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小学作文 >

快乐伴我成长作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二单元教学设计(6课时)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1-01-26 15:26
tags:

快乐伴我成长作文-我的青春我的团

2021年1月26日发(作者:不解风情)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 中国古典诗歌特
有的意境美。

2
、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 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
诗人的代表作品。

3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诗歌的意境。

4
、让学生在品味诗歌的过程中受到健康情感的熏陶。

单元教学重点:

1
、捕捉意象,感受意境。

2
、学习作者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法。

主要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单元知识总括

本单元主要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 歌中意象的把握,
发挥想像,
体会和品味
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所谓“意境”,
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
足以使
读者沉 浸其中的想像世界。要品味、感受意境,需要注意几点:

1.
要“沉浸其中”,暂 时忘掉周围的一切,对外界的各种因素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个想像的世界中。

学习网
()
是一家免费为中高考、七八九年级提供教学资源服务的网站,网站拥有 试题、
试卷、课件、教案、论文、视频等教学资源数百万封,为广大的教师学生提供丰富免费的教学资源 是本站
的办站的宗旨!


2.
要借助自己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 经验,在想像中让自己进入到诗人用
文字勾勒的场景中,去感受、体会,从而与诗人取得共鸣。

有些诗歌写的不是生活中的实物、
景色,
而是一些神奇的传说和光怪陆离的
景 象,
或者本就是存在于诗人想像中的物象和景象,
这种境界是读者从未体验过
的。我们仍然需要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
力求与诗人取得共鸣。
因为
传说也 好,
诗人的想像也罢,
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而来的,
是现实生活的曲折
反映 。我们只有充分发挥想像和联想,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尽量
构想诗人描绘的奇幻世界,从 而获得对人生、自然的新认识。

这就是“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br>简而言之,
就是根据我们在想像中勾勒出来的诗人描绘的意
境,触景生情,去感受、体会 处于这样的意境中自己萌发的情感,从而推想诗人
的情感。

具体阅读一篇作品时,< br>我们还要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
组合方式以及
情景之间的关系,
采取不同 的欣赏方法。
有些作品篇幅短小,
出现的都是一些常
见的意象,
只需将诗中的 意象连缀起来,
就可以在简约、
明净的画面中感受到作
者的情思。有些作品意象之间跳 跃大,情绪起伏,诗思奇妙,就需要我们抓住其
中比较典型的意象,
根据它们提供的信息加以想 像来补充,
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
意境,
从而体会作者的思路和情感。
有些作品 的精妙之处不在于整个诗篇的优美
浑成,而是以一联、一句,甚至一字见奇,我们就要对这些出色之处多 加赏析,
品味出其中的精妙来。还有些作品的意境和韵味全靠结尾处以景言情的点睛之
笔,我们 切不可只见其景,不见其情。

当然,
我们在学习“置身诗境”和“缘景明情”这两种 鉴赏方法的时候,

会综合运用前面学过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两种方法,帮助我们更 准
确、迅速地把握诗歌意境。


二、学习《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标:
对“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进行具体的方法指导。
提高学生联想
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一)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

初唐有位诗人一生仅留下两首诗,其中一首《春江花月夜 》,一千多年来使
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
顶峰上的顶峰” ,
也因这一
首诗,这位诗人“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这位诗人就是张若虚。

学习网
()
是一家免费为中高考、七八九年 级提供教学资源服务的网站,网站拥有试题、
试卷、课件、教案、论文、视频等教学资源数百万封,为广 大的教师学生提供丰富免费的教学资源是本站
的办站的宗旨!


作者:张若 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
为吴中四士。
曾任兖州兵曹。< br>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
追求自由豪
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解题:《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清商曲辞、吴声歌。)作者吸取了南朝
民歌的内容形式,< br>以和谐的歌调,
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
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
描述了动人心弦 的春江花月夜之景,
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
格调宛转优
美,抒情幽怨缠绵。打 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提高了言之有物、并开
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
使诗歌的 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
为写景、

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 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二)赏析诗歌

探究一:
怎样

“置身诗境”?

1
、听录音,配 音朗读。要求学生在欣赏时,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
既符合原作的描绘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 画面。
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
景入笔的。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

2
、请用概括的语言来形容这优美的意境。

天地一体、辽阔与苍茫、寂寞空旷、色彩绚丽,静谧、朦胧、纯净、澄澈的
优美诗境。

诵读指导:

月之初上时的迷离美妙(高亢)——月光下的遐思冥想(平缓)——楼上 思
妇的愁情
(低回)
——游子的梦回故乡
(哀怨)
——梦醒后的更加 孤寂
(悠长)


探究二:
怎样“缘景明情”?

1
、赏析指导:①品味意象,推敲炼字。②要从虚处去读,去填补想象的空
间。

2
、领悟诗的哲理美:看到这幅画面,作者展开了怎样的思索?

对宇宙人生的思索,透露出宇宙无穷、生命短暂的感伤。

3
、你还能举出一些类似的诗句吗?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学习网
()
是一家免费为中 高考、七八九年级提供教学资源服务的网站,网站拥有试题、
试卷、课件、教案、论文、视频等教学资源 数百万封,为广大的教师学生提供丰富免费的教学资源是本站
的办站的宗旨!


王羲之: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
、作者对生命短暂的咏叹与前人是否有区别?

“人生代代无穷已”与“江 月年年只相似”,则展示了生命与宇宙的同一。
个体的人生虽然短暂,但作为群体的人类是代代绵延、繁 衍不尽的。

作者对天人关系的思索,超越了前人仅仅哀叹生命短暂的窠(kē)臼,表现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幸福的追求,
在礼赞自然的同时礼赞生命。
有一种沉重
的 历史沧桑,但并不颓废与绝望,因为诗人毕竟生活在唐代。因而,闻一多先生
称赞此诗展现了“夐(xi òng)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而寥寂的境界”。

探究三:
诗人在描写月亮这个意象上有何特色?

1
、主次结合。

以“春、江、花、月、夜”五字逐步展开,但重点是“月” ,其它四个字都
是陪衬。主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丽的完整图画。

2
、虚实结合。

以“月生——月照——月斜——月落”为外在线索
,
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中
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呈现出月下静谧、朦胧、纯净、澄澈的优美诗 境。并让
读者在月下景物的推移中去发掘哲理和情思——人生的短暂,
离别的痛苦,
以 及
青春的美丽。

3
、角度多变。

同是写月光,
就有初生于海上的月光,
有花林上似霰的月光,
有沙汀上不易
察觉的月光,有妆镜台上 的月光,有捣衣砧上的月光,有斜月,有落月,多么富
于变化!

4
、光色结合。

诗中景物的色彩,虽然统一在皎洁光亮上,但是因为衬托着 海潮、芳甸、花
林、白云、青枫、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因此随着景物出现变化,而
取得了斑烂多彩的效果。

(三)课外拓展:搜集古典诗歌中关于“月”的意象,并进行简要的归纳。

1
、空间意象: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学习网
()
是一家免费为中高考、七八九年级提供教学资源服务的网站,网站拥有试题 、
试卷、课件、教案、论文、视频等教学资源数百万封,为广大的教师学生提供丰富免费的教学资源是本 站
的办站的宗旨!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2
、时间意象: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 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
李白《把酒问月》
3
、情感意象: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
?
赤壁怀古》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夜归鹿门歌》,了解作家生平< br>,
作品风格
,
本诗的创造背景和创造
目的。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
把握诗歌的内涵。

2

感知诗歌的意境
,
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品味诗歌
,
并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



一、作家作品

1.
孟 浩然
(689

740)
,襄阳
(
今属湖北
)
,
主要活动于开元年间。他大半生
居住在襄阳城南岘山附近的涧南园,中年以前 曾离家远游
.
四十岁那年赴长安应
学习网
()
是一家免费为中高考、 七八九年级提供教学资源服务的网站,网站拥有试题、
试卷、课件、教案、论文、视频等教学资源数百万 封,为广大的教师学生提供丰富免费的教学资源是本站
的办站的宗旨!


进 士试,落第后在吴越一带游历多年,到过许多山水名胜之地。开元二十五年
(737),
张九龄 贬荆州刺史,孟浩然曾应辟入幕,不久辞归家乡,直至去世。孟浩
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 人,
其诗今存二百余首,
大部分是他在漫
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
也有他在 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
岘山和鹿门山时
所写的遣兴之作。
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 居生活的。
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
广大。

2.
背景介绍

(注释)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
,
汉江西岸,名曰“ 南园”或“涧南
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
,
距离不远 ,乘船前
往,数时可达。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
就成了 隐逸圣地。
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
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
游历吴、越 数年后返乡,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
偶尔也去住住,
其实是个标 榜归隐性质的别业,
所以题曰“夜归鹿门”,
虽有纪
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 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二、诗歌内容赏析:朗读诗歌。

1.
并分析第
1
句: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

明确:开篇 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
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
次句 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
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 br>,
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
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2.
读并分析第
2
句:
这种比照暗示着诗人和世人的选择不同,从中我们可以
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

明确:
前句承“渔梁”诗意,< br>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
后句承“山寺”诗意,
写自己回到鹿门。
这两句是以人 归引出自归,
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
两种归途展
现两样不同的心境,
这又是一 个比衬,
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
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3.
读并分析第
3
句:诗人既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见到什么景象
呢?< br>
明确: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
暮雾竟消, 树影清晰。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
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 。
这微妙的感受,
亲切的体验,
表现出隐逸
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 化,至于忘乎所以。庞公,即庞德公,东汉隐
士。《后汉书
?
逸民传》载:“庞公者, 南郡襄阳人也
.
;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
不能屈,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返 。”孟浩然仰慕庞公的志节,他在
学习网
()
是一家免费为中高考、七八九年级提供教 学资源服务的网站,网站拥有试题、
试卷、课件、教案、论文、视频等教学资源数百万封,为广大的教师 学生提供丰富免费的教学资源是本站
的办站的宗旨!


《登鹿门山怀古》中 也吟有“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
远”的诗句。

4.
读并分析第
4
句: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明确: 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
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 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山岩之内,
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 鸟山林为伴,隐者
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三、课外拓展

将此诗与王维的《归嵩山作》、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
(见第一单元)对
比,理解古 代的隐逸情怀。

1
、终南捷径

含贬义,指求名利的最近便是门路 。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新唐
书·卢藏用传》记载:卢藏用想入朝作官,隐居在京城长安附近的 终南山,借此
得到很大的名声,
终于达到了作官的目的。
隐居的地点据说特意精心选择 了终南
山,因为这个山靠近首都,而且是天子经常路过的地方。闻知天子要将要幸临,
因此,隐 居地点也不断地改变,以便能够意外遇见天子。所谓隐居之苦心孤诣,
真是昭然若揭。文人本好山水,加 之仕途的不得意,就更容易产生超脱,但是断
然离开尘世,也并非容易。那些暂时遇到挫折的官员,也想 找一僻静之处,暂时
聊作排遣,也是好的。南山犹如绿屏,晴明怡人,到这里,往往能寻觅到暂时的静谧和安逸,使得心灵超脱,得到暂时的慰藉,撇开纷扰的人事,到此寻找心灵
的契合点。
哪怕并未脱离宦途,
但是心灵却又了片刻的升华。
正所谓“行到水穷
处,坐看云起时。 ”

2
、古来是有许多隐居的人沽名钓誉的,可以说不能称之隐者,古来真正的
隐士不多:林和靖,
许由
,孔巢父。

林和靖
(九六七~一○二八 年)

单名逋,
字君复。
北宋浙江钱塘
(今杭州)
人。年少 之时,父母双亡,且体弱多病,他自称「久贫惭嗜酒,多病负穷经。」
但他勤敏好学,通晓经史子集百家 学说,而且长于书画,精于诗词,有《林和靖
诗集》
流传于世。
世人所普遍称他为「林和靖」

乃是宋仁宗追赐给他的谥号
「和
靖先生」。林和靖最突特、 有名的事迹,就是「梅妻鹤子」。林和靖早年曾到各
处游历,
四十多岁返回杭州,
选择 在西湖旁的孤山隐居,
直到他六十一岁去世之
前,足迹连近在咫尺的杭州城,都不曾再踏入一步 。林和靖少年好学,诗词书画
无所不精,独不会下棋。常对人说:“逋世间事皆能之,唯不能担粪与着棋 。”
他性情淡泊,爱梅如痴。在故里时唯以读书种梅为乐。相传,他于故居前后种梅
三百六十余 株,将每一株梅子卖得的钱,包成一包,投于瓦罐,每天随取一包作
为生活费,待瓦罐空了,刚好一年, 新梅子又可兑钱了。他种梅、赏梅、卖梅,
学习网
()
是一家免费为中高考、七八九年 级提供教学资源服务的网站,网站拥有试题、
试卷、课件、教案、论文、视频等教学资源数百万封,为广 大的教师学生提供丰富免费的教学资源是本站
的办站的宗旨!


过着恬然自乐的生活,常在梅园里独自吟哦,写过许多有名的梅花诗,如: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凭林和靖道 德文章,高官厚禄不难立致。但他泰然隐居,绝意仕途,甚至宋
真宗赵恒闻其名,请他去给太子教书,这 一千载难遇的美职,也被他一口拒绝。
在他临终时还为此而自豪。他在绝笔诗中写道: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秋色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 br>朝野之士仰慕他高风亮节,纷纷慕名前往拜访,但他绝不回访。相传,他从
家乡奉化带去两鹤,被 他驯化,善知人意,会买菜报讯。纵之飞入云霄,盘旋于
西湖山水之间,尔后复归笼中。林和靖爱逾珍宝 。他常泛小舟游西湖诸寺院,每
有客至,小童即延入小坐,开笼纵鹤。在西湖游览的林和靖见家鹤飞翔, 便知有
客来访,
即掉小舟而归。
传说,
在林和靖死时,
他养的这两只 鹤在墓前悲鸣而死。


林和靖终身不娶,
以种梅养鹤为乐。
时人说他“以梅为妻,
以鹤为子”,
“梅
妻鹤子”的佳话因而留传千载。
林和 靖的一生是隐居的一生,
也是他刻意学术的
一生。他写的诗,风格独特,清新自然,尤多奇句。 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称赞
他:“风格固若厚,文章到老醇。”著名诗人欧阳修、黄庭坚都很欣赏他那清 新
奇特的作品。但他不想以诗传世,故随写随丢,传下来不多。经后人搜集,仅得
诗词三百余篇 ,题名《林和靖诗集》。


林和靖的节操和学识很得宋真宗的赏识,
曾赐号“和靖处士”。
死后,
宋仁
宗赵祯也“赐谥和靖先生,赙粟帛”。


许由

尧舜时代的贤人。
帝尧在位的时候,
他率领 许姓部落活动在今天颍水流域的
登封、许昌、禹州、汝州、长葛、鄢陵一带,这一带后来便成了许国的封 地,他
从而也成为许姓的始祖。

据说帝尧曾多次向他请教,
后来想把君位传 给他,
遭到了他的严词拒绝。

由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节操赢得了后世的尊敬,从而被奉为隐士的鼻祖。
战国
时代的思想家荀子就曾称赞说:
“许由善卷,
重义轻利行显明。
”许由认为自己
德才不如虞舜,
担心唐尧的几个儿子不服,
引起内乱误了国家大事,
让百姓受苦,
便连夜私奔岐山隐居。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自 耕自食的生活。后来,唐
尧听说许由隐居岐山,
又派人来请他做九州长官。
来人传达唐 尧的旨意后,
苦口
婆心劝他立即上任。许由认为自己可为良民,而不可任高官,决定不去就任, 便
到山下河里洗耳朵,表示不愿听,跑到山下的颖水边去,掬水洗耳。许由的朋友
巢父也隐居在 这里,
这时正巧牵着一条小牛来给它饮水,
便问许由干什么。
许由
就把消息告 诉他,
并且说:
“我听了这样的不干净的话,
怎能不赶快洗洗我清白
的耳朵呢 !
”,
巢父听了,
冷笑一声说道:
“哼,
谁叫你在外面招摇,
造成名声,
现在惹出麻烦来了,完全是你自讨的,还洗耳恭听什么耳朵!算了吧,别沾污了
我 小牛的嘴!”,说着,牵起小牛,径自走向水流的上游去了。

第三课时

学 习网
()
是一家免费为中高考、七八九年级提供教学资源服务的网站,网站拥有试题、
试卷、课件、教案、论文、视频等教学资源数百万封,为广大的教师学生提供丰富免费的教学资源是本站
的办站的宗旨!


教学目标:

1
、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2
、熟悉诗人当进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

3
、在朗诵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

教学重点:

1
、诗人抒情的手法及其浪漫主义特征。

2
、在理解诗歌的抒情结构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投影:“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 是半
个盛唐。”——余光中。请学生根据这句诗谈谈对李白的认识与了解。

吟,也称“引”,歌行体。梦游,梦中游历。留别,临别留下的赠言。

他有“济苍生 ,
安黎民”的远大抱负,
但每每受挫。
李白诗中展示的精神翱
翔,
大 多是建立在现实的苦闷之上。
本篇作于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排挤出京的第
二年,借梦游表示自己 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二、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三、归纳本课重点字词

(预习作业)

①解释下列加点词

我欲因之梦吴越:依据。

失向来之烟霞:原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低头

势拔五岳掩赤城:超过;遮掩。

②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字

烟涛微茫信难求(信,的确、实在)

云霞明灭或可睹(灭,暗)

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

学习网
()
是一家免费为中高考、七八九年级提供教学资源服务的网站,网站拥有试题、
试卷 、课件、教案、论文、视频等教学资源数百万封,为广大的教师学生提供丰富免费的教学资源是本站
的办 站的宗旨!

快乐伴我成长作文-我的青春我的团


快乐伴我成长作文-我的青春我的团


快乐伴我成长作文-我的青春我的团


快乐伴我成长作文-我的青春我的团


快乐伴我成长作文-我的青春我的团


快乐伴我成长作文-我的青春我的团


快乐伴我成长作文-我的青春我的团


快乐伴我成长作文-我的青春我的团



本文更新与2021-01-26 15:2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88939.html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二单元教学设计(6课时)的相关文章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二单元教学设计(6课时)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