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大学在哪-华东大学在哪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6
届本科毕业生毕业答辩安排
一、组织领导
学院组成毕业答辩委员会,
p>
领导答辩工作。
毕业答辩委员会组成如下:
主
任:贾宗璞
副主任:赵珊
委
员:王全才
高
岩
孙君顶
邵水军
朱世松
申自浩
王
岩
汤永利
薛
霄
彭维平
许焱平
米爱中
冯红梅
秘
书:于金霞
韩秀娟
曾
咪
二、时间安排
1
、
5
月
27-6
月
4
日:论文审核、装订、准备答辩
< p>
2
、
6
月
5
日
-6
月
6
日:毕业答辩
3
、
6
月
< p>7日:答辩组汇报答辩情况、提交相关答辩材料
4
、
6
月
12
日:二次答辩
5
、
6
月
13
日
:
提交答辩组材料、推校优论文材料
6
、
6
月
13
日
-17
日:指导教师提交、归档毕业设计(论文)相关材料
三、具体安排
(一)论文送审相关安排
1
、
5
月
27
日前:所有学生论文打印初稿(不需正式 装订)
、毕业设计
任务书等内页及计算机学院毕业论文评阅表(后两样材
料均可在计算机学
院网站
->
教学园地
- >
资料下载或学院群共享下载,不要和论文装订在一起)
用档案袋装好,
由指导教师集中收齐并填写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内
页<
/p>
1
)
,统一交到系(部)主任处。
2
、
6
月
1
日
< p>前:
完
成
论
文
查
重
(
论
文
查
重< /p>
链
接
:
/
)
、
互审、
修改、
正式装订、
内页填写等相关工作。
各系安排相关教师进行审阅并填写计算机学院论文评阅表(需有修改意见
并给出相应五级制成绩)及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评语(论文内页
2
)
。
(见附件三、四)
3
、
6
月
3
日前:
教科办进 行论文抽查及查重检测,
论文重复率超过
35%
不得参加
答辩。
4
、
6
月
5
日前:
各指导老师督促学生准备好所有答辩材料
(见附 件四)
。
(二)毕业答辩
1
、答辩分组另行通知,答辩过程全程录音。
2
、每个学生的答辩时间为:
15
分钟。答辩由答 辩小组组长主持,秘书
负责记录答辩过程。答辩过程包括软(硬)件演示、讲解、提问及
回答。
3
、答辩时,有软硬件成果的论文要现场演示, 其他内容论文做
PPT
,
自备软硬件环境。
4
、所有学生答辩时,必须向答辩小组提交以下八项材料,
否则,不能
进行答辩,请各答辩组秘书负责审查,严格把关
。 p>
①
毕业论文档案袋及论文(正式胶装)
②
毕业设计期间查阅的外文资料原稿及翻译稿(翻译稿必须用手抄写,
A4
)
③
开题报告(经指导教师审阅并签字)
④
中期检查表(经指导教师审阅并签字)
⑤
毕业设计相关资料电子光盘(包含论文、软件、用户名、密码等信
p>
息,
指导教师务必要检查光盘中的内容是否完整
)
< p>
⑥
硬件实物(毕业设计内容为纯软件的同学除外)
⑦
论文查重检测报告
以上材料请用学校教材科统一印刷的档案袋装好并填写完备所有相关
信息(见附
件四)
⑧
计算机学院毕业论文评阅表 (学院主页教学园地
->
资料下载中或群
共享下载)
p>
5
、各答辩小组答辩结束后上报材料清单(
6
月
13
日
12
:
00
前)
:
①
本答辩小组学生成绩单(评分标准见附件一,有组长签名)
注:
“优秀”不超过
20%
,
“优秀”和“良 好”不超过
60%
②
河南理工大学< /p>
2016
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汇总表(一)
、
( 二)
③
与①、②同内容的电子稿(< /p>
发到
jsjjxb@
)
④
本小组学生所有答辩记录表(见附件二)
⑤
记录详细、完整的答辩记录本(一本)
⑥
评阅意见表(按答辩次序整理好,不要装入毕业论文袋中)
⑦
相关校级优秀论文推荐材料(学院校级优秀本科毕业 设计(论文)
推荐名单汇总表推荐比例为
4%
)
⑧
本答辩小组中成绩待定学生毕业设计信息表 (按本组人数至少
5%
的比例确定)
< br>6
、请各答辩小组组长于
6
月
7
< p>日(周二)15
:
30
在学院
217
会议室参
加毕业设计答辩汇报会。
①各答辩小组按照
4%
的比例推荐校级优秀
(按照四舍 五入原则)
,
按小
组推荐优秀名单(按优秀等级排序,根
据学校分配的名额确定最终推荐人
选)
,请各组根据情况推荐。
②将位于本组答辩后
5%
(排序)
的学生情况进行详细汇报,会议 讨论
最终参加二次答辩的学生名单。
7
、二次答辩时间为
6
月
12
日(周日)上 午
8
:
30
,答辩地点:计算机
< br>楼
217
会议室。
(三)
毕业设计(论文)资料归档
1
、
6
月
13
日
-17
日:指导教师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相关材料(见附
件四)
p>
。
2
、
6
月
13
日:
各指导教师负责报送推荐校级优秀的学生论文到教学办< /p>
(见附件四)
。
四、其他说明
1
、相关所需电子稿见各系主任及答辩组长邮箱。
2
、其他相关规范见附件。
附件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答辩评分标准
附件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答辩记录表
附件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绩评语规范
附件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档案及归档细则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6
年
5
月
24
日
附件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答辩评分标准
毕业论文
答辩是审查毕业论文的一种补充形式。毕业论文答辩的主要
目的是审查文章的真伪,审查
写作者知识掌握的深度。学生通过答辩,让
教师、专家进一步了解文章理论的依据,了解
自己处理课题的实际能力。
毕业生都要参加答辩,其毕业论文的成绩由
文章成绩和答辩成绩组成,
最后有评审小组、
评审委员会鉴别评定。 p>
答辩成绩采用
5
级成绩:
优、
良、 p>
中、合格、不合格。各答辩小组可以根据下面的标准参照打分。具体评分
标准如下:
1
、优秀(
90-10 0
)
答辩情况:能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地阐述论文
的主要内容,能准确流
利地回答各种问题。
技
术水平与实际能力:设计合理、理论分析与计算正确,实验数据准
确可靠,有较强实际动
手能力、经济分析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论文撰写质量:
逻辑性强,
论述层次清晰,
语言准确,
文字流畅,完全符合规范化要求,打印精美。
2
、良好(
80-89
)
答辩情况:
能比较流利地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
能恰当地 回答与沦为有
关的问题。
技术水平与实际能力
:
设计比较合理、
理论分析与计算正确,
实验数据
比较准确,有一定的实际动手能力、经济分析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论文撰写质量:论文结构合理,符合逻辑,文章层次分明,语言准确,
文字流畅,达到规范化要求,打印工整。
3
、中等(
70-79
)
答辩情况:
基本能叙述论文的主要内容,
对提出的主要问 题一般能回答,
无原则错误。
技术水平与实际
能力:
设计比较合理、
理论分析与计算基本正确,
实验
< p>数据基本准确,实际动手尚可
论文撰写质量:论文结构基
本合理,层次较为分明,文理通顺,基本达
到规范化要求。
4
、及格(
60-69
)
答辩情况:
能阐明自己的基本观点,
答辩错误经提示后能 做补充或进行
修改。
技术水平与实际能力:设计基本合理、理论分析与计算并无大错。
p>
论文撰写质量:论文结构基本合理,论证基本清楚,文字尚通顺,勉强
达到规范化要求。
5
、不及格(
0-59
)
答辩情况:
不能阐明自己的基本观点,
主要问题回答不出 或有原则错误。
技术水平与实际能力:
设计不合理,< /p>
理论分析与计算有原则错误,
实验
数据不可靠,实际动手能
力差。
论文撰写质量:内容空乏,结构混乱,文字表达不清,错别字较
多,达
不到规范化要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6
年
5
月
20
日
附件二: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毕业设计答辩情况记录表
学生姓名
论文题目
答辩时间
班级
答辩地点
学号
1
、请认真填写学生答辩的基本情况;
2
、
根据学生答辩情况从基本理论、
基本技能、
实际操作等方面进
行提问,
至少提问
3
< p>个问题。记录时问题、
学生作答均需要记录清楚。
3
、记录完成,记录人需签字。
4
、本答辩记录表存档于答辩小组材料档案中。
答辩记录
记录人(签名)
:
附件三:
计算机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成绩评语规范要求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由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分别进行评阅。
根据毕业论文质量及学生毕业论文工作期间情况,指导教师和评阅教
师分
别独立地、
认真负责地写出全面、
简明的评语。
评语填写一定要完 整、
规范,要有针对性,减少套话,绝不能千篇一律。
采用
5
级制成绩:优、良、中、合格、不合格。
(一)指导教师评语
学生毕业论文完成后,指
导教师应仔细审阅,结合毕业论文的全过程
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并写出指导教师评语。指导
教师评语不少于
100
字。主 要内容有:
1
、学生是否较好地掌握了课题所涉及到的 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
知识。
2
、学生是否按毕业论文工作要求,独立完成了毕业论文各环节所必须
完成的任务。
3
、
毕业论文完成的质量和在完成过程 中所表现的独立思考、
独立工作、
组织管理、表达、合作等各方面能力情
况。
4
、毕业设计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情况。
5
、提出论文的优点与不足,指出论文解决的关键问题。
6
、给出成绩,并明确给出是否同意答辩的结论。
(二)评阅人评语
答辩前,学生毕业论文应由评阅人详细评阅,结合设计(论文)任务
书、设计(
论文)水平、工作量、是否有重大错误、文字表达能力、外语
水平和是否达到培养要求等作出书面评价。评阅人评语不少于
100
字。评
阅人可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审:
1
、从开题、立论、资料收集、方案比较、实验、结论等方面进行考查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问题的理论水平以及论文的应用价值。
2
、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各种工具的应用能力。
3
、论文立题的合理性以及撰写论文的规范性,文字表达能力。
4
、有无新设计、新算法、新结论。
5
、给出修改意见和成绩,并明确给出是否同意答辩的结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6
年
5
月
2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