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文的构思技巧
定义——写作思路、想法,即是怎样想的?
一、作文构思的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
角度巧妙
构思的精巧,常常表现在表现角度的巧妙。苏轼曾在诗中说到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
高低各不同
”
,说 的就是同一事物,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就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越是常
人不易想到的角
度,
越是奇妙无穷。
故作文时,可选择的角度很多,然而从常人不易想到的
侧面甚至反面落笔,
切入生活、
表现生活,
常常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
《我的叔叔于勒》
就是通过我
――
一个纯真的孩子的视角来观察我的父母、
叔叔、
整个社会,
从而揭露了这个
人与人之间只有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冷酷社
会。
2.
思路独特
精巧的构 思除了表现在角度的选择外,还表现在行文思路的独特上。如
《荔枝蜜》
明明 p>
是颂扬蜜蜂和具有蜜峰精神的劳动者,
然而开篇却说不喜欢蜜蜂,
< p>之后又荡开一笔,写荔枝
树、荔枝蜜,由香甜的荔枝蜜引出酿造它的
蜜蜂,
对蜜蜂的感情也因此发生变化。
其行文思
路独特别
致,
收到的艺术效果自然不错。
独特的行文思路往往体现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 /p>
人
物形象的设计上,以及人物的描绘等方面。
3.
情节起伏
“
文似看山不喜平
”
,
巧妙的构思还体现在情节的设置上。
所谓情节,
就是记叙文中人物
的活动和一些生活事件的产生、
发展和解决的全过程。
在记叙文中,
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都
要在故事情节中刻画
和展示。
情节的设置具体表现在:
第一,
设置悬念。
文章情节必有高潮,
没有高潮情节就没有起伏,
就缺少波澜,
就难以吸引读者;
而情节高潮需要组织,
需要铺垫,
靠什么来铺垫,
就靠制造强烈的悬念,为高潮蓄势,它就好比把一条河拦腰堵上,
堤坝上游
必将积蓄起更大的能量,这样开闸放水时才会形成更壮观的景象,达到预期的
效果。第二,
出人意料的结局。
结局即矛盾得到解决的阶段,
< p>结局在文章结构上一般处在高潮之后,但也
有一些作文,情节发展到
高潮就结束了,
形成异峰突起、
情节陵转的结局,
给读者留下无尽
的回味。第三,制造波澜。一篇作文除了高潮、结局可写得起伏跌宕,其它部分情节应该
组
织起一些波澜,一波三折,从而增添作文的意趣,也升华了作文的主题。如《我叔叔于
勒》
开头渲染一家人是那么急切的盼望于勒叔叔的归来,
设置了悬念,< /p>
可当真正的于勒出现在一
家人面前时,结局出人意料
――< /p>
他们逃也使得离开了,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二、要掌握一定的作文构思技巧
1
、引伸变异式构思。
“
循规蹈 矩
”
、一一对应地照题目的要求构思,难免人云亦云、千
篇一律。机智的考生善于从题目中寻找
“
变异
”
点 ,
在题目允许的范围内展示思维的个性。有
一考场作文题的
“
提示语
”
中有一句是
“
优美动 听的校园歌曲使人心旷神怡
”
,
在备选的三个题
< br>目中有一题是:
“
听
,我真
”
。不少考生在前一横线上填上具体的歌曲名,思维流向单一,
雷同卷
甚多。有位考生将
“
校园歌曲
”
作为变异点,说那
“
飘洒缠绵
”
的春雨是一首没有乐谱的
< p>“
校园歌曲
”
,于是拟出《听雨,我真陶醉》这样的 佳题,令人耳目一新。文中,作者说春雨
“
轻唱着挖空你的心思、道出你 的惆怅、注释你的疑惑,使你觉得自己仿佛已变成一滴雨、
一棵树、
一棵 草、
一束花、
一撮泥土
”
,
“ p>
我成长中的错误会在这柔和的歌唱中变得美丽
”
,
“< /p>
太
多心思、太多哀怨能在这春雨的浅吟中将它们逐一放飞
”
。由于作者通过变异式构思找到了
适合自己抒发个性的切入口,所以能把
听雨的陶醉说得引人共鸣,不同凡响。
< p>2
、逆向反弹式构思。反弹琵琶,逆向思维,往往会别有洞天,使你的文章另辟蹊径,
熠熠生辉。有一考场作文题是:
“
以
‘
关心
’
为题,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一篇有真情实感
的文章。
”
很多考生都跳不出
“
叙写
‘
关心
’
者之美德,抒发被
‘
关心
’
者之感激
”
这一范围,总是
从正面落笔,
给人千人一面之感。
有位考生别出心裁,
由众人对一个百日小孩子起名的关心,
引出一位被人漠视、歧视的老人
(
即小孩的爷爷
)
的悲惨故事,家人对待小孩与老人的不同态
度对比鲜明,反映了具有社会意义的深刻主题。文章的构思以
“
反
”
为主,以
“
正
”
衬
“
反
”
,以
“
反
”
写
“
正
”
< p>,以老人的不被“
关心
”
呼唤全社会对老人的 关心,这种构思赋予了话题
“
关心
”
更
< p>深广的内容,发人思考,新人耳目。
-
-
-
-
-
-
-
-
-
上一篇:伴随我成长(作文9篇)
下一篇:关于溺爱的小学四年级作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