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文
=
生活
+
思考
树人高新分校
许多家长抱怨老师,孩子四五年级了,怎么还不会日记、作文。我们的老师则可以拍
胸脯打保票。我们三言两语就可以让孩子写出作文。(表达未必完美,但内容能具体、感
情能真实。)多年的实践,确实如此。
为什么呢?
其实,我们的老师 只是根据不同孩子不同的生活认知能力,不同的表达能力,运用合
适的语言,给他们生活
和作文做一个合适的链接。使孩子明白:噢,作文这个玩艺儿原来
就是说说生活、写写心
情。(即以我口说我心,以我手写我口)
一
家长要把
孩子带入生活
我们树
人有一个久远的比喻:作文是鱼,生活是水。鱼离不开水,作文也离不开生活。
叶圣陶老
先生说:人是生来就怀着情感的核的,果能好好培养,自会抽芽舒叶,开出茂美
的花,结
得丰实的果。生活永远涵濡于情感之中,就觉得这生活永远是充实的。
现 在
回转去论到作文。假如我们的情感是在那里培养着的,则凡有所写,都属真情实感;不
是
要表现于人前,便是吐其所不得不吐。写出诚实的话不是做到了么
?
我们要记着,作
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
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
问断地向着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走在
这条路上,再加写作的法度、技
术等等,就能完成作文这件事了。
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
可是我们很多家长或老
师一味指责孩子作文无话可说时,逼孩子去瞎编滥造时,可曾冷
静地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不
会写;为什么孩子不敢写?我们这样逼孩子编、逼孩子抄最终会
怎么样?其实我们应该从
根本入手,把学生带入生活,和他们一齐观察一齐表达。我们要
想让学生写出春花之烂漫
,我们怎能不把孩子带入花似锦柳如烟的三月;我们要让学生写
出秋叶之静美,我怎么能
不引领去欣赏无边落木潇潇下的壮观;我们要想一个值得敬佩的
人,我们得帮孩子从生活
中找出那个你敬佩的人,并拿具体事例说说你为什么敬佩这个人。
如果我们能使学生有话
可说,有情可抒,何愁学生作文不成?!
二
老师要教会学生思考。
文以载道。
孩子不可能太懂,
但是我 们要让学生知道作文是
我们内心的真实体现,它是我们认识人、认识事、认识社会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在我
们的文章中: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体现我们的思想。作文
的过程就是做人的修身
的过程。比如一件快乐的事,我们应该从言行中某种愿望的自我满
足逐渐过渡到精神的快
乐,如成功之乐,助人之乐,集体之乐。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去掉孩
子私心,升华自己品行
的过程。再比如一个我讨厌的人,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写出它的
可憎之处,其实也是树
立孩子是非观的过程,我们在历数文中人的可憎之处后,我们还要
引导孩子什么?当然是
努力发现它的优点,觉察它的可怜。从而我们对生命多了悲悯和宽
容。当然这个引导和思
考的过程,更需要加进读书体验,所以我们这里把引导学生思考的
主要责任放在老师身上。
学习语练习作文的过程也是一个引导学生读人读事读人生的过程
。所以我们树人在阅读与
作文教学中也反复讲学习语文其实是一个心智成熟的过程。一个
自私肤浅的人是不会从经
典中受益,也写不出经典。
三
写读后感、文化作文是提高作文素养的捷径,因为 其难度较大、专业性较强。在
这里就不再详细说明了。有兴趣的家长可以在本空间找宝。
这是我们老师前两年在国家级
刊物发表的一篇论文。(《浅谈如何从名著中学作文》及《
读后感之我见》)
-
-
-
-
-
-
-
-
-
上一篇:越来越近作文 猥亵离孩子越来越近了……
下一篇:妈妈作文之作文妈妈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