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和上海大学-深圳大学和上海大学
哲学系
一、基本概况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是国内一支年青而充满活力的专业哲学系。
1970
年原华中工学院
在全国理工科大学率先创办文科,哲学学科亦在其中;
1 980
年成立哲学研究所,
1996
年成
立哲学系,实行系、所合并的建制,
2000
年高校合并后新成立的华中科技大学 经教育部批
准设置哲学本科专业,
2001
年正式开始招 收哲学本科生。
自成立专业哲学系以将近二十年的时
间,
学科建设取得了跨跃式发展。
目前华中科技大
学哲学
系是湖北省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基地,
除了设有一个哲学本科专业外,
已获得国务 院
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哲学博士学位、
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
分别设有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
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
、科学技术哲学六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以及哲学
博士后流动站。
哲学系现有专职教师
24
人,其中教授1
2
人,博士生导师
12
人,副教授4人,讲师
8
人,既有欧阳康教授、邓晓芒教授等领军性的学术大师,又有一批学术水平高的知名中 p>
青年学者。本系教师中有国家人事部“百万人才工程”
1
人, 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
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委
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哲学学
科组成员、教育部哲学学科教
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
1
人,获教育
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1
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
3
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
青年专家
2
人。
在哲学系现有
25
位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
22< /p>
人,
占教师比例的
90
%以上。
二、学科特色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
哲学系现有六个二级学科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
科的特色在于:
以欧阳康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科研团队在社会认识论、
社会信息论 和人文
社会科学哲学领域,研究成果丰硕,极大地推进了当代中国社会认识论研究的深度
和广度,
形成与国际哲学界同一研究方向的对话与互动,
在国内外学术界 具有重大影响;
以王晓升教
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科研团队长期致力于国外马
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批判理论的研究,
并取得
了多项研究成果,
在国内学界具有重要影响。
外国哲学学科的特色在于:
以邓晓芒教授为学< /p>
术带头人的科研团队在德国古典哲学领域,
尤其是康德和黑格尔哲学, p>
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
重大影响,
其研究成果曾获得教育部社会 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以何卫平教授为学术带头人
的科研团队,
在解释学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在国内学界具有很大影响;
以张廷国 教
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科研团队长期致力于现象学的研究,
尤其是在应用现 象学方面,
形成了自
己的特色,
在国内哲学界具有重要影 响。
中国哲学学科的特色在于:
以李耀南教授为学术带
头
人的科研团队在道家哲学,
尤其是庄学研究领域,
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p>
获得了学界
的肯定,并应邀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讲学;取得本学科方向在易
学领域出版了多部著作,
受到了国内哲学界的高度赞誉。
伦理学学科的特 色在于:
以韩东屏教授和程新宇教授为学术
带头人的科研团队多年来一直
从事伦理学和价值哲学研究,
本学科在生命伦理学研究领域已
取得多项研
究成果,
在国内外学界有一定影响。
宗教学学科的特色在于:
以董 尚文教授为学
术带头人的科研团队在基督教哲学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在哲学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科
学技术哲学学科的特色在于:以万小龙教
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科研团队具有鲜明的优势和特
色,
主要研究方向为物理 学哲学,
并取得了系列的重要研究成果;
以陈刚教授为学术带头人
的科研团队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心灵哲学的研究,
在国内哲学界有一定影响,
< p>在非还原物理
主义方面主张形式实在论和知觉二重论,
形成鲜明的研 究方法和研究特色,
在哲学界产生一
定影响。
三、学术与组织机构
哲学系目前设有六个学术研究中心:
1
.
生存哲学研究所,所长:欧阳康教授。
2
.
社会信息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康教授。
3
.
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主任:韩东屏教授。
4
.
过程哲学研究中心,主任:陈刚教授。
5
.
应用现象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廷国教授。
6
.
德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邓晓芒教授。
哲学系除设置行政办公室、资料室外,另设五个教研室:
1
.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主任:张建华博士。
2
.
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唐琳副教授
3
.
外国哲学与宗教学教研室,主任:闻骏博士。
4
.
伦理学教研室,主任:韩东屏教授。
5
.
科学技术哲学与逻辑学教研室,主任:万小龙教授。
哲学系现任领导情况:
1
.
主任:雷瑞鹏副教授。
2
.
副主任:张建华博士;廖晓炜博士。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
系整体科研实力较强,
现以倡主流、创交叉、重国际合作、
走小而精
的发展道路为特色。
既欢迎海内外同仁来我系工作、
访学,
< p>也欢迎海内外学子来我系攻读博
士学位。
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和助学金、贷款资助等办法按学校有关规定实行。
哲学系本年度暂且不接受博士推免生或直攻博生。
四、博士生导师简介
邓晓芒:男,
年
4
月生,湖南长沙人,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 授,博士生导
师,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
《德国哲学》主编。长
期从事德国古典哲学的翻译和研究,并积极介入中西比较和
文化批判。主要研究方向是德
国古典哲学。
欧
阳康:男,
1953
年
6
月生,四川资阳人,二级 教授,华中学者领军岗教授,博士生
导师,
1988
年毕 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委员,
哲学研究所所
长,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主编,国家大< /p>
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主任,
民族精神研究院副院长,
兼国 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学科
评议组成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委,< /p>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
副主任
,
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 理
事,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共湖北省委决策支持顾问,湖北省政协委员,湖北省欧
美同
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哲学学会副会长等,
1992
年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6
年被评为“湖
北省有突出
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9
年入选国家人事部“百万人才工程”和教育部“跨
世纪优秀人才”。主持
10
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十多项成果获奖,十数次出国出境
参加国际会议、
开展国际合作和讲学。
主讲教育部大学视频公开课“哲学导论”和精品资源
课“人文社会科学哲
学”。
主要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
社会认识论与人文
< p>社会科学哲学。
韩东屏:男,
1954< /p>
年8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第
6
、
7
、
8
届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伦理学会名誉会长
、中国伦理学会理事,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理事、
湖北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
湖北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湖北
荆楚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1982
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哲学研究所。
1982
年-
2001
年在湖北
< br>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2001
年 调入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主要研究
方向是伦理学、价值哲学、人生哲学、文化哲学、制
度哲学。
何卫平:男,
1958
年生, 湖北武汉人,哲学博士。
2001
年
7
月
-2002
年
7
月受费曼项
安庆师范大学分数线-安庆师范大学分数线
纽约大学ee-纽约大学ee
大学入社申请书-大学入社申请书
大学英语泛读第一册-大学英语泛读第一册
大学生心理变化-大学生心理变化
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
青海民族大学在职研究生-青海民族大学在职研究生
大学生入伍的好处-大学生入伍的好处
-
上一篇:华中科技大学通信专业导师信息
下一篇: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实验教学中心申报书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