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议论文中名人素材运用
(教案)
教学目标
:
1
、积累名人素材
2
、会叙议结合运用人物素材
3
、掌握因果分析法和假设论证两种人物素材的运用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掌握议 论文写作中因果分析法和假设论证两种人物素材的运用方法
,
并能在
作文中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
分析归纳
实践演练
教学过程:
导入:
古
今中外,英杰辈出,浩如星海。他们之所以称为名人,是因为他们都
有着励志向上、执著
追求的积极人生态度,百折不回、寒岁松柏的宝贵品格,通
达济世、变中求胜的卓越才华
,借势造势、把握机遇的自主意识,报效国家、献
身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泽被东西、
影响深远的巨大成就。
一,讲一则名人故事:(积累名人素材)
二,悟一点人生真谛:(对名人进行评价,从而提炼观点)
一蓑烟雨任平生
聆听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
风流人物”。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乌台诗案”
开始落魄,飘流四方,辗转难安。悲
戚的秋风震动了你易感的心弦,滚滚思潮,
波澜起伏。黄河九曲,惊涛万里也难以掩饰深
藏内心的幽怨。苍凉悲慨,郁愤不
平的激情在字里行间涌流——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
寥落。
功名利禄曾占据过多少士人的心灵,主宰了多少文人的喜怒哀乐
,消磨了多
少英雄的壮志豪情。面对仕途风波,大浪淘沙,你身处逆境,泰然处之,不愿
随
波上下,俯仰由人。你抬首笑吟“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大气凛然,不改
高洁本性。
在赤壁的日夜,你心灰意懒,看“江上之
清风,山间之明月”,做那个神鹤
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你看到风在
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
着撕心裂骨的阵痛穿越漆黑的荆棘林,
刹那间,
你心中郁结的块垒,
缠绕的苦痛
随风而散,
你平和地吟出“一蓑烟雨任平生”。
顿悟后的长叹落在历史的长河中,
激起滴水的层层回音,至今不绝如缕。
面对贬谪的人生,你放眼大江,
举酒赏月,以亲密的友情驱散迁客的苦情,
以久惯世路的旷达之怀取代人生失意的哀愁。
寒食开海棠之宴,
秋江泛赤壁之舟,
风流洒脱地徜徉于山
水之中。眼中景,意中事,胸中情,倾泻于你的笔端,在时
空里,淘尽沙砾,沉淀成千古
绝调,辉煌了历史的天空,灿烂了文学的艺苑,响
彻了华夏大地。
p>
你站在历史的高度,
淋漓挥洒,
超然于风高浪急的政治漩涡之 外,
一扫平庸
萎靡的气氛,高歌入云。超脱功利世界的闲静之情终于成为
你人生的至乐之情,
在新的精神平衡中洋溢着超乎俗世的圣洁理想。
< /p>
正视挫折,淡化苦痛的平和心境,飘逸旷达的胸襟,洗练了你豪放的词风。
横放杰出的气势,空灵蕴藉的笔调,旷远清丽的境界,超尘脱俗的胸襟,如长河
激浪,深潭照物,映现了山光物态的神韵,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
万古不朽
!
三,
写一段叙议结合的文字:(对素材的灵活运用)
1.
一例一析
如: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
久经沙
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
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
但唯有马谡仍然
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
< br>覆没。
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
身首异处。
街亭失守,
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
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
,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
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
马谡的失 败,是因为
他狂妄自大,固执己见,
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2.
多例迭加:
< p>
如:
不要安于现在的自我,
而要追求心中的梦想。
鲁 迅不安于救治国民的身体疾
患,从而铸就了刚毅伟大的民族魂;袁隆平不安于水稻亩产千
斤的“极限”,从
而颠覆了世界权威;
“超级女声”来自平民,却敢于挑 战卫视舞台,从而在神州
大地掀起了“想唱就唱”的狂澜。
< p>
再如:
一位名人曾说:
“一个执著追求的人,
整个世 界都为他让路。
”
正因如此,
爱因斯坦成就了旷世奇迹,
哥白尼让地球为之振荡。
纵使像李白、
杜甫这样一生
追求“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伟业而终不可得的失败者,也为我们留下了
盛唐诗歌最灿烂、最珍贵的篇章。虽然他们一个抱月而终,一个苇席蒿葬,可毕
生的攀
登,
矢志不渝的追求,
还是让他们彪炳史册,
光耀千秋。
(
《追梦无悔》
)
(
1
)使用“从……到……”的句式用据
古往今来,
无数名垂青史的成功者,
有谁不是以诚信待人 ,
以诚信任物的呢?从
汉高祖刘邦“与父老约,
法三章耳 ”,
到司马迁为“李陵事件”的中肯之言;
从
魏征以诚信
直言敢谏,
到我们的开国领袖毛泽东……正面的例子实在多得不胜枚
举。
事实上,诚信是每个人应有的品德,更是任何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的基石。
(
2
)使用“当……时”的句式串据
< /p>
当卧龙草庐外的刘皇叔在朔风飞雪中久久伫立的时候,
当古人在昏暗的灯下 奋笔
疾书“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的时候,当一箱
p>
箱假烟假酒、
盗版光盘在熊熊烈火中化为灰烬的时候,
我们看 到了一个古老却又
鲜活的词语在历史的词典里永生——“诚信”。
3.
逆向对比
如: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
桀骜的陶渊 明经过一番世俗的历炼,
最终……
远离了富贵满堂,抱定不为五斗米折腰
的信念,一袭布衣,飘然而去。
“把吴钩
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
意”,命运多舛的辛弃疾尽管报国无门,心痛如
绞,但依旧心系故土,誓死抗战,哪怕马
革裹尸,捐躯沙场。
如何议得深刻?
比较下列两段文字
,
谈出你的看法
1.
古人云:自古英才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 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
嫁,
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
明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
荷兰画家梵
高也曾两袖清风,<
/p>
一文不名,
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济。
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
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可见,贫困是一笔财富。
2.
他们都是幼时贫困而后成才的非常之人,
寒 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
也正是
这贫瘠的土壤使他们顽强生长,坚忍不拔,
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成功之花。
由此看来,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困的信
心和斗志。穷则思变,越是
贫困,越激励人奋发向上,可见,贫困是一笔财富。
明确:例
1
是学生作文中易 出现“以叙代议,例而不议”的毛病,对所举事例
缺少具体的分析,论点仍然是论点,材
料仍然是材料,观点与材料分离。由于缺
少必要的分析论证,文段显然缺乏说服力。
p>
因此,观点+材料=作文的失败!
例
2
多了对事例的分析相比,你觉得效果有什么变化?是不是多了分析,
说服力就更强了?议论文,议论文,重在议论,这就是议论。
1
、因果分析法
例
: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
多得的人才。
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
庞涓嫉妒他的才能,
表面恭敬,
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
才志。而齐
王听说孙膑之才,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终有马陵道之胜。
提问: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大家看是否能
体现
这样中心论点?
如修改为:
同是孙膑,
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
两个统
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
缺乏识别千里马
的伯乐眼光。
试想孙膑在这么一个集体中,
如何施展大志呢?而
< br>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可
说
计出即行,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请学生分析修改后的文字,看句间逻辑关系是什么?可有标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