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专硕奖学金-上海大学专硕奖学金
化学与化工学院
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快速增
长对人才需求和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原华中
理工大学于
1983
年成立化学系。二十多年来,化学系坚持走学科交叉、以特色和质量取胜
的办学
思想,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各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
2008
年
5
月
12
日化学系正式更名为化 学与化工学院。学院现拥有化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及应
用化学、化学工艺、工业催化、
生物化工、化学工程(工程硕士)五个工学硕士点,拥有
无机化学(理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理学)
、材料物理与化学(工学)三个博士点,并
在材料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专业招收博士生。其中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我院现有院士
1
名,教授
25
名(其中博导
18
名)
,副教授
24
名。
他们大多有在国外工作、学习的经历。近几年来,承担国家重大项目
40
多项。年科研经费
达
1000
多万,并有华中科技大学实验中心强大的实验平台作支撑。具有良好的学习及科研
氛围
,欢迎有志于化学与化工及相关专业的考生报考。
无机化学及生物化工学科简介
无机与化学生物
学研究所为“生物无机与药物”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无机化
学学科为湖北省重点
学科,拥有无机化学博士点,无机化学和生物化工两个硕士点。现有
教职员工
人,其中教授
4
人
(
含博 士生导师
3
人
)
,副教授
4
人。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
量元素的生物化学与应用、细胞生物无机化学、无机
固体化学、纳米材料安全性研究、功
能过渡金属配合物研究、生物制药与纳米制剂、天然
产物提取及应用等。研究内容与国民
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近五年来承担了
973
子课题,
863
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省部
级和横向课题十余项,
近五年年均发表
SCI
收 录论文二十余篇,
年均科研经费
100
余万元。
< br>毕业研究生可从事高校从事科研、化工制药企业研发等。
分析化学学科简介
分析化学硕士点共有指导教
师
8
名,
其中教授博导
2
名。 p>
研究方向涵盖现代分析测试
技术、环境分析化学、材料分析化学、生物分析化
学、大气及水污染分析与控制化学等。
专业课程包括高等分析化学、
现代 化学分离技术、
现代光学分析专论、
生物分析化学专论、
电化学分析专论、化学计量学、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前沿。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学生运用各种
现代分析测试手段解决化学及相关学科中物质量、
结构及形态方面的理论与实际问题之能
力,通过课程学习、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等环节提高研究生的动手能力、知识活用能力、
表达交流能力和管理运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近年来,
本学位点研究 生在科学研究上屡创佳
绩,
在环境分析化学和污染控制化学等方向取得了 重要研究成果,
历届毕业生的一次就业
率(含直攻博)均达
100%
,并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欢迎有志者报考并加入这一团
结的大家庭。
有机化学学科简介
有机化学硕士点自
1995
年开始招生,累计毕业生已超过
7 0
人。目前,参与本硕士点
研究生培养的教授
8
名。已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
863
项目等以及与企 p>
业联合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国外知名期刊上发表了
100
余篇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包括:
1
)有 机合成。具有潜在生物活性分子的设计合成,杯芳烃的合成及分
子组装;有机小分子催化
剂的研制及催化性能评价;生物可降解医用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研
制与性能评价等。
2
)元素及金属有机化学。含氟超酸的研制及其稀土金属盐的催化性能评
价;含氟超酸锂盐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评价;含氟阴离子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
有机配体
-
金属配合物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等。
3 p>
)生物有机化学
.
酶催化的不对称有机反应
以
及仿生催化反应;化学小分子对生物大分子功能的影响评价等。
4
)物理有机化学 。化学
计算与有机化学反应过渡态的稳定性评价等。
物理化学及工业催化学科简介
物理化学
及工业催化
硕士点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催化化学,电化学,化学动力学及
表面化学。
特别是在电化学及催化化学领域已有多年的积累,在与材料,能源,环境等相
关的物理化
学研究工作中,已承担了多项国家
863
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发改委重点工
业性试验项目,国防军工项目,国际合作项
目、湖北省重点攻关项目、湖北省杰出青年基
金项目及中石油,中海油,中化集团等多项
重大横向合作项目。
本硕士点拥有包括万惠霖院士在内的七名教授及多
名副教授、讲师组成的高水平学术
团队,分别在应用电化学,金属腐蚀与防护,均相催化
,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及绿色化
学等研究方向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与开发,
近年已在国内外权威的学术期刊发表了
200
多篇重要学术论文
,申请了多项专利,在应用电化学及催化化学等领域在国内外具有较大
的影响,
2007
年还成功主办第十届全国络合(均相)催化学术讨论会。近年来年均科研经
费在
150
万以上,实验室面积达
600m p>
2
以上,并拥有多台套先进的微观测试表征仪器以及
电化学、催化、分析仪器等设备。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及化学工艺学科简介
高分
子化学与物理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于
1993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于 p>
2003
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在
20 p>
多年的发展过程中,
逐步形成功能高分子
(智能聚合物凝胶、
超分子聚合物、
药物传递载体、
无机聚合物与光电子材料等) p>
、
多相多组分聚合物体系
(高
分子共混物、复
合材料界面设计和分散相结构调控以及液晶诱导纳米分散相有序复合)、
高分子材料成型
加工与模拟(三维注塑成形仿真系统,高分子材料快速成型技术)为主的
专业方向和特色
。并于
2005
年获得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p>
本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
9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4
人。承担了国家
973
、
863
、自然科学
基金等重大项目,累计科研经费总计近
1900
万元。累计发表论文
300
多篇,其中
SCI
、
EI
收录论文
125
篇,最高影响因子为
17
。获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奖。
应用化学学科简介
应用化学学科自
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已形成鲜明的学科特色和传统优势。环境
材料与材料的环境失效是本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 br>应用电化学、水化学与资源再生、环境材料化学。在缓蚀剂原理与应用、腐蚀电化学与监
< br>测技术、电化学保护技术、材料与环境电化学、水环境处理与资源再生技术、材料表面修
< br>饰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上述学科方向是我校材料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的主要方
< br>向之一,也是材料化学与服役失效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结
< br>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强调通过实际科研课题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近
5
年来
以研究生为主体承担了国家
863
、国家重 大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和其他省部
级重点攻关课题
20
余项,大型企业(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合作研究项目
20< /p>
余项;
科研经费
1250
余万,发表论文< /p>
20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论文约
100
篇。本学科有硕士生导
师
10
人, 其中教授
4
人,博士生导师
2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