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入党的重要性-请假的好理由
20
11
年第
3
期
总第
113
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No
.3
,
20
11
Serial
No
.113
国外一流理工科大学
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启示
张
悦
,
牛
枫
(
河南
理工大学
发展< /p>
规划处
,
河南
焦
作
4 54000
)
摘
要:
国外一流理工科大学 十分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在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如何建
设和发
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吸收和借鉴国外一流理工科大学的文科发展经验,对在起步
p>
中的国内理工科大学来说大有助益。
关键词:
理工科 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GGGGGGGG< /p>
文献标志码:
AGGGGGGGG
文章编号:
167 3-291X
(
2011
)
03-0272-03
引言
高等学校的办学模式一般可以分为欧美的综合性办学
模式和前苏联的单科性办学模式两大类。
两种模式的区别主
要在于学校的学科设置和布局是否围绕某一类学科展开。
由
于历史上
中国采用了前苏联的单科性办学模式,致使现在国
内的大学大多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行业
性和单科性的特点。
理工科大学则是以理学和工学学科为主导学科和强势学科
的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在这些学校的发展极度萎缩。
为
了适应科技和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推行文理工相结合的综
合性教育模式已经成为高等教
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学
习和借鉴国外一流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
科学学科的经
验,对于改革和完善中国理工科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
设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文社会科学与工程技术整合阶段
(
1980
年至今),这时麻省理
工学院的人文社会科学
学科教育更加注重文理学科的交叉
和融合
[1]
。
麻省理工学院凭借独特的对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进
世界
行人文教育的培养方式使该学院在
2007
年万维网的“
< br>大学排名”
里以压倒性的胜
利
排名世界第一,
《
泰晤士报》
高
等教育
增刊公
布的
全球
大学排行
榜
上
总平 均
排名第二。
加
州
理工学院
(
CIT
)是世界
顶尖
的科技理工类学院,在< /p>
2008
年
《
美国
新闻 p>
与世界
报道》
大学排名上名列第
五
。< /p>
虽
然
“
为教育
事
< p>业、政府及
工业发展
需
要
加< /p>
州
理工学院的
宗旨
是
培养<
/p>
富
有
创
造
力
的科学< /p>
家
和工程
师
”
[2]
。
但
加
州
理工学院
十
分
重
视基础
学科的教学和科 研,在建校之初
就
设有人文社会科
学学科,现在已经成立
了独立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学
部
,是该校
设置的
个学
部
之一。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现在是加
州
理工学
院的著名课程,
经济学研究生专业排名第
十四
。
在该校
280
人
左右
的专
职
教
授
中,
人文学科的专
职
教
授就
到
达
21
人
[3]
。
加
州
理工学院
规定
所有专业的学生 p>
都
必
须兼
修人文社会科
学学科
,文科课程的学分要
占总
学分的
42%
才能顺利毕
业。
正
是因为学校对人文学科的高度重
视
,
切
实注重对学生进行
人文教育,加
p>
州
理工学院培养了一
批批
高
素质
的
杰出
人
才
。
巴
黎
理工学校是
法
国最重要的工程
师
大学,
被
誉为
法
国
“
p>
公共
教育
事
业最
壮丽
的 学
府
”。
1774
年时建校时的
目
的
就
是
适应
军事
上的
需
要,二
百
年
来
为
法
国培养了大量
军事
、科学
< p>和工业界
享
有世界
声
誉的
< p>基础人
才
。
现
代数
< p>学重要奠基
人之
一
柯西
、
热力
学
奠基
人
卡诺
< p>等人都
是
巴黎
理工学校的校
友
。
1970
年
法
国
通过
的一
项法案规定
这所学校是
“
给
学生以科学
的和一般的文
化
, 使
他们
在经
过
专业
化训练
之
后
,适于在国
家
的
民政部门
和
军事团体
中
担任
科学 的、技术的
或
经济的高
级职位或责任
,也 可以更
普遍
的在
全
国
范
< p>围的活动
中
担任
科
学
的、技术的
或
经济的高
级职位或责任
。
< p>”为保证
这一
目标
的
一、国外一流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
科的历程
麻省理工
学院
(
MIT
)作为一所拥有
“
世 界理工大学之最”
美誉的著名理工科院校,其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也有极
佳的盛誉,在经济学、语言学等学科上取得了与理工科同样优
秀的成绩。麻
省理工学院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大致经历了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萌芽和初步发展阶
段
(
1861
—
1949
年),< /p>
这一阶段
MIT
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主要是为理工科服务, 学
生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外,可以选修大量有关历史、经济、语言
和文学等课程;第二阶段是打造一流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阶段
(
1949< /p>
—
1980
年),在这一阶段内
MIT
开始成立独立的人文
社会科学学科教育机构,如
1950
年成立的人文和社会研究
学院,同时加大了人文、社会学科的课程教学比例,人文社会
科学学科得到迅猛发展,步入世界一流行列;第三阶段是人
收稿
日期:
2010-11-08
基金项目:
河南省教育厅人 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
理工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问题研究”阶段性研究成 果
(
2009-ZX-063
)
作者简介
:
张悦
(
1982-
),女,辽宁 沈阳人,助教,硕士研究生,从事高等学校学科建设与管理研究。
—
272
—
万方数据
实现,学校专设
了文科
[4]
。
有
“< /p>
东方
MIT
”之称的东京工业大学是日本著名的高等
学府。
二战后东京工业大学确定了新的教育目标:培养新时
代的
技术者,其核心在于寻求一般教育与专门教育的有机关
联性。
围绕新目标 学校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之一就是在
教学中引入哲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思想史
、科学技术史
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
改革使东京工业大学从单纯的工科大
学发展成理工文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成为战后日本理工科
大学
改革的典范。
在这些世界一流的理工科大学里虽然理、工学科的数
量、规模和实力依然占据绝对优势,在学校发展中居主导地
位,但是人文社会科学学科
依然得到了较强的发展,学校整
体的学科结构实现了综合化。
二
、国外一流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
科的特点
(
一)重视文科发展,确立发展文科的理念
MIT
自建校之初就确立 了发展人文教育的办学宗旨。
首
任校长威廉
·
< p>B.罗杰斯早在
1865
年就表示,麻省理工学院要
为学生
“
提供一般的教育,使其在数学、物理和自然科学、英 p>
语和其他现代语言以及心理学和政治学的基础上,为学生在
毕业后能
适应任何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
[5]
。
为此,
MIT
为学
生提供了大量的除专业课程外可供选择的有关
历史、
语言、
文学和经济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课程。
< br>加州理工学院的办学理念是让学生接受
“
均衡的教育”,
< br>即在校生不论专业兴趣和未来的发展方
向
,
都
要接受
完
备的
人文教育,
具
< p>备良
好的人文
素
养。
因
此,
所
有进入加州理工学
院学
习
的学生
都
要在
艺
术史、基础人文课 程、历史、语言文
学、
音乐
、哲学以及科学史和科学哲学 等学科专业范围
内修
满必修
的核心人文课程
[3]
。学生要想
顺利
毕业
并 获
得学位,在
校
期间
就
必 须修满至少
12
门人文社会学科课程。
(
二
)
坚持
一流的建
设
标准
国
外一流理工科大学在发展文科时
并没
有
因
为理工科
的
突出
优势,就
降低
人文社会学科的建
设
标准,
而
是
始终致
力于建
设
高
< p>水平文科。
如
MIT
在
20< /p>
世
纪
50
年代建立经济学
系
时就是
“
坚持
了与科学和工程系
同样
优
秀
的学术标准”。
在建
设过
程中,首
先注
重
延请知
名专
家
学者
担
任教
师
。
杰
出
的语言学
家诺亚姆
·
A.
乔姆
斯基、历史学
家布鲁
斯
·
马茨
利什
、文学
家
威廉< /p>
·
C.
格林
、
诺贝尔
经济学
奖获
得者
保
罗
·
< p>萨
缪尔森
、
弗朗哥
·
莫
地
利安尼
、罗
伯特
·
< p>索劳等人
都曾
在
MIT
任教。
京
都
大学在人文与社科
研究
方
面也
有不
少
世界著名的
优
秀
学者,
如
日本哲学
家西田几 多郎
、
法
学
家佐佐木怒
、中
国
史专
家贝爆茂树
、中
国
文学专
家吉川次朝
等
[4]
。其
次
建立了
完
善
的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课程教学体系。
麻省理工学院的人
文及社会科学学院
下面设
有人
类
学、
比
较
媒
体
研究
、经济学、
外
国
语言文学、历史学、语言学、
音乐戏剧艺
术、 哲学、政治
学、科学技术与社会、
妇女研究
、
< p>写作与人文学科等学科专
业,
仅
以< /p>
并非所
有著名综合性大学
都设置
的人
类
学专业为
例
,
近
年 p>
该
专业
开设
有
“
人 p>
类
学导论”、
“
人
类
学 理论
研究
”、
万方数据
“
人
种
学实地
考察研究
”、
“
巫
术、
魔法
与
精神
世界
“
医
学人
类
学”、
“
战
争
与和
平
人< /p>
类
学”、
“
法律
与社会”、
“
暴
力、人
权
与
正
义
”、
“
人
种
与< /p>
民族同
一性”、
“
性
别
、
性与社会”、
“
种族
与科
学”、
“
文
明
、体现与
感觉< /p>
”、
“
文
献
文化”、
“
性
别
、
权
力与
国 际
发
展”、
“
环境竞争
” 、
“
毒品
、政治与文化”、
“
计算
人
类
学”、
“
中东
人
类
学”等
总
数
约
30
门
左右
的课程。
此外,
还开设
有
众多
定
期
和不 定
期举
行的人
类
学专
题
< p>及高级
专
题讲座
,人
类
学学术
研讨
会以及
各种各样
的方
法
论课程
[6]
。
除了为学生提供
覆盖
面广
、
精彩纷呈< /p>
的课程外,学校
还非常
重视教学方
法
选择和
运用
。
教
师们
不< /p>
仅
要
向
学生
传播
专业
知识
,
更
加
注
重< /p>
向
学生
展示
怎样
学
习知识
,
怎样阅读资料
,
怎样
以
批评
的
眼光看待
当
代 的
研究
成
果
,以及
如
何
通过写
作来表
述
自
己
的
观点
[3]
。
最
后,建立
多层次
的人
才
培养体系 。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不
仅
培
养本科生,<
/p>
同
时
还承担硕士
和
博士
生的培养任
务
,在
CIT
历
史学科
每
年
都
会与其他人文学科一
< p>起提供一定数量的
博士
后
研究
人
员
名
额
,让
获
得
博士
学位者在
该
校从
事二 至三
年的
学术
研究
和教学工作。
(
三
)以
创
新为
切
入
点
,
鼓励
学科
交叉融
合
这些世界一流的理工科大学在发展人文社科学科时
并
不
墨守
成规,
而
是
非常注
重
创
新,
鼓励多
学科
融
合的学科发
展方
法
。
在
MIT
特别
强
调 p>
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管
理科学
同
工< /p>
程技术的
交叉研究
以及与教学的结合。
例如
,
MIT
在
管
理领
域
取
得的优势,不是
传
统
的
管
理学、
国际
贸易
等学科, p>
而
是与
工业生
产
、工程科学< /p>
紧密
联系的生
产
运
行
管
理、
运
输
后
勤管
理、
信息
系
统管
理和
房< /p>
地
产管
理等新兴学科
[7]
。
相
比
于
设
立新 的院系,这些世界一流的理工科大学在发
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时
更
加
注
重的是
创设
新的
研究
机构。
早
在
二
战后, p>
MIT
就
通
过
建立新的联合
< p>研究中心来
鼓励
文理学
科的
交叉融
合,
如
语言学、心理学与
通
讯
科学、经济学与工业
管
理等学科之
间
都曾
进行了合作
研究
,成立了
“
科学技术与
社会
计
划
中 心”、
“
城市
研究
联合中心”、
“
国际研究
中心”等综
合性
研究
< p>机构。MIT
的
媒
体实
验室< /p>
就
集
中了
计算
机、
音 乐
、建
筑
、数学、心理及大
众传播
等方
面
的专
家
,
研究 p>
范围
涉
及数
字
电
视、
全息
成
像
、
电脑
< p>音乐、
电子
出
版
、人工
智
能、
电脑
视
觉艺
术、人机对
话
和未来教育等
多
个
领域。
而
与
电子
学相关的
“
特
洛伊
计
划
”
则 直
接
催
生了政治学的
研究
。
这些
研究
型
的机构
以文理学科的
交叉
和联合为
平
台
,不但
促
进了
各
自学术领域
的发展,
p>
同
时
又催
生了
许
多 p>
边缘
学科,成为培育新学科生长
的
温床
[1]
。
正
是
多
学科
知识交叉融
合的
激
流
推动着
MIT
的科
学
研究
,
并
使其
迅速
成长为一
所
世界
公认
的一流大学。
三、对中国理工科高校发展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
的启示
(
一)
树
立
正
确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
观
念
从学科
属
性来
看
,理 工科
属
于经
验
学科,
研究
的是
客
观
事
实,人文社会学科 p>
属
于
价值
学科,
揭
示< /p>
事
物对人和社会的
价值
以及人自
< p>身存在的
价值
。
理工科社会
价 值
的实现要依
赖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
揭 p>
示的规
律
。
自然科学技术的应
用
,要依
靠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
指
示 方
向
、确定
维度
、发现方
法
[8]
。
因
此,
—
2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