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读后感 > 励志名言 >

王宏建艺术概论100题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1-01-25 06:27
tags:

-

2021年1月25日发(作者:关于恶女)
王宏建艺术概论
100








1.
召唤结构在意识鉴赏中的作用?




“召唤结构”
指艺术作品因布满空白点和未定点,
呈现为一种开放性的结构 ,
这种结构本身
随时都在召唤着接受者能动的参与进来,通过再创造将其充实、确定,使其得到 具体化。




实际上,艺术鉴赏的再创造属性,正同艺术作品的 “召唤结构”有密切的联系,正因为艺术
作品中包含着许多有待于鉴赏者去补充,
填塞的空白点 、
未完点,
它才可能引发鉴赏者的想
像力,并去进

行艺术再创造。 倘若一部艺术品通篇浅显,一目了然,毫无内在意蕴,那么
必然缺乏回味余韵,不值得去进行什么再创造 了。







2.
艺术作品的情节?由哪几部分组成?




情节是叙事性艺术作品中人物活动的有机连接与组合,是生活中矛盾斗争的发展演变过程,
也是人物性格 成长的历史。
它是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
表现人物与人物,
人物与环境之间
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所以情节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组成。在一些大
型作品中,有 的还前有“序幕”
,后有“尾声”
。序幕是故事发生前对故事的因由、背景、人
物关系 或作者意图作简要交代。
开端是故事发生的起点,
矛盾冲突的开始,
一般以主要人物< br>的出场为标志。
发展是矛盾冲突的逐渐激化,
是故事的演化进程,
它是情节中所 占比重最大
的部分。高潮是矛盾冲突的白热化,
故事发展到顶点,原有的平衡再难以维系下去。 结局是
矛盾冲突的结果,
是故事的收场。
尾声是故事结束后对人物事件发展的补充交代 ,
或给读者、
观众留下回味深思的余韵。








3.
试比较艺术中典型与意境的异同。




典型和意境都是艺术创作中的高层次形象,
是艺术家的最高追求,
也是最富于审美价值的艺
术形象和境界。




二者的共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



(1)
典型与意境同属于美学范畴。




(2)
均具有丰富而深邃的内在意蕴。




( 3)
在被欣赏接受时,都能够产生较为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充分地调动起欣赏
者的 联想和想像,激发起欣赏者投入再创造的状态之中。




典型与意境的区别主要在于
:



(1)
各自酌含义不同,




(2)
在艺术作品中的侧重不同。典型以再现为主,注重写实,以人物塑造见长,比较直接地
反映生活;




意境则以表现为主,注重抒情,以情景交融的画面见长,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比较间接。




(3)
典型与意境具有不同的特征。典型的特征主要体现特殊 性与普遍性的统一。而意境的特
征主要表现于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更能激发起人的美 好联想。
可以说典型的意义更多诉之
于人的理性思考,而意境的价值更多引发人的情感联想。二 者在审美效应上有一定的差别。







4.
简述表现发生说。




表现发生说认为艺 术起源于人类情感表现与交流的需要,
故此说又称“情感表现说”或
“心
灵表现说”< br>。这种说法曾受到西方许多文艺家和心理学家的拥戴。如托尔斯泰主张“艺术起
源于一个人为了要 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
。厨川白村把文艺看做“苦闷的象征”
等。影响较大的是奥地 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他认为艺术只不过是人的心理变化的表现,
把文艺的起源归根于人的潜意识活动 ,是人的本能和欲望的变相满足,是一种“白日梦”




持这类观点的还有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英国史学家柯林伍德和美国学者苏珊·
朗格等。< br>克
罗齐认为,
艺术的本质是直觉,
直觉的来源是情感,
直觉即表现。< br>因此,
艺术是情感的表现,
特别是抒情的表现。
科林伍德认为艺术的目的就是表 现情感。
因此,
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
是“真正的艺术”





艺术是艺术家的主观想像和情感的表现。
苏珊·
朗格 提出,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
造,


术晶是人类情感的表现性形式。

这些说法虽然强调丁人的主体意识、
主观感 情在文
艺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但割断了艺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同时也排斥了理性因素 在艺术中的
地位和作用,显然也是片面的。

·







5.
试述书法艺术的特征




(1)
线条与组合。




书法是以线条的组合、
变化来表现文字之美的艺术形式,
它主要通过用笔、
用墨、< br>结构章法、
线

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人的审美情操。




书法用的毛笔用兽毛制成,有软毫、硬毫和兼毫诸种,它们能够表现出 粗细、浓淡、虚实、
方圆、
厚薄、刚柔等种种线条。
书写在吸水性渗化性很强的宣纸上 ,能够创造出晕化的趣味
和墨色的美感,从而具有图画的美,使书法艺术更韵味无穷。




书法的组合包括结构与章法两种。书法的“结构”
。包括字的 结构,以及每个字的大小、疏
密、斜正等。书法的“章法”
,是指作品的总体布局,即整幅字从 总体上看应当错综变化、
疏密相问、具有节奏和气势,从而体现出整幅作品内在的神韵。




(2)
具象与抽象相统一。




中国历史上有书画同源的说法,
汉文字确实是从象形起源的。
因此。
不仅爷法文字的点画具
有形象性,
而且文字的字形结构也具有形象性的特征。
这使书 法带有一定的具象性。
但实际
上书法中的具象又不同于绘画中的具象,即使是象形字,也早巳脱 离·了事物的具体形象。
书法主要是以线条点画为艺术语言,
只能抽象地表现出书法家的思想情 感。
体现了一种抽象
的形式的美,




(3)
情感性与象征性,




书法艺术,历来 被人誉为“有情的图画,无声的乐章”
。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它最适宜表露
主观意念、情趣、感 受和理想,带有浓厚的抒情意味,

建构了一个性灵世界。

书法又常常
富于象征性。




俗话说
:
“书如其人”
,书法艺术往往凝聚着笔者的心力和精神,反映出作者的性格;气质和
审美情趣,诱发出一种独特的神韵气势和风格。成为书法家人格、品性的象征。







6.
艺术创作要经历那几个阶段?




艺术创作过程要经历艺术积累、
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 ,
它们是互相联系,
彼此交错
的。其具体内容是
:



(1)
艺术积累阶段。




大体包括材料储备、艺术发现和创作欲望三部分。




1
材料储备。艺术创作的基础是生活素材和情感的积累。艺术家只有搜集到大量生活的原始
材料 ,




才可能在此基础上选择题材、
提炼主题、
进行创作。
所以每个艺术家创作的第一步无不从积
累生活素材开始。




2
艺术发现。有了一定的生活和情感积累,艺术家的目光会更加敏锐,观 察力、感受力、想
像力、异常活跃,这时就会有更多的艺术发现。使艺术家有所激动,有所思考,并产生 将所
发现的东西表现出来的强烈愿望,这就启动了创作欲望
(
或创造冲动
)< br>。




3
创作欲望。所谓创作欲望,是在艺术发 现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推动构思并进一步付诸艺术表
现的心理要求和情感冲动。艺术感受愈真切,艺术发现 愈深入,创作欲望也就愈强烈。




(2)
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
是 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
以特定的创造动机为引导,
以各种
心理活动 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艺术意象得以创造和成熟的过程。




1
构思的方式及运作;




艺术构思是一项艰 苦、
复杂和充满创造性的精神性劳动。
为完成艺术构思的任务,
艺术家需
要采 用一定的方式,
将浩如烟海、错综复杂的生活材料重新组合,
并使之形成新的、具有丰
富内捅的艺术意象。艺术构思的方式是复杂和多样的,但一般常见的是以下
4
种方式。




A.
综合,是创造主体进行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




B.
·变形,是指艺术家在构思中以一定的审美原则为指导, 充分调动自己的审美想像和创造
能力,对客观对象做较大的改动和重建,甚至以违反常规事理的手法创造 艺术意象的方法。




C
。移情,是指艺术家在构思的 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外化,融人所表现的客观物象之中,
并生成新的审美情思的心理活动。




2
意蕴的凝结。





艺术意蕴是指艺术形象里所蕴含的美学意味,
它往往表现为一种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哲理
玄思或美学意境。




(3)
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
是指 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
运用艺术方法和艺术技巧,
将构思
成熟的艺术 意象转化为可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形象或艺术作品的过程,
艺术表现是艺术创造过
程的最后完成阶 段。




1
艺术意象的物化与表现。




艺术意象的物化与表现,
是艺术家将自己在艺术构思中已经基 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
符号,
并以物态化的形式得以显现,
使之成为具体、可感 的艺术形象、
艺术情境或形象体系
的过程。




2
艺术内涵的深化。




A.
主体在物化的表现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审美倾向。




B.
主体在物化的过程中应不断进行艺术语言的锤炼。




C.
艺术意蕴将在物化过程中获得提升。




D.
艺术内涵获得深化的表征是形象、意境或典型的生成。







7.
艺术意象?意识构思中的意象同艺术作品中的意象有何区别和联系?




艺术意象这个概念在习惯上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指“意中之象”
,即艺 术学在艺术构思当
中,出现于心中而尚未表现出来的形象。它属于作者意识中的“象”
,还没有 物化为可视可
闻的感性形象。艺术意象的另一种解释为“寓意于象”
。即指艺术作品中寄寓着艺 术家思想
情感和审美趣味的特定物象。
它是已经通过艺术语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
这 种意象由意与
象两部分统一构成,所谓“意”
,指人的意志、思想,情绪、理想、旨趣等,是包 容着理智
和情感的一种复合性心理构成。所谓“象”
,即指客观的、具体的、感性的物象。当然 ,上
述两种意象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
并有密切联系的。
因为艺术家构思中的意象最终 总要物化
为艺术作品申可感的意象,丽艺术作品中的“寓意之象”
,其实仍是艺术家构思的产物 ,归
根结蒂他仍都是艺术家主观情思同客观物象的有机统一。







8.
艺术批评的功能




艺术批评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 br>(
1)
对艺术作品而言,
艺术批评够作出深入的分析和判断,
指出其艺 术特色,
揭示其审美意,
评价其审美价值,使其审美潜能得封充分释放。




(2)
对艺术创作而言,艺术批评能够通过有效的信息反馈,予以积极的 推进。艺术批评是艺
术传播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之一。
能帮助艺术家更深刻地认识艺术规律,< br>也更深刻地认识自
己。
所以贺拉斯把艺术批评比之为
“磨刀石”
它虽不能直接切割东西,
却可以使刀更锋利,
使艺术创作更成熟。





3)
对艺术鉴赏而言,艺术批评能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理性分 析评价,加以正确的引导。艺
术鉴赏是一方个人的审美天地。
然而,
与艺术作品之间深 层审美沟通的建立并不是一件轻而
易举的事情。
而艺术批评却可以实现对艺术作品的深层透视,
将一般接受者难以达到的审美
层面开掘出来。
艺术批评的理性深度可似为接受者的鉴赏 活动带来宝贵的启示和实际的帮助。







9.
雕塑艺术的特征




(1)
物质与技艺的统一。




在所有造型艺 术中,
物质材料对审美效应制约最大的是雕塑和建筑,
不同的物质材料,
对于
雕塑晶的外观、气质、风格等均能产生巨大的影响,玉石、大理石、象牙、青铜、泥土等,
其本身就蕴含 着不同的审美意味。
此外,
技艺对于雕塑艺术也有重要作用,
除了艺术创作所
需的审美经验和艺术构思外,技巧性、制作性对雕塑也必不可缺,
雕塑创作本身·
就带有某种艺术制作的味道,雕塑家掌握的刀工,手法、技巧都对雕塑艺术的成败高低至关重要。




2)
造型与观念的融合。



< br>一般说,
雕塑的题材大多较单纯。
雕塑以实体性的形体为艺术语言,
这使它在题 材上受到很


限制。这决定了雕塑的造型必须追求单纯明朗,必须舍弃生活现象中大 量的偶然细节,
选择那些最有概括性和最富表现力的
:
瞬间形体动作与表情来塑造静止 而单纯的形象。
然而,
雕塑艺术的长处正在于把表现的单纯性同精神的内在性有机结合起来。< br>雕塑所表现的内在的
灵魂,所表现的情感、气韵、神采和精神,不能由外部注入,只能在形体的塑 造中“自内向
外”辐射。







10.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科学对艺术的 影响可以从两方面看出,
一是科学技术对艺术发展所产生的积板作用,
现代科
学技术为 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使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的产生。

为艺术创
造了 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
为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天、
地,
许多术形式就是伴随
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最明显莫过于电影。



< br>科学不仅指技术,
技术只是科学的操作、
应用部分。
科学更重要的是指科学思想 ;
科学观念。

科学思想、
科学观念对文艺发展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 两方面。
一方面随着自然力的逐渐征服,
人类将以一种新的世界观看待宇宙和社会,
在 这种情况下;
必然导致一些文艺形式的衰败以
至消亡,例如古代的神话史诗曾经耀人眼目,随着 科学思想
:
的深入,今天已失去了他们重
新产生的文艺土壤。
与此同时科学思 想·

观念又在不惭创造着、
催进着新的文艺形式诞生。
例如科幻文艺即为其 中一种。













11.
怎样理解典型人物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曾把艺术中的典型人物称之为“熟悉的陌生人”
。他说
:
每一个典型对于
读者都是似曾相识的不相识者。把典型人物称之为“熟悉的陌生人”
,这提法是 正确的,它
从典型人物的社会效应方面深剿地揭示了典型人物共性同个性的关系。
切典型人物都 是鲜明、
独特韵个性同集中、
深刻的某种共性的统一。
由于典型人物身上总能反映出社 会生活中某类
人或某种事物的本质共性带有谣堂的普遍性,
是人们所常见的,
所以会产 生似曾相识的
“熟
悉”
感。
另二方面,
由于典型人物个个都具有与众 不同的独特个性,
这种个性是不可重复的;
是作者独特的审美创造,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少见,所 以,

人们又会有“陌生”感。比如阿
Q
,他的“精神胜利法”
,他 那种虚荣好胜、自欺欺人的可笑品格,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
中国是一种弥漫于社会各阶层的恶劣国民性 ,
不少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沽上一点,
只是表现形
式不同而已;所以,
“阿Q
精神”是人们所熟悉的。但阿
Q
的具体个性,他那独特的思维方
式、语 言习惯、行为特征;比如被人欺侮挨打后僦说上一句“儿子打老子”来自我解嘲,因
头上长疮袍;葡忌讳 入说“亮了”等等言行举止,是罕见的,只有阿
Q
才会如此,所以,
人们又对他产生新 鲜感陌生感正是人物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构成了读者“熟悉”和“陌生”
的统一;只有“熟悉”而不“陌 生”
,便成为只有共性缺少个性的公式化、概念化人物;只
有“陌生”而无“熟悉”
, 则虽有个性却缺乏共性,容易变得离奇荒诞,沦人非理性主义泥
坑。所以,二者必须巧妙结合,缺一不可 。







12.
在艺术鉴赏的流程中主要包括那些审美心理活动?




艺术鉴赏流程是艺术鉴赏活动的全面展开,
是接受者由外及内由浅人深地感知、体验、
理解
艺术作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活跃着多种心理因素,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环节
:



(1)
直觉与感知。




接受者鉴赏艺术作品,
最先接触到的是外在的形式美。
对外在形 式美的发现和掌握,
主要是
通过直觉与感知来实现的。
审美直觉,
是审美主体 在审美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的一种不假思
索的直接迅捷的把握,
体现为对形式美的敏锐感受和对 审美意蕴的瞬间领悟的浑然一体。

美感知,
是审美主体调动相应的感觉器官对艺术作 品实现感性掌握。
审美感知主要是运用视
觉和听觉。
。审美感知不仅与艺术作品的外在 形式美相联系,而且已经开始涉及到了艺术作
品的内在审美意义。




(2)
体验与想像。




体验与想 像,是艺术鉴赏
.
流程的中心环节。审美体验,是接受者在直觉与感知的基础上,
切身 潜入艺术作品的规定情境,
融进艺术作品的形象世界,
同艺术作品交融为一的特殊心理
状态。
审美想像,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按照美的规律,将原有记忆表象重新化合,
以构成新的审美意象的积极心理活动。




(3)
理解与创造。




审美理解,是接受者 对艺术作品意蕴、特色、意义、价值等的理性认知。它既包括对作品的
语言、形式、形象、情境的审美掌 握和判断,也包括对作品的整体价值追追寻。

艺术鉴赏
的目标是接受者再创造的完成 。
再创造实际上贯穿于审美直觉、审美感知。
审美体验、
审美
想像、
审美理解等心理要素的积极活动之中。
接受者的再创造,
突出体现在对艺术作品形象
体 系的补充、完善、变异以及对艺术作品审美意蕴的丰富、引申、发展这两个层面。







13.
艺术批评有那些功能?




(1)
对艺术作品,
艺术批评能够作出深人的分析和判断,指出其艺术特色,
揭示其审美意蕴,
评价其审美价值,
使其审美潜能得到充分释放 。
许多艺术作品,
都是经过了艺术批评独具慧
眼的阐释与评价之后‘才受到接受者高度 重视的。




(2)
对艺术创作,艺术批评能够通过有 效的信息反馈,予以积极的推进。艺术批评是艺术传
播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之一。
艺术家总是处 于不断探索之中,
总是在已有创作成果的基础上
继续前行。而艺术批评则帮助其更深刻地认识艺 术规律,也更深刻地认识自我。





3)
对 艺术鉴赏,艺术批评能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理性分析评价,加以正确的引导。而艺术
批评却可以实现对艺 术作品的深层透视,
将一般接受者容易忽略的艺术特色指点出来,
将一
般接受者难以达 到的审美层面开掘出来。
也就是说,
艺术批评的理性深度,
正可以为接受者
的 鉴赏活动带来宝贵的启示和实际的帮助。







14.
艺术作品的形式?




艺术 作品的形式,
是指艺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
亦即作品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形式。


要指结构、
艺术语言、
艺术手法、
类型体裁等。
艺术作品 的内部联系通过内部形式表现出来,
包綦内容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组织方式,
主要指结构,
其外部表碉形态皇藏为外薛形式,
即表理,容的方式和手段,包括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类 型体裁等。







15.
艺术流派的形式大致可分为几种?




(1)
有组织、有纲领、有创作实践,自觉形成的艺术流派。






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艺术思潮的影响下,
常有一些艺术家为了 宣扬自己的文艺主张,
就寻找
志同道合的艺友,自组艺术团体,积极创作,从而形成一种有组织 、有纲领的艺术流派。例
如。
20
世纪初产生于意大利的未来派。




(2)
以一两个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为核心,围绕着一批艺术家自然而然地 形成的艺术流派。




这类艺术流派的形成,往往因一个或几个 有成就、有
-
威望的著名艺术家提出某种艺术主张
.
从而引起其艺友、学生 、
后辈的赞赏和推祟,
并在创作中有意学习模仿,形成一种比较相近
的风格特色。



(3)
由于艺术风格相似而被后人归结在一起的艺术流派。




这在文学流派中数量最多、
分布最广。
这种流振往往没有固定的组织和共同 的纲领
‘甚至没
有确定的成员,
主要是以作品风格为主。
它们因在题材内容上 、艺术形式上、作晶风貌上给
人较多近皿的感觉和印象,




人们
(
大多是后人
)
就把它们归为一种类型、一个个流派。







16.
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宗教影响艺术 ,
首先表现在宗教总是利用艺术来宣传宗教,
因而为艺术提供了宗教题材和内
容。
宗教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它既能促进艺术发展,也会阻碍艺术发展这一点上,与
此同 时,宗教又在一定程上阻碍誉艺术的发展,因为宗教总是要求艺术为宗教服务。

-
宗 教
对艺术的影晌有两面性
:
其有害的一面是,
它往往掩盖了文艺应该反映社会 生活的现实内容,
丽把虚幻的、歪曲酶内容作为文艺的对象,它会使人放弃对于现实美、
真的追 求。
其有益影
响是,
在宗教未成为一种统治力量,
未与政治结合时,
文艺可借用宗教故事的形象性和想像
力,
以及宗教文艺的独特技巧手法拓展文艺家的创作思路,
创作出一批别具二格的艺术珍品,
给人以巨大的美感享受。




艺术对宗教的影响主要表现于艺术参与宗教活动,
宣扬宗教思想,
以及渲染 宗教氛围等方面。
许多宗教教义往往借助于文艺作为宣传媒介,不仅以语言文字形式流传,也以绘画、雕 刻、
塑像形式四处出现,这在古今中外无数教堂寺庙中处处可见。







17.
艺术意境?有那些特点?




所谓艺术意境,
是指艺术形象或情境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 br>虚实统一,
能够蕴含和昭示深刻
的人生哲理及宇宙意识的至高境界。它是主体情感与客观 形象的有机统一。
“意”侧重于艺
术家情志、理想的主观创造,是情与理的结合;境,侧重于生 活形象的客观反映,是形与神
的统一。




意境的审美特征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
情景交融,韵味悠长。




意境是情思 与景物的统一。在文艺的意境中,
文艺家描绘的景物、
事物是情感的载体,
因而
是情感化的景物、
事物,
这就是
“化景物为情思”

同时,
文艺家表现感情时,
又必须渗透、
融化在景物和事物之中,也就是“化情思为景物”
。意境就是“化景物为情思”和“化情思
为景物”二者的有机统一。




(2)
虚实相生,象外有象。




虚与实是艺术辩证法中最重要的一对矛盾统一体,
虚实对比,
虚实相生,
晶我国倚统文 艺最
用的艺术手法。具有意境的文艺作品,艺术形象往往虚实结合,相互转化,以虚为实
+姬实
为枣
:
构一种虚虚实实,发人联想的艺术境界。所谓实境,是指文艺家运用文 字、线条、色
彩、声响吨动作、表等直接表




现出来 的实际存在的形象,
它能为欣赏者通过感官直接认识和把握。
所谓虚境,
是指文作品< br>借助实境的描绘间接地暗示象征而表现出来的形象。
它不能直接由感官把握到,
必须通过 想
才能感受到。
意境的虚实结合的特征,
给欣赏者提供了充分发挥想像的余地
‘欣赏者可以在
恕像联想中进一步补充、丰富作品酌整体意境。




(3)
含蓄蕴藉,意蕴深厚。




我国古典文艺一向重视含蓄美,
耐人咀嚼。
这一特点在意境中体现最为突出,
它是回避 直抒
胸臆,直白表现的一个重要途径。







18.
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必须具备的主体条件?




大致包括两方面,即文化修养和创造能力。




修养主要体现于下列几点
:



(1)
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倾向。




进步的 世界观和审美候向决定着艺术家正确的创作目的与创作动机,
影响着艺术作品酌格诓

与品位。
艺术家只有具备正确而深刻的思想见解和审美倾向,
才能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




(2)
广博的知识。




艺术家应具有广博的
.
知识及合理的、知识结构,人 类社会的各类紫科和知识都是相通的,
艺术家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广泛;他们的作品就具有更广泛、更全 面的艺术表现力。




(3)
深邃的思想。




伟大的艺术家往往也是思想家,他对人生和挫、会有着独特的认识和精 辟的见解、
。能否具
有深逢

的思想,是衡量一个艺术家修养与素质高下的重要尺度。




(4)
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




艺术家的感受、情感、思想,愿望、奉趣等主观因素士对艺术创造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艺术创作需要激情和灵感,
这些都同艺术家丰富的情感密切相 关。
同时,
也只有融人强烈情
感的艺术形象




才可能打动接受者,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

艺术家还须具有独立伪人格。艺术家的独 立人
格,
是艺术家主体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人格的高尚与卑下,
直接影响到 艺术创造的格调与
作品的晶位。




审美创造力主要表现于下列几个方面;




(1)
敏锐的感知力。




艺术家对生活中各 类事物必须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敏锐的感受,
他们要善于观察和捕捉那些不
为人们注意的事物特征 及情绪因素,
从中发现生活与自然的内涵,
作出对生活、
自然与人生
的独特思 考。




(2)
丰富的想像能力。




艺术想像是一种心灵的创造,心灵的自由。

想像力的丰富与贫乏,是艺术家艺术才华高低
的标志。




(3)
精湛的艺术技能。

·




艺术家必须具备专门的艺术技能,
掌握某一具体艺,
术种类的创作技巧,< br>熟练运用这门艺术
独特的艺术语言,才能创造出供人们欣赏的艺术作品。







19.
审美想象的特征?它在艺术创造中有何作用?




审美想像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1 )
审美想像离不开表象记忆。
想像总是在一定程度上离开现实,
但又总是植根于客观现 实,
并且总是用记忆中保持的客观现实的表象进行活动。



< br>(2)
审美想像是积极的、能动的和创造性的。往往能够创造出过去没有直接感知过的对象,甚至创造新的形象。




(3)
审美想像要符合生 活的逻辑和情感的逻辑。即要合乎基本的生活真实和情感真实,让人


得合情合理,
具有可信性、真实感。

审美想像在艺术创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 作用。想像
力是否丰富,直接影响到艺术家的创造力
:
可以说,没有想像,就没有艺术 创造。所以,黑
格尔认为,艺术创造“最杰出的本领就是想像”
。别林斯基说
:
“在艺术中,起着最积极和主
导的作用的是想像。








20.
艺术作品的结构?由那些部分组成?




结构是指艺术作品的内部构造和组织形式,
它使作品构成有机统一的艺术整体。
结构主要由< br>剪裁、布局和衔接三部分组成。




剪裁是指对于素材的 选取和详略的安排。
即根据作品表现主题的需要,
选择与主题密切相关
旷部分,
并由此决定它的详略多寡。
剪裁要求艺术家必须果断地删削一切次要的、
繁琐的细
节 ,而抓

最富有特征性的部分予以强化。这对于一些篇幅较小、内容集中的艺术作品来说
尤为重要。




布局是对于艺术作品各个部分的通盘考虑,< br>既有全局性的整体安排,
也有局部性的具体构想
比如怎样开头、怎样结尾、何处顺叙、何 处倒叙、矛盾高潮安插何处等,都要有一个预先的
规划,做势心中有数。布局在造型艺术中尤为重要。< br>



衔接晃指部分和部分之间的有序连接、巧妙安排。
衔 接恰当,
可以给人流畅自如、
水到渠成
的恼悦感,
衔接巧妙,则能给人出乎意 料的惊喜感。衔接的重要性在戏剧、
电影中表现最为
突出。







21.
艺术批评同艺术鉴赏有何联系和不同?



两者的联系在于;
艺术批评与艺术鉴赏都属于广义的艺术接受。
艺术鉴赏构成着艺术批评的
基础,艺术批评




是对艺术鉴赏审美感受

的条理化和提炼、升华。任何脱离了艺术鉴赏的艺术批评,都必然
是空洞的。
两者的不 同在于,

1

艺术批评是一种科学认识活动,
艺术鉴赏则是一种审 美再
创造活动。

2
)艺术批评主要是调动理性,




对艺太

现象进行严密的分析、研究、推理、思考,艺术鉴赏则 主要是依靠直觉、感知、体
验、想像、情感等审美




心理要素,丰富艺术作品的形象体系,拓展艺术作品的审美意蕴。

3
)艺术批评要求 客观,
排除个人芝恶,
艺术鉴常则允许接受者的主观偏爱。

4
)< br>艺术批评的目的是作出科学的评判,
艺术鉴赏的目的则是生成审美效应,获得审美感受。

5
)此外,艺术批评的对象比较广泛,
以艺术作品为主,
同时还包括其他艺 术现象,
如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实践、
接受者的艺术鉴赏
实践、艺术流派、艺术思潮,艺 术运动等。艺术鉴赏的对象则比较单一,就是各个门类的艺
术作品。







22.
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在上层建筑各种因素中政治对艺术的影响最为广泛也最为直接,
它往往关 系到艺术的广衰成
败。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政治在艺术与经济之间是最重要的中介 。
艺术要接受政治的制
约和影响,
同时也可以对政治施加影响,
二者是相互联 系和统一的关系。
政治在一定程度上
可以影响和引导艺术的方向,
可以保障艺术得到更 快、
更健康的发展。
艺术也可以通过自身
显现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倾向,对政治施加影响 。







23.
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




建筑艺术除了实用性同审美性相统一这个主要特征外,一般还具有三大特征
:



(1)
造型的形式美追求。




建筑的美主要从造型上体现出来,
这是许多艺术共通的设计原则。
建筑的造型本身要求 高度
符合形式美的规律,如运用对称、平衡、合适的比例,质感、色彩、形状讲究多样统一,注
意整体和局部、
个体和群体、
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及环境的协调等。
各种建筑部件符合 形式
美的规律的组成,往往给人以类似于音乐的韵律感和节奏感,所以




有人把建筑称之为“凝固的音乐”





(2)
环境的人格化体现。




建筑艺术虽以 个体形式出现,
但它同周围环境实际上是分不开的。
而它同环境的谐调往往体
现出人的 意志,品格,成为一种人格化的象征。在所有艺术中,建筑艺术最具有稳定性、长
久性,一旦建成往往可 以保存千年
(
如埃及的金字塔、我国的长城
)
。建筑又以它那巨大的体
积、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而分外引人注目。正因此,建筑不但要注重自身的完美,




还需注意它同周围环境谐调,
,构成一种建筑群体的整体美。




(3)
多重的象征性意味。




建筑艺术的内容主要体现为一种宽泛、笼统的象征性。




建筑艺术的象征性主要体现在一些以观赏为主的政治性建筑和宗教性建筑之中。
例如 古今中
外统治阶级所建的宫殿、
会堂之类;
大多曲折地反映出统治阶级的意志、权势和 气派,
其规
模、形式、结构大多具有明显的象征性。北京的故宫,就是一个突出的典型。







24.
艺术风格?有何特点?




艺术风格是艺术家的创造个性与艺术作品的语言、情境交互作用所显现出的相对稳定的




整体性艺术特色。
风格是一个艺术家创作个性成熟的标志,< br>也是一部作品达到较高艺术水准
的标志。艺术风格的基本特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



(1)
独创与继承。




风格最突出的表现是它的独创新颖。
艺术贵于创新,风格则必须创新,
必须 是独一无二、不
可重复的。它要让欣赏者通过作品能够准确地辨别出它的作者,而决不与其他作者相混淆 。
左拉在赞扬都德小说时曾说;
“把他的作品放在许多作家的作品里,我们也能认出哪一页是< br>他的,因为他的文章有自己的生命。
”当然,独创的前提是继承。合理的继承、吸收,再加
上自己独到的体验感受,富于个性的表现传达,才形成了艺术家的独创性。




(2)
稳定与渐变。




艺术风格 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整体特色,
具有相对稳定性。
这种风格一旦
形成 ,
就会相对稳定地持续下去,
但这并不意味着风格一经形成,
就永远停止在一种特色上 ,
成为一种固定的标志。在风格的相对稳定中,
还会有变化、有发展。因为风格形成的原因是< br>多方面的、
复杂的,
艺术家的主体方面因素与客观社会的条件都不是静止的,
都 会随着社会
生活的发展而有所改变,
艺术家的创造意识也会促使他不断求新、
求异,< br>这些必然会影响到
风格的变化。




(3)
多样与统一。




风格还具有多样性和 丰富性。一个艺术家风格的形成往往有一个发展、成熟、定型的过程,
而且随着时代生活、
个人 经历、
题材内容、创作环境等因素的变化,也可能写出风格不尽相
同的作品。当然,艺术风格的 多样性同统一性并不矛盾。因为,一般说来,优秀艺术家尽管
可以写出多种风格的作品,
但其中 必然有一种主要的、
足以标志他艺术特色的风格贯穿始终,
无论从创作的量和质来说都占有明显 的优势。而且,即使在同一艺术家不同风格的作品中,
细细品味,仍不难发现还有那种主要风格的韵味、 神采蕴含其中,




这就是艺术家的主导风格。




作为一种信仰载体的宗教建筑,其内含的象征意义更为丰富。




建筑艺术除了包含某种象征意义外,
还可以体现一定的时代性 和民族性,
这是通过建筑风格
的特色来实现的。







25.
怎样理解艺术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经济发展决定艺术的发展不是绝对的。
在社会发展历史的某些阶段,
艺术的 发展与经济的发
展并不总是同步,有时艺术发展得快些,
有时慢些,有时甚至与经济呈相反方向 发展。
这种
现象
.
正是马克思所指出的经济与艺术或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 平衡关系。
马克思曾说
“关
:
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 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
.
因而也决不
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 般发展成比例的。
”这段话指出了两种不平衡
:



(1)
艺术发展同社会发展不平衡。




(2)
艺术的繁荣同社会的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




上述两种不平衡情况都说明文艺发展并不完全取决于经济。文艺除了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外,
还要 受到政治、哲学、宗教、道德以及艺术各部类之间的互相影响。此外,文艺还有它相对
的独立性,有它自 身发展的内部规律。文艺的发展实际上是诸多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26.
艺术思潮?它同艺术流派的关系如何






所谓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由于受到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




艺术领域所出现的具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艺术思潮同艺术流派有着较密切的联系。
有时,
艺术 思潮与艺术流派往往同时出现,
相辅相
成、彼此影响。艺术思潮可以促进艺术流派的产生,而艺 术流派又可推动艺术思潮的前进。




然而,
艺术思潮 与艺术流派有时又并不同步产生,
二者并无必然联系,
他们各有自己的独立
性。
艺术流派侧重从艺术史的角度来区分,
艺术思潮侧重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把握,
往往覆
盖了多个艺术门类,
涉及的范围广泛。有时,
艺术思潮中并无艺术流派出现,这是因为从根< br>本上说,
艺术思潮同艺术流派形成的条件有所不同,
前者更倚重社会思潮和理论力量,< br>而后
者更注重于艺术家创作实践;并同艺术风格的关联更为密切。







27.
芭蕾舞的表演特点?




“古典芭蕾舞有一套严格的程式和规范,
尤其是脚尖鞋的运用和脚尖舞的 技巧,
更是将芭蕾
舞与其他舞蹈品种明显地区分开来。
芭蕾舞动作要求规范化,
尤其注意稳定性和外开性。

定性就是要求演员在舞蹈中保持重心,
着地的支撑腿要 稳定地承受住全身的重量,
在急速旋
转和托举人物时都要保持稳定。
外开性是指演员必 须通过长年的艰苦训练,
使自己的双腿从
胯部到脚尖往外打开,
与双肩成平行线。正是由于芭蕾舞独特的脚尖技巧,
以及稳定性与外
开性的程式化动作,
使芭蕾具有 了鲜明的艺术表现形式。
芭蕾的艺术魅力与审美价值,
正是
在这种艺术形式中显现出来 的。




在训练理论方面,
有意大利学派、
法 国学派和俄罗斯学派之分。
在表演上有古典芭蕾和现代
芭蕾之分。
古典芭蕾强调程式、
规范,要求女子穿透明的芭蕾短裙和脚尖鞋,男子穿芭蕾紧
身裤,其基本风格是娴熟、典雅。< br>《天鹅湖》是古典芭蕾中最有代表性的不朽之作。现代芭
蕾则强调表现一种思想或激情,
其显著特点是抽象、无规则,
也穿脚尖鞋,并以古典芭舞动
作为基础,但不如古典芭蕾那么典雅 、端庄,动作大多开放、多变,长于表达强烈情感和情
绪波动。







28.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道德与艺术的联系,
一方面,
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总要通过艺术 的内容和精神得以体现,

时,艺术通过其审美的表现,对道德观念进行评价,从而对道德观念 产生影响。道德影响艺
术。

其次,艺术家的道德观对艺术创作也有重大影响。艺术对 道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艺术
作品对人民群众的道德教育作用上。
艺术对道德的影响,
还 表现在艺术对于社会道德观念的
改变有一定的作用。







29.
为什么说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活动?




艺术鉴赏,
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
以艺术接受者 为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艺术鉴赏是
艺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价值、属性的主 动选择、吸纳和扬弃。

艺术鉴赏
首先是一种审美享受,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艺术欣赏是一种再创造活动。




在艺术欣赏的整个过程中,
欣赏者并非仅仅是消极地反应、< br>接受;
而是在积极地参与、
投入,
在从事着能动的艺术再创造。所谓“再创造”
,是相对于文艺家的艺术创造而言的。倘说艺
术家从事的是“一度创造”
,那么,欣赏 者进行的便是“二度创造”
。欣赏者在与艺术作品的
审美沟通交流之中,
受到艺术作品 蛇诱发,
投入自身的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
调动各种审美
心理因素,
对艺术作 品的形象系统加以复现、
填补、
扩充,
对艺术作品的情意内蕴加以拓展、
发挥 ,从而使艺术作品实现一次新的完成
.
这就是艺术欣赏的再创造。

再创造还 有一层含义
是从接受美学角度提出的,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一切未进入欣赏者审美视野的艺术作品,< br>都还是未完成的。
只有通过艺术欣赏,
通过欣赏者能动的艺术再创造,
艺术作品 才能确证自
身的存在,
才能将自身的社会意义与审美价值从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
才能 得到真正的完成。
其次,
艺术作品又荐是处于开放状态的。
并非绝对封闭,
其 艺术结构中组合着大量的未定点
和艺术空白,即所谓“召唤结构”
,等待接受者去加以填补充实 ,由接受者通过再创造来加
以重建。







30.
典型人物、主要特点




典 型人物是指那种既有鲜明独特的个性,
又能反映一定阶级和社会集团的某些本质特征、

能揭示某种社会生活本质规律的高度概括的、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




(1)
典型人物的高度概括的共性。




主要有两种
:



1
阶级性。有一类典型人物 主要是作为某个阶级或社会集团的代表而出现,在他们身上集中
体现了某种阶级特征。




2
社会性。
有些典型人物的共性主要是体现了社会生 活中某种本质特征,
往往成为某种品德、
理想的象征。




(2)
典型人物的鲜明突出的个性。



< br>1
独特性。要写出个性中与众不同、不可重复的特征,即使是同种类型也要区分出他们的细
微差别。




2
鲜明性。个性应当是强烈的、突出的 ,甚至带有一定夸张意味,从而能给人留下极其深刻
的印象同时,在丰富复杂的性格当中还应有一种主导 性格贯串始终。




3
丰满性。优秀的典型人物大多是 性格丰富、复杂、充满矛盾、而且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
而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立体化形象。




上述典型人物的共性和个性是辩证统一、
不可分割的。
它们共同体现于人物的每一盲行举止
之中。




(3)
典型人物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由 于典型人物揭示了人性与人生受制于社会历史的规律,
是通过个性鲜明的具体形象把这种
共性、
规律显示出来,它凝注了艺术家杰出创造的心血,
具有极高的艺术性,从而使人们在
典 型人物身上可以获得一种独特的审美感受,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31.
期待视野?它在艺术鉴赏中有何作用?




“期待视野”指接受者由先在的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转化而来的关于艺术作品形式和内容
的定向性心理结构图式。
它是审美期待的心理基础,
是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尧斯提
出的。期待视野大体上包括三个层次
:
文体期待、意象期待、意蕴期待。这三个层次与 艺术
作品的三个

层次是相对应的。



简单地说,
“期待视野”就是接受者以往鉴赏中获得并积淀下来的对艺术作品艺术特色和审
美价值的认识理解。

接受者的巧期待视野”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次新的艺术鉴赏实践,都要受到原有的“期待视野”的制约,然而同时又都在修正拓宽着“期待视野”
。因为任何
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具有审美创造的个性和新意,
都会为接受者提供新的不同以往的审美
经验 。







32.
小说的基本特征




小说的审美特征集 中体现在人物、
情节、
环境三个方面,
故而人们常把它们称之为小说的


要素。




1
入微细致、全方位的人物刻画。




小说艺术的核心是 创造出个性化的、
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在人物塑造方面小说具有得天独
厚的长处,< br>故而与

其他文学样式相比,
小说更能多层次、
多角度、
全方 位地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还可以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这是小说比起其他艺 术来独到的便捷之处,
既可
用人物自身的心理独白,也可以以叙述者身份来细致分析人物心理。




(2)
丰富、完整的情节描述。




小说从早期开始就很重视故事情节,
并以此吸引读者。
小说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
一系列事件,是展示人物性格、
表达主题的重要手段,也 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
因此情节
是小说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具体、真切的环境描写。




环境是人物生活的场所、
行动的条件、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存在依据。人物的行动,
包括心理< br>活动,
也是具体的生活环境的产物。
小说的人物活动与故事的来龙去脉,
总要发 生在一定的
环境与场景之中。人物的典型化、情节的合理性,
都只有放置到一定的环境中才能确 立。而
且,
具体细致的环境描写还可以渲染氛围,
烘托人物的性格,
让人产生 如临其境的真实感受。







33.
艺术作品的内容?




艺术作品的内容 ,
是指经过艺术家体验、
加工和创造的人类生活,
其中包括客体世界和人的
主 观世界。它是诸多要素的总和,主要指题材、主题、人物、环境、情节等。作为艺术作品
内容的人类生活 ,是主客观的统一。
它来源于客观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又不
同于实际的客体世界 本身,而是艺术家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愿望、意志、观点,在个人体
验感受的基础上,
对生活 加以选择、
提炼、
加工创造出来的。
所以,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按照。
一定的美学思想,遵循美的规律对自然、
社会加工创造的结果,既具有客体性,又具有主体
色彩 ,是主客体的融合。








34.
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




(1)
动作与姿态。




舞蹈是以人体为媒介 的艺术,
人体的动作姿态是舞蹈艺术的最基本的元素。
舞蹈又是以人的
形体动作来塑造 形象的。
人的形体动作就是舞蹈所使用的艺术语言,
舞蹈的人的形体动作和
造型姿态, 处处表现出美的韵律,具有鲜明的形式美特点。

·




(2)
抒情与表现。




舞蹈长于抒情,有着最强烈酌表情性。
表情性是表演艺术共有的本质属性。
舞蹈同音乐一样,
都不 擅长于描绘外界客观的景物、
、叙述事件的变化,却擅长于传达人的细微复杂的内心活
动。不过 ,舞蹈只能靠演员的动作、姿态和表情,就很难反映自身之外的外界事物,这就造
成了舞蹈拙于叙事而长 于抒情的特点。




(3)
节奏与韵律。




舞蹈有着强烈的节奏与韵律。




节奏是组织舞蹈动作的基础,相同的动作由于节奏的变化,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和情感。< br>节奏的存在使人物表情栩栩如生,形神兼备。舞蹈形象无一不是充满情感韵律的动态形象。
是一种
“活跃的力的形象”
节奏同羡律的统一,
使舞蹈动作既有外在的形式美又充满内在的< br>韵味,给人以兴味无穷伪美感享受。







35.
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




(1)
形象与理性的统一。




艺术的基本特 征之一是形象性,
形象是艺术活动特有的存在方式。
艺术作品作为人的精神生
产的产品 ,
依存于一定的物质载体,
它必须是直观的、
具体的能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的感性存在。
每个艺术形象都是以个别具体的感性形式出现,把生活中的人、
事、景物的外部形态
和内在特征真实表现出来,有血有肉、有声有色,使人产生一种活灵活现的真实感。




但是形象创造又不能离开理性,理性在分析时代氛围、遴选素材和题材二构思主题 和情节、
选择表现形式等方面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艺术形象中必然能有艺术家的主观情感 和思
想倾向,
而这些正是艺术家长期理性思考的结果。
所以透过艺术形象的表层,我们往往可以
感受到艺术家深邃的对社会人生的洞察力。




(2)
情感与认识的统一。




艺术的基本特 征之二是情感性。
艺术中的情感即审美情感,
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普遍性
的情感,
情感在艺术活动动机的生成、
创造与接受过程中均是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
同时情撼又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元素。




艺术家的情感往往通过艺 术形象得到充分的展现。
艺术家反映生活、
描绘艺术形象,
是凝聚
着他的思想 情感、爱憎褒贬,渗透着他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




但是艺 术活动也包含认识因素,
认识在艺术活动中意味着客观的、
理智的反映。
在审美情感< br>的

深层往往隐含着理性的认识。只是这种理性的认识有时潜伏在艺术家心灵深处,屑于 不
自觉的流露

而已。




(3)
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统一。




艺术的基 本特征之三是审美性。
审美性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意识形态活动的
根本标志。< br>



审美性是指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美学品质和审美价值。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审美理想的结晶,

美的创造的结果。它不仅以情动人,更以美感人,使人得 到一种精神上的美感享受。




不过,
艺术仍屑于上层 建筑中的意识形态,
艺术具有意识形态性质,
归根结蒂艺术是人对世
界的一种精神掌握 的方式。它的特殊性在于,
艺术并不是哲学、政治、
道德或科学思想的简
单重复,而是对于它们的一种审美反映。
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内容是任何其他文化现象都不
能比拟的 。政治集中于阶级之间的关系,哲学集中于思。







36.
艺术作品的主题?它的表现有何特点?




艺术作品的主题,
是贯串于作品的整个形象体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
它是作品内容的
核心和灵魂,是作品思想意义的集中体现。如果说题材还有一定的客观性、
笼统 性,同一题
材可表现不同的主题,那么,主题则具有明确性、集中性。




在不同的艺术种类中,
主题的表现方式不尽相同。
一般说,
主题是 通过艺术形象自然流露出
来的。
但在有些艺术晶中,也可以通过作者的提示明确点出,
例如,中国传统的写意画上的
题词,
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齐白石在抗日时期所画 的螃蟹,
题上
“看尔横行到几时”

指出了这幅画的抗日主题。
在音 乐作品中,
主题同音乐形象又往往合一,
交响曲中有所谓主
部主题、副部主题等。,都由某一特定旋律来承担,所以在音乐中多主题的情况比较常见。







37.
艺术意象的物化与表现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艺术意象的物化与表现,
是艺术家将自己在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
并以物态化的形式得以显现,
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艺术情境或 形象体系
的过程。

·




意象物化 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实践活动。
艺术意象的物化与表现,
这是艺术创造过程的最后一
个重 要的环节。
如果没有艺术意象的物化,
艺术家不把头脑中已经构思出来的艺术意象物化
成艺术形象,
也就谈不上艺术创造的最后完成。
因此,
当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了艺术意 象以
后,艺术意象的物化与表现就成为艺术创造的一个重要任务了。







38.
艺术语言?基本分那几种?




艺术语言,
是创造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
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
按照审
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简而言之,
艺术语言是在艺术活动中使用的,是构成
形象、
交流思想、
表达情感的工具。
不过,
艺术语言是各门类艺术创造的媒介和形式的总称。




按照艺术创造的媒介和形式,
可将艺术语言分为纯艺术语言、
综合性语言和文学性语言 三大
类。







39.
艺术的游戏发生说。




游戏说产生于
18
世纪的德国。它认为,文艺起源于人的游戏本能,游戏是人解脱了物质和
精神束缚 之后,利用剩余精力创造自由天地的活动。

·



< br>游戏说最早可追溯到康德。康德
《判断力批判》
把艺术同劳动进行了比较,认为艺术如同 一
种自由的游戏
:
“它是对自身愉快的,能够合目的地成功、

”< br>
-



后来,德国生物学家谷鲁斯又补充说,游戏并非 无目的的活动,幼小的动物和儿童的游戏,
都是未来生活所需要的实践活动的一种准备。
例如女 孩子玩布娃娃就是为未来作母亲的准备。
周此,游戏先于劳动,劳动只是游戏的产儿。

.
·




以游戏说解释艺术的起源是有其合理 性的。
因为原始艺术同游戏确有不少相通之处,
它符合


术发展的 唯物论观念和人类进化的过程。其次,它看到了审蓑活动的非实用功利性,在
谷鲁斯那儿,
还揭 示了游戏、
审美活动与艺术活动的区别,
特别提出了艺术具有一种外在目
的;即传达于 他人的希望。




游戏说的失误在于它仅仅从生物学或心理学的 角度来解释游戏的起源,
这不能说明人类的启
然本能如何转化为理性的行为。
游戏说没 有看到游戏向审美活动转化的社会原因,
特别是忽
视了游戏与劳动的关系,
犯了简单化 和机械化的错误。
说原始人的装饰和艺术活动都是因为
精力过剩,与

实证材料也不相符合的。







40.
戏剧艺术的基本特征




(1)
综合性。






首 先从戏剧作晶自身的容量来看,
、它吸取了表演艺术、造型艺术和语言艺术中各种体裁的
诸多元 素,
形成一种新的艺术体。
它既含有语言艺术中的文学因素,
又含有造型艺术中的各< br>种因素,
舞台上演员的某些静态姿势,
则是活的雕塑。
至于表演艺术的要素则在 戏剧中处处
皆是,音乐、舞蹈及演员的表演动作几乎贯穿始终,

其次,戏剧艺术的综合性还体现在其
创作的全过程。




(2)
表演性。




戏剧演员的表演是构成戏 剧的基础。
戏剧艺术的创造是一个复杂韵创作系统。
我们不能否认
剧作家、导演以及美 术师、音乐师等的作用。然而,戏剧艺术最后的成功,它在观众中所产
生的审美效应的好坏,主要取决于 演员。
在所有艺术家中演员是核心,
是关键,是综合艺术
中的主导田露。
剧本 所构思的思想内涵,
导演所提示的动作构想,
最终都要靠演员的表演去
体现,否则,前 面的扣切努力都将成为泡影。

再者,演员在表演中决不仅仅是被动地按照
剧本和导演 提供的要求去模仿。
优秀的演员,
应当是在领会贯彻剧本和导演的意图的基础上
充分发 挥他
(

)
的才智、技巧和想像力,把剧本中的,智能”全部挖掘出来,进行 独立的再
创造。




(3)
戏剧性。




戏剧的灵魂在于由戏剧动作和戏剧冲突构成的戏剧性。
戏剧性 是戏剧艺术最显著的审美特征。
戏剧性由戏剧动作和戏剧冲突构成。
动作是戏剧性的基本要求,
它是戏剧反映生活,
表现剧
作家思想情感的载体。在希腊语中戏剧一词就是动作的意思 。因此有人说过,
“一出戏就是
一个动作体系。

戏剧动作是一系列经过组织 ,
能展示一个完整情境并预示未来发展的动作。
一般分为形体动作与言语动作。
形体动 作是人物性格动机的外在举止行为。
言语动作通常指
台词
(
包括独白、潜台词
)
。优秀的台词能引起自身或对方相应的舞台动作。




41.
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




(1)
始终不脱离具体形象,具“象”和抽“象”同时进行。




抽象思维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时,
一般都摒弃了感性的、
具体的形 象,
运用抽象的
概盒进行推理、论证,最后以抽象的公式、定理、原则等来反映客观世界。而形 象思维则在
思维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不舍弃具体的、感性的形象。例如,巴尔扎克构思和写作时,经常< br>和笔下的人物争吵,
使邻居以为发生了什么事。
因而这个过程既包含着丰富的感受,又包含
着深刻的理解;
既包含着形象的具现,又包含着对本质的提取。这种寻象与抽象、< br>感性与理
性同时进行的过程,贯串于形象思维的始终。




(2)
形象思维的过程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




抽象思维要尊重客观事实,遵循严密的逻辑推理,
不允许感情用事。形象思维则不然,
形象
思维约对象不是抽象的概念、数据而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
形象思维’的目的是要创造出
有真情实感的亏生生的艺术形象。
“实感”同“真情”是分不开的,面对这一切,艺术家不可能超然物外地抱冷漠态室,而总是把启己的爱憎、褒贬、喜怒哀乐渗透于其中,
与作品中
的人物同欢乐、共忧愁。




(3)
形象思维具有突出的审美创造功能。




形象思维过程中审美想像和联想是主要活动方式,
艺术家会驰骋想像的翅膀,
创造性地建构< br>出

独具魅力的艺术意象和形象。由于想像的直接结果是创造出新的形象,所以,想像在 艺
术创造中具有重大作用,
是积极的、
能动的和创造性的。
想像的作用是多方 面的,
首先它可
以增添艺术的真实感。其次,想像在组织和补充生活素材方面,具有重大作用。 只有运用想
像,艺术家才能把分散的零星的生活素材集中起来、概括起来,熔铸成完整的艺术形象。再< br>者,想像可以化虚为实,
使抽象的虚幻的东西变为具象可感的形象。所以,
形象思维中的 想
像,既同现实的实有形象相联系,又同艺术家色造的虚拟形象相联系,
二者交相融会,
实中
有虚,虚中有实,使艺术形象亦真亦幻,象外有象,产生瑰丽多姿的艺术画面。







42.
审美想象哪两种?在艺术鉴赏中作用?



审美想像,
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按照美的规律,
将原有记忆表象重新化合,
以 构成新妁
审美意象的积极心理活动。
审美想像有创造想像与再造想像之分。
艺术家在从 事艺术创作时,
展汗的是创造想像,
接受者在进行艺术鉴赏时,
发挥的则是再造想像。
再造想像以艺术家的
创造想像为前提,它基于艺术作品,
是接受者由艺术作品所诱发,
受审美情感推动,对自身
原有的表象贮存改造加工,
以复现作品艺术时空,
丰 富作品形象体系,
拓宽鉴赏审美疆域的
想像。艺术作品对接受者的再造想像起着诱发、引导、规 定的作用。所谓“一千个人心中有
一千个哈姆雷特”
,实际上正是一种再造想律的结果,尽管每 个鉴赏者再造想像的结果不尽
相同,但都不可能脱离莎翁原作中哈姆雷特的基本形象。







43.
怎样理解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典荆环境间典型人物的关系十分密切,
总的来说,
二者是相辅相成,
互相制约、< br>缺一不可的。




(1)
典型人物必须生活在典 型环境中,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人总
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一个人的思 想、行为、性格,无不同他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
可以说,环境是人性格形成的社会原因和根本条件。< br>



(2)
典型人物的行动和性格发展又对典型环境的形 成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典型环境主要
不是指自然环境,
而是指以人为核心的人与人之间构成 的社会环境。
因此,
典型人物往往成
为典型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




由上可见,
典型人物同典型性格是相互依存,
辩证统一的
:
环境不典型,
人物很难充分典型;
反之,人物不典型,环境也不可能具有充分典型 性。当然,具体到一部作品,其中人物的典
型程度同环境的典型程度未必都相平衡,厚此薄彼的情况也是 常见的。







44.
为什么说艺术作品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再现与表现是艺术作品中内容所包含的两方面,二者往往兼容并存、有机统一。




再现是指在艺术创造中将客体世界及人物真实地呈现于作品之中;
表现是 指在艺术创造中重
在表达主体的情感和理想,
以及对客体世界的思考和评判。
再现艺术 是以再现社会生活、

现生活中的人、事、景、物为主;表现艺术则以表现主观思想情感、表现 理想愿望为主。




艺术创造离不开客观现实,也离不开主观情 思,是客观现实与主观情思的统一。因此,
在艺
术作

品中,
对客观 现实的再现与对主观情思的表现从来都是紧密联系的。
·
在侧重再现的艺
术作品中,< br>不可能没有表现的因素;
在侧重表现的艺术作品中,也不会没有再现的因素,其
间只是存 在比重的差

别,各有所侧重。再现艺术是以再现社会生活为主,它同样需要艺术
家主 观因素的参与,
需要融入主体的情感、理想,
表达作者的思想情趣。表现艺术以表现主
观思想情感为主,这并不意味它抛弃客观现

实,只是纯粹的主观表现。其思想情感是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生成,因此也要注重对客体世界及其

规律的遵循,只不过它表达的主要是
心理和情感的真实。







45.
艺术的分类原则和类别?




从本质上讲,艺术作品就是以物态化的方式传达出艺术家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意识,因此
.
术分类的美学原则,
应当把艺术形态的物质存在方式与审美意识物态化的内容特征作为根 本
旷依据,将艺术分为五大类别
:
造型艺术、实用艺术、表情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 术。


艺术发展的过程中,理论家们又从其他各个角度对艺术进行过分类。要而言之 可概括为四

:





(1)以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依据进行分类,
可以将艺术分为空间艺术
(
建筑、
绘画、
雕塑等
)

时间艺术
(
音乐、文学等
)< br>与时空综合艺术
(
戏剧、影视等
)





(2)
以对艺术作品的感知方式为依据进行分类,可以将艺术分为视觉艺术
(
建筑、雕塑、绘画
)
听觉艺术
(
音乐
)
、视听 综合艺术
(
戏剧、电影
)
与想像艺术·
(
文学
)< br>。







46.
艺术流派?它的形成需要那些条件?




所谓艺术流派,
是指思想倾向、
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 br>形成的艺术派别。




构成艺术流派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



2

1
)思想倾向基本一致。这些艺术家对社会现实、对人生,尤其是在政治观点、阶级立
场、哲学思想及世界观等重大原则方面比较接近。




3 < br>艺术观点的接近。
它包括艺术家的创作主张、
艺术趣味、
审美见解、
表 现方法等几个方面,
这是形成文艺流派的最重要条件。




4
艺术风格的相似以及艺术上的一定成就。
艺术流派虽属于艺术家的结集,
但必须以作品作
为实力的后盾,这些作品应当风格近似,质量上乘,并得到社会的公认,产生出重大影响 ,
从而形成一种流派风格。







47.
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





1
)语言艺术是以一种抽象的文学符号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必须通过读者的解读和想
象,< br>使文字符号转化为生活表象,
才能在人的心灵的屏幕上呈现出具体的形象。
文学形象的< br>这一间接性,
有利也有弊。
不利之处在于缺乏形象的直接感染力。
优点是它带有 某种不确定
性、模糊性,因而为读者增添了在创造的、想象的乐趣。




(2)
反映生活的方阔性·







文学可以不受各种物质条件的限制
(
例如绘画要受纸张笔墨的限 制,戏剧要受舞台表演伪跟
制等
)
,它只需要一张纸,一杆笔,便可以自由驰骋,任笔 所纵,无所约束。所以,文学表
现的题材内容最为宽广,天上人间,神仙鬼怪,历史传奇,秘闻佚事,无 所不能。许多虚幻
荒诞的景象,流动变化的时空,
跨度巨大的事物,
其他艺术所难以表 达的,
文学却可以纵横
自如,随心所欲。

语言艺术的最大长处是可以深入于 人的心灵深处,表现人的细微复杂的
情感活动。可以采用种种手法如象征、暗示、比喻、借景抒情、托物 言志等,把人类灵魂中
最隐秘、复杂的情思表露出来。这是任何艺术难以企及的。




(3)
表现思想情感的深刻性。




语言艺术的又一长处,
是它可以表现巨大的思想深度。
因而,
文学 可以采用多种劣式揭示出
社会生活中蕴含的带有规律性的本质特征和思想意义。文学思想的深刻性、,同语言的功能
也是分不开的。
在刻画形象、营造意境的同时,既可渗入自己的情感倾向,
还可以亲自出面
发表自己的观点。文学的思想深度同文学反映生活的广阔性,
也有密切 关联。一般说,
作品
的尽想性同题材的丰富性往往成正比,
一部史诗式的长篇巨著,< br>既然可以包容社会生活的方
方面面,自然也能表达作者更多深刻的思想见解。







48.
社会历史批评




是主要强调艺术现象与社会历史的联系,
注重分析揭示其认识 功能、
社会叶值、
历史意义的
艺术批评形态。社会历史批评的基本出发点是
:
任何艺术现象的出现,都有其特定约社会原
因,任何艺术作品的产生,都与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及 时代背景相关。因此,
社会历史批评在
寸析具体的艺术现象时,
不是将艺术现象孤立地 看待,
而是将其还原到社会历史的整体框架
之中,
勺图把握艺术作品中潜在的社会因素 ,
揭示艺术现象得以形成的社会根源,
并从社会
发展进程的角匿对艺术现象作出评价。 中国先秦时的孟子就提出过
“知人论世”的观点,主
张批评一部艺术作品,凸须联系艺术家,联 系艺术家所处的社会状况。俄罗斯
19
世纪的进
步批评家别林斯基和杜勃罗留技夫是社 会历史批评的著名代表。
他们紧扣俄罗斯的社会现实,
剖析艺术作品,
在当时产生了广 泛约影响。如杜勃罗留波夫,
就是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大
雷雨》等戏剧作品置于俄罗 斯封建专制制度

g6
背景之下,揭示其社会意义和价值的。他认
为《大雷雨 》展示的悲剧,不是个人悲剧而是社会悲剧,称剧中的女主人公卡德琳娜为“黑
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 br>。




社会历史批评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孟子的“知 人论世”说,
《文心雕龙》中多次论述时
代,
社主对文艺的影响,
基本上都是 从社会历史着眼的。
这种批评方法在马克思主义批评方
法介绍到我国看,
几十年来,< br>成为我国文艺批评的主要方法,
重视文艺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历史条件,
关注 文艺七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和思想意义,
并由此确定它的作品价值,
几乎
成了我们文 艺批评的一种惯例。
这种文艺批评方法对于发掘作品的思想价值和社会意义无疑
具有深入独到之 处。
但有时过分强调了历史时代与社会环境对文艺的影响,
存在着忽视文艺
审美规律的 偏向。
甚至流于庸俗社会学的批评,
以政治取代艺术,
以艺术之外的社会评判掩
盖对作品自身的艺术分析。







49.
静态与动态




造型艺术一般只适于描绘处于相对静止的物体形貌,其形象也只能在一定空间中以静态




的方式瞬时展示出来。
造型艺术这种瞬间静止性的特点,使它具有稳定性和永固性,
可使人
们反复观赏、品鉴,并且获得极强的生命力,千百年保留 下去流传久远,并成为时代变迁、
发展的文化见证
:
但现实生活却是运动变化的活生生 的长河。绘画描写现实、反映生活,就
要解决这个矛盾,
需要选取生活中最有意义的瞬间把它固 定下来,
并且集中提炼这一瞬间的
图景、
画面来概括出前因后果,
使这一具体 的画面比现实原型的一瞬间更有典型性,
使静止
的运动的场景能表现出运动着的生活的行程,< br>外部的面貌能展示内心的一切。
为此,
德国的
莱辛在他的名著《拉奥孔》中提出 了造型艺术应当表现“富于孕育性的顷刻”
。所谓“富于
孕育性的顷刻”
,即是使人通 过造型艺术所表现的静止凝固的瞬间,能够联想到其此前此后
发展演变的过程,并能透过形象表层发掘出 其深层的内涵。美学家鲍列夫指出
:
“雕塑家只
处理一个动作环节,
但是这一 环节包含前前后后的整个运动的痕迹。
这就使雕塑具有动态的
表现力。

米龙 的
《掷铁饼者》

抓住了掷铁饼前的那一瞬间身体的姿态,
使人能见出那种力
的爆发性。
并由此想像出他此前此后的形体动作,
以及他那全神凝注、
全力以 赴的精神状态
:






50.
艺术的三种社会功能




即认知功能、
教育功能和审美娱乐功能。
三者之间是有着内在的有机联系的。
它们其实都是
以审美为基础,
通过审美作用来实现的,
也就是说,认识功能、教育功能都要统一于审美功能之中,并通过审美功能得以实现,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可以用“寓教于乐”来概括说明。




“寓教于乐”

最早是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提出来的,
“诗人的愿望应该给人以益处和乐趣,
‘?
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这提法是完全符合艺术的特征和规律的。艺术不同
于科学的地方首先在于它是通过活生生的形象去 打动欣赏者,
激发欣赏者的情感和想像,
使
他先得到一种情感上的满足和美感享受,< br>然后,
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思想内容的熏
陶和感染,获得真理的启示。倘若形象 枯燥乏味,根本不能给人以美感,那么,再多的真理
也成为干巴的教条,
无人理睬,
人 们还不如去读科学理论著作了。
所以,艺术的三种社会作
用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教育作用÷认识 作用必须通过美感作用体现出来,即“寓教于乐”

才能真正达到艺术“以情感人”的目的。< br>,
“乐”是实现“教”的前提,有“教”无“乐”就
失去了艺术的根本特征,必然陷入公 式化、概念化的泥坑。




然而,有“乐”无“教”也不能满足 人们对艺术的深层要求,
“乐”一旦失去了内含的思想
意义,就会显得轻浮浅薄,甚至流于庸俗 低级。因此,对于一部优秀的作品来说,
“乐”和
“教”缺一不可,二者应当巧妙地结合起来, 才能实现艺术的社会使命。




当然,对于不同类型、不同题材 的作品,
“乐”和“教”的侧重可能不同,比如山水诗、花
鸟画。轻音乐、抒情舞蹈等同一些反 映重大社会题材的戏剧、电影、
,长篇巨著相比,前者
“乐”多,后者“教”多,总体来看,它 们仍然是“乐”与“教”的结合。




51.
艺术与哲学




艺术与哲学有着极其密 切的关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它主要研究自然界、
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领域中带普遍 性的根本规律。







哲学代表 着人们对宇宙、
社会的总体看法,
是人看待世界的根本观点,
在世界观中占据着高屋建瓴的地位。文艺创作不能不受世界观的制约,因而也必须受到哲学观点的影响。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艺术家的影响·
。艺术家在从事创作活 动时,总会自觉或
不自觉地受到特定哲学思想的影响,
并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表现或流露出来。
例如,
李白喜
欢道家,其诗充满了蔑视礼法、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思想;杜甫钟情儒学 ,其诗被称为“每
饭不忘君”之作;王维崇尚佛家,其诗则山水空明,万象澄寂,充溢出世之情
i
西方现代派
文艺旨趣复杂,不管小说、诗歌,还是绘画、雕塑,都有着强烈的反传统倾向,非 理性主义
哲学泛滥则是现代派文艺兴盛的重要原因。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对文艺思潮、创作倾向创作方法、风格流派等许多方面。

反过
来,
艺术也对哲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艺术可以启迪哲学家的思维,
艺术作 品也可以传播特之
的哲学思想。
尤其是哲学家对艺术的思考,
往往成为其哲学体系的重 要组成部分,
如黑格尔、
叔本华、尼采等均是如此。







52
、差异性与一致性




差异性与一致性是艺术鉴赏的基本特点之一。差异性与一致性辩证统一。




艺术鉴赏的差异性,
是指不同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文艺作品时,
其审美感受和审美领悟必
然存在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异性,根源于鉴赏者主体的个性差别,也同时代、 民族、阶级的
差别相关。




所谓时代差异,
指不同时代的鉴赏者在鉴赏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审美倾向、
鉴赏能力
和价值观念。这是由 于不同时代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时代风尚等差异而形成的。



所谓民族差异,是由不同民族的社会风尚、文化传统\
Jb
理习惯等差别形成的。同一件艺
术晶,下同民族对它的欣赏喜爱程度常会有巨大差异。此外,阶级的审美差异也不可忽视,
它是 由鉴赏者妁阶级立场、
思想观念、
生活条件等不同而造成的。
例如我国古代封建士大夫
的鉴赏趣味同劳动人民的鉴赏趣味就大为不同。




不 过,
在这众多的审美差异中,
最重要的是鉴赏者的审美个性的差别。
每个具体的鉴赏者 都
拥有着独特的人生经历,
独特的内心世界,独特的艺术趣味,
独特的审美经验,这些 因素综
合体现于艺术鉴赏之中,
就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审美个性。
审美个性不同的鉴赏者 ,
对艺术作
品的接受和投入均下相同。
因此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领悟也肯定不会相同。
鲁迅曾说,

《红
楼梦》这部作品
:
“单是命言,就因读者 的眼光而种种,经学家看见《易》
,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 见宫闱秘事?●●
/






艺术鉴 赏的差异性,
实际上是从审美再创造的性质派生出来的。
艺术鉴赏充分尊重鉴赏者的
个 哇,
主体在审美时,既是在鉴赏美的对象,
也是在确证自身的本质力量。
鉴赏者在调动 自
身的人生经验投入自身的情感理想,
发挥自身的想像领悟时,
已经深深地将自己的个 性印记
烙在了文艺作品之妇了。




其实,
差 异性不仅存在于不同的鉴赏者之间。
即使是同一位鉴赏者,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或
在不司的心境 下,鉴赏同一部艺术作品,其感受和领悟也会不同。




艺术鉴 赏又有一致性,所谓“一致性”是指不同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艺术作品时,所形成
的审美感受和审美领 悟在基本方向上应该是趋于一致的。
这种一致性是相对的,
其一致的程
度是因时而寻, 因人而异的。同一时代、同一民族、同一阶级由于历史条件、社会生活、心
理习俗的相似在艺术鉴芎中会 形成共同或相似的审美倾向、
艺术趣味和价值观念,
由此也导
致在鉴赏的对象、
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大体相似。
这种一致性的存在其根源还在于人类的某些
共同本性的存在,< br>在于人类的生命共慈,
在艺术领域中就集中体现为对美的共同追求。
这是
人类自 觉自由本质的特殊延伸,是人类实现对自身情感世界终极关怀的最佳途径。




艺术鉴赏的一致性的形成,根本上是由艺术形象本身“质”的规定性所决定的。因为一部艺< br>术作品内容和形式已给鉴赏者划定了一个大致的框架,鉴赏者自始至终要受艺术形象“质”
的制约 ,只能三艺术形象或意境所规定范围内去展开想像、联想和再创造,
适当地延伸、扩
大或缩小,
却不能从根工上改变它质的规定性,
另给它一种新的质。
尽管一千个人看哈姆雷
特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不同’
、心中出现,但他们毕竟都是“哈姆雷特”而不可能是罗密
欧 或李尔王。







53
、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 生活的特殊方式,
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
并由主
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 果。
它是艺术家依据客观现实生活,
经过提炼、
加工创造出来的具体可
感、富 于感情色彩和审美性的感性形式。



·




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
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
画面或 意境。
艺术形象
的基本特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即个性与共性的统尸,
感性 与理性的统一,
思想与情感的
统一。




艺术 形象首先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这是艺术形象最基本的特性。
作为艺术形象,
首先应是
个别的、特殊的,应具备独特的个性特征。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代表性,具有一定的
普遍 意义
.
能体现出一定范围的共性。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都是由带
有偶然性的个别现象体现出带有必然性的本质、规律,这种本质、
规律是事物的共性。
艺术以形象的方式反映世界,
就应体现出事物的这种特性,
在特殊中显现普遍,
以个别 表现一般,
往往能以小见大,以少胜多,成功的艺术形象都是集个性与共性于一身的。




艺术形象还应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艺术形象有具体可感性,
它是以感性的形式呈现在人们
面前。或以线条、色彩、形状、体态等作用于视觉;或以旋律、节 奏、和声等作用于人们的
听觉,
或以动态的画面和丰富的音响效果等的综合运用同时作用于人们 的视听感官;
即使是
在想像中构成的文学形象,也具有可感性,通过语言文字的描绘,能使读者 产生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如历其境的真切感受。不过,
艺术形象中还融合着艺术家的 审美理想,
体现着艺
术家对生活的思考和认识,
在形象思维的过程中还有抽象思维的参 与和作用。
这些深层趵理
性内容与具体的感性形式统一在一起,
才使得艺术形象不仅表 现现象、
个别,
也能反映普遍、
一般,体现共性。




艺术形象的第三个特性是思想与情感的统一,
即艺术形象还具有思想性和情感性。< br>普列汉诺
夫认为
:
“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
”艺 术形象的共性特征和瑚性内容源
于艺术家对生活的提炼和概括,
思考和评价,
这使得艺 术形象必然具有一定的思想性。
但艺
术不是以理服人
.
而是以情感人的。在整 个艺术活动中,处处离不开情感因素。艺术创作不
是冷静的分析、
判断,
而是动静的描 摹、
表现。
艺术形象中渗透着艺术家丰富而复杂的情感。
艺术形象原是客观的社会生活 、
自然景象,同作者主观的心灵,情感的融合,故而艺术形象
中的情感一方面来自于作品所描绘 的形象本身,
同时,
又源自于艺术家主观情感的投入和渗
透。艺术家进行艺术创造时,
·往往把客观的景物、事物作为作者的感情的载体和表现,艺
术形象既是客观事物的再现,也是 艺术家特定情感的寄托
:
例如施特劳斯的圆舞曲《春天来
了》充满着春天温馨的气息和 欢悦的情绪,这是因为春天本身是美好的,令人欣喜的,
同作
曲家的愉快心情是完全一致的。< br>于是,
理性的内容溶化在情感蛉波浪中,
情感与思想融合在
一起,使得艺术形象 更具感染力。

·







54.
美育与艺术教育




美育与艺术教育有着最密切的联系。在历史上,最早的美育实际上就是艺术教育,而且艺




术教育至今还是美育的核心,
因为艺术是人类心灵的历史,< br>它最集中地体现着特定时代和特
定种族人们的审美意识,
以艺术为媒介最容易达到美育与 艺术教育的目的。
艺术教育也是实
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由于艺术具有审美娱乐、
审美认识、
审美教育等独特的功能,
具有以情
感人、
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 特点,
使得艺术成为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艺术中
的美作为美的集中表现形态,对提高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
培养人的审美理想,
促进人的全
面发展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但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也不能完全等同。
艺术教育中
有很大 一部分是艺术技巧的教育,
并以培养人的艺术感受力与创造力为主。
审美教育却不一
定 涉及艺术技巧的培养,
对艺术的感受力的培养也是为主体形成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和建康
人格服 务的。
艺术教育以艺术作品为教育手段,
而审美教育除艺术作品之外,
还以广泛的审< br>美活动为教育手段。
所以,
审美教育并不等同于艺术教育。
把单纯艺术技巧的训 练等同于艺
术教育或美育的观点,对于美育的开展是有干扰作用的。







55.
艺术风格




所谓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的创造个性与艺术作品的语言、情境交互作用所呈现出的相芦




稳定的整体性艺术特色。
风格是一个艺术家创造个性成熟的标 志,
也是一部作品达到较高艺
术水准的标志。



艺术风格是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在艺术作品中的集中表现,
它是从艺术家的一系列作品的内容
与形式的有机统一中体现出来的。风格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整体特色,它体现在题材、主题、
艺术形象、< br>艺术语言乃至创作方法等诸多方面,
并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把内容与形式统一起来,
由此形 成一种持续而相对稳定的艺术特色。
它显示着艺术家的独创性,
也标志着艺术家的艺
术 创作趋于成熟。
-
般来说,
艺术风格主要指艺术家的创作风格,
广义上还可包 括时代风格、
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行风格等。




艺术风格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既与艺术家个人情况有直接关系,
又与他所生活的客
:
上会条件密切相关。艺术家自身的思想倾向、生活经历、个性气质、文化修养、审美情
趣、艺术才能,亏他所生活的特定历史条件、时代特色、社会状况;民族特点、文化传统等
方面 的诸多因素,都会从下同角度对艺术风格的形成起到
:
影响制约作用。其中艺术家的个
性气质占据着重要位置,即刘勰提

2
的艺术家的“才”
(
才华)
、气
(
气质
)
、学
(
学识
)
、习
(


)
这四种个体因素。它直接影响着艺术家的刨作个性, 成为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艺术风
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艺术家人格的体现,
所以,
去国布封则提出了著名的观点
“风格
即人”








56
、审美期待




所谓审美期待,
即作为主体的接受者在艺术鉴赏之前或之中,
基于以往的人 生经验和审美经
验而形成的÷对艺术作品种类钵裁、形式风格、形象体系、情意内蕴等的一种期待心态;




审美期待是接受者进行艺术鉴赏的心理前提。接受者在鉴赏 艺术作品之前,内,
b
世界并非
是一十空白,
实际上对艺术作品由外及内的大 致面貌都有一定的预期设想。
以往酌人生经验
和审美经验,
使接受者对艺术作品早巳产 生着推测性的审美期待。
这种审美期待,
影响着接
受者与艺术作品约交融互动,影响着 再创造的积极发挥,影响着艺术鉴赏的现实展开。


美期待的心理基础是接受者的< br>“期待视野”

“期待视野”
的概念是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
之一尧 斯提出的。
“期待视野”指接受者由先在的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转化而来的关于艺术
作品形式和 内容的定向性心理结构图式。

·




“期待 视野”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包括外在的社会背景、时代氛围、文化传
统、民束精 神、风俗习惯等因素,也包括内在的人生态度、心理性格、兴趣爱好等因素。然
而,对
“期待视 野”产生最直接影响的则是接受者的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是接受者以往鉴
赏中获得并积淀下来的
:
十艺术作品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的认识理解。接受者的审美期待必
然受到“期待视野”的限 定。




期待视野可分为三种
:
即文体期待、意象期待和意蕴期待。




文体期待指接受者对艺术作品门类特征,
体裁特点及其艺术语言、
结构形式等方面特性,

期待青向。
意象期待指接受者对艺术作品形象系统及其发展 演变趋势的期待指向。
意蕴期待
指接受者寸艺术作品所包孕的情感思绪、
人生哲理等审 美意蕴鉴赏者期待视野的高低与宽广
程度;
同艺术鉴芎的效应往往有着直接的联系,
期 待视野越高越广,
就要求艺术鉴赏的对象
越加完美深亥
1j
,同时,也亨易产 生良好的鉴赏效果。







57.
艺术活动




根据艺术括动的发展及其 当代状况,
可以将艺术活动视作一个系统,
它由
4
个要素或环节叼
成 ,即客体世界、艺术创作与制作、艺术作品、艺术传播与接受。




(1)
客体世界。




客体世界是指艺术所反 。
映和表现的客观社会生活及自然界,
现实世界中具有审美价值的事
物主艺术创造的主 要来源。




无论何种艺术、
哪类题材的作品,
它们都是客观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的能动反映,
都是
社兰生活或直接;或间接、或鲜明、 或曲折的反映。




(2)
艺术创作与制作。




艺术创作指艺术家基于自身的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
运用特定 的艺术语言和方式所进行的从
百美意象到艺术作品的艺术创造过程。




艺术制作指与艺术创作密切相关的艺术制作活动。
艺术制作体现为以物质控制作为主 、
以精
神性创造为辅的特点。
在当代艺术活动发展中,
艺术制作显示出重要的 和具有相对独立性的
意义。




(3)
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指艺术创作和 艺术制作的成果,
是艺术家的审美意识物态化的表现形式。
它是艺术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1-25 06:2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83261.html

王宏建艺术概论100题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