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静 南方医科大学-绿豆发芽观察日记
..
2017
年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招收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
8
页,
24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一、本大题
8
小题,每小题< /p>
3
分,共
24
分。
1.
下列词语中,
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喧
哗
/
渲
染
粗犷
/
框
架
否
决
/
否
极泰来
.
.
.
.
.
.
B.
蹉跎
/
滂沱
荣
耀
/
戎
马
躯壳
/
金蝉脱壳
.
p>
.
.
.
.
.
C.
沏
茶
/
透彻
枸杞
/
绮
丽
臭
氧
/
乳臭
未干
.
.
.
.
.
.
D.
揣
测
/
喘
气
莅
临
/
隶
书
降
临
/
降
龙伏虎
.
.
.
.
.
.
2.
下列词语中,
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脉搏
书籍
始作勇者
画地为牢
B.
隽永
嬉戏
甘拜下风
驷马难追
C.
穿戴
犒劳
谈笑风生
别出心裁
D.
安详
沉淀
望文生义
留芳百世
3.
下列句子之中,
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人们常说,要了解一个人,不妨看她读什么书?说的就是读书与做人的关系。
B.
泰山巍峨雄浑,气势磅礴,被尊为五岳之首;华山壁立千仞,群 峰挺秀,有“奇险”的
美名
C.
许多传传统诗词被改编成流行歌曲,比如李白的《将进酒》
、白居易的《琵琶行》
、天文
的《正气歌》……等。
D<
/p>
司马迁曾经说过,他写《史记》的志向是“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至今之变,成一家
之言。
”
4.
依次填入下列 个句横线上的词语,
最恰当的一组是
(
)
(
1
)北京师范大学派出的无人机组在南极科学
中大显身手。截至今年二月,
它们航拍影像达
14000
余张。
(
2
)吉林省首家市级联合办税服务大厅——通化市国家税务局、通化市地税局联合建设
办税服务厅日前正式
。
(
3
)其实孩子对于美、
< p>善、温暖等感知往往是很
的,但是这些感知常常是被父
母忽略。
A.
考察
启用
敏锐
B.
考察
启用
敏捷
C.
考查
起用
敏锐
C.
考查
启用
敏捷
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p>
一些人为了自己的仕途,
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的纪律,
阳奉阴违< /p>
,
甚至到了肆无忌
....
惮的地
步。
B.
这次声势浩大的自行车大游行在古巴是史 无前例
的,
它生动地展现了古巴人民克服困难
....<
/p>
和反对霸权的坚强意志。
.
下载可编辑
.
..
C.
演员黄觉饰演的泰国逃兵衣衫褴褛,
灰头土脸,
与他之前饰演的范柳原等民国时期的绅
士形象泾渭分明
。
....
D.
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偏低,
职业发展渠道单一,
上升空间和成长模式狭窄,< /p>
这些因素导致
月薪上万的技工岗位无人问津
。
....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是
(
)
A.
p>
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
都有一个与环境相互适应的过程,
更有一个秩序 调整的过程,
共
享单车也不例外。
B.
沙画是
21
世纪兴起的一门神奇 的艺术,它具有独特的表演魅力,使它成为许多国家的
观众都喜欢的艺术
C.
我国民营企业中约有
90
%为家 族式经营,其经济总量在
GDP
中的比重已经超过
60
< p>%以
上
D.
教师能否 获得职业幸福感,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渊博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教学技巧。
7.
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要说渴,真的一点渴,嗓子冒烟脸冒火,我能喝下一条江,一条河。
——运用夸张修辞,用“冒烟”
“冒火”
“一条河”
“一条江”形容“我”极度口渴,能喝
下很多水。
p>
B.
人是不是就不该长大?成长就必然意味着由明到晦?当然,答案是否定的。
——运用设问修辞,引起读者对“成长”这一问题的注意,并能启发思考。
C.
当其他乘客都检完票了,
他才合上手中的书向检 票口走去,
好像早到一秒,
就会浪费他
宝贵的时间似的。
——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对读书时间的珍惜。
D.
在南北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以识别,形体那么 健美,目光那么平静,
神情那么自信。
——运用排比修辞,从上个方面写出了唐人造像的特点。
8.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都语段,
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这表明创造
力的培养应特别重视早期的开发,
并在关键的发展阶段和衰退期要特别给予保
护。
②创造力发展关键期在童年。
③然而,儿童那活泼的创造力并非自然而然得到发展。
④多数人往往在成长过程中部分地或几乎完全地丧失了生命中的创造活力。
⑤儿童时代是生命力勃发的时期,也是创造力最自由、最迅速的阶段。
A.
②⑤①③④
B.
②⑤③④①
C.
⑤③④②①
D.
⑤④①②③
二、本大题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
9
~
11 p>
题。
关于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是否会思考,
是否有情感,
人们长期以来争论不休。
有人认为,
海豚和
鹿也是有感情的动物。
那鱼类、
昆虫或植物是否有感情呢?这样问又引起了另一个 科
学思考,
即如何推断动物或植物具有感情体验。
英国斯 特林大学科学家索尼亚·
雷伊一普兰
尼拉斯等人就此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
,发现鱼类也拥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和意识能力。
.
下载可编辑
.
..
为了证明认对或反对人类以外的动物拥有情感和意识,
科学家们采用了许多不同标准去
判断。
比如,那些认鱼类没有此能力的科 学家指出,魚类的大脑较小且简单,缺少哺乳动物
大脑中负责协调高层次信息处理的大脑
皮层,
因此认为鱼类不会有学习和记忆能力,
只是简
单行
为技能。
根据这一观点,
魚类对恶劣环境的反应只是一种条件反射,
不带有任何情感因
素。
但是也有科学家反对上述观点,
他们认为鱼类可能拥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和意识能力,
并
列举了一系列论据
。
虽然鱼类的大脑与哺乳动物的大脑在组织上不尽相同,
但是在一些结构
上,
鱼类大脑也与哺乳动物大脑拥有相同的进化起源,
比如负责情 感行为的杏仁核和支撑学
习能力的海马体。
索尼亚因队研究发现,
如果这些区域受损,
鱼类和哺乳动物会出现类似的
行为反应,这
些行为表明鱼类拥有类似的功能。
此外,
还有科学家研 究发现鱼类具备明显的学习能力,
这种学习能力能够支撑鱼类的一
系列复
杂行为。
例如,许多种鱼类通过记住意境地图,能够完成极其复杂的导航行为;
还 有
些鱼类懂得观察和记住潜在对手以往的战斗过程,
来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
争取打赢对手;
一
些鱼类甚至懂得制造和使用工具,<
/p>
比如它们懂得使用砧骨来撬开软体动物的甲壳。
此外,
索
< p>尼亚研究团队还发现,
鱼类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会对有毒刺激物作 出反应。
这种行为已经
远远不是简单的条件反射,而是心理状态的转变。
用于识别意识存在的一个明显特征,
就是所谓的
“应激性体温过高,
,
或
“精神性发热,
,
。
此前,
科学家们认为鱼类没有这一特征。
< p>这是一种与人体感染导致发烧类似的身体反应,不
过在这里的触发因
素是压力情绪,
即对于压力的反应使得身体变得越来越热。
科学家们直到
最近才发现,在脊椎动物中只有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会出现“精神性发热”现象,
因此它们也拥有意意识能力。
在此之前,
科学家们认为蟾蜍和金 鱼没有显现出这种发热现象。
①而索尼亚研究团队将斑马鱼放在压力环境中进行实验
p>
(将其困在实验鱼缸中央一个非常小
的渔网中)
发现事实并非 如此。
因为鱼类是外温动物,即冷血动物,它们需要移动到一个与
其身体
内部生理状态相匹配的水溫环境中去。
因此,
在经历压力状态后,
它们应该会移动到
较温暖的水域去。实验结果表明,在被困于渔网中
15
分钟后,这些被释放在实验鱼缸中自
由游动的斑马鱼会游到其他不同地方
的区域,
而这些区域的水都被加热到不同温度。
与其他
未
被困的斑马鱼相比,
被释放的斑马鱼在温度较高的水域待的时间都要长得多,
表明 他们的
体温已升高了
2
到
4
摄氏度,即出现了“精神性发热”现象。
当然,
这只 是一些表现出
“精神性发热”
现象的鱼类,它们并不一定能够证明所以的鱼
类都具有意识。
但这也意味着那些认为鱼类没有感情的人们,
以 后不能再以鱼类没有
“精神
性发热”
作为争论的依据,< /p>
同时这也表明鱼类也是一种可能拥有意识和感知能力的复杂动物,
至少拥有
一定程度的意识和感知能力。
最重要的是,
这一发现也影响了我们对脊椎动物的感
情和意识能力进化的理解。
(选自文水钰
《研究发现鱼类也拥有意识情感》
,
有删减)
【注】①蟾蜍:脊椎动物中的两栖动物。金鱼:脊椎动物中的硬骨鱼。
9.
下列说法中,
不能支持
“鱼类很有可能拥有意 识情感”
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
A.
鱼类能对水中恶劣的环境作出反应,有简单的行为技能。
B.
鱼类的大脑和哺乳动物的大脑在杏仁核和海马体的进化起源上是相同的。
C.
有些鱼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有些鱼类会对毒刺激物作出反应。
D.
有些鱼类在压力环境下出现了“应激性体温过高”现象。
.
下载可编辑
.
..
10.
关于索尼亚研究团队的斑马鱼实验,
< p>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斑马鱼实验测试鱼类的压力环境下是否因为情绪的变化而产生体温的变化。
B.
实验通过把斑马鱼困在鱼缸中央极小的渔网中来触发斑马鱼的压力情绪。
C.
受困的斑马鱼被释放后较长时间地待在温度较高的水域中是为了 提高自己的体温。
D.
斑马鱼实验结果让科学家认识到了鱼类也存在“精神性发热”现象。
11.
下列说法,
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p>
一些科学家认为,鱼类的大脑较小且简单,缺少负责协调高层次信息处理的大脑皮质,
因此鱼类没有情感和意识。
B.
判断鱼类 拥有情感和意识的标准很多,
学习能力是其中之一,
许多鱼类通过学习能完成 p>
极其复杂的导航行为。
.
C.
在大脑杏仁核和海马体受损的情况下,
鱼类和哺乳动物都会出现类似的行为反应,
这表
明鱼类与哺乳动物拥有类似的大脑功能。
D.
科学家们之前对脊椎动物出现
“精神性发热”
现象作出的结论 ,
得到了索尼亚研究团队
的实验的证实。
三、本大题
2
小题,共
8
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12
~
13
题。
汴河亭
(唐)许浑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
。
【注】
①汴河:即通济渠的东段。 隋炀帝为了东游广陵(今江苏扬州)
,倾全国民力财力
开凿了名为通济渠
的运河。②迷楼:宫殿名。隋炀帝晚年沉迷女色,官员为他修建迷楼。景
阳:南朝陈后主
所建宫名,宫中有景阳楼。隋军攻入景阳宫,陈后主与宠妃躲入宫中枯井,
被隋军俘虏。
12.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常的一项是
(
)
A.
首联写隋炀帝为了东游广陵,凿渠分引昆仑山上流下来的水,大修运河。
B.
颔联中“百二禁兵”
“三千宫女”渲染了隋炀帝 东游时的浩大声势。
C.
尾联与隋炀帝的“迷楼” 联想到陈后主的“景阳楼”
,意蕴深刻,发人深思。
D.
前三联叙事写景,意境阔大,豪放壮,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 p>
13.
分析颈联“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中“动”
“浮 ”二字的妙处。
四、本大题
4
小题,共
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
17
题。
祖莹<
/p>
,
字元珍
,
范阳遒人也。曾祖敏
,< /p>
拜尚书左丞。卒
,
赠并州刺史。祖嶷
,
字元达。以从
征平原功
,
进爵为侯
,< /p>
位冯翊太守
,
赠幽州刺史。父季真
,
位中书侍郎
,
卒于安远将军、钜鹿太
守。
.
下载可编辑
.
②
①
..
莹年八岁
,
能诵《诗》
、
《书》
;十二
,
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
,
以昼继夜
,
父母恐其成疾
,
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
,
驱逐僮仆
,
父母寝睡之后
, p>
燃火读书
,
以衣被蔽塞窗户
,
恐漏光< /p>
明
,
为家人所觉。尤好属文
,
中书监高允每叹曰:
“此子才器
,
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p>
”
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
《尚书》
,
选为都讲
.
生徒悉集< /p>
,
莹夜读书劳倦
,
不觉天晓。
催讲既 切
,
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
,
不敢还取
,
乃置《礼》于前
,
诵 《尚书》
三篇
,
不遗一字。讲罢
,
孝怡异之
,
向博士说
,
举学尽惊。后高祖 闻之
,
召入
,
令诵五经章句
, p>
并
陈大义
,
帝嗟赏之。
为冀州镇东府长史
,
以货贿事发
,
除名。后侍中崔光举为国子博士
,
仍 领尚书左户部。李
崇为都督北讨
,
引莹为长吏。
坐截没军资
,
除名。
未几
,
为散骑侍郎。
孝昌中
,
于广平王第掘得
古
玉印
,
敕召莹与黄门侍郎李琰之
,
令辨何世之物。 莹云:
“此是于阗国王晋太康中所献”乃
以墨涂字观之
,
果如莹言
,
时人称为博物。
性爽侠
,
有节气 p>
,
士有穷厄
,
以命归之
,
必见存拯
,
时亦以此多之。
(选自
《魏书》
,
有删减)
14.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拜
尚书左丞
授与官职
.
B.
友好属
问
归宿
.
C.
帝嗟
赏之
赞叹
.
D.
坐
截没军资
因犯……罪
.
1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与“以从征平原功”中“以”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以
辰继野
B.
以
货贿事发
.
.
C.
乃以
墨涂字观之
D.
以
命归之
.
. p>
16.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概括,
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祖英嗜好读书,晚上常常在 父母睡后用衣物遮蔽窗户防止光线透出,偷偷读书。
B.
祖英记忆超常,虽错拿《曲礼》
,但仓促间仍一字不漏地背诵出《尚书》三篇。
< p>
C.
祖英博闻多识,能准确辨认出广平王府第挖得的“古玉印”的来历。
D.
祖英家世显赫,自己也因才能超众深受朝廷赏识,一生仕途顺利畅达。
17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 p>
(
1
)此子才器
,
非诸生所及,终当 远至。
(
2
)讲罢
,
孝怡异之< /p>
,
向博士说
,
举学尽惊。
五、本大题
1
小题,共
6
分。
18.
填充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
< p>(任选3
题,多选只按前
3
题给分)
(
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
(杜甫《春望》
)
(
2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
(
3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
(刘禹锡《陋室铭》
)
(
4
)
,
。
卷起千 堆雪
(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
六、本大题
3
小题,共
11
分。
.
下载可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