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2013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和答案(答案详解+作文解析、例文)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1-01-11 03:57
tags:山东省高考作文

建党60周年-师德培训心得体会

2021年1月11日发(作者:翟月卿)


2013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和答案(答案详解+作文解析、例文)
2013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版)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校订(jiào) 戛然(jiá) 佝偻病(gōu) 自怨自艾(yì)
B.降服(xiáng) 惊诧(chà) 超负荷(hè) 流水淙淙(zōng)
C.奇葩(pā) 胴体(tóng) 拗口令(ào) 三缄其口(jiān)
D.称职(chèn) 谄媚(chǎn) 一刹那(shà) 良莠不齐(yǒu)
【答案】A
【解析】B流水淙淙(cóng)C胴体(dòng)D一刹那(chà)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五台山位于山西东北部,是我国著名的佛教胜地,山上有许多寺院,善男信女
络绎不绝。
B.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故有领土,这在历史和法理上都是清
楚的。
C.作为一位大山深处的乡村教师,他不单给孩子们上课、辅导,还细心照料他们
的生活。
D.对峙的双方情绪激动,箭拔弩张,幸亏民警及时赶到,才避免了—起暴力事件的发
生。
【答案】C
【解析】A“佛教胜地”应为 佛教圣地”;B“故有领土”应为“固有领土”; D“箭拔
弩张”应为“剑拔弩张”。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阳春三月,一位老人在杭州西湖岸边展示他高超的拳脚功夫,引来许多行人侧目观赏。
B.大学毕业已经十年了,其间,他换过几种不同性质的工作,但始终没有放弃专业学习。
C.老王一直热衷于收藏,每当得到心仪的藏品,喜悦的心情总让他如坐春风,夜不成
寐。
D.此前中国航空西南分公司一直与四川航空公司鼎足而立,所占市场份额相差无几。
【答案】B
【解析】 A“侧目”形容对对方敬畏或者愤恨,此处用来形容人们欣赏的状态是不对
的。
B此题学 生易误认为“其间”一词应为“期间”,“其间”与“期间”都表示在某
段时间里面或某个时期中间,其 中“其间”也可以理解为“那段时间里、那个时期中”,但
“其间”一词可以单独充当表示时间的状语, 而“期间”不能单独充当时间状语,使用时它
的前面必须添加修饰语。C“如坐春风”指像坐在春风中间 。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
相处并受到熏陶。这里用错对象。D“鼎足而立”指像鼎的三只脚一样, 三者各立一方。比
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1 17


2013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和答案(答案详解+作文解析、例文)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最近两天,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 、黄淮、江淮、汉水流域、贵州等地的日平均气温
达到了入夏以来的最高值。
B.《新民丛报 》虽然名为“报”,其实却是期刊,是梁启超等人于1902年在日本横
滨创办的,曾产生过较大影响。
C.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他不得不认真思考公司的业绩为什么会下滑,怎样才能
打开产品的销路?
D.新鲜大米,手感滑爽,米粒光洁,透明度好,腹白很小(米粒上呈乳白色的部 分),
做出的米饭清香可口。
【答案】B
【解析】 A并列不当,“京津地区、华 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域、贵州等地”
应该改为“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 域,贵州等地”。 C不是疑问语
气而是陈述语气,故最后的问号改为句号。D把“(米粒上呈乳白色的 部分)”放到“腹白”
后面,解释成份要紧贴在被解释的词后面。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 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
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
B.跟随广播学习 英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过大部分电台英语广播的语速较快,
对于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确实感到困 难。
C.这种新研制的牙膏香气浓郁,清新爽口,去污洁齿力强,而且不损伤牙釉质,能保
持 牙齿洁白光亮,深受消费者喜爱。
D.当今的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相互依存,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格局,
是—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答案】C
【解析】A有歧义,“两 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有歧义。B不合逻辑,主客体颠倒,应
改为“对于初学英语的人来说听起来确实感 到困难”。D主宾搭配不当,“世界”不是“时
代”。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 ,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
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 、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
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 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
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 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身就是道,
2 17


2013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和答案(答案详解+作文解析、例文)
就是宇宙 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主要面目。
烟林寒树,雪夜归舟 ,深山萧寺,渔庄清夏,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
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 ,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
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 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
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 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
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 清晖中浮动,真
是宁静幽寒之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 。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
的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 己与尘世的
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 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
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 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
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 天爽气澄,落日横烟冷,
寂寞草玄亭,孤云乱山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 死寂,然而,
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缥缈,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
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 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
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 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
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 山无人,水流
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 ,即
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
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
3 17


2013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和答案(答案详解+作文解析、例文)
(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
6.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
B.它体现这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
C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们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D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
【答案】D
【解 析】A原文中说的是“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
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 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而并没有说化解了这种冲突。B 原文
是说“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 ”,而并未说这种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
容。C原文中并未提到“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 面目”,无中生有。
7.关于中国画对“静寒之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的习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B.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景,画家都力图营造空寂的氛围,驱除喧嚣,归于幽静。
C.画之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
D.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境的生趣。
【答案】D
【解析】D对应原文“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 而,
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缥缈,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
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可知是将“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
全然荡去, 而不是用它反衬生机。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境界。
B.第④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
C.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
D.静之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纯粹性”。
【答案】A
【解析】 B第④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为了论证“是在静寒中表现生 趣,
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C题干中两者并未构成因果关系,且原文中并未
提及中国画是听觉艺术。D原文中说“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而并未说“静之
寒就是空之寒 ”,且中国艺术保持“自然的纯粹性”与“静之寒”“空之寒”没有关系。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看松庵记
宋濂
4 17


2013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和答案(答案详解+作文解析、例文)

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诸山为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洼下者,状类箕筐,人因号
之为“ 匡山”。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松上薜萝份份披披,横敷数十寻,嫩
绿可咽。松根茯苓 ,其大如斗,杂以黄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之可茹。
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庵之西南若 干步,有深渊二,蛟龙潜于其中,云
英英腾上,顷刻覆山谷,其色正白,若大海茫无津涯,大风东来,辄 飘去,君复为构烟云万
顷亭。庵之东北又若干步,山益高,峰峦益峭刻,气势欲连霄汉,南望闽中数百里 ,嘉树帖
帖地上如荠,君复为构唯天在上亭。庵之正南又若干步,地明迥爽洁,东西北诸峰,皆竞秀献状,令人爱玩忘倦,兼之可琴可弈,可挈尊罍而饮,无不宜者,君复为构环中亭。
君诗书之暇, 被鹤氅衣,支九节筇
①①
,历游三亭中。退坐庵庐,回睇髯松,如元夫、
巨人拱揖左右 。君注视之久,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与古豪杰共语千载之上。君乐甚,
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 ,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箫
音以相娱。君唶

曰: “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遂以名其庵庐云。
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 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
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为, 将鄙世之胶扰而不
之狎耶,抑以斯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金华宋濂窃不谓然。夫植物之中,禀贞刚 之气者,
唯松为独多。尝昧昧思之,一气方伸,根而蕴者, 荄而敛者,莫不振翘舒荣以逞妍于一时。< br>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则皆黄陨而无余矣。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
之君子 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自立;
及其为时而出,刚贞 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未尝与松柏相悖
也。或者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 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
(选自《宋濂全集》,有删改)
[注] ①九节筇(qióng):一种竹杖。②唶(jiè):赞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5 17


2013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和答案(答案详解+作文解析、例文)
A.采之可
茹 茹:吃
B.皆竞秀献
状 秀:开花
C.被鹤氅
衣 被:通
“披”,穿着
D. 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 狎:接近
【答案】B
【解析】B选项中的“秀”为“秀美”的意思。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人因号之为“匡山” B.蛟龙潜
于其中
不如因善遇
之 州司临门,
急于星火
C.可挈尊罍而饮 D.
今乃以“看松”名庵
与嬴而不助五国
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答案】D
【解析】A“因”:因此;趁机。 B“于”:在;比。 C“而”:表修饰;表转折。 D
“乃”:竟然。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描写匡山松树一组是
①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 ②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
③嘉树帖帖地上如荠 ④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
⑤日歌吟万松间 ⑥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
A.①③④ B.②③⑤ C. ①④⑥ D. ②⑤⑥
【答案】C
【解析】②是说薜萝,③只说是嘉树,⑤说的是章三益。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匡山位于龙泉的西南面, 因为四面高耸,中间低洼,形状如“箕筐”而得名。它景色优
美,引人入胜。
B.章三益在匡 山上盖了草舍后,又根据草舍周围环境的特点建造了三个亭子,在亭中弹琴、
下棋、喝酒。
6 17


2013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和答案(答案详解+作文解析、例文)
C .章三益读书之余,常在松间歌吟,与松树心意相通,精神想合,深得看松之趣,因此把
草舍命名为“看 宋庵”。
D.宋濂不同意龙泉人士对章三益的看法,他认为章三益无论隐居还是出来做官,都能像松< br>树一样坚持操守。
【答案】B
【解析】原文中只说“兼之可琴可奕、可挈尊罍而饮, 无不宜者,君复为构环中亭”
前面两亭并未提及。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
以自 见者。(5分)
【答案】章三益具有济世的优异才能,当福建贼寇逼近时,他曾经树起旗鼓,磨砺兵< br>器,率众击退了他们,大概是希望建立功业来显露自己。
(2)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 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
斯而已。(5分)
【答案】那些能够冒着 每年的严寒而不改变品行的,不是松树吗?因此从前的君子常常
借松树来激励自己,推求章三益的志向, 大概也是像这样的吧。
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 个特点:一是色白,而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
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 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
形象生动。
【解析】三四两句抓住“烟色如云白”使用比喻,以及“流”字的妙处展开回答。
(2)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
【答案】
诗人不眠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 开
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
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解析】作者“不眠”的原因明显集中在文中最后两句,因此比 较好找,但题干要求
“结合全诗”,故答题时要对文章的整体做以分析说明。
7 17


2013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和答案(答案详解+作文解析、例文)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 劝学》)
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2)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李清照《声声慢》)
子曰:“道不同, 。”(《论语?卫灵公》)
(4)闾阎扑地, ;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高山仰止, 。(《诗经?车舝》)
【答案】
(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不尽长江滚滚来
(2)寄蜉蝣于天地齐彭殇为妄作
(3)如今有谁堪摘不相为谋
(4)钟鸣鼎食之家景行行止
五、(12分)
16.在下面这段文字的画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要求:语意连贯,合乎逻辑。(4分)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 ① 我们只注重经济数量的增长,
而忽视质量的改善,对自然资源盲目开发, ② 竭泽而渔,势必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带来巨大的破坏,从而断送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③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是确保
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④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将难以实现。
【答案】1如果 2甚至 3因此 4否则
【解 析】该段文字由两句话构成,前一句讲错误的做法及可能带来的后果,后一句是
从前一句的错误做法中的 总结。由“只注重”“而”“势必”“从而”这些关键词可以看出
1处表示假设关系,故应该填写表假设 关系的关联词“倘若”“如果”等;而2处,前后两
分句是递进的关系,所以填“甚至”;3处后面就是 对上文错误做法的总结和以及不这样做
的反思,所以填“因此”和“否则”。
17.以下是某 中学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的一段主持词。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写
相应的语句。要求:句式一 致,字数相等,语意相关。(4分)
学生甲:老师,您坚守一方净土,用粉笔书写忠诚,默默无闻;
学生乙:老师,您耕耘三尺讲台, ;
学生甲: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付出的辛劳;
学生乙: ② 。
【答案】示例一:①用汗水浇灌希望,孜孜不倦②诗词歌赋,颂不完您带来的感动
示例二:①用双手托起未来,无怨无悔②赤橙黄绿,画不完您多彩的人生
【解析】仿写要注意“神似” 和“形似”。“神似”要求其主旨、情感、语意一致,
合乎逻辑,“形似”则注意句式、修辞、字数等相 同或相似。
18.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创造”下定义,不超过30字。(4分)
8 17


2013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和答案(答案详解+作文解析、例文)
作为人的 一种活动,创造包括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创造一定要获得成果。形形色色
的创造成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类是精神性的,即新的认识;另一类是物质性的,即新的
事物。这些创造成果不管以何种形式表现出 来,都必须具备“首次获得”这个必要条件。
【答案】创造是人首次获得精神或物质成果的思维和行为活动。
【解析】首先确定创造是人们 的一种活动,其次确定创造包括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两
方面,并且在概括时重点突出“首次获得”。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的(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活 着
余 华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夏季刚刚来到。
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 着茂盛叶子的树下,看到近旁田里一个老人和一头老牛。
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 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去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 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
人了。我啊,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 可寿命长,我
家里五口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孙子死后第二年,看看自己还得活几 年,我觉得牛还是要买的。牛是半个人,它能替
我干活,闲下来时我也有个伴,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话。 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
子似的。
买牛那天,我把钱揣在怀里走着去新丰,那里有个 很大的牛市场。路过邻近一个村庄
时,看到晒场上转着一群人,走过去看看,就看到了这头牛,它趴在地 上,歪着脑袋吧哒吧
哒掉眼泪,旁边一个赤膊男人蹲在地上霍霍地磨着牛刀,围着的人在说牛刀从什么地 方刺进
9 17


2013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和答案(答案详解+作文解析、例文)
去最好。 我看到这头老牛哭得那么伤心,心里怪难受的。想想做牛真是可怜。累死累活替人
干了一辈子,老了,力 气小了,就要被人宰了吃掉。
我不忍心看它被宰掉,便离开晒场继续往新丰去。走着走着心里总放不下 这头牛,它
知道自己要死了,脑袋底下都有一滩眼泪了。
我越走心里越是定不下来,后来一想,干脆把它买下来。
我赶紧往回走,走到晒场那里,他们已经绑住了牛脚,我挤上去对那个磨刀的男人说:
“行行好,把这头牛卖给我吧。”
赤膊男人手指试着刀锋,看了我好一会才问:“你说什么?”我说:“我要买这牛。”
他咧开 嘴嘻嘻笑了,旁边的人也哄地笑起来。我从怀里抽出钱放到他手里,说:“你数
一数。”赤膊男人马上傻 了,他把我看了又看,还搔搔脖子,问我:“你当真要买?”
我什么话也不去说,蹲下把牛脚上的绳子 解了,站起来后拍拍牛的脑袋。这牛还真聪
明,知道自己不死了,一下子站起来,也不掉眼泪了。我拉住 缰绳对那个男人说:“你数数
钱。”
那人把钱举到眼前像是看看有多厚,看完他说:“不数了,你拉走吧。”
我便拉着牛走去,他们在后面乱哄哄地笑,我听到那个男人说:“今天合算,今天合算。”
牛 是通人性的,我拉着它往回走时,它知道是我救了它的命,身体老往我身上靠,亲
热得很。我对它说:“ 你呀,先别这么高兴,我拉你回去是要你干活,不是把你当爹来养着
的。”
我拉着牛回到村里 ,村里人全围上来看热闹,他们都说我老糊涂了,买了这么一头老
牛回来,有个人说:“福贵,我看它年 纪比你爹还大。”
10 17


2013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和答案(答案详解+作文解析、例文)
会看牛的 告诉我,说它最多只能活两年三年的,我想两三年足够了,我自己恐怕还活
不到这么久。谁知道我们都活 到了今天,村里人又惊又奇,就是前两天,还有人说我们是“两
个老不死”。
牛到了家,也是 我家里的成员了,该给它取个名字,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它福贵好。
定下来叫它福贵,我左看右看都觉得 它像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村里人也开始说像,我嘿
嘿笑。
福贵是好样的,有时候嘛 ,也要偷偷懒,可人也常常偷懒,就不要说是牛了。我知道什么
时候该让它干活,什么时候该让它歇一歇 。只要我累了,我知道它也累了,就让它歇一会,
我歇得来精神了,那它也该干活了。
老人说着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向池塘旁的老牛喊了一声,那牛就走到老人身旁
低下了头,老人 把犁扛到肩上,拉着牛的缰绳慢慢走去。
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 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
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 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
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 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
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节选自余华《活着》,有删改)

19.小说中老人与牛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4分)
【答案】①老迈年高;②饱尝活着的痛苦和艰辛;③表现出生命的韧性。
【解析】通读全文,按顺序分析提炼,由表及里,同时注意结合文本。
20.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
(1)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2分)
11 17


2013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和答案(答案详解+作文解析、例文)
【答案】运用比喻,将牛比喻为自己的孩子,形象生动地体现老人对亲人的渴望。
(2)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2分)
【答案】细节描写, 通过“沾满了泥”、“微微晃动”等细节表现出老人与牛的老态
和劳作之后的疲惫。
【解析】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可从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着手,再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21.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答案】①点出了老人的乡间生活 环境;②透露出乡间的生活都顺应着自然的规律;
③以此结尾深化主题,增添了小说的意味;④照应开头 环使文章结构完整。
【解析】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衬托形象、推动 情
节、升华主旨等,本文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可从以上几个角度和结构角度进行思考。
22.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活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6分)
【答案】①“活着”概括 了老人、老牛的生存状态;②让读者体味“活着”的滋味;
③产生如何对待生命的思考;④形象生动,言 简意丰,耐人寻味。
(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分析文章题目可从内容、结构、情感、主旨等角度进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定和
[注]
是个音乐迷
沈从文

①“定和是个音乐迷”,这句话从亲友口中说出时,包含了一种温暖的爱,而且说 明定和
为人与他一群姐妹兄弟性情癖好的稍稍游离。
②我初次见定和还是民国二十年以前。他 正在美专学习图案画,对于照相特别发生兴
趣。可是图案画在中国,提倡者既不知从中国的铜玉木石和丝 毛织物艺术品参考取法,又缺
少用欧美精美图案作底子,且当时作用仅限于供应上海商业市场商品标志的 需要,无前途可
想而知。照相又只是从光影分配布置中见巧的艺术,其艺虽巧,学成亦不甚困难。蕴藏于 定
和生命中的特长,即那点混合了忧郁幻想与奔放热忱而为一,对艺术几乎近于宗教虔敬的情
绪 ,欲消纳它,转移它,当然只有用无固定性音符捕捉热烈而缥缈观念、重新组织加以表现
的音乐,方可见 功。定和因此就改学了音乐。这过程实由着迷起始,音乐迷的称呼即由此而
来。
12 17


2013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和答案(答案详解+作文解析、例文)
③二十六 年春天,有位常走江湖的西洋朋友从上海过北平旅行时,他告诉我认识了一
个朋友,这人名张定和。认识 以后从名姓上才想起一定是我的亲戚,这位西洋朋友说,定和
身上的可爱处就是那点超越功利世故的单纯 气质,他觉得这是当时中国青年少有的气质。他
们那时一同住在法租界霞飞路附近一条马路上,各据一小 房,比邻对窗,原本不相识。西洋
朋友虽热爱人生,可不惯在已够骚乱的上海弄堂房子中从耳朵浸入西洋 古典音乐。定和却刚
好买来一个廉价收音机,又借来个留声机,把两种刺激耳膜的玩意儿,终日轮流开放 ,闹得
个神经质的朋友简直要神经衰弱。最不能使洋先生原谅的,也许还是定和午夜以后还在窗边
手舞足蹈的狂态:一脑子古怪欲迸而未迸的狂态。这个有修养的老洋人真上了火,皱了个八
字眉摇头说 :“嗐,艺术家,你难道当真已经和地球那边有些人一样,为音乐着了迷吗?”过
不久,他们在法租界的 小饭馆同吃饭时,偶然有了说话的机会,一谈天,才知道定和原来当
真是个音乐迷。肖邦、巴赫、莫扎特 ,或这位或那位,总之,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
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 纪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他的可爱
处就是那点狂与痴混合作成的无可比拟的忠诚,简直是病入膏肓 ,不可救药。这位久住中国
的洋先生说:“这性格太可爱了。我就想不到十五岁就玩政治、二十岁就吃政 治饭的早熟的
中国青年中,还有你这么一个天真烂漫的人!”从此他们成了好朋友。
④九年前 的八月二十一,上海战事正十分激烈。定和担心他的乐谱会丧失,抱了一堆不值钱
的物事,由上海回到苏 州家中。看看家中那一房子旧书,那几大箱旧画,以及那些老式大皮
箱中的世传的珍贵古玩、貂褂狐裘, 觉得不拘是什么,都在战争中无意义,存在或遗失,对
于他都无多关系。临走时,只是抱了那一捆沉甸甸 的本资料来自广祥大语文旧乐谱,上路向
后方跑。苏州,合肥,武汉,一直跑到重庆,知道音乐迷的资格 还存在,方才停住放了心。
身边除了一堆使个人发迷的乐谱外一无所有,好,那就啃乐谱吧,于是在国立 戏剧学校教音
乐了。这就是他后来作曲和近十年话剧发生重要关联的原因。过不久,他又离开了剧校,转
13 17


2013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和答案(答案详解+作文解析、例文)
入重庆中 央广播电台,任作曲专员,定期将新作的抒情歌曲,或与战争时事有关的新歌曲,
由电台广播。
⑤在困难的局面下,对伟大文学能产生如何作用,我不免感到困惑——可是却保留一
点希望,即文学或 其他艺术,尤其是最容易与年青生命结合的音乐,此一时或彼一时,将依
然能激发一些人做人的勇气和信 心,使之对一切不良现实所形成的信仰敢于怀疑,承认以外
还知否定,于明日将来接受更大挫败时,始终 不至于随便倒下或退逃躲避,这点希望使我想
起“音乐迷”三个字的庄严意义。定和的年龄刚过青年而转 入壮年时代,过去的“迷” 既已证明
了迷的收获,而他自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涉。
(选自《沈从文全集》,有删改)
[注] 定和,即张定和,著名作曲家,沈从文夫人张兆和的三弟。
19.本文第②段介绍“我”与定和初见时的情形,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答案】①交 代了定和选择音乐的过程和原因;②引出“音乐迷”的由来,呼应题目,
为后面写他对音乐的痴迷作铺垫 。
【解析】通读第二段后分析提炼段落内容可知,定和转为学习音乐的原因,突出了他
对艺术 的虔敬及其艺术情怀,并且点题。
20.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兔子的含意。(4分)
(1 )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的
人物,早已把定和 征服了。(2分)
【答案】①肖邦等西方音乐大师一生沉迷于音乐,又用音乐长期影响了世界;②定和
被他们的作品征服,同时也像他们一样痴迷于音乐。
【解析】前半句体现了音乐艺术在国外盛 行已久深入人心,后半句体现定和对音乐家
的崇拜、对音乐的熟悉、对音乐的痴迷。
(2)过去的“迷” 既已证明了迷的收获,而他自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还能作更庄严
持久的跋涉。(2分)
【答案】 ①定和痴迷音乐并有了相当大的成就;②作者认为他不会满足当前成就,而
会在音乐 之路上更坚定地走下去。
【解析】定和不仅迷音乐,更是迷艺术迷生活,这份痴迷还会让他取得更大的 成就,
收获更多的人生意义。
21.本文③④段通过哪些方面的内容表现定和对音乐的痴迷?请作简要概括。(4分)
【答 案】①定和在上海痴迷于古典音乐的情形;②定和在逃亡途中放弃其他而独带乐
谱;③重庆避难时继续迷 醉音乐并以此为事业。
14 17


2013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和答案(答案详解+作文解析、例文)
【解析】 耳朵倾听音乐,身体表演音乐,内心热爱音乐,战争中不弃乐谱,教授音乐,
创作音乐。
22.定和追求音乐的经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6分)
【答案 】①根据自身情况和爱好,确定目标,并为之付出最大的心力,当会有所收获。
②真正追求艺术,应保持 单纯的气质和忠诚的态度,不能急功近利。③要成事就必须持之以
恒,不能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④ 艺术能激发我们的勇气和信心,即使在困难之中,也
能给予我们鼓舞与力量。(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结合文章第5段进行提炼概括,可从年轻人应该热爱艺术热 爱音乐,做人需
要勇气和信心,对不良现象敢于怀疑,直面困难勇于经受挫折等角度结合文本谈体会。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
挑错, 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
回应。中国作协主席 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
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 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 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解析】
纵观几年的山东高考,我们不难发现,藏在作文题背后的主题,无非就是三个大方向。
世界所需要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价值观
世界所需要的正确的人生定位——人生观
青少年特有的精神风貌(理想、奋斗、挑战困难、质疑、公民意识)——世界观
今年亦是如此。首先我们先来看看2013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材料大意:铁凝、莫言小说中 的文史常识差错被《咬文嚼字》杂志挑出,近日引发网
友关注并热烈讨论。作家纷纷表示,只有敢于认错 ,感谢纠错人,才能免得谬误流传。
今年以材料作文为基本形式,之前不止一次的给学生讲过,作 文以材料作文为难度顶
峰,材料作文尤其以热点类和寓言类为最大难度,而今年的作文审题本身不难,符 合山东
卷出题“不藏考点,不考偏点”基本特征。今年的材料作文,考生们抽出稳定的审题时间
完成审题,还算比较顺畅,所以,只要围绕题目书写难度都不太大。
15 17


2013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和答案(答案详解+作文解析、例文)
其次 今年的“咬文嚼字”,还是有值得思索的部分,在命题主旨上,继承了“不平凡
的真善美”和“历史的哲 学的思辨”这两大不变的主题,“向内探究人性的魅力”与“向
外取得外物的倚助”的哲学矛盾,体现哲 学的内蕴。山东卷语文作文出题思路在探寻考生
对于社会、人生、自我的价值实现、人生定位等方面的思 索与评价层面继续加深,逐步走
向更广义的发展方向,更加注重成功的“内外兼修”。
从 审题点上来说,材料提出主干来对考生来说并非困难,文章沿着“权威人物”——
“被发现错误”——“ 诚恳接受错误”——“影响他人”的思维流程,这样我们就容易抽
取在题目中的相应信息,在整个的思维 流中,作家是一个维度而纠错人又是一个维度,也
就是说,从作家角度来看强调了“改变自我寻求人生价 值高度”“虚心接受错误实现自我”
这两个大层次,而在纠错人的角度来说“寻求真理”与“不迷信权威 ”也是可以突破的内
容,在内容中包含这些的属于完美审题。
关照价值观、人生观、世界 观这三观是山东卷的常态,在去年的山东高考中,孙中山
的名言体现着从关注个体到关注个人融合关注社 会,“外力”也会与“自省”一样,成为
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而在今年山东终于走上了“内外兼修”的道 路,总得来说,今年的山
东高考语文作文相对平稳,高分不易,分差不大将会是今年作文的典型状态。
附:范文
接受改变不负青云之志
也许莫言、铁凝们自己都没有发现, 他们承担错误、接受改变的特质为他们的成功提
供了强大地保障。“人生最大的幸运,莫过在他的人生旅 途之中发现了自己生活的使命。”
茨威格这样定义人生,在生活中,面对人生的困境,有的人选择了固执 己见,而有的人却
选择了接受改变,战胜困难与荆棘,探索生活的真正使命。承担错误彰显大师风范,人 们
理应接受改变实现精彩自我。
面对征程中的困境,人们总是接受改变,赢得人生。“仁 ”“礼”是你毕生的追求。
乱世群雄容不下你的“为政以德”“礼乐治国”,政治理想终生未遂,但这并 不影响因为
接纳错误,改变生命的轨迹而成为后世的模范。从政治到教育,风尘仆仆的奔波,言传身教的讲授,九尺七寸的身形渐渐佝偻,美髯青丝也挂上了霜雪;迂回漫长的逐梦路上五经、
《论语》 、七十二贤都是是你一路走来的见证者!孔子虽生不逢时,政治理想终生未遂,
但他诚恳接受改变,实现 人生抱负。纵使心中有对事业的理想坚定,若无接受改变的能力,
一切终为幻影。话语擎不起理想,豪情 撑不住壮志,理想的玉宇需扫除人生路上的种种错
误来建造。
当人们在矛盾中迎难而上继 续前行的时候,殊不知,承担错误、接受改变其实不仅仅
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大师境界。你爱山林,那 里有山下兰芽,短浸明溪;那里有松间沙
路,净无尘泥。那里有时时可见的翻空白鸟……可是投身官场, 屡遭贬谪让你伤痕累累。
16 17


2013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和答案(答案详解+作文解析、例文)
面对人生 的起伏,你勇敢的承受着人生的变化。接受改变,远离仕途的你依旧潇洒人生。
独登山顶,感受“料峭春 风吹酒醒”“山头斜照却相迎”的惬意。独涉山间,你有着“竹
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 意。苏轼,一个于孤独中笑傲人生的勇者,纵使
蛹蚕中只有黑暗相伴,但坚强的蝴蝶总能接受变化守住美 丽,而后刺破阴霾,实现人生价
值,绽放魅力。
因为承担错误接受改变,孔子走向了人生 新的高度;而因为将接受改变早已变为生活
的境界,苏轼也向历史诠释了人生的真正意义。而面对事业中 的艰难险阻,晚年的爱迪生
却拒绝接受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固执己见,最终电气公司走向破产,而给后 人留下了无
限唏嘘。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 的意志,恢弘的
想象,炽热的情感。青春是生命的源泉在不息地涌动。”厄尔曼这样定义青春。身处于青
春的我们不乏理想与信念,但面对人生的困境,唯有扫除人生的种种障碍,接受并勇于改
变,才 能真正走向成功的境界,实现自己的精彩人生,将自我融入“中国梦”的实现过程
中。



17 17

推荐一本书的作文-小学运动会稿件


珍藏的记忆作文-走进初三作文600字


鲸奇水上乐园-清平乐村居的诗意


09年高考满分作文-国庆手抄报版面设计图


弘扬民族精神作文-大声呼唤你回来


相互关爱的作文-养成教育主题班会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书笔记-高尔基的故事


观察日记大全-声明格式



本文更新与2021-01-11 03:5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63639.html

2013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和答案(答案详解+作文解析、例文)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2013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和答案(答案详解+作文解析、例文)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