河北人马,如此雄壮!?关公曰:?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


88、屯粮积草
释义 储存粮食和草料。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此去有山,名天荡山,山中乃曹操屯粮积草之地。”
89、贪心不足
释义 贪得无厌,永不满足。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汝贪心不足!既得吴郡,而又强并吾界!”
90、徒有虚名
释义 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却说司马 懿回到寨中,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回报曰:
?乃马良之弟马谡也。?懿笑曰:?徒有虚名,乃庸 才耳!?”
91、勿怠勿忘
释义 勿:不要;怠:懈怠;忘:忘记。告诫不要懈怠,不要忘记。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卿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勿待勿忘!”
92、威风凛凛
释义 威风:威严的气概;凛凛:严肃,可敬畏的样子。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回:“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
93、无计可施
释义 计:策略、办法;施:施展。没有办法可用。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王允日:?贼臣董卓,将欲篡位,朝中文武,无计可施。?”
94、无名小卒
释义 卒:古时指士兵。不出名的小兵。比喻没有名望或地位的人。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只见城内一将飞马引军而出,大喝:?魏延无名小卒,安 敢造
乱!?”
95、万死不辞
释义 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万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貂蝉曰:?适间贱妾曾言,但有使令,万死不辞。?”
96、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释义 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
件了。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97、物伤其类
释义 指见到同类死亡,联想到自己将来的下场而感到悲伤。比喻见到情况与自己相似的人的遭遇而伤感。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九回:“?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无 冤,何
故害我?”
98、心胆俱裂
释义 俱:都。吓破了心和胆。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窃 念备汉朝苗裔,滥叨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纲纪崩摧,群雄
乱国,恶党欺君,备心胆俱裂。”
99、虚废词说
释义 空费精神白说话。指说话不起作用。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刘使君与孙将军自来无旧,恐虚废词说。”
100、胸怀大志
释义 怀:怀藏。胸有远大志向。
出处 明·罗贯中《三 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
之志者也。”
101、心怀叵测
释义 心怀:民心,存心;叵:不可。指存心险恶,不可推测。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曹操心怀叵测,叔父若往,恐遭其害。”
102、先礼后兵
释义 礼:礼貌;兵:武力。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能,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 然后
进兵攻城,城可破也。”
103、引虎自卫
释义 引:招引。引来老虎,保卫自己。比喻企图依仗恶人,结果反受其害。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 义》第六十三回:“严颜在巴郡,闻刘璋法正请玄德入川,拊心而叹曰:?此所谓
独坐穷山,引虎自卫者 也!?”


104、隐介藏形
释义 介:鳞甲。隐藏形体,使人看不见。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
105、笑容可掬
释义 掬:双手捧取。形容笑容满面。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106、心术不正
释义 指人用心不忠厚,不正派。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九回:“宫日:?汝心术不正,我故弃汝!?”
107、休声美誉
释义 休:美好。美好的声誉。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回:“陈留王协,圣 德伟懋,规矩肃然;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休声美誉,
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
108、削铁如泥
释义 切削铁器如同斩剁泥土一样。形容兵刃极其锋利。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那青釭剑砍铁如泥,锋利无比。”
109、有机可乘
释义 有空子可钻。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回:“今魏有隙可乘,不就此时伐之,更等何时?”
110、养精畜锐
释义 养:休养;蓄:积蓄;锐:锐气。保养精神,蓄集锐气。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且待半年,养精畜锐,刘表、孙权可一鼓而下也。”
111、一面之词
释义 争执的双方中一方所说的话。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五回:“今日若听此一面之词,杨仪等必投魏矣。”
112、倚势凌人
释义 凭借权势,欺侮别人。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第一回:“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
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 难江湖,五六年矣。”



113、摇摇欲坠
释义 摇摇:摇动,摇晃;坠:落下。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四回:“众视之,见其色昏暗,摇摇欲坠。”
114、招兵买马
释义 旧时指组织或扩充武装力量。后比喻组织或扩充人力。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于是遂起军往汝南驻扎,招兵买马,徐图征进。”
115、张灯结彩
释义 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告谕城内居民,尽张灯结彩,庆赏佳节。”
116、坐视不救
释义 坐视:坐着看。见别人遇到困难或危险,坐在一旁看着不去援救。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七回:“即蜀中危急,孤岂可坐视不救。”
117、择主而事
释义 事:侍奉。旧指选择明主,为他办事。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四回:“岂不闻?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神农氏尝百草-恩爱情侣


我爱我的祖国征文-蜡烛课件


高中英语演讲稿范文-爱我就别离开我


归字谣-英文qq签名


中秋节感悟-海伦凯勒的作品


我最喜欢的一首歌-华胥引结局


朱绮华-摘菜


好书介绍-解除劳动关系



本文更新与2021-01-06 16:1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48518.html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