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我心中的美景上海世博园核心景观定位与设计方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1-01-07 10:58
tags:2010世博会主题

我们不能在一起-人生感悟散文

2021年1月7日发(作者:俞福良)


上海世博园核心景观定位与设计方案
近年来,国内对产业用地的生态恢复和再利用 开始引起学界的关注,一些研究
和探索性的实践相继出现[1]-[10]. 所以,当上海市政府将世 博会会址选择在中国一
个多世纪以来的工业重地的黄浦江时,对设计界来说一开始便是充满挑战与机会,
因此也成为近几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11]-[13].在世博园总体规划方案确定后,当局
将世博园建设的启动区和重点放在了核心区景观,即规划在黄浦江东岸世博中心绿
地。地块总面积42公 顷,其中公共绿地部分29公顷,公共活动中心用地和演艺中
心用地13公顷。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 院与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分别
于2006年2月完成了对世博园区整体景观前期定位的研究,并 于2006年6月完成
了中心绿地景观的设计方案。
本文重点讨论的部分是世博园浦东中 心绿地景观(42公顷)的整体定位,和
其中公共绿地部分(29公顷)的方案设计。在世博会期间,中 心绿地承担着各种
庆典、表演、展览、会议等活动,同时也是游客游览、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会后,园区将成为上海市的休闲娱乐及创意文化产业中心。所以,世博中心绿地既是
世博会的绿地,更 是一个滨江的绿地、城市的绿地。
1、世博中心绿地的定位研究:框架与结论
20 10上海世博会会址是上海黄浦江两岸开发、旧区改造和产业布局调整的重
点地区,也是上海进行新一轮 城市空间拓展、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的重要地段,
是一个兼具多重内涵的场地,其景观规划设计涉及城 市中心区复兴、棕地恢复与再
开发、滨水区规划、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等诸多方面的课题,因而很难从某 个单一
的角度对它进行准确的规划定位。本研究拟从以下四个层面来把握世博中心绿地的
定位:
1.1 上海缺什么?
从时间轴和空间轴的分析回答上海缺什么的问题。首先追溯了 上海市公园绿地
历史演变的过程,探讨了社会经济驱动力如何改变市民的休闲方式;通过城市尺度
的生态问题剖析,重点是关于公园绿地结构、功能及其与其它城市用地的相关分析,
从自然和人的角度 寻找上海市生态环境与休闲游憩的需求缺口,为场地功能定位提
供思路。结论概括为: 上海需要方便可 达的大型绿地,期待与水结合尤其是城市
湿地公园和植被多样化的公园,要求主题鲜明、活动内容丰富。
1.2 场地能做什么?


场地禀赋研究回答场地能做什么的问题,分 别对场地景观过程、建构筑物、现
状植被、场地故事等四个角度分析场地的适宜性,同时指出场地规划所 受到的限制
和面临的问题。结论概括为:场地具有丰富的、价值很高的工业遗产,大量的工业
建 构筑物都可以再利用,又有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如果能充分挖掘利用,可以形
成独具特色的世博景观。

1.3 2010年的世博会需要什么?
从两个方面来确定,一是基本 的功能需要,主要是世博会期间人流的疏散要求。
预计,世博会期间每天将有七万人次的高峰人流,世博 绿地必须为缓解人流压力,
特别是在紧急事件发生时,提供便捷、安全的疏散机会;第二个方面是景观应 该给
世人展示什么?客观上讲,2010世博会无疑将展现中国经过几十年快速的发展所
带来的 巨大财富积累和强大的综合实力。但是,回应中国巨大的人口压力、严峻的
能源和环境危机、以及和平发 展的承诺,世博园核心景观要展示的不应该是中国有
如何具有威慑力,也不应该是财富的炫耀,而更应该 是国人的环境危机意识的流露,
展示如何通过技术和文化的发展来解决这些问题的信心,而不是给世界带 来威胁。
所以,应该避免铺张及巴罗克式的景观展示,而更应强调生态与环境的忧患意识和
治理 尝试,以及对人的关怀和对足下文化的珍惜。
1.4 世博园核心景观区的定位
综 上所述,得出上海世博核心区景观的总体定位:是基于生态设计原则、尊重
场地的工业遗产、满足多重体 验需求的大型滨江绿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滩”的回归——生态可持续性。通过水体、土 壤和动植物群落的恢复,将
自然重新引入城市中,营造便利可达的城市绿核,重塑“滩”的形态,恢复黄 浦江两
岸自然滩地的生态景观;
2)场地记忆——文化的传承。保留场地中承载了近现代 工业文明的建筑物、
构筑物、工业活动印迹和故事,让参观者可以追溯场地的记忆;
3) 多重体验——人性的场所。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融体育活动、休闲游
憩、科普教育、艺术创意于一体 ,营造丰富多彩的体验空间。
2、场地问题与挑战


上述定位研究明 确了做什么的问题。在进行具体设计时,必须对具体问题提出
解决对策。本场地面临五大问题和挑战:
1)滨江洪涝:如何利用场地的滨江特点,利用雨洪和海潮作用下的间隙性水
位变化, 形成既安全又富于景观特色和满足使用功能的绿地?
2)生态重建:如何将一块工业棕地,恢复为 生态安全,环境良好的再生绿地,
为区域和场地提供生态服务;
3)人流疏散:展时和展 后的人流量变化很大,如何在会展期间满足大量人流
的疏散和滞留需求,同时会后又能方便而经济地转为 可持续的日常游憩绿地需要?
4)工业遗产利用:如何保留和再利用场地中的工业遗产,使之成为 绿地的有
机组成和特色景观,并能满足新的使用功能?
5)文化展示:如何根据场地特色 、配合世博主题,形成绿地的文化特色,展
示中国人对待环境与文化的态度,和创造光明未来的努力。
3、设计策略
为综合解决以上五大问题,提出四大设计策略
3.1 “双堤夹镜”的绿色基底:整体结构为两条防洪堤夹一系列湿地(“镜”)的
格局,体现自然力与人文, 生态与艺术,安静与热闹的递变与调和,分为:
1)临江滨水带:分布在100年一遇防洪堤之外 ,由不同类型的生态堤岸、湿
地、码头等构成,滨江栈道贯连期间,使人与日常的潮水和江波相呼吸,并 感受丰
富的滨江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路;
2)内河湿地带:分布在百年一遇防洪堤和千年一 遇防洪堤之间,由湿地和溪
流。中间的泡状景观元素由水泡、树岛、灌木岛等多样化的生境所构成。斑块 的边
缘效应和隔离效应,为水体净化、多种鸟类和生物的栖息创造条件,并营造出丰富
的景观效 果。内河湿地的水是经处理站净化后的黄浦江水,通过湿地的过滤自净作
用,形成清澈的湖水,再利用太 阳能和风能输往场地其他区域使用,充分体现生态
环保理念。
3)夹岸疏林草地带:分布 内河湿地两侧,为缓坡草地和乡土乔木林,自水边
至防洪堤顶林木由疏而密过渡,基调树种由落叶的枫香 和乌桕过渡到常绿的香樟
林。在世博会期间,此区域绿地承担一定的人流疏散作用,平时则是轻松的休憩 地。


4)堤内庭院艺术带:分布在1000年一遇防洪堤之内侧,靠近展馆一带, 其一
边是防洪堤,另一侧是高架步道,展区通往绿地的南北道路划分出多个地块,利用
这些地块 设计了十五个小庭园,它们构成环境艺术“ 容器” 嵌入防洪堤的土坡中,
形成半围合的庭院展示空间 。在这十五个庭园中,将生态环保新技术与景观相结合,
充分展示了人类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技术,包括太 阳能利用、雨水收集和水能利用、
废旧材料再利用、风能、屋顶花园新技术,等等。体现未来的城市和如 何使生活变
得更美好的绿色、环保、节能主题。
这些庭院式的艺术“容器” 不仅增强场 所的趣味性,而且为参观者创造了环境
优美的疏散、休闲和等候空间。会展后由于功能的改变,可以根据 需要保留部分庭
院,其余可作为每年一度的园艺和环境艺术展示空间。
这种“双堤夹镜” 的结构将大大减少场地改造的土方工程,同时能在最短时间内
形成多样的生物栖息地,使中心绿地发挥综 合的生态服务功能。
3.2 四种道路,建立便捷的交通和丰富的体验路网
与生态绿色地基地的自然和人文属性相对比,在绿地基底之上构建四种道路,
构成交通和体验网络:
1)东西向便捷通道: 它们是南北向直线林荫步道,连接展区和绿地,直到江
边。它们分 别与展区的空中廊道和地面交通相联系,同时是视线通道,将视线引到
黄浦江。会展期间,用造价低廉而 富有江南特色的竹材铺成10米宽步道,以利大
量人流疏散,展后撤掉竹编,而恢复成2.5米宽的步道 。
2)堤顶曲道:沿千年一遇防洪堤开设,分别由自行车和步道构成的林荫路,
也是必需 的消防通道和服务车行道。防洪堤本身为蜿蜒起伏的小山丘,堤顶路随之
蜿蜒蛇行。
3) 谷底折线栈道:由红色钢板构成,穿越于湿地和树岛之间,连接多个景观
结点,使步行其上的人获得独特 的体验。
4)滨江直线步道:与自然而多变岸线相对比,设计一条直线型木栈道,体验
变 化多样的江岸景观和生物群落。
3.3 多个文化主题结点,展示上海的过去-现在-未来
绿地中分布了多个文化主题结点,包括:世博庆典广场、综合服务中心、龙门
吊休闲广场和 休闲吧等四个功能结点,和现代庭院艺术带中的15个主题园。其中


前三个结点都是利用 现有工业遗产和建构筑物改造利用而成,是过去城市记忆与现
在都市时尚生活的有机结合;世博庆典广场 则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上海蓬勃发展
和新时代海派文化的体现;而主题艺术园则是新科技和新的环境伦 理对未来城市生
活的预示和引导。
3.3.1 世博庆典广场
庆典广场位 于场地中部、世博轴与黄浦江相接的区域。它以世博轴为依托,与
演艺中心建筑相邻,是世博会核心绿地 中最大的人流集散场地,担负着会展期间4
万人的容量,同时也面临着会后人流骤减带来的场地利用挑战 。
庆典广场主要包括舞台、观众台、VIP贵宾休息室、VIP码头、直升飞机停机
坪、 服务性建筑等,面积约2万平方米。其中舞台设置在与世博轴夹角为25度的
方向,纳东方明珠为舞台背 景。庆典广场延续景观设计的整体风格,舞台、观众台
等功能被抽象为大小不一的“泡”,各种“泡”的 材质、色泽均不相同,“泡”间场地基
质由再生环保聚合物透水材料铺设。庆典广场的遮阳采取了一种新 型的遮阳设施,
一种类似“竹灯笼”的“泡”,竹片编制而成,内部由氦气填充的透明空中漂浮体,形< br>状与广场中的铺地形状相似,既起到了遮阳的作用,又不会遮挡观演视线。若干个
大小各异的“竹 灯笼”使得整个庆典广场显得生动活泼。世博会后可随时拆除,拆下
来的竹子粉碎后可用作绿地的肥料。
3.3.2 综合服务中心
综合服务中心利用浦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原厂房改造 而成,为钢筋混凝土
与钢结构结合的大跨度空间,改造方案引入码头设施、咖啡厅、接待服务、邮局、< br>医疗和餐厅等新的功能重新赋予这个重要的场地元素以新的角色。
形式上,设计保留旧厂房 基本结构,去掉围护墙体及顶棚,其间设置架空平台
和新的建筑空间,基地层延续整个场地的湿地系统, 平台挖出“泡”状绿地。新建筑
多为大空间,材料以玻璃钢材为主。
3.3.3 船坞茶座
利用原有的船坞,结合场地中的龙门吊,形成一个休闲活动区,功能包括小卖、
茶室、咖啡吧。建筑在原地平上架空,形成高低错落的几层休闲平台,供人们休憩、
观景。原有的柱子保 留不做任何装饰,原有的龙门吊保留重新着色,形成核心绿地
中的一个标志。建筑造型力求简洁明快,材 料上以玻璃、钢材为主;轻巧的建筑与
现状龙门吊高大的柱子相穿插,形成丰富的景观效果。


3.3.4 休闲吧
休闲吧位于场地西侧,结合原有龙门吊布置风格独特的低层酒吧等休闲建筑,
建筑底层架空,简洁明快, 漂浮于湿地之上。休闲吧是世博会热闹之余的安静休
闲场所。会后,根据功能需要可改造成老年俱乐部或 其它功能。
3.4 生态与人文理念下的技术
生态与人文理念和技术贯穿全部设计过程,体现在:
a)生态护岸及生态防洪堤:根据水流动力情 况,分别用植物、网箱、抛石和
栈桥式的护岸,来解决水流冲刷问题,并建议循环利用大量建筑废渣。
b)乡土物种应用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及措施;
c)材料的节约和循环:本设计 使用竹材作为户外临时家具及荫棚和铺装材料,
展后撤除粉碎以作为有机肥料,体现节约和绿色理念;同 时,竹子为中国特别是江
南之盛产,富有特色,成本低廉,加工产品多样、设计灵活,可成为世博园景观 的
一大特色。
d)雨水收集、循环和绿色能源的利用:利用生物净化原理,通过岛屿结构 扩
大边界面积,提高生物净化效率;并利用太阳能和风能来进行水循环利用。
e)弹性的 会时和后设计:充分考虑会展期间高密度的人流需求,同时考虑会
后作为城市公园和绿地的需求。 户外设施都具有可拆卸的设计,尺度和空间上都
具有可恢复的特点,材料上度满足可循环利用的要求。
4、结语
世博会、特别是世博园的核心景观不应该作为中国向世界“耀武扬威”的场 所,
更应该成为中国向世界表达环境危机意识以及面对危机努力寻求解决途径的机会;
当我们掌 握几百、上千亿元的投资,雄心勃勃地建造世界一流的建筑和宏伟的世博
园时,我们不应忘记,一个“令 人难忘”(上海市领导语)的工程在于它能用最经济、
简单的手段,科学而艺术地解决问题。在这块场地 上的主要问题是诸如洪涝问题、
人流集散、生态重建、工业遗产的再利用问题,如果2010年的世博会 能经济而艺
术地、全部利用现有工业建筑来进行,那才是一个“令人难忘”的、让我们值得骄傲
的世博会。世博园核心区的景观方案便是这样一种尝试。
注:项目委托单位: 上海世博土地控股有限公司,上海市绿化管理局研究与
设计单位: 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项目负责


人与首席设计师: 俞孔坚主要前期研究人员:方琬丽 程成 奚雪松主要设计人
员:凌世红 Malte Selugga 潘阳 张静 刘向军 丁红霞 牛静 龙翔 张媛
林少华 臧亚南 袁天远 何美才 邵宗博 Tom Kloepfel Krischan Payne
参考文献:
[1] 李林, 魏卫。国内外工业遗产旅游研究评述[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 2005 (8):45-47.
[2] 刘伯英,城市工业地段更新的实施类型[J] .建筑学报,2006(8):21-23.
[3] 刘扶英,栗德祥 ,唐山市古冶区工业废弃地活化与再生策略研究[J] .建筑
学报,2006(8):24-27.
[4] 王建国 ,戎俊强。关于产业类历史建筑和地段的保护性再利用[J] .时代建
筑,2001(4):10-13.
[5] 阮仪三,张松。产业遗产保护推动都市文化产业发展——上海文化产业面
临的困境与机遇[J] .城市规划汇刊, 2004(4):53-57.
[6] 张松。 上海工业遗产的保护与适当再利用 [J] .建筑学报,2006(8):16-20.
[7] 沈琴 ,赵铁政。棕地与绿色空间网络——唐山南湖采煤沉陷区空间再利
用[J] .建筑学报,2006(8):28-30.
[8] 俞孔坚,庞伟。理解设计:中山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J] .建筑学报,
2002(08):47-53.
[9] 俞孔坚, 刘向军 ,张蕾 ,贾军。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实践[J] .景观
设计,2006(4):72-76.
[10] 俞孔坚,方琬丽。中国工业遗产初探[J] .建筑学报,2006(8):12-15 .
[11] 刘会远。上海该如何为筹办世博会及保护江南造船厂重要遗迹交出理想
答卷? [J] .现代城市研究 2005(7):8-19;2005(8):14-21;2005(9):6-12;
2005(1 1):4-11;2005(12):12-19.
[12] 吴志强,邓小兵。 从技术主义到理想主义—全球化背景下上海世博会理
念的建立[J] .规划师, 2005(2), Vol. 21:P75-78.


[13] 周汉民。世博会是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契机[J] .城市规划学刊,
2004(2):1-5.

会计实习报告心得-李逵负荆


失败者的飞翔-杂志约稿


信件范文-圣诞老奶奶


2012思想汇报-桃花瓣


我的班主任作文600字-有关端午节的图片


坚强的心作文-没有摩擦力的世界


六级作文常用句型-试卷讲评课


神秘古堡-哲理句子



本文更新与2021-01-07 10:5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51586.html

上海世博园核心景观定位与设计方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