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在线阅读
【篇一:适合高中生阅读的文章】
大度读人
冯骥才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 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
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
本
“
人之书
”
。
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
却打着伞悄悄地先走了。
——
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且是人
家的
雨伞,也不愿意分担别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还是自己常
备一把伞吧。
有的人,在你有权势的时候,围着你团团转,而你离职了 ,或无权
无势了,他却躲得远远的。
——
你读他时,千万要理解他。因为他过去是为了某种需要而赞美
你,现在你没有那种功力了,也就没有必要再为你吟唱什么赞美诗
了。在此,你
就需要静下心来,先想一下自己过去是否太轻信别人
呢?
有的人,在面对你倾诉深情的时候,语言的表述像一条流淌的清亮
甜美的大河,而在河床底下,却潜藏着一股污浊的暗流。
——
你读他时,千万别憎恨他。因为凡是以虚伪为假面 来欺骗别人
的人,人前人后活得也挺艰难,弄不好还会被同类的虚伪所惩罚,
你应该体谅他的这种人生方式,等待他的人性回归和自省吧。
有的人,在你辛勤播种的时候,他袖手旁观,不肯洒下一滴汗水,
而当你收获的时候,他却毫无愧色地以各种理由来分享你的果实。
——
你读他时,千万别反感。因为有人肯于你分享丰收 的甜蜜,不
管他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理,都应该持欢迎的态度。你做出一点牺
牲,却成全了一个人的业绩欲,慢慢地,会让他学会一些自尊和自
爱。
有的人,注重外表的修饰,且穿着显示出一种华 贵,而内心深处却
充满着空虚,充满了无知和愚昧,那种文化的形态,常常不自觉地
流露在他的言语行动中。
——
你读他时,千万别鄙视他。因为他不懂得服装是裁缝师制作的,
仅
仅是货币的标志,而人的知识、品德和气质,却是一个人真正的
人生价值。对于庸俗的人
,你应及时对照一下自己的行为。
读别人, 其实也是在读自己,读真、读善、读美的同时,也读道貌
岸然背后的伪善,也读美丽背后
的丑恶,也读微笑背后的狡诈
??
读人,最重要的是读懂怎样的人。
读人,是为了要做一个真正的人。
因此,读人时,要学会宽容,要学会大度,由此才能读到一些有益
于自己的东西,
才能读出高尚,才能读出欢乐,才能读出幸福。
“
人之书
”
,但我会一 直努力从各个方面去阅
读。
1.
阅读②
—
⑨段
,
请你分条列出
“
大度读人
”
中
“
大度
”
的具体表现。
(
4
分)
(
4
分)答 :①不埋怨别人
,
应自己承担
;
②多理解别人
,
应自我省
识
;
③帮助不劳而 获的人
,
促使其学会自尊、自爱
;
④不鄙视华而 不实
的人
,
应善于对照
,
警示自己。
2.
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
“
读别人
,
其实也是在读自己
”< /p>
这句话的深
刻含义的
?
(
2
分)
(
2
分)
答:
“
读别人
,
其实也是在读自己
”
这句
话的意思是说
,
在 看破或看透别人的不足的同时
,
也要对照自身、反省
自我
,
以此警示自己不要犯同样的毛病
,
完善自己的人 生观、价值观、
审美观等
,
净化自己的灵魂
,
做一个拥有真、善、美的人。
3.
读了这篇文章后
,
在对待人生方面你最深切的感受是什么
?
请概述。
(
3
分)
(
3
分)示例
答:读冯骥才先生的《大度读人》
,
我最深切的感触就是对自己的 人
生又有了新的认识
:
一个人原来可以这么轻松快乐地活 着
,
有种突有所
悟、豁然开朗的感觉
,< /p>
感觉人世间的那些恩怨
,
仿佛都变成了过眼烟云
,< /p>
从此好多事都不想再去计较。学会宽容
,
学会大度
,
做一个大度的人
,
宽
容的人
;
学会面对逆境
,
抚平浮躁的心态
;< /p>
只要真诚
,
只要努力
,
生活定会
阳光明媚。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 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象她们从来
就在一起
②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
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
“
下来,下来吧 ,你就
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
”
是的,我在那 儿看小人书,用弹
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
“
饭也在上头吃吗?
”
对,在上
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
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
月把碗筷接上来。
“
觉呢,也在上头睡?
”
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
鸣,春
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
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
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 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
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叨唠:
“
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
儿糊得多快!
”
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
“
我求过
你吗?这回活儿紧!
”
我说:
“
我爸我妈根本就 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
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
”
奶奶于 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
糊她的纸袋。
④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
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
一
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
“
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
我忙不过来吗?
”
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
“
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胡弄?
”
奶奶把手里 的活儿推开,一边重
新洗菜一边说:
“
我就一辈子得给你 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
作?
”
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 纷纷。那时我大些了,
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
,
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
“
唰啦唰啦
”< /p>
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
“
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 不了三分钟。
”
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
“
你
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
⑥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
棂。奶
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
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
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
小心地凑到我跟前:
“
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
”
我看
也不看地
就回答:
“
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
”
奶奶立
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
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
“
奶奶。
”“
< p>奶奶!”“
奶奶
——”
我记得
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⑦
??
⑧如 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
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
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
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
要我给她说说:
“
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
”——
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
和我永生的痛悔。
15
从第④段中找出与第⑤段画线句
“
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
”
相照应的
句子:____(
2
分)
16
第 ②段写
“
我
”
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在文中的作用 是____
(
5
分)
17
品读第⑥段画线部分
“‘
奶奶。
’‘
奶奶!
’‘
奶奶
——’”
,从语气角度
分析
“
我
”
心理变化
的过程。
____(
6
分)
18
从全文看,以
“
老海棠树
”
为标题的好处是____(
5
分)
19
选择文中最触动你的一个场景,写一段
8 0
字左右的感想。(
8
分)
阅读答案:
15
.(
2
分)
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
16
.(
5
< p>分)内容上,表现
“
我
”
在老海棠树 亡的快乐,借以反映奶奶对
“
我
”
的关心;结构上 ,
为下文进
‘
步写
“
我< /p>
”
和奶奶的亲情作铺垫:
17
.(
6
分)第一声陈述的语气写出
“
我
”
有
—
点不安,知道伤了奶
< br>奶的心;第二声感叹的语气写出
“
我
”
急于 想得到奶奶的原谅;第三
声无奈的语气写出
“
我
”
的哀求,
18
.(
5
分 )以老海棠树为线索,
贯穿全文;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
“
我
”
之间浓浓的祖孙情。
19
(
8
分)感点明确,围绕中心,理由充分,语言流畅,
8
分;感点明
确,理由充分,语言通顺,
7-6
分; 有感点,有理由,
40
字以上,
5-
4<
/p>
分;有感点,
40
字以下。
3
—
1
分。
【篇二:《阅读与作文
(
高中版
)
》
2011
年第
4
期】
孔子
“
知天命
畏天命
顺天命
”
孔子提出君子要
“
知天命
< p>”,
“
不知天命无以为君子
”
。知天命是儒家
思想特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天命就是自觉有一种使命感,
“
知天命
”
,即领悟自己负有使命,必须设法 去完成。这种使命的来
源是天,所以称为天命。孔子的天命观包括不断修身以达到至善和
使天下回归正道等,他在《论
志于学或志于道
古人说:< /p>
“
心之所之谓之志
”
,
“
< p>志”
这里指的是一种
“
志向
”
、一种
“
追
求
”
、一种
“
意志
”
、一种坚定不移的
“
精神
”
。孔子所言
“
吾十 有五而
志于学
”
,这个学是指学道,所要学习的就是要达 到上达,达到通天
的道理,学习天地大道的法则,使自己所做所为如何能够合乎大道。<
/p>
立身于世
在战乱纷争的春秋年代,礼崩乐坏,孔子问《礼》于老子,欲行
“
仁
”
、
“
礼< /p>
”
于世。他说:
“
三十而立
”
。这个阶段他创建了以
“
仁
”
、
“
礼
”
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以救世解惑释疑,重视道 德教化,开始办学
传授学生。倡导用礼来约束自己,
“
非 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信,
非礼勿动
”
,不违背道德 伦理。他的学生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
“
爱人。
”< /p>
颜回问
“
仁
”
的涵义,孔子说:
“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
礼,天下归仁焉。
”
子路问政,孔子说:
“
先之,劳之。
”“
先之
”
的意
思是要以身作则,事事做在前边;
“
劳之
”
即要不知疲倦的为民勤劳。
孔子推崇先古圣王所行之王道,即
“
内圣外王
”
之道,如三皇五帝、
尧舜禹汤、文武周公所实行过的道:为政者与天地同心,有
“
天
”
、
“
地
”
、
“
日月
”
对世间万物的
“
无私
”
气度和胸怀,并以无私之心 关爱
天下众民。
明智不惑
知顺天命
孔子说:
“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
,明确了在宇宙决定论的价
值观念中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即认识到
“
命由天作
”
的必然性,与
“
福自己求
”
的可能性,而对人生采取
“
择善固执
”
< p>、“
依乎中庸
”
的态
度,安于义命。他说君子
“
畏天命
”
,故
“
居易以俟命
”
,反之,
“
小人
不知而不畏
”
,故
“
行险以侥幸
”
,知命者不立于墙岩之下。君子尊重
客观规
律,明辨是非,对未来发展有理性的判断和预测,可以唤醒
他人从善以避免灾难的发生。
于是孔子带
着学生周游列国而弘道。
从心所欲不踰矩
孔子返回鲁国时,已经六十八岁了,又致力于整理诗书礼乐和教育。
他说
“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这时一切行为已无 太过不及之偏
弊,达到了中庸的
“
至德
”
,能够从心所欲,又自然而然的不越
“
仁
礼
”
、天命。他说:
“
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 颂各得其所
”
、
“
学
而不
厌,诲人不倦
”
、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 之将至
”
,删诗、
序书、订礼、正乐、赞易,为后世留下
了宝贵的文化财富;明确教
育的作用是教人
“
知天命
”
,并达到顺应天命,他一生都是在孜孜不
倦的教人,门下如
颜回之好学、闵子骞之廉洁、曾子之弘道
??
。
2010
年山东卷佳作选评
-
-
-
-
-
-
-
-
-
上一篇:她喜欢蓝色的大海
下一篇:高中语文 我要我们在这里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