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议论文公式总结
(纵向为主线,精深;横向为拓展,博大!
)
一、审题立意:
单则材料有真实性与虚拟性材料两种,
虚拟性材料 不要追究细节的真实,
因
为它常用比喻、夸张、象征的手法,提炼论点时
,二者都不能就事论事,而应就事论理,要
联系社会、人生、价值观等方面,提出一个具
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由
果溯因法,把材料概括成一句话,从结果入
手,问个为什么,答案抽象成论点;二是关键词
句法,
关键词句是指能体 现材料主旨的词句,
一般出现在事件发生后的议论、感慨,或材料
中反复
出现、加以强调的词语,
将此变成一句判断,提炼成论点,
不同角度是指材料所牵 涉
的不同的叙述对象。
多则材料指两则以上的
材料。有两大类型,一种是同义材料,
即内在意义相同的材料;
一种
是反义材料,即内在意义相反的材料。同义材料,
内容虽不同,但内在意义至少有一个 共同
点,把这个共同点提取出来,提炼成论点。如图:材料
A
< p>—道理
A
,材料
B
—
道理
B=
共同
点
=
论点。
二是反义材料,步骤是:定对比点
---- p>
寻不同点
---
追溯原因
---
提炼论 点。另一种情况,针对
同一个问题提出不同看法,
如何确立自己的论点呢 ?一是如果你赞同其中一种看法,
可以以
此为论点,
说明 赞同的理由并说明不赞同其他看法的理由;
二是,
如果你对几种看法都不赞
同,
认为他们都有片面性,
那么你可以指出他们不妥之处, p>
然后提出一个较为全面的论点来。
图示:表明对几种观点的总看法
分析观点
A
、
B
、 p>
C......----
结论(即自己的观点)
。三是
漫
画材料作文
(一)观察构图应注意:
1.
漫画的形象(人、物)是什么,处于什么(运动、静止)状态。
2.
漫画的布局:按照上下左右的顺序理清漫画内容,理清是单幅还是连幅。
3.
漫画的细节、漫画中形象的特 殊性(夸张的动作、表情、语言等)
、漫画的
题目。
(二)思考寓意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一般来讲,漫画多是对现 实生活的喜剧化、夸张化、荒诞化表现,所以,
画面中越是夸张得厉害的地方越是问题的
症结。漫画材料作文的一般思维模式:
1.
描述画面(仔细读图 、细心审阅,观察画面内容,找出其讽刺、颂扬的
行为或对象)
2.
联系生活实际(揣摩漫画中的画中之话、话外之音,学会由实及虚、由
表及里,挖掘隐含信息,提炼主题)
3.
根据题目要求,议论画面,综合构思成文。
< br>二、理解阐述论点:
方法有几种,一是从“什么是”和“表现在哪里”两个角度,对论点关
键词的内涵和外延进行阐述。例: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阐述关键词内涵:什么是骨气
?
骨气就是正直不屈的气概。阐述关键词的外延:孟子说过:
“富贵不能 淫,贫贱不能移,威
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骨气在孟子的这几句话 里充分地体现出来了。二是通过论点关
键词与相近的概念进行比较阐述,以突出其特定含
义。三是从
“为什么”
的角度对论点的意
义和作用进行正
反阐述。例论点:成功需要勤奋。正反阐述:因为勤奋是成功的阶梯,没有
它,我们就会
蹉跎岁月,一事无成。
(
本部分为行文前的理解概括论点
) p>
三、标题
(切题,新颖,有文采,字数精少:
1
、标志式,以“谈”
“议”
“说”
“论”
“辩”
“评”
“赞”
“从
......
说开去”
“读
......
有感”
;
2
、论点式,论点直接做题目;
3
、设问式,用设
问句表达材料的主旨,例:什么是诚信?
4
、反问句,用反问句 表达材料的主旨,例:岂能
让不诚信的奸商逍遥法外?
5
、格言式,用比喻、对偶、拟人等手法写出有关材料主旨的言
简意赅的短语,例:诚信是
金。
6
、仿拟式,对一些名言警句进行仿写、改造,嵌入材料的
< br>
1
主旨,例: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
、数字式,用数字、等式的形式表达主旨,例:成
功
=99
%的汗水
+1
%的聪明。
8
、
并列式:
用和与等连词表明与主旨有关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
四、开头:材料议论文的开头有个铁的原则,就是一定要引用材料。<
/p>
从原题目材料入手
(见
前面审题立意的几个方法,用哪种方
法审出的论点,就引述相关的材料。
)→导出话题→中
心论点;中心论点
要求健康向上,是一个命题(判断)
,或者是一种明确的
“
主张< /p>
”
,即叫人
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段落短小。
(
1~2
段,第
1
段可运用文采)
五、理解阐述论点:
方法有几种,一是从“什么是”和“表现在哪里”两 个角度,对论点关
键词的内涵和外延进行阐述。例: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阐述关键词
内涵:什么是骨气?
骨气就是正直不屈的气概。阐述关键词的外延:孟子说过: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骨气 在孟子的这几句话里充分地体现出来了。二是通过论点关
键词与相近的概念进行比较阐述
,以突出其特定含义。三是从
“为什么”
的角度对论点的意
义和作用进行正反阐述。例论点:成功需要勤奋。正反阐述:因为勤奋是成功的阶梯,没有
它,我们就会蹉跎岁月,
一事无成。
(举事例前的分析界定,为行文明确概念 的内涵和外延,
可以把理解阐述观点部分在这里展示)
六、正文:
具体论,段落大小多少可灵活处置;注意文段首中心句要明显。文章的最主要 部
分。分几个分论点(建议为三个)
,来论证中心论点的正确性。切分分 论点的基本方法有三
种:找理由式、分类别式(即各个分论点分别是中心论点成立的几种
情形)和其它型;各方
法又分别可以从几个角度切分论点。分论点之间一般应为并列的关
系(递进也可)
;它们相
互独立,
不能重复交叉;
尽量象中心论点一样是明确的、
揭示本质的命题,
而不是一个比喻。 p>
每一个分论点对应一段或几段文字,这些文字构成一个完整的论证单元。
1
、分论点分两步进行
①
p>
.
提出分论点,抢眼,处在段首,分论点的措词注意照应作文题、中心话题、
(标题)
,各
分论点尽量句式一致。
< p>
(常见的方法有:
1
、联想式:方式,由此我联想到
+
论据(三个论据)
;
2
、分解式:把中
心论点分解成几个总述句,①将论点的主语(就是使用不同的论据)进行分解,谓语不变;
②谓语分解式:论点的主语不变,将谓语部分进行分解;③递进分解式:对论
点的内涵,由
表及里,层层推进,最后揭示其本质;④辩证分解式: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
进行分解,对事
物的正面反面进行论证。
3
、格言式:引 用于本段论据意义相符的格言,运用比喻、排比、
对偶、拟人等修辞阐明论据与论点的关
系;
4
、设问式:用设问句提示本段内容,论点要素
+
< p>是什么,为什么
+
论点要素,怎么样
+
论点要素)②展述或诠释分论点(此步可省略)
2
、论证分两步进行①陈述证据事例
内容:
理论型
其它型
引述的原则:
古今中外、
简洁扼
要、定向引述
p>
角度:正面证据
/
反面证据
结构:一例一析
/
并举数例再统一分析
/
兼备
< br>式(点例)
(
1
、常见的人物事例:庄子、孔子、孟子、韩 非子、勾践、邹忌、屈原、司马迁、
张衡、项羽、刘邦、曹操、诸葛亮、陶潜、李白、杜
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陆游、李
清照、林冲、孔乙己、刘兰芝、海伦
.
凯勒、霍金、玛蒂尔德等中外众多的人物;课外、报
纸杂志、
《新闻联播》
《焦点访谈》
《新闻调查》
《今日说法》< /p>
《共同关注》
《东方时空》
、网络
上的新闻
、评论
—
这里往往可以找到最新的论据;
3
、感动 中国的人物
—
这里可以找到思想
道德学习精神等方面典型
的论据;
4
、周围的人和事
—
这里可以找到最有针 对性最有实际意
义的论据;
5
、自己(正面、反面) p>
--
这里可以找到最亲切最可靠的论据。
)
②分析证据
对详例的分析、对点例的分析,分析语言的 构成:论据的简括(或用这、此代
替)
+
联系词
+
论点的要素。分析的方式:
1
、假设推理:假设在另一种 情况下,就不会有这
种结果,从反面证明这个论据与论点的关系。假设句式:假如、如果
不具备论点要素
1+
那
么就不会有论点要素
2
;
2
、因果推理:分析论据中那些要素属于论点中的原因,那 些属于
论点中的结果。因果句式:这(论据)
+
因为论据 符合论点要素
1+
所以产生论点要素
2
;
3
、
2
-
-
-
-
-
-
-
-
-
上一篇:向前看作文议论文
下一篇:写考场议论文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