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散步课件高考作文题及审题立意解析汇总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0-12-26 03:24
tags:高中教育, 高考, 作文题

-

2020年12月26日发(作者:茹麓泉)




1



2017

年高考作文题汇总



一、全国卷

I


阅读下面的材 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 /p>


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


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 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 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少于< /p>

800

字。



二、全国卷

II

< br>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周易》

)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甫

)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

李清照

)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


四方。

(

魏源

)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 敢当。

(

鲁迅

)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


今朝。

(

毛泽东

)

< p>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


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


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三、全国卷

III


阅读下面 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

40

周年。

40

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


取得了 举世瞩目的成就。

40

年来,

高考激扬梦想,

凝聚 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


感,

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 声。

想当年,

1977

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


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

2017

的高考考场上< /p>

......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 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p>

800

字。



四、北京卷


大作文(

50

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0 0

字。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①纽 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


代,经 济全国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


纽带。< /p>


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 ,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049

年,

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

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 照片来展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


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 想象合理,有叙


述,有




2



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五、天津卷


请根据下面的材 料,写一篇文章。

60

分)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 /p>


打开,

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

读到传统的积淀,

< p>读到时代的印记,

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


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 与成熟,

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

十八


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


理性认知的幽径。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


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 不限(诗歌除外)

,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

800

字;④不


得抄袭,不得套作。



六、上海卷


写作(

70

分)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


然。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

1

)自拟题目;

2

)不少于< /p>

800

字。



七、江苏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 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


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 发展,承载了世


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八、浙江卷


阅读下面文字, 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

< /p>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

,一本是“无字之书”

,一本“心灵


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 p>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


得少于

800

字;③不得抄 袭、套作。



九、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60

分)


某书店开启

24

小时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 人却走


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 者和


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

“有些人经常看着看 着就睡着了,但他


们只要来看书,

哪怕只看一页、

只看一 行,

都是我们的读者;

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


我们也 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要求 :

①选准角度,

自定立意;

②自拟题目;

③除诗歌 外,

文体不限;

④文体特征鲜明。









3



试题分析和审题立意



一、全国卷

I


【解析】

2017

年全国Ⅰ卷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立意高远却力


避空泛,坚持以学生为本,接地气、有生气,时代感强。将“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作


为明确指令,鼓励考生从所知所学所感出发,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感性叙说,理性

< p>
思辨,畅所欲言,

“讲好中国故事”

;引导考生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 ,关心现实国情与改


革发展,展示他们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写作要求中,

“写一篇文章帮助


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也是命题的核心所在。它既是“任 务驱动”的指令,也是“具体思


辨”的语境。这里,作为写作预设对象的“外国青年”属 于泛指。考生可想象自己面向


全体外国青年侃侃而谈,也可预设某一个或某一类外国青年 与之对话。

“读懂”可理解


为从茫然无知到初步了解,

也 可理解为从不全面到更全面的了解,

而如何理解并落实

“帮


助”

,则与预设的读者类型相关,也会影响立意的深度、写作的难度。此外,命题要求


明确文体,而不限制考生写作的文体,只要能“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

,且能“帮 助外


国青年读懂中国”

,论述类、叙述类乃至说明、抒情类的文体都可以 自由选择,只要在


写作中能体现所选文体的特征。


【参考立意】如由“长城”

“京剧”讲讲拥有古老文明 的传统中国,由“高铁”

“移动支


付”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由“ 中华美食”

“广场舞”说说好玩的中国或热情的


中国,由“共享单车”< /p>

“移动支付”聊聊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互


联网中国。 另外,还可以将传统的国粹“京剧”与时下流行的“广场舞”并置而观,将


文化悠久的“ 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的严峻现实作勾连,也可以将古时的“长城”


与当下的“一带 一路”相互对照。


考生也可以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 视前进中的矛盾,看到潜在的危机,以高度的忧患意


识未雨绸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出谋划策,添砖加瓦。如由“美丽乡村”走笔于


旧式城镇化的痼疾和“留住乡愁”的必 要,从“大熊猫”延伸到动物保护乃至生态保护


的迫切,借“空气污染”

“食品安全”论述过度追求

GDP

的危害以及对创新、协调、绿

< br>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的呼唤。


【标题示例】

《大国风范》

《一横长城长,一点茉莉香》

《雅俗皆 乐,幸福中国》

《大美中


华,有容乃大》

《正午光辉,普 照大地》

《蛙鸣伴驼铃》

《领略中国“味道”



二、全国卷

II


【解析】< /p>

2017

年全国Ⅱ卷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试题材料由精


心选择的六个中华名句组成,

试题命制充分发挥作文的积极导向功能,

弘扬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自觉继承、转 化优秀文化传统,增强


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 信、制度自信、文化


自信。六个名句言浅理明,考生在理解上没有难度;而在审题立意、 文体选择等方面又


具有很大的开放度,便于考生发挥。分别来自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时 期的中华名句,


有诗词有随感,或豪迈或温婉,有的抒怀有的思辨;包含了自强奋发、家 国情怀、坚持


自我、豁达自信、开放进取、提升境界、敢于正视问题、勇于面对困难、勇 于实践、敢


于担当等丰富内涵,

涉及个人

“小我”

与家国、

社会

“大我”

等不同层面;

既各 自独立,


言简意赅,又彼此关联,声气相通。命题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

,实则


是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的基础上 自主进行组合。

要求


考生“合理引用”名句,既呼应了中国诗词大会引发 的诗词记诵热,更隐含了“文化传


承不应只是静态记忆”的认知。

“引用 ”

,可以是名句字面意义的简单借用,也可以是名


句哲理的深度化用;可 以是正引,也可以是反




4



用。将名句自 然融入文章、与全文浑然一体,对考生的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参考立意】以①⑤为基础探讨自强奋发、敢作敢为;也可以辩证思考 由两三个名句组


合生发的新含意,如以③④⑤为基础,讨论自信与正视问题、开放进取之 间的关系;考


生还可以深入研析个人、国家、社会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以①③④⑤为基 础,探究如


何全面提升个人的人格境界,或以②⑤为基础,表现个人对家国情怀、社会现 实的关注


与思索,或以③⑤⑥为基础,论说坚持自我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关系,等等。< /p>


【标题示例】

《眼界无穷世界宽》

《悠悠文墨贯古今》

《故乡月明与他国月圆》

《兼济天下,

< p>
不负青春》

《民族灵魂》

《自是花中第一流》

“敢”字为先

风流再现》

《筑梦中华

舍我


其谁》

《燕雀心态与鲲鹏境界》



三、全国卷

III


【解析】 今年是恢复高考

40

周年,以此命题显然着意于引导考生在社会历史的大背景


下审视个人发展,

激励一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高考作文直接写

“高


考”

,既出人意表而又在情理 之中。

“高考”

,人人参与其中,但绝大多数考生又未系统


地思考与梳理过,

所以细想又有些陌生,这在经验储备相对公平的基础上保证了考试的


公正。试题材料中的内容,意在引导考生洞悉材料自身的内在关联与生长性,如为国选

< p>
材与社会进步,时代拐点与国家走势,个人奋斗与家庭期许,历史沉思与当下使命,集


体记忆与个人情感,今昔对比与感慨生发。考生更要关注题目的具体指令:

“以‘我看


高考

'

或‘我的高考

'

为 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不同于一般的话题作文,聚焦审视与表


达的主体 ——“我”

,唤醒考生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考生对于“我”的构思定位,

既可写实,亦可虚构。可供选择的两个副标题,为考生在不同文体上的选择预留了写作


空间,利于考生完成边界清晰且能自由发挥的理想写作。


【参考立意】若选择以“我看高考”为副标题写作,既可肯定高考对于国家、社会、个< /p>


人的意义与价值,如对于社会进步的推动价值,对于公平社会的建设意义,对于个人提


升的引领作用等;

也可质疑讨论高考的科学性、录取制度的公平性以及高考催 生的教育


乱象等。


若选择以 “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作,可供考生写作的空间比较大,选择的文体较多,


如记叙类文 体,

可以围绕材料的触发点对自己的高考经历或憧憬进行筛选整合,传达出


“我”之于“高考”的生活过往与内心期许,甚至通过个人轨迹折射时代变迁。有能力


的考生还可以将其虚构为小说,间接传达“我”之于“高考”的独特体验与个性理解。


此 题也有散文诗歌等文体的写作空间。


【标题示例】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我看高考》

《从独木桥到阳光道

——我


看高考》

《人道是清光更多

——我看高考》

《四十年,追梦人

——我看高考》

《天涯


何处无芳草

——我看高考》

《彼岸花开,高考为舟——我看高考》

《逆水行舟——我的


高考》

《鲤鱼跃龙门——我的高考》

《陌上花开,缓缓而来——我的高考》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2-26 03:2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82751.html

高考作文题及审题立意解析汇总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