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少年朗诵串词
披一路风尘,数千载风流,看青山依
旧,唱大江东去。今天,在人类就要举步
跨进二十一世纪门槛的时候,我们从历史的珍宝
馆里满载而归,和大家共享这
场精神的盛宴。一个民族能够昂首屹立在人类文明之林,她
的脚下必定有奔流
不息、万世不竭的民族文化的滋养。这条文化长河,从远古奔向未来,
从洪荒
奔向文明、带着一路欢歌,也带着一路血泪,一路呐喊,留下了诸多硕果和丰
碑,也记下了诸多辛酸和遗恨。疏理这条河道,披沙拣金,我们拾到了光照古
今的千古名篇。它是艺术笔墨写就的史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既是民族智
慧
的结晶,又是历史长卷的浓缩。嶙嶙魏晋风骨,巍巍盛唐气象,咚咚动地鼙
鼓,猎猎旗卷
楼兰,金缕曲,黄莺儿,桃花扇,杨柳风,篇篇是对时代的沉思,
字字是对历史的凝视。
它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美不胜收,倾国倾城。它如
同熠熠生辉、泛彩流光的颗颗钻石
,镶嵌在时代的长廊。夸父的坚毅,洛神的
婀娜,屈原的仰天长啸,李煜的愁肠寸断,关
云长的横刀立马,贾宝玉的儿女
情长,无不成为艺术美的化身,历万古而不朽。它是一条
连接民族文化的链环,
一端牵着远古,一端指向未来。浩浩五千年文明,摇曳多姿,辉煌
巍峨,浸润
和滋养着中华民族。千古名篇,字字珠玑,篇篇锦绣,是民族文化、中华文明
的浓缩版、精华篇。捧读它,欣赏它,我们清晰地感觉到了先贤哲人的深邃博
大,志士仁人的报国壮志,游子商旅的亲情乡愁,旷男怨女的追求呐喊。历览
千载辉煌地,长歌浩叹唱古今。捧起这些佳作,我们与圣贤相会;吟咏这些绝
唱,我们
与历史对话。传统在这里升华,文化在这里更生。我们是传统文化的
后来人,我们又是文
化香火的传递者,我们还是当代文化派出的使节。拾一块
女娲补天遗落的彩石,借一弯斜
照汉家宫阙的冷月,折一缕渭城朝雨中的柳丝,
挑一盏冰心老人点燃的小桔灯,让我们沿
着历史长河的故道溯流而上,开始寻
觅千古名篇的文化散步。第一部:魂兮归来
当我们掬起一捧长江水,可曾想到
过它的源头?当我们在中国文
化长廊里留连信步的时候,却一定要到它的起点
走走,那里是中国文学之母。
在这片天荒地老的时空里,似乎一切都变得单纯
而宁静:五色彩石
环绕着女娲,夸父在烈日下奔走,精卫鸟在蓝天里歌唱;澄
彻的青天绿水,无边的林莽沼
泽,山也巍巍,水也悠悠。未经人工点染的大自
然,启迪了万物之灵人类的文学灵感,人
又转而赋予大自然以灵性。于是,我
们今天才听见了孔子的感慨,庄子的歌唱,屈原的长
叹。请跟我来,走到几千
年前的那一边,翻检历史的书简,来体味其中的悠远与神秘。<
/p>
▲《木兰辞》(北朝民歌)
张丽达作曲
童声合唱戎马关山报国志,魂牵梦绕
女儿情。一身戎装透出一股勃发的英雄气,我们看到的是英姿飒爽的少年将军;
对镜梳理云鬓,秋波顾盼流转,我们看到的则是一位楚楚动人的闺中女红妆。
这二者在花
木兰身上的统一,世世代代向人们传达着这样的信号:中国女性的
伟大、坚韧与温情。<
/p>
▲《山鬼》(屈原)
叶小钢作曲
梁宁演唱
苦恋与思 念,是文学的永恒主题。
屈原的传世之作《九歌》中的山鬼堪称翘楚。这是一篇热恋中少
女的内心独白,
也是大胆而泼辣的爱情宣言。它不重在描绘少女如花的容颜和婀娜的身姿
,重
在袒露少女忍气吞声的内心世界,传达一种追求爱情的热烈情绪。
▲《招魂》(屈原)
王西麟作曲
汪燕燕演唱如同一个迷路的孩子,一个满腔
爱国热血而又报国无门的人,他的
失意、彷徨乃至失魂落魄,我们都很容易理
解,甚至被他汹涌的情感所征服,他就是早已
仙逝千年的古人——屈原。为了
表白自己的心境,屈原找到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招魂
。有人说,这是屈原
在招楚怀王之魂,有人说是屈原为自己招魂,还有人说是宋玉在招屈
原之魂。
这无关宏旨,要紧的是,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招魂》这份宝贵的遗产。一声声<
/p>
对“魂兮归来”的呼唤,含着泪,带着血,透着恨,有高洁人格的表白,有对
黑暗势力的鞭挞,有对故乡和祖国的牵念。我们也禁不住要对着遥远的星空,
对着这位伟大的爱国者长长地呼唤一声:魂兮归来!
▲《洛神赋》(曹植)
莫凡作曲
迪里拜尔演唱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
秋菊,华茂春松”。曹植这十六个字一出,洛神之美便立刻一洗铅华,脱俗为
另一境
界。洛神的妩媚与妖娆,洛神的圣洁与飘逸,不过是诗人心目中美的幻
化形式。人类对美
的追求是不可阻挡的,洛神之美就是凭借曹植的传神之笔,
穿越了千年的时空隧道,折射
到今天。第二部:光焰万丈星河耿耿,银汉迢迢。
从远古奔来的中华文明的长河,千回百
转,千淘万漉,使一颗明珠浮出了水面,
它的异彩流光,穿过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长廊
,它就是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
近千年、并让世界为之回首的唐宋文学。徜徉在这座文学珍
宝馆,我们目不暇
接,我们留连忘返。在这里,我们与中国文学史上的众多名流巨匠擦肩
而过:
迎面走来的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笑傲红尘的李白,眼望“国破山河在”老泪
纵横的杜甫;这一边有听一曲琵琶泪洒青衫的白居易,那一边有登楼远望心忧
天下的范仲淹;苏东坡月下把酒,声声向苍天发问,辛弃疾挑灯看剑,夜夜梦
里
沙场秋点兵;柳永为“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吟咏歌唱,李清照则为“梧
桐更兼细雨”
黯然神伤。唐宋诗词歌赋是一座巍巍丰碑,它计数着中华文明的
历史遗产;唐宋文学又是
一顶灿灿王冠,缀满了浓缩中国文学智慧的奇珍异宝。
这里,你能找到“大江东去”的豪
放,也能找到“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能听
到“磨损胸中万古刀”的愤懑呐喊,也能听到
“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浅吟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