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游-800字优秀作文

初中语文七年级作文教案诗歌写作
《常怀一颗好奇心》教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
学习借诗歌来濡
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纯正趣味,提高学生的文
学综合素养。
2.
展开联想和想象创造悠远意境。
3.
借助诗歌精炼的语言来抒发真
情实感,抒写生活感悟。
教学重点:
1.
学会用想象与联想来创造意
境。
2.
借诗歌语言抒发真情实感、抒写感悟。
教学难点:
如何将
哲理融入诗歌写作之中。
教学创意:
诗歌是诱人的玫瑰,大多数人
都喜欢诗歌,
有时候还触景生情有一种写诗的冲动;
但真正认识诗歌
< p>的同学相对较少,
知道怎样写诗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所以要将诗歌写
作教学设计得通俗易懂,具有可操作性,可触可摸可感。在品味诗歌
时领悟方法,从而掌握诗歌写作的基本方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
练学生思维的严
密性和流畅性,
提高学生语言应用和表达能力,
并自
觉灵
活地迁移到实践中。
实施过程:
一、导入。
学生齐声诵读古
诗《枫桥夜
泊》,继而欣赏歌曲《涛声依旧》导入,提示学生注意歌
词内容;
出示课 件
1
:
诗歌
《枫桥夜泊》
内容;< /p>
播放歌曲
《涛声依旧》
视频;出示歌曲歌词。
导入语:同学们听过这首歌吗?它由歌手毛
宁在央视
1993
年春晚上演唱之后就红遍大江南北。请同学们再读歌
词,看看它
和那首《枫桥夜泊》有没有联系?(生答)对,其实,一
首好歌的歌词就是一首好的诗歌
,
同学们想不想自己也能写一首好诗
呢?今天,
我们就一 起来探讨诗歌的写作,
那就是
“常怀一颗好奇心”
教师板书课题:常怀一颗好奇心
二、佳作赏读。
1
、教师出示课件
2<
/p>
:《春雷》(诗歌见学案)
2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3
、请学生自
由对诗歌进行品评。请学生用“我觉得这首诗写得好,好在……”的
句式作出评价。教师
示例:
我觉得这首诗写得好,好在全诗自始至终
使用了比喻、
赋予了春雷具体可感的形象和先驱者
的情感。
4
、教师予以总体评价。
这首诗选取春雷为意象, 避开其
破坏力,讴歌其感召力,立意高远;选取春雷之声为“点”,通过联
想与之相关的物象构筑一幅幅画面,具有图画之美,切入点小;层层
推进,卒
章显志,结构精巧;用第二人称呼告抒发感情,真挚热烈,
又用比喻、拟人手法贯穿全诗
来塑造形象,鲜明生动,具有形象美、
意境美,手法巧妙;同时注重了用韵,如“章”、
“行”、“盼”,
读起来琅琅上口,具有音韵之美。
三、教师归结诗歌写作的基本方
法并指导学生课堂练笔。
过渡语:那么,在学会欣赏一首好的诗歌
之后,我们该怎样学着去创作一
首诗歌呢?
1
、教师指明写法之一:
学会想象与联想,
让诗歌的内容具体可感,
读者阅读之后能够在脑海
里闪现
出一幅幅画面或者故事,
这就是诗歌的图画之美。
教师板书:
想——图画美
2
、
以具体诗歌为例,
具体解说联想与想象的方法。
出
示课件
3
:流沙河的诗歌《理想》的部分;联想的几种方法—— 接近
联想,类比联想,对比联想。
3
、指导学生进行诗歌中的想象能力训
练。
< p>如:看到屋舍的瓦顶,如何进行想象——可以想成妈妈的洗衣
板;
看 到屋旁的大树轻摇——可以想象它正在搓洗自己的绿衣裳;
看
到天空中的
白云——可以想成洗衣服时产生的白色肥皂泡……也许
你正在楼上自己的房间做作业,心
中却渴望出去玩,你又可以想象,
天上有孩子吗?他们在干嘛呢?于是,我们可以把它写
成诗句。
(出
示课件
4
,
诗句内容见学案)
出示课件
5
:
小练笔——想象能力训练。
“秋风与秋叶
/
< p>正在划拳赛酒/
渐渐地
/
风醉了,
< p>”
学生进行课堂小
练笔,然后展示,师生互评。
过渡语:除了要学会通过联想或者想
象让诗歌具有图画美之外,
还 有什么值得我们在进行诗歌写作时注意
的呢?
4
、教师 明确写法之二:要注重抒发真情实感,感情要真挚动
人,感悟要切合实际,这是诗歌意境
美的一种体现;但是诗歌不同于
表白,抒发感情、抒写感悟时不能过于直白,否则就算不
上诗歌了,
应该要借助一些具体的形象、情境,自己内心的情感才能感动他人。
教师板书:情——情感美
出示课件
6
:张锋《化石吟》第六节。
明
确:诗中作者将赞叹之情和“远古”的具体情境——恐龙、猛犸象、
林木等结合起来,
赞叹的情感就有了依托,
远古的情境越是勾画得逼
真、丰富,赞叹之情就越是抒发得真挚、强烈。
5
、指导学生进行诗
歌中的抒情训练。
出示课件
7
:一次考试失败了,你心情沮丧,你
如何抒情
?
示例
1
:考试失败
/
我不敢对妈妈讲
/
只有独自
/
独自品尝
忧伤
示例
2
雨帘中穿飞的燕 子
/
如果你快乐
/
就请到我开着的窗前
< p>/
背了我湿漉漉的心
/
一起去飞
< /p>
教师点评:
示例
1
中作者的感情抒写出
来了,但感染力不够,因为其中没有具体的形象,读者也无法融入作
者的感情
里去;示例
2
中,我们就借助雨帘、燕子、开着的窗、湿漉
漉的心等具体的形象、
情境看到了作者的忧伤,
是不是更能感染读者
< p>呢?
出示课件
8
:小练笔——将情 感融入具体恰当的形象与情境中
去。
表现满足、闲适之 情示例: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
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何其芳《秋天
》)
学生训练。
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