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晨跑查询-托尔斯泰的故事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Sciences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是我国建立最早的化
学院系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
1893
年湖广
总督张之
洞在汉阳炼铁厂创办的化学学堂。
1928
年正式定名国立武汉大学化学系。 p>
建系以来,
著名化学家王星拱教授、
曾昭抡 院士曾在此任教,
对化学学科的发展和学风
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
化学学院桃李满天下,
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化学专业人才和优秀的科技
和企业领导骨干。
据不完全统计,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中有十五 位是化学学院
的毕业生或教师。
学院师资力量
雄厚,
汇聚了众多知名学者,
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
3
人,
千人计划特
聘教授
1
人,长江 学者
6
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10
人, 国家级教学名师
2
人,
青年千人计划
1< /p>
人。学院共有教授
66
人,副教授
41
人,有博士生导师
75
人。
学院是国
家
“211”
和
“985”
重点建设单位。拥有国 家重点学科:分析化学;湖北省一级重
点学科: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高分子化学。拥有
教育部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生物医学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有机硅化合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和湖北省两个
重点实验室:
化学电源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重点实验室。
有国家计 p>
量论证合格单位:武汉大学测试中心。
1998
、
< p>1999年,教育部先后批准在化学学院高分子
化学与物理、分析化
学和与电化学三个学科设特聘教授岗位。
经过多年的努力,
科研
项目涉及国防、能源、材料、环境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分析科学、化学能源、高分子生物材
料、有机功能材料、热化学、超分子化学、无机新材料、电厂化学等领域的研究水平处于全
国的领先地位,
发表的国际三大索引论文数位居全国化学院系前列,
并具有广 泛的国际影响。
1978
年以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先 后批准武汉大学化学学院五个二级学科有权招收博
士研究生,
七个学科有 权招收硕士研究生。现在,
化学专业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
硕士学位
授予点,涵盖物理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化学生物学
等六个二级学科。
材料化学与物理和应用化学为博士点,
化学工艺为 硕士学位授予点。
近年,
每年约招收
230
名本科生、
130
名硕士研究生、
100
名博士 研究生。
从
1985
年设立化学专业
博士
后流动站,
接受国内外博士后研究人员。
学院接受校外访问学者、
进修教师和来自各国
的留学生。
学院重视本科
教学,本科生骨干基础课程中
5
门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1
门国家级双语示
范课程、
1
门省级精品课程。化学 专业是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特
色专业、
省级品 牌专业,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与中国科学院
和国内外著名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大连化物所、上海有机所、
p>
长春应化所等组建联合教育基地,每年选送
10
%
左右的毕业班学生赴中国科学院进行为期
一年的毕业论文工作,
以 增强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研究技能。
学院建有武汉大学学生科
技创新
特色基地,
实验室全面向本科生开放。
本科生广泛开展科学研究,
已经形成我院本科
生教育的显著特色。
本科招
生专业:
按照化学基地班大类招生,
来学院学习两年后选择专业。
目前本科培养
专业为:化学、应用化学(含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生物学专业方向)
。
1
化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
070301
专业名称:化学
Chemistry
二、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人文和科学素
质,
具有社会责任感,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
掌握化学基
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身心健康,能胜任化学及相关领域科研、教学及 其他工作的
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要具有化
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受到相关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
练,掌
握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及科学管理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技术;
2
、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3
、了解化学某些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相 关产业的发展
情况,
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4
、了解关于科学研究、知识产权、化学相关产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5
、具有一定从事化学及其相关学科科学研究、参加学 术交流的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
4
年
学分要求:
150
学分
五、学位授予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双语课程、特色课程
学科平台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学实验
双语课程:无机化学
(Inorganic Chemistry)
、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
、有
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
特色课程:当代化学、分子模拟实验、综合化学实验
七、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
实验训练包括
:化学实验(内容包括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等)
、业余科学研
究训练、毕业论文、
生产实习和社会调查。科学研究训练成果可以用来取得创新学分;
< p>毕业
论文训练时间为
16
周。
八、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
凡具有化学
学院化学专业学籍的学生,修满
150
学分,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即可毕业; p>
同时通过大学英语
4
级考试者,
可授予理学学 士学位;
通过大学英语
6
级考试者,
可取得本 p>
硕连读申请资格。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