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目光因你而停留答案与解析 2012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1-01-07 01:29
tags:2012江苏高考历史

小学生创新作文-歌曲荷塘月色歌词

2021年1月7日发(作者:曾万钟)


2012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
意.
1.(2分)(2012?江苏)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一种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替代
B.细胞中的脱氧核苷酸和脂肪酸都不含有氮元素
C.主动运输机制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元素组成的相对稳定
D.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
【考点】脂质的组成元素;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
【分析】本题是对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 物和主动运输作用的意义的考查,梳理组成细胞的
元素、化合物和主动运输过程及意义,然后分析选项进 行解答.
【解答】解:A、细胞中的元素有其重要功能,细胞中一种元素的作用不能被其他元素替代,
A错误;
B、细胞中的脱氧核苷酸含有N元素,B错误;
C、主动运输机制是细胞 选择吸收的重要体现,是维持细胞内元素组成的相对稳定的基础,
C正确;
D、微量元素的含量少,作用大,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组成 细胞的元素的作用,脱氧核苷酸与脂肪酸的元素组成,主动运输
的意义,微量元素的含义,对相关知识的 理解与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2.(2分)(2012?江苏)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 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
的是( )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考点】人类对遗传物质的 探究历程;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烟草花
叶病毒.
【分析】遗传物质发 现的实验及其内容:包括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艾弗里证明DNA是遗
传物质的实验、T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
35
S和放射性同位素
32P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
【解答】解:A、孟德尔提出了遗 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但并没有发现其化学本质,
A错误;
B、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都是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分离开来,
单独地、直接地研究各自在遗传中的作用 ,噬菌体利用生物结构自身的特点将DNA和蛋白
质完全分开,说服力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强,B 正确;
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等于嘌呤数,故C错误;
D、烟 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说明有些病毒是以RNA作为遗传物质,而有的病毒的遗传物质
是DNA,如噬菌体 ,D错误.
故选:B.
1 24


【点评】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 定律实验、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相关实验的内容,意在考查
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3.(2分)(2012?江苏)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
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
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
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组成和内环境稳态失调症 的考查.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
成,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一旦失 调机体生命活动受影响,细
胞代谢紊乱,从而表现出相应的内环境稳态失调症.
【解答】解: A、淋巴循环是对血液循环的补充,淋巴管阻塞,组织液不能顺利进入淋巴循
环,组织液积累,引起下肢 水肿,A正确;
B、血浆中钙盐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正常情况下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若血液中钙盐 过多,
钙盐稳态失调,引起肌无力,B正确;
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失调症,C正确;
D、腹泻会引起体液中水和无机盐的大量丢失,不会引起蛋白质大量丢失,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间的关系,内环境稳 态失调症,
对于内环境组成和血浆、组织液、淋巴间的关系的理解及对各种内环境稳态失调症的记忆是< br>解题的关键.

4.(2分)(2012?江苏)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
B.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
C.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具有特定空间结构
D.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场所
【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在真核细胞 中,线粒体是细胞内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
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线粒体内与有 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线粒体的内膜和基质中.核糖体有
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分布在细胞质中, 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高尔基体主要是对
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和“ 发送站”.动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主要
与分泌蛋白的加工、转运有关,植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合成 有关.
【解答】解:A、不同种类功能的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如含有叶绿体的真核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含有线粒体的真核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
B、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真核细胞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B正确.
C、每种细胞器都具有自己特定的空间结构,核糖体是由rRNA 和蛋白质组成的,是“生产
蛋白质的机器”,C正确.
D、蛋白质合成是在核糖体上完成的, 动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主要与分泌蛋白的加工、转运有
关,植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合成有关,D错 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线粒体、核糖体和高尔 基体等细胞器
结构和功能的理解,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 24



5.(2分)(2012?江苏)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
C.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D.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
【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分析】本题是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 题目,回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
容,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解:A、生物与生物 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生物的种
间竞争是一种选择、共同进化的过程,A正 确;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B正确;
C、外来物种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既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C正确;
D、突变的可遗传性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 的知识点是生物的共同进化,生物进化的证据,影响生物进化的因素,突变在
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6.(2分)(2012?江苏)下列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叙述,合理的是( )
A.该计划的实施将有助于人类对自身疾病的诊治和预防
B.该计划是人类从细胞水平研究自身遗传物质的系统工程
C.该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一个染色体组中全部DNA序列
D.该计划的实施不可能产生种族歧视、侵犯个人隐私等负面影响
【考点】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分析】人类基因组计划是指完成人体24条染色体上的 全部基因的遗传作图、物理作图、
和全部碱基的序列测定.通过该计划可以清楚的认识人类基因的组成、 结构、功能极其相互
关系,对于人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解答】解:A、人 类基因组计划目的是解码生命、了解生命的起源、了解生命体生长发育
的规律、认识种属之间和个体之间 存在差异的起因、认识疾病产生的机制以及长寿与衰老等
生命现象,为疾病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A正确 ;
B、该计划属于分子水平的研究,B错误;
C、该计划的目的是测出人类基因组DNA的 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其中包括22常染色体
和XY两条性染色体,不是一个染色体组(23条染色体 ),C错误;
D、如果不能正确对待,一定会产生种族歧视、侵犯个人隐私等负面影响,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人 类基因组
计划实施意义的理解.

7.(2分)(2012?江苏)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脱落酸能够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
B.杨树顶芽的快速生长需要侧芽提供生长素
C.喷施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保花保果但不能疏花疏果
D.密封贮藏导致水果各种激素合成增加
【考点】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
3 24


【 分析】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基因程序性表达的结果,而植物激素可以调节植物的生长发
育过程.生长素 的两重性:一般来说,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
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 br>【解答】解:A、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空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外界因 素会引起包括植物激素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故A正确;
B、杨树顶芽产生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使得顶芽生长素浓度低,快速生长,故B错误;
C、生长素具有两重性,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故C错误;
D、植物的生命活动 受多种激素的调节,某一生理活动中有的激素分泌增多,而有的减少,
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理解并分析某些植物激素的作用原理和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属于
理解 层次.

8.(2分)(2012?江苏)观察到的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 期细胞如图所示.下列
解释合理的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
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
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该生物体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减一后 期时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
存在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数目减半(3条 );而减二后期时由于着丝点的分裂,使染色
体数目出现短暂的加倍(6条),但此时应仍不存在同源染 色体.
【解答】解:A、根据题意可知,某生物(2n=6)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数目为
6条,且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而如图所示染色体的数目为8条,并且2号位置和4号位置的
染色 体互为同源染色体,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
进入了细胞同一极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所以最终多了两条
染色体,A正确;
B 、如果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则会导致子染色体分布不均匀,
出现一极为2 条、另一极为4条染色体的现象,B错误;
C、如果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则会 出现一条染色体上会出现四条染
色单体的现象,这条染色体在减二后期发生着丝点分裂一次后还应存在染 色单体,C错误;
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发生复制,D错误.
故选:A.
4 24


【点评】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 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分
析能力,难度适中.考生在判断此类题型时,关键看染色体异常是同源染色体未 分离(减一
异常)还是一条染色体产生的两条子染色体未分离(减二异常),然后根据减数分裂过程的< br>特点进行判断.

9.(2分)(2012?江苏)通过胚胎移植技术,可以实现良种牛的快速繁殖. 下列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 )
A.对供体和受体母牛都要进行相同激素处理
B.受精和胚胎的早期培养都需要在体外进行
C.对冲卵获得的原肠胚检查合格后方可移植
D.胚胎分割移植实现同卵多胎的成功率较低
【考点】胚胎分割移植;胚胎移植.
【分析】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
移植到同种的 、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胚胎
移植的基本程序:对供体和 受体的选择和处理(同期发情处理,超数排卵处理)、配种或进
行人工授精、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 存、进行胚胎移植.
【解答】解:A、对供体和受体母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所用激素相同,但对供体 母牛进行
超数排卵要用促性腺激素,受体母牛则不需要,A错误;
B、胚胎移植的胚胎可以是 在雌性动物体内的早期胚胎,因此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不一定需
要在体外进行,B错误;
C、对冲卵获得的桑椹胚或囊胚阶段的胚胎才能移植,C错误;
D、胚胎分割移植可以将内细胞均等平分实现同卵多胎,但成功率较低,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胚胎分割、胚胎移植的相关知识,只要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正确答题,
属 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学会构建知识网
络结构.

10.(2分)(2012?江苏)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我们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和基因的表达以及减数分裂的过程思 考问题.基因的遗
传与表达是两个独立的过程.
【解答】解: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只有那 些能影响到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性激素合成的基
因才与性别决定有关,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与性别决定 有关,如与人类红绿色盲有关的
基因在X染色体上,A错误;
B、基因在染色体上,伴随染色体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B正确;
C、不同的细胞里面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生殖细胞也是活细胞,具备正常的生理活动,与此
相关的基因也 需表达,并不是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C错误;
D、X和Y为同源染色体,在初级精母细胞中一 定含有Y染色体,但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
程中,由于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次级精母细胞中只含X或 Y这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
条.也就是说次级精母细胞有的含X染色体,有的含Y染色体,D错误.
5 24


故选:B.
【点评】主要考查我们对人类性别决定与伴 性遗传等考点的理解.重点要理解基因的遗传与
表达是两个独立的过程.知识比较抽象,一定要加深理解 .

11.(2分)(2012?江苏)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
1
的基因型
D.F
2
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考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
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表现型=基 因型+环境,基因型是表现型的内因,
表现型相同,基因不一定相同.测交是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能验证 杂(纯)合子和测定基因
型.孟德尔遗传实验需要满足的条件有:①子一代个体形成的配子数相等且生活 力相同;
②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③子二代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同;④遗传因子间的显
隐性关系为完全.
【解答】解:A、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有些基因之间有基因相互作用,如人的身高 和体重,
另外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则不能自由组合;A错误.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 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可以相同,如豌豆的Dd与DD都表现为高茎;
B错误.
C、在实践中 ,测交也可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C
错误.
D、F< br>2
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子一代形成的配子数相等且生活力相同,且雌雄配子
的 随机结合;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 查考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
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12.(2分)(2012?江苏)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与机体免疫有关
B.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
C.HIV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D.大规模饲养家畜时合理使用动物激素可提高免疫力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离不开神经和体液 调节,免疫调节也是生命活动之一;浆细胞
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再继续分裂分化;HIV攻击的主要 是T细胞;合理使用激素能调
节动物的生理活动,提高免疫力.
【解答】解:A、神经﹣体液 调节影响免疫应答,抗体和细胞因子可作用于神经体液调节,
故A正确;
B、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增殖,故B错误;
C、HIV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导 致细胞免疫功能全部丧失,大部分体液免疫功能丧失,故C
正确;
D、合理使用动物激素可提 高机体免疫力,例如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外源添加生长激素显
著地提高了家畜的生长速度,降低单位日 增重的饲料消耗量,促进了肌肉的生长和减少了组
6 24


织脂肪的合成, 大规模饲养家畜时合理使用动物激素可提高免疫力,如胸腺激素可以促进T
细胞的发育,增强T细胞的功 能,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13.(2分)(2012?江苏)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植转基因作物应与传统农业种植区隔离
B.转基因作物被动物食用后,目的基因会转入动物体细胞中
C.种植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因基因扩散而影响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D.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可能转入根际微生物
【考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分析】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
安全(对生 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解答】解:A、种植转基因作物以防止 对不得植物产生基因污染,所以与传统农业种植区
隔离,故A正确;
B、动物取食转基因作物 后,要经过消化吸收才进入身体,目的基因不可能直接进入动物细
胞,故B错误;
C、转基因植物可能与野生植物发生杂交而出现基因交流,影响野生植物的多样性,C正确;
D、目的基因被微生物摄入细胞内后,可能进入这些微生物中,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技术安全这一知识,要求学生对于转基因作物对食物、物种、生态等
方面的安全 性的理解.

14.(2分)(2012?江苏)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 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
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图 ).如以
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
B.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自由分离
C.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
D.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 分析】根据题意,正常的测交结果后代应全表现为白色性状,后代中部分出现红色性状,
说明此时发生了 变异.这种变异最有可能来源为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是发生了交叉互换.
【解答】解:A、基因突变的 频率是很低的,即使有,也只会出现个别现象,而不会导致部
分个体都出现红色性状,故A错误; B、正常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就是自由分离的,这
不会导致 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故B错误;
C、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即使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 带有缺失染色体的那个花粉还
是不育的,后代也不会出现红色性状,故C错误;
7 24


D、在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最可能的原因是非姐妹染色单 体
之间是发生了交叉互换,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
叉 互换,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 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
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 出正确的结论.

15.(2分)(2012?江苏)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 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
B.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C.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D.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
【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析】本题考查“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需要同学理解实验过程和
细胞周 期的相关知识.
【解答】解:A、解离是用药液(盐酸和酒精)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压片是拇 指轻
轻按压载玻片,使细胞分散开;正确.
B、低倍镜下观察视野宽,便于找到分生区,而高倍镜更容易看清染色体;正确.
C、由于细 胞分裂间期时间长,观察到的细胞大多为间期,这时观察到的是细长丝状的染色
质;错误.
D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主要是观察分裂期,由于分裂期时间短,只有了解有丝分裂日周
期性才便于在分 裂期观察;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 相关知识,重在考查学生的识
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16.(2分) (2012?江苏)下列关于“探究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冶的叙述,合
理的是( )
A.先用热水溶解洗衣粉,再将水温调节到最适温度
B.实验的观察指标可以是相同洗涤时间内污渍的残留程度
C.相同pH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好于普通洗衣粉
D.衣物质地和洗衣粉用量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考点】脂肪酶、蛋白酶的洗涤效果.
【分析】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主要因素有温度、pH
等,在最 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
性最强;超过最适温 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
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 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解答】解:A、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其中高温会使酶变性失活,A错误;
B、该实验的观察指标可以是相同洗涤时间内污渍的残留程度,B正确;
C、pH会影响酶的 活性,pH过高或过低时都会使酶变性失活,因此相同pH时加酶洗衣粉
洗涤效果不一地好于普通洗衣粉 ,C错误;
D、由于酶具有专一性,含有蛋白酶的洗衣粉不能洗涤毛料、羊毛等成分的衣物,并且洗衣
粉用量也会影响洗涤的效果,D错误.
8 24


故选:B. < br>【点评】本题考查探究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对照实验,要求考生识记酶的
特性, 理解和掌握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再结合该对照实验,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
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7.(2分)(2012?江苏)下列关于酶和固定化酵母细胞的研究与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酶的固定方式看,吸附法比化学结合法对酶活性影响小
B.作为消化酶使用时,蛋白酶制剂以口服方式给药
C.尿糖试纸含有固定化的葡萄糖酶和过氧化氢酶,可以反复使用
D.将海藻酸钠凝胶珠用无菌水冲洗,目的是洗去CaCl
2
和杂菌
【考点】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
【分析】使用酶、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的比较:
直接使用酶 固定化酶 固定化细胞
酶的种类 一种或几种 一种 一系列酶
制作方法 吸附法、交联法、包埋法 吸附法、包埋法
是否需要否 否 是
营养物质
缺点 ①对环境条件非常敏感,易失不利于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物不宜与酶接近,尤
活②难回收,成本高,影 响产反应 其是大分子物质,反应效
品质量 率下降
优点 催化效率高,耗能低、低污染 ①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成本低,操作容易
能与产物分离②可以反
复利用
【解答】 解:A、化学结合法可能影响酶的活性部位而影响反应效果,而吸附法是物理方法
不影响酶的分子结构, 故A正确;
B、消化酶在消化道内起作用,则蛋白酶制剂以口服方式给药,故B正确;
C、尿糖试纸由于使用后不能将反应物和酶分开,而不能再次使用,故C错误;
D、固定化酵 母细胞在凝胶珠中,用无菌水冲洗可洗去CaCl
2
和表面的杂菌,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注意A
选项中物理法固定酶的优点在于酶不参加化学反应,整体结构保持不变,酶的催化活性得到
很好保留.

18.(2分)(2012?江苏)下列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并增加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
B.将DNA丝状物放入二苯胺试剂中沸水浴后冷却变蓝
C.常温下菜花匀浆中有些酶类会影响DNA的提取
D.用玻棒缓慢搅拌滤液会导致DNA获得量减少
【考点】DNA的粗提取和鉴定.
【分析】DNA溶解度与洗涤剂无关,DNA与二苯胺水浴加热变蓝,不需要冷却;用玻璃棒
搅拌,使 DNA吸附在玻璃棒上,且DNA量不会减少.
【解答】解:A、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但不能增加 DNA 在 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故A
错;
B、应将DNA丝状物放入一定浓度氯化钠溶解,再滴加二苯胺试剂,故B错;
9 24


C、常温下菜花匀浆中有些酶类可破坏DNA而影响DNA的提取,故C正确;
D、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让DNA充分溶解,慢搅拌滤液不会导致DNA获得量减少,故D
错.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实验原理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 记能力和
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9.(2分)(2012?江苏)下表中有关人体细胞化合物的各项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编号 化合物 实验检测 组成单位 主要功能
检测试剂 颜色反应

脂肪 苏丹Ⅲ染液 橘黄色 脂肪酸 储存
能量

糖原 斐林试剂 砖红色 葡萄糖 提供
能量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氨基酸 承担
生命
活动

核酸 甲基绿染液 绿色 核苷酸 携带
遗传
信息
A.① B.② C.③ D.④
【考点】检测脂肪的实验;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分析】1.细胞中的某 些有机化合物与特定的试剂发生颜色反应呈现特定的颜色.如脂肪
检测试剂苏丹Ⅲ或Ⅳ,颜色反应分别是 橘黄色和红色.还原性糖用斐林试剂在沸水浴情况下
发生颜色反应,呈现砖红色沉淀.蛋白质与双缩脲发 生颜色反应呈紫色.DNA用甲基绿染
液染色呈绿色,RNA用吡罗红染液染色呈红色.
2. 细胞中的有机大分子化合物有小分子组成的,有特定的功能.如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
组成,功能是重要 的储能物质.糖原组成单位是葡萄糖,功能是主要的能源物质,有储能功
能.蛋白质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功能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承担者.核酸组成单位是核苷
酸,功能是细胞中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 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中具有重要
的作用.
【解答】解:
①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不考虑基本单位,故A错误.
②糖原不是还原性糖,不能与斐林试剂颜色反应.故B错误.
③蛋白质与双缩脲发生颜色反应 呈紫色.蛋白质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功能是生物体生命活
动的重要承担者.故选C.
④DNA 用甲基绿染液染色呈绿色,而核酸分两种:DNA和RNA,应该用甲基绿吡罗红染
色,分别呈绿色和红 色.故D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中的有机物的鉴定、大分子的组成单位,及其生理功能的相关 内
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的知识要点的理解,把握知识间联系.

20.(2分 )(2012?江苏)研究表明细胞癌变是细胞从已分化转变到未分化状态的过程,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癌细胞具有和正常分化细胞相近的细胞类型
10 24


B.癌细胞的分裂能力与分化程度成正相关
C.诱导癌细胞的正常分化是癌症治疗的一种策略
D.癌细胞类似于胚胎细胞都脱离了细胞的正常分化
【考点】恶性肿瘤的防治;细胞的分化;癌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癌变的原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癌细胞的相关知识.
癌细胞是一种变异的细胞,是产生癌症的病源,癌 细胞与正常细胞不同,有无限生长、转化
和转移三大特点,能够无限增殖并破坏正常的细胞组织,也因此 难以消灭.癌细胞是由正常
细胞转化而来,它除了仍具有来源细胞的某些特性(如上皮癌仍可合成角质蛋 白)外,还表
现出癌细胞独具的特性:(1)无限增殖;(2)接触抑制现象丧失;(3)癌细胞间粘着 性减弱;
(4)易于被凝集素凝集;(5)粘壁性下降;(6)细胞骨架结构紊乱;(7)产生新的膜抗 原;
(8)对生长因子需要量降低.此外,癌细胞还有许多不同于正常细胞的属性,如葡萄糖运
输增加,产生新的细胞分泌物,还有具有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
【解答】解:A、从题干可知癌 细胞是未分化状态,可以恶性增殖,与正常分化的细胞状态
不同,A错误;
B、癌细胞无限增殖,与分化程度无关,B错误;
C、诱导癌细胞的正常分化,使之失去癌细胞的特性来治 疗癌症,是当前癌症治疗的一种
策略,C 正确;
D、胚胎细胞没有脱离细胞的正常分化,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 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分析能力.还要知道,癌变的原因有外因和内
因.外因是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 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
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
题全选 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得分.
21.(3分)(2012?江苏)下列关于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叙述,合理的是( )
A.在果酒发酵后期拧松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
B.条件适宜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C.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密度会逐渐减小
D.将长满毛霉的豆腐装瓶腌制时,底层和近瓶口处需加大用盐量
【考点】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制作腐乳的科学原理及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分析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活:在有氧时,酵母菌大量繁殖,但是不起到
发酵效果;在无氧时 ,繁殖速度减慢,但是此时可以进行发酵.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
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 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
醋酸菌好氧性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 醇(酒精)氧化成醋酸;当氧气、
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解答 】解:A、果酒发酵过程中拧松瓶盖的目的是释放二氧化碳,在果酒发酵后期,瓶内
的有机物减少,酒精 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减少,所以拧松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A正确;
B、在糖源、氧气充足的条件下,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B正确;
C、果酒发酵过程中,葡萄糖分解变成酒精,因此发酵液密度会逐渐减小,C正确;
D、将长 满毛霉的豆腐装瓶腌制时,应逐层加盐,近瓶口处需需铺厚一点,防止杂菌污染,
D错误.
故选:ABC.
11 24


【点评】本题考查了果酒、果醋和腐 乳制作过程中的相关知识,考查基本,来源于课本,是
基础知识考试的理想题目,学生应理解加记忆.

22.(3分)(2012?江苏)下列事实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是( )
A.棉花根尖细胞经诱导形成幼苗
B.单细胞的DNA在体外大量扩增
C.动物杂交瘤细胞产生单克隆抗体
D.小鼠体细胞经诱导培育成小鼠
【考点】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及原理;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过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 分析】细胞全能性是指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生
物体的潜能.D NA和单克隆抗体都是大分子物质,并不是生物体.
【解答】解:棉花根尖细胞经诱导形成幼苗和小鼠 体细胞经诱导培育成小鼠,都是激发了细
胞的全能性,由单个细胞发育成完整的生物体.单细胞DNA体 外扩增是DNA的扩增,不
能说明细胞具有全能性,动物杂交瘤细胞不能产生生物个体,所以,也不能说 明细胞具有全
能性.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全能性的相关知识,意在 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
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3.( 3分)(2012?江苏)如图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1~3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
的场所,甲 、乙代表有关物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和3都具有双层生物膜 B.1和2所含酶的种类不同
C.2和3都能产生大量ATP D.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本题是对有氧呼吸具体过程的考查.分析题图可知 ,①是细胞质基质,是有氧呼
吸的第一阶段的场所,②是线粒体基质,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③线 粒体内膜,是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甲是丙酮酸,乙是[H].
【解答】解:A、①是细 胞质基质,是细胞溶胶,不具有膜结构,③线粒体内膜,一层膜
结构,A错误;
B、在①②内进行的反应不同,因此所含的酶种类不同,B正确;
C、有氧呼吸的过程中第三阶段释放大量能量,第二阶段释放的能量少,C错误;
D、分析题 图可知,甲是葡萄糖酵解的产物丙酮酸,乙是有氧呼吸第一、第二阶段产生的[H],
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的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场所,酶作用的专一性, 对有氧呼吸
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24.(3分)(2012?江苏 )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正确的是
( )
12 24


A.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
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
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考点】生物的多样性.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这一知识点,要求学生分析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原因.
生物多样性 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
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 .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解答】解:A、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 息地多样性降低导致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小,是全球范
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趋势的重要原因,A正确;
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会减小个体间交配繁殖的机会,导致物种有灭绝可能,生物
多样 性减小.并且此项与题目的生物多样性降低的论调背道而驰,B错误;
C、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 低的趋势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
量,C正确;
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D正确.
故选:ACD.
【点评】本题 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还要知道,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
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 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艺创作等非实用意
义.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生态功能, 如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

25.(3分)(2012?江苏)糖耐量受损(IGT )的人表现为空腹血糖浓度正常、负荷(如饮食)
后血糖浓度升高异常.为了探究运动对IGT的干预情 况,受试者于餐后进行中等强度持续
运动30min,定时采样测定血糖浓度及胰岛素含量,实验结果如 图所示. 由此可初步推测
( )

A.餐后60min时,胰岛素分泌下降导致血糖浓度低于对照组
B.餐后适度运动可降低IGT人群餐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升高幅度
C.餐后适度运动使IGT人群胰岛素分泌高峰提前,血糖浓度下降
D.餐后适度运动可以减轻IGT人群胰岛B细胞的分泌负担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血糖调节的有关知识. < br>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减
少;反应 的结果将使体内血糖水平下降到正常水平.当血糖水平降低时,胰岛B细胞分泌
的胰岛素减少,同时胰岛 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从而使体内血糖水平上升到正常
水平.
13 24


【解答】解:A、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功能,其分泌下降会导致血糖浓度有所升高,这样实验组的结果应该高于对照组,但图示告诉我们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所以A项中的因
果关系不成 立,A错误;
B、由图可知:餐后适度运动可降低IGT 人群餐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升高幅度,B正确;
C、餐后适度运动使IGT 人群胰岛素分泌高峰从90﹣120min提前到45min,血糖浓度下降,
C正确;
D、 从图中可以看出,餐后适度运动可以适当减小胰岛素分泌的峰值,这样可以减轻IGT人
群胰岛B细胞的 分泌胰岛素负担,D正确.
故选:BCD.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提供的背景材 料和曲线,结合相关激素的作用进行分析,
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提取信息能力和分析能力.胰岛素和胰高 血糖素是调节人体血糖平衡的
两种重要激素,相互拮抗,在准确理解两种激素的生理作用的基础上,解答 本题并没有太大
的困难.当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体内血糖水平将会上升,多余的血糖将会从尿 中
排出,出现糖尿病.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8题,共计65分.
26.(8分)(2012?江苏)江苏某小型天然湖泊原有少量鱼类,后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
殖 植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两类鱼均无滤食浮游生物的能力. 养殖前后生态调查的数据
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改为人工鱼塘后,该湖泊生物群落的 食物链 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2)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水生高等植物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 捕食者(植食性鱼类)
增加 、 竞争者(浮游藻类)大量繁殖 .
(3)从表中可以推测, 与2007年相比,2010年湖水中生物体内所含的总能量显著增加,
其主要原因是 投饵输入大量能量 .
(4)虾、贝等小型动物能摄食鱼饵料. 如果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贝等小型动物,可以推
测在相同饲养条件下2010年肉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 减少 ,植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 增
加 .
(5)若对该湖泊进行生态修复,除停止养鱼外, 还需恢复水生高等植物,以抑制浮游藻类
生长.在这一过程中水生高等植物的直接作用是 吸收营养物质 、 竞争光照 .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由表格可知天然湖 泊改为人工鱼塘后,只有浮游藻类植物种类增多,其它种类均减
少;而养殖前的高等水生植物的生物量最 高,而养殖后鱼类的生物量最高.
解决本题需从食物链和种间关系的角度思考解决.
14 24


【解答】解:(1)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
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改为人工鱼塘后,投饵养殖< br>植食性鱼类和肉食食性鱼类,则该湖泊生物群落的食物链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2)种间关系有 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从种间关系分析水生高等植物明显减少的
直接原因一方面与养殖植食性鱼 类有关,另一方面与浮游藻类争夺阳光、养料有关.
(3)从表中可以看出2010年生物量明显多于 2007年生物量,主要原因与人工投饵输入大
量的能量.
(4)能量的传递是单向、逐级递 减,传递效率10%﹣20%.虾、贝等小型动物能摄食鱼饵
料,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贝类,与肉食性 鱼类可以摄食鱼饵相比较,肉食性动物的能量来
源减少,与植食性鱼类竞争减弱,植食性鱼类相对增多.
(5)若是对湖泊进行生态恢复,水生高等植物能够吸收营养物质,并能与藻类竞争光照,
因此 可一定程度上抑制浮游藻类生长.
故答案为:
(1)食物链
(2)捕食者(植食性鱼类)增加 竞争者(浮游藻类)大量繁殖
(3)投饵输入大量能量
(4)减少 增加
(5)吸收营养物质 竞争光照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生态这一部分的知识,通过 表格中提供的鱼塘生态系统相关量的前后
变化,考查了群落、种间关系等内容.在能力上要求学生在新情 境下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
理的能力.

27.(7分)(2012?江苏)蓝藻、绿藻和硅藻是湖泊中常见藻类. 某课题组研究了不同pH< br>对3种藻类的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1、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和图2分析,3种藻类中pH适应范围最广的是 绿藻 ;在pH为8.0时,3
种藻类中利用CO
2
能力最强的是 蓝藻 .
(2)在培养液中需加入缓冲剂以稳定pH,其原因是 藻类生长代谢会改变培养液pH .
(3)在实验中需每天定时对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取出的样液中需立即加入固定液,其目的是 维持藻细胞数量不变 .
②在计数前通常需要将样液稀释,这是因为 藻细胞密度过大 .
③将样液稀释100倍,采 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伊1mm伊0.1mm)计数,观察到的
计数室中细胞分布如图3所示,则 培养液中藻细胞的密度是 1×10
8
个mL.
【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动;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分析】分析图1和图2,不同PH条件对 3种藻类生长速率和光合作用速率有明显的影响,
其中绿藻PH适应范围最广,蓝藻对二氧化碳的利用能 力最强.
15 24


【解答】解:(1)由图1、图2可知,pH改变后 绿藻的生长速率和光合速率变化不大,其
次是蓝藻.由图2在pH为8.0时,蓝藻的光合速率最大,故 推知其利用CO
2
能力最强.
(2)藻类植物在光合作用时大量吸收CO
2
,代谢过程产生一些物质会改变培养液的pH,故
培养液中需要加入缓冲剂以稳定PH. (3)①藻类属于微生物,繁殖速度快,取样后向样液中加入固定液来杀死细胞,维持藻类
细胞数目 不变;
②由于样液藻类细胞的密度比较高,难以计数,在计数前将样液进行稀释;
③血球计 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采用五点取样法,取四角和最中间的5个中方格
计数,统计数 据时采取“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的原则统计压线个体,平均每个中方格内
有4个酵母菌.计数区有 25个中方格,共计有酵母菌4×25=100个.计数区体积为
1mm×1mm×0.1mm=0.1 mm
3
=0.1×10
3
mL,换算成1mL,则有酵母菌100×10< br>4
个,再乘以稀
释倍数100,结果为10
8
个.
故答案为:
(1)绿藻 蓝藻
(2)藻类生长代谢会改变培养液pH
(3)①维持藻细胞数量不变 ②藻细胞密度过大 ③1×10
8

【点评】本题考查pH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以及 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
知识的要点,分析实验的能力.

2 8.(8分)(2012?江苏)科学家将培育的异源多倍体的抗叶锈病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
育成了 抗叶锈病的小麦,育种过程如图. 图中A、B、C、D表示4个不同的染色体组,每
组有7条染色体, C染色体组中含携带抗病基因的染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异源多倍体是由两种植物AABB与CC远缘杂交形成的后代,经 秋水仙素诱导染色
体数目加倍 方法培育而成,还可用植物细胞工程中 植物体细胞杂交 方法进行培育.
(2)杂交后代①染色体组的组成为 AABBCD ,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 14 个四分体,
体细胞中含有 42 条染色体.
(3)杂交后代于中C组的染色体减数分裂时易丢失,这是因为减数分裂时这些染色体 无
同源染色体配对 .
(4)为使杂交后代③的抗病基因稳定遗传,常用射线照射花粉,使含 抗病基因的染色体片
段转接到小麦染色体上,这种变异称为 染色体结构变异 .

16 24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应用.
【分析】本 题首先考查异源多倍体的培育方法,可用杂交后用秋水仙素处理的方法,也可用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方法. 根据图解可知,杂交后代①染色体组成为AABBCD,因此体细胞
中染色体数可计算得.
四分体是同源染色体配对,因此在解答时要算清AABBCD中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同源染色体片段的转接属于基因重组,而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的转接属于染色体结构变
异.
【解答】解:(1)植物AABB产生的配子为AB,植株CC产生的配子为C,因此这两种植
株远缘杂交形成的后代为ABC,由于这种植株没有同源染色体,因此不可育,而经秋水仙
素诱导染色体 数目加倍形成AABBCC;此种植株也可用植物细胞工程中植物体细胞杂交方
法进行培育.
(2)植株AABBCC产生的配子为ABC,植株AABBDD产生的配子为ABD,因此杂交后
代染 色体组的组成为AABBCD;由于每个染色体组有7条染色体,则植株AABBCD有42
条染色体, 进行减数分裂时,由于C和D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不能形成四分体,因此AABB
四个染色体组将形成1 4个四分体.
(3)杂交后代于中由于C组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无同源染色体配对,因此减数分裂时 易
丢失.
(4)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的片段之间的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故答案为:
(1)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植物体细胞杂交
(2)AABBCD 14 42
(3)无同源染色体配对
(4)染色体结构变异
【点评】本题 考查了染色体变异及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
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 和综合性.

29.(8分)(2012?江苏)为了研究乙醇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 ,科研人员选取若干自
愿者,等量饮用同一种酒,参照世卫组织神经行为能力测试标准,测试简单反应时 (对简单
17 24


信号作出反应的最短时间)、视觉保留(对视觉信号记忆的准确数)和血液中乙醇浓度. 以
受试者自身未饮酒时为对照,计算能力指数相对值,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测试期间受试者血液中乙醇浓度的变化说明人体能通过调节维持 稳态 .
(2)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可以推测乙醇
会 延长 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了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
(3)对视觉信号作出判断与反应需经过的神经中枢位于 大脑皮层和脊髓 .
(4)动物实验显示,乙醇能增加脑组织中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 由此推
测乙醇可能影响了兴奋在 突触 处的传输.
(5)凡有神经系统疾患、视听觉及手部运动障碍者不能作为测试对象,原因是受试者的 反
射弧 必须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也不宜作为受试者,原因是 甲状
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从而干扰测试结果.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左边的纵坐标是 血液中的乙醇浓度先升高后降低,说明人体有
一定的调节能力;右边纵坐标表示能力数值相对值:简单反 应和视觉保留都随乙醇浓度的升
高而降低,随乙醇浓度降低而升高.
【解答】解:(1)乙醇 属于内环境中的外来物质,一段时间后,乙醇的浓度逐渐降低说明人
体能通过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2)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可推测乙醇会延长兴
奋在 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机体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
(3)参与对视觉信号作出判断与反 应的神经中枢为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以
及脊髓等.
(4)乙醇能增加脑组织 中某种抑制性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二者结合在突触处完成,所以
推测它作于突触.
(5)反 射完成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过多,它能提
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 性,所以其不适合做受试者.
故答案为:
(1)稳态
(2)延长
(3)大脑皮层和脊髓
(4)突触
(5)反射弧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点评】本题通过乙醇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这一实验材料,考查有关稳态、神经调节
和激素调 节等知识.同时渗透有关探究实验过程中试验个体的选择、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等
基本实验技能.本题对 于学生的提取信息、分析推理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难度大.

18 24


30.(9分)(2012?江苏)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
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图所示. 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
频率为10
4
. 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 伴X隐性遗
传 .
(2)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Ⅰ﹣2的基因型为 HhX
T
X
t
;Ⅱ﹣5的基因型为 HHX
T
Y或HhX
T
Y .
②如果Ⅱ﹣5与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
③如果Ⅱ﹣7与Ⅱ﹣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


④如果Ⅱ﹣5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
率为 .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伴性遗传.
【分析】本题是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类 型和概率计算,先分析遗传系谱图,根据遗
传系谱图判断出遗传病的类型,写出相关个体的可能的基因型 ,并进行概率计算.
【解答】解:(1)由遗传系谱图1可知,Ⅰ﹣1与Ⅰ﹣2不患甲病,生有一患病 的女儿Ⅱ﹣2,
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遗传系谱图1和2显示乙病是隐性遗传病,且多为男性患者,该病最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
病.
(2)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可以肯定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
①Ⅰ﹣1与Ⅰ﹣2 既不 患甲病也不患乙病,但其后代既有患甲病的个体,也有患乙病的个
体,因此Ⅰ﹣2是甲病与乙病致病基因 的 携带者,基因型为HhX
T
X
t
,Ⅱ﹣5是不患甲病和
乙病的男 性个体,对甲病来说其基因型是HH或Hh,对于乙病来说基因型是X
T
Y,因此Ⅱ
﹣ 5的基因型是 HHX
T
Y或HhX
T
Y.
②先分析甲病,由①分 析可知,Ⅱ﹣5的基因型HH或Hh,Hh占,同理分析Ⅱ﹣6的基
因型HH或Hh,Hh占,因此Ⅱ﹣ 5与Ⅱ﹣6婚配后代患甲病的概率是:aa=××=;再
分析乙病,Ⅱ﹣5的基因型是X
TY,Ⅱ﹣6及其父母正常,但有一患病的兄弟,因此Ⅱ﹣6
的基因型是:X
T
X< br>T
或X
T
X
t
,各占,因此Ⅱ﹣5与Ⅱ﹣6婚配,后代男孩患 乙病的概率是
19 24


X
t
Y=×=,因此如果Ⅱ﹣5 与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
×=.
③分析遗传系谱图2可知,对甲 病来说,Ⅱ﹣7及其父母均不患甲病,但有一甲患病的兄
弟,Ⅱ﹣7的基因型为HH或Hh,Hh占,由 题意可知,Ⅱ﹣8Hh基因型频率为10
4
,如

果Ⅱ﹣7与Ⅱ﹣8再生育一 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aa=×
×=.
④由②分析可知,Ⅱ﹣5的基因型HH或H h,Hh占,由题意可知,其妻子是h基因携带
者,基因型为Hh,后代患病的概率是hh=×=,不患 甲病的概率是,Hh=×+
不患甲病的个体中,是h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
故答案应为: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X隐性遗传
(2)①HhX
T
X
t
HHX
T
Y或HhX
T
Y ② ③ ④
=.
=,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人类遗传病类型的判断,根据遗传系谱图推断相关个体的基因型,
对人类遗传病后代的发病概率进行预测,本题的难点是(3)用分解组合法能简化问题解决
①② ,③结合题干信息“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
4

进行计算,④注意审题是 携
带者占正常的比例.

31.(8分)(2012?江苏)某研究组对籼稻开展了组织培养及相关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2,4﹣D常用于籼稻愈伤组织的诱导,对形态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为促进愈伤
组织再分化,在配制分化培养基时需 降低 (填“升高”、“保持”或“降低”)2,4﹣D的浓
度.
(2)当籼稻愈伤组织在只含有细 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上培养时,出现具有分生能力的绿色芽
点,但不能继续出芽,通常在培养基中添加 适量的生长素 ,以促进幼苗形成.
(3)研究中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③ (填下列序号).
①绿色芽点细胞排列松散
②刚融合的籼稻和稗草杂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③胚状体细胞中有叶绿体
④分化的愈伤组织内各细胞的形态大小一致
(4)经组织培养筛选获得的籼稻叶绿素突变体, 其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显著大于对
照,叶绿素总量不变.某同学用 ①④ (填序号:①绿色;② 红色;③蓝紫色;④黄
色)光照射突变体和对照叶片,检测到两者光合放氧速率差异不大. 若取等量色素提取液
进行层析,会发现突变体第 4 条色素带(自上而下)窄于对照组.
(5)胚乳(3n)由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受精发育而成. 若用籼稻种子的胚乳诱导愈伤组织,
培育三倍体,需适时剔除胚,以免胚的存在影响愈伤组织细胞的 增殖与分化 ,还可避免
再生苗中混有 二倍体幼苗 .

20 24


【考点】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
【分析】愈伤组织分化形成幼苗需要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共同作用.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
和蓝紫光,故 用绿光和黄光照射突变体和对照组的叶片,光合作用无明显差异.色素层析滤
纸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 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和b比值变
大,总量不变,所以叶绿素b含量减少.
【解答】解:(1)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根和芽,而2,4﹣D对形态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
用 ,因此,为了促进愈伤组织的再分化要在培养基中减少2,4﹣D的浓度.
(2)在植物组织培养技 术中要用到两种激素: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
用主要是引起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形成 和促进芽的生长.生长素是导致植物顶端优势的主要
原因,而细胞分裂素则能消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的 迅速生长.
(3)芽是植物体中具有分生能力的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刚融合的植物体细胞没有成 熟的
大液泡,无法构成渗透系统,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分化的愈伤组织的结果形成了具有根
和芽的胚状体,细胞的形态发生了变化,而胚状体细胞出现具有分生能力的绿色芽,因此其
细胞内有叶绿 体.
(4)某同学照射后光合放氧速率差异不大,说明所用的光质不能被叶绿素吸收利用;叶绿< br>素主要吸收的是红光和蓝紫光,所以,该学生用的是绿光和黄色光.在定性滤纸条色素带自
上而下 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因实验结果叶绿素突变体叶绿素a
与叶绿素b的比值显 著大于对照,所以该实验中叶绿素b的宽度小于对照组.
(5)胚是由受精卵(合子)发育而成的 新一代植物体的雏型(即原始体).是种子的最重要
的组成部分.在种子中胚是唯一有生命的部分,已有 初步的器官分化,包括胚芽、胚轴、胚
根和子叶四部分,因此用胚乳来诱导愈伤组织,需要先剔除胚,以 免胚的存在影响愈伤组织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籼稻是二倍体植物,由其胚所发育的植物体也是二倍体.
故答案为:
(1)降低
(2)适量的生长素
(3)③
(4)①④4
(5)增殖与分化 二倍体幼苗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所需条件等方面的知识.植物组织培养是用离体的
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接种到经消毒灭菌的培养基中,培养基含有供组织细胞生长发育所需
要的 无机物和小分子有机物,还有供调节细胞膜分化和再分化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

32. (9分)(2012?江苏)图1表示含有目的基因D的DNA片段长度(bp即碱基对)和部
分碱基序 列,图2表示一种质粒的结构和部分碱基序列. 现有MspⅠ、BamHⅠ、MboⅠ、
SmaⅠ4种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它们识别的碱基序列和酶切位点分别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21 24



(1)如图1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相邻两个碱基之间依次由 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连接.
(2)若用限制酶Sma玉完全切割图1中DNA片段,产生的末端是 平 末端,其产物长
度为 537bp、790bp、661bp .
(3)若图1中虚线方框内 的碱基对被T﹣A碱基对替换,那么基因D就突变为基因d.从
杂合子中分离出图1及其对应的DNA片 段,用限制酶SmaⅠ完全切割,产物中共有 4 种
不同长度的DNA片段.
(4)若将图 2中质粒和目的基因D通过同种限制酶处理后进行连接,形成重组质粒,那么
应选用的限制酶是 BamHⅠ . 在导入重组质粒后,为了筛选出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
一般需要用添加 抗生素B 的培养基进行培养. 经检测,部分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
菌株中目的基因D不能正确表达,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同种限制酶切割形成的末端相同,
部分目的基因D与质粒反向连接 .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分析题图:外源DNA含有BamHI、MboI、SmaI 3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序
列,其中限制酶MspⅠ和SmaⅠ的切割位点在目的基因上.质粒含有MspI、BamHI、Mbo I3
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序列,其中BamHI酶的切割位点位于抗生素A的抗性基因上;
MboI酶的切割位点位于抗生素B和抗生素A的抗性基因上.
【解答】解:(1)一条脱氧核苷酸 链中相邻两个碱基之间依次由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连接.
(2)限制酶SmaⅠ的酶切 位点是CCC↓GGG,其切割产生的是平末端.图1中DNA片段
含有两个SmaⅠ酶切位点,被Sm aⅠ酶完全切割后出现三个长度的片段,分别是537bp、
790bp、661bp.
(3 )杂合子的基因型为Dd,其中D基因片段有两个SmaⅠ酶切位点,完全切割后出现三
个片段长度分别 是537bp、790bp、661bp,发生基因突变后的d基因片段只有一个SmaⅠ酶
切位点,完 全切割后出现两个片段长度分别是1327bp、661bp,所以从杂合子中分离的DNA
片段被限制 酶SmaⅠ完全切割后形成会四种不同的DNA片段.
(4)限制酶MspⅠ和SmaⅠ的切割位点位 于目的基因D上,若用这两种酶切割会被破坏目
的基因D;运载体的两个标记基因上都有限制酶MboⅠ 的切割位点,用该酶切割会破坏这
两个标记基因,因此只能选用限制酶BamHⅠ切割外源DNA分子和 运载体.用限制酶
BamHⅠ切割质粒会破坏抗生素A抗性基因,但不会破坏抗生素B抗性基因,所以导 入重组
质粒的大肠杆菌能在含有抗生素B的培养基上生存,因此为了筛选出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
菌,一般需要用添加抗生素B的培养基培养.由于同种限制酶切割形成的末端相同,部分
目的基因D与质 粒反向连接,这样会导致部分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菌株中目的基因D
不能正确表达.
故答案为:
(1)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22 24


(2)平 537bp、790bp、661bp
(3)4
(4)BamHⅠ抗生素B 同种限制酶切割形成的末端相同,部分目的基因D与质粒反向连

【点评】本题结合基因结构 图和运载体结构图,考查基因工程的技术和原理,要求考生认真
分析图1和图2,根据图1中信息计算限 制酶SmaⅠ切割产生的片段的种类及长度;根据图
1和图2中限制酶的给切割位点,明确构建基因表达 载体只能用限制酶BamHⅠ,再运用所
学的知识答题即可.

33.(8分)(2012?江苏)为探究低浓度NaHSO
3
溶液对水稻光合速率的影响,某研究小组
做了如下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报告
①材料用具:
乳熟期的温室盆栽水稻,1mmolLNaHSO
3
溶液,蒸馏水,喷壶,光合分析测定仪等.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若干 株型、长势、叶片均一 的水稻植株随机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为
对照组,乙组为实验组.
第二步:每天傍晚分别将等量的 蒸馏水 、 1mmolLNaHSO
3
溶液 洒在甲、乙两组的
水稻叶片上,次日上午测定光合速率.
③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见图1,经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不同光照强度下低浓度NaHSO
3
溶液均可提高
水稻光合速率 .
(2)研究发现NaHSO
3
增加了叶片内叶绿体形成ATP的能力,推测其作用部位是叶 绿体的
类囊体 ,进而加快对图2中 A、B、D (填字母A~D)物质的利用.
(3) 研究小组利用上述条件设计实验,证明了0.2umolL硫酸甲酯吩嗪(PMS)和
1mmolLNa HSO
3
效应相同,两者共同处理既不存在累加效应,也无抑制效应.请用柱形图
绘 制出实验结果(实验光照强度为1000umol?m
2
?s
1
).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
【分析】结合题意可知,该实验中自变 量为是否喷施NaHSO
3
溶液,因变量是水稻光合速率,
其它为无关变量,在实验过 程中要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所用实验材料的株型、
长势等条件要基本相同.
光合 作用的光反应过程中产生ATP和[H],用于暗反应,图2中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三
碳化合物、C 表示有机物、D表示五碳化合物.
【解答】解:(1)②该实验中自变量为是否喷施NaHSO
3
溶液,因变量是水稻光合速率,
其它为无关变量,在实验过程中要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 的干扰,所用实验材料的株型、
23 24


长势等条件要基本相同;实验操 作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喷洒一定量的蒸馏水,实验组
喷洒1mmolLNaHSO
3溶液.
③根据图1,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喷洒NaHSO3溶液的植株光合速率均高于喷洒蒸馏水 的
对照组,说明NaHSO3溶液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均能提高水稻植株的光合速率.
(2)光 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可以产生ATP,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图2中A表示
二氧化碳,B表示C
3
,C表示光合作用产物糖类,D表示C
5
,光反应增强,ATP和[H]增 多,
可促进暗反应过程中C
3
的还原进而促进二氧化碳的固定和C
5
的利用.
(3)根据题中信息,0.2μmolL的硫酸甲酯吩嗪和1mmolL的NaHSO
3
溶液效应相同,可
促进水稻光合作用效率,但二者无累加效应和抑制效应,即二者混合使用 效果和分别使用的
效果是一样的.据此信息结合图1可作出对应的条形图.
故答案为:
(1)
②株型、长势、叶片均一 蒸馏水 1mmolLNaHSO
3
溶液
③不同光照强度下低浓度NaHSO
3
溶液均可提高水稻光合速率
(2)类囊体 A、B、D
(3)如图

【点评】本 题考查考生的实验分析和设计能力,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意在考查考
生是否具备验证简单生物 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及
文图转化能力.

24 24

期末考试作文-机械设计答案


小学生法制教育资料-关于爱情的名言警句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凡尔纳的作品


除夕之夜作文-白兔和月亮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2015什么年


热门话题作文-胸有成竹的来历


校园征文-唐不辱使命


关于暑假的作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本文更新与2021-01-07 01:2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49930.html

答案与解析 2012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