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秋景的古诗-蓬莱海洋极地世界
天津市
2011
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清版)
机密★启用前
2011
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
语
文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
(
选择题< br>)
、第Ⅱ卷
(
非选择题
)
两部分。
第Ⅰ卷为第
1
页至第
4
页,第Ⅱ卷为第
5
页至第
8
页。试卷
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 校、考
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
用条形码。答题时,务必将答 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
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
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
每题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
“答题卡”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
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2.
本卷共
11
题,共
29
分。
一、
(
本大题共
11
小题,共
29
分。
1
~
4
小题,每题
2< br>分
;5
~
11
小题,每题
3
分
)
1.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宽恕
(shù)
涟漪
(y
ī
)
根深蒂固
(tì)
B.
炽痛
(chì)
朔方
(shuò)
锲而不舍
(qiè)
C.
阔绰
(chuò)
诘责
(jí)
即物起兴
(xìng)
D.
颔首
(hán)
不逊
(xùn)
广袤无垠
(mào)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是
文学如泉,越品越见
;
文学如茶,越品越如
;
文学如酒,
越品越感
。在文学的陶冶下,你会发现自己少了一份浮躁,
多了一份宁静
;
少了一份庸 俗,多了一根雅致
;
少了一份世故,
多了一份纯真。
A.
醇厚
幽香
清冽
B.
清冽
醇厚
幽香
C.
醇厚
清冽
幽香
D.
清冽
幽香
醇厚
3.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忽视母语修养会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的
日常生活 中日渐逐步消退。
B.< br>为提高市民行车的舒适度,有关部门对多处路井部位
进行了整修,解决了颠簸现象。
C.
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要 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
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
D.
日前,分藏两岸六十余年的国画名作《富春山居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合璧”展出。
4.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
不流动的 便成了死湖
;
不是
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
B.
“泥人张”彩塑用色明快,用料讲 究,所塑作品不仅
形似,而且以形传神,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C.
《红色歌曲,唱响津城》活动,表达了天津人 民对红
色历史的缅怀,对革命英雄的崇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
D.
沿着汽车行进的方向,我们发现这片戈壁深处 的原始
胡杨林次第呈现出深褐、暗红、灰黄、浅绿的颜色。
5.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
苏轼《江城子
•
密州出猎》
)
表达了词人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然而壮志难酬的悲伤愤
恨之情。
B.
问君何能尔
?
心远地自偏。
(
陶渊《饮酒
(
其五
)
》
)
“心远地自偏”表明因为诗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
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C.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 惨淡万里凝。
(
岑参《白雪歌送
武判官归京》
)
“愁云”一句既是写景,又是写情,由写愁云的惨淡引
出下面的送别场景。
D.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
沉……
(
艾青《我爱这土地》
)
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是那个苦难年代的爱国知识分子
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
阅读《苏州园林》一文的节选文字,回答
6
~
8
题。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 一般住房,绝大部
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
讲究对称,好像故 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
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
?
我想,
用图画来比方,
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
不< br>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
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 说是一
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
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 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
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
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
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 如成河
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
座一个样,
决不雷同 。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
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 ,或
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
果。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 各色鲤鱼,
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
,又是入画的一景。< br>
6.
下面不能体现“美术画”特点的一项是
A.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
同。
B.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在哪个是高低
屈曲任其自然。
C.
我国的建筑,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
也怎么样。
D.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 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
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7.
下面对选文第一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
A.
使用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追求
图案之美的特点。
B.
使用作比较、打比方的 说明方法,说明近代的一般住
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C.
使用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我国古代宫殿和一般住房的共同特点。
D.
使用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的布
局充满自然之趣的特点。
8.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是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和假山池沼的配合两个角
度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B.
选文介绍假山和池沼的 特点,目的是说明设计者生平
多阅历,胸中有邱壑。
C.
苏州园林的景物布置,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是
一幅画的效果。
D.
“一般”
“绝 大部分”
“大多”这些限制性词语体现了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阅读《陈涉世家》一文的节选文字,回答
9
~
11
题。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 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
“苟
富贵,无 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
”陈
涉太息曰:< br>“嗟乎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
(
需改为走之旁
)
戍渔阳,九百
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
不 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
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
等死,死国可乎
?
”陈胜曰:
“天下苦秦
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
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
其贤,未知 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
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项
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
其指意,曰:
“ 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
?
”陈胜、
吴广喜,念鬼,曰:
“此教我 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
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 以怪
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夜篝火,
狐鸣呼曰:
“大< br>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
陈胜。
9.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会天大雨
会:适逢,恰巧遇到
B.
等死,死国可乎
等:等待
C.
扶苏以数谏故
数:屡次
D.
陈胜王
王:称王
10.
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
A.
怅恨久之
B.
二世杀之
C.
楚人怜之
D.
固以怪之矣
11.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胜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明自己是一个有远大
抱负的人。
B.
“天下苦秦久矣”说明 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
处处积蓄着反抗的力量。
C.
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怀念,
并立志替二人报仇。
D.
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
义做舆论准备。
机密★启用前
2011
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
语
文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
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
上。
2.
本卷共
14
题,共
91
分。
二、
(
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8
分
)
12.
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6
分
)
(1)
,铜雀春深锁二乔。
(
杜牧《赤壁》
)
(2)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
(
《诗经
•
蒹葭》
)
(3)
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
马致远《天净沙
•
秋思》
)
(4)
,
千里冰 封,
万里雪飘。
(
毛泽东
《沁园春
•
雪》
)
(5)
醉翁之意不在酒,
。
(
欧阳修《醉翁亭记》
)
描写秋景的古诗-蓬莱海洋极地世界
描写秋景的古诗-蓬莱海洋极地世界
描写秋景的古诗-蓬莱海洋极地世界
描写秋景的古诗-蓬莱海洋极地世界
描写秋景的古诗-蓬莱海洋极地世界
描写秋景的古诗-蓬莱海洋极地世界
描写秋景的古诗-蓬莱海洋极地世界
描写秋景的古诗-蓬莱海洋极地世界
本文更新与2021-01-26 13:0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88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