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学习大学语文的感想
中华文化是一个浑然大圆,圆心圆心无处不在,圆周无处可寻,而中文乃其半径,中
文
有多长,
半径就有多长,圆就画得多大。但就合时顺势而言,中文不但是源远流长的文化
载体,也是与时并进的高速公路,不但厚载了累积的文化,也能扩大应变的功能。
——余光中
一个人的语文程度,照理在中学时
代就应该奠定下基础,如果错过这个机会,至少升
大学之后应加以不足。所以《大学语文
》一科非常重要。
学习了大学语文,我的收获很多,也有很多的感慨。
大学语文就是一门带领大家赏析
文学经典的课程,在赏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陶冶情趣,
提升境界,彻悟生命。
学习了大学语文,首先是为了培养我们对美的感受力,陶冶我 们的性情,提高我们的
文学艺术修养。而文学艺术在激发人的精神的丰富性、保存和发展
人对世界的多样性想象
方面,是其他东西不可替代的。在这个消费主义和功利主义喧嚣尘
上的时代,人们的生活
与心灵越来越粗糙化和粗鄙化,而文学艺术可以润泽我们的灵魂。
在这里,我们可以瞻仰到壮观的人格之美:屈原的独立不迁、陶潜的冲虚高远、 李白
的豪迈飘逸、杜甫的忧情热肠;还有僵卧孤村犹思报国的陆放翁,栏杆拍遍泪洒衣襟
的辛
弃疾,拼将热血力挽乾坤的秋瑾
……
真是言为心声, 文如其人哪,滚烫的诗篇正是他们人
格的显现。这人格的圣光会照亮我们,使我们摒弃为
—
己私利而营营苟苟的庸碌生活,在
大至人生的进退取与
,小到日常的饮食起居中,健全自己的人格,并努力使之臻于完美。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慷慨悲壮的
“
建安风骨
”
、生气盎然的
“
盛唐气 象
”
,还可以遇到命
运坎坷却终身歌唱土地与太阳的艾青
,以及乡愁浓郁而坚守中国文化传统的余光中
……
。
坚强
乐观是整个中国文学的基调,虽然有些作家个人面临黑暗世事,个人命运多舛,但他
们并
不悲观颓唐,
“
入世
”
则建功立业,
“
出世
”
则拥抱自然。不仅是诗文,在戏曲中也常常洋
溢着乐观精神,与西方古代悲剧中主人公在命运面前的无力相比,我国戏曲中的善良人民
哪怕死去,也会化仙变神,惩治邪恶,伸张正义。读着这样的作品,我们怎会不受感染和
熏陶呢?又怎么会不昂扬进取,追求崇高的生命价值呢
?
在这里,我们可以还受到优雅品味的陶冶。品味是一 种艺术修养,也是一种人生修养。
艺术品味高的人用
“
诗 眼
”
观察生活,用
“
诗心
”
体味生活,待人率真,处世朴拙。这在人心被
铜臭所浸染、社会被假货充斥之时
,不啻是一剂自救的良方。要自救还可以投身到大自然
的怀抱中去净化灵魂。
例如
“ p>
海上明月共潮
生
”
的壮阔、
“
平沙茫茫黄入天
”
的苍茫,
“
玉鉴 琼田三万顷
”
的澄澈,
“
波心荡、冷月无声
”
的凄
清,等等。诗人们会告诉我们:这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是人
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只有爱它、
欣赏它,才不会推残和掠夺它。而与之相协调,相沟通,
才算得上是一个有艺术品味和生
活情趣的人。
此外,文学作品里还常常描写一些日常生活图景,有 的充满生活智慧,有的蕴含人生
哲理,而有些只是带有某种生活趣味,淡淡的,却隽永,
如、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
立上头
”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等等。吟诵这类诗作 ,人就不会情趣枯竭,同时能将对偏于
实用的真与善的追求转化为美感活动,将求知的艰
辛过程赋予艺术趣味,这才是做人与做
学问的
“
大家气象
”
呵。
当然,想在短短的大学语文课内就达到培养美感、陶冶情趣的目的,是不现实的 。然
而,这就如同培育花木,只要在它们的根部培上了肥沃的泥土,它们就能渐渐地从中
汲取
养份,抵抗病虫害,蓬勃生长。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就如广袤丰腴的土,为一代又一
代青
年的成长提供了丰厚的养料。
当我们目睹金钱 腐蚀权力,物欲吞没崇高而感到万分困惑时,当我们面对无情的生存
竞争,
“
读书只为稻粱谋
”
时,让大学语文课带我们走进文学天地,去 与人类最优秀的心灵对
话。
如果要我说对自己
的哪科最满意的话,
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大学语文。
倒不是因
为语文最好学,而是语文最有利于培养一个人的记性、韧性、悟性,提升一个人的修养。
对大学语文的学习过程可以用《人间词话》中讲到词作的三种境界来形容:
昨夜西
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
夜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道,那人却 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初读的时
候,认为这段话描
述了艺术创作的三种境界,却不解它的神光,经过反复的推敲体味,结
合自己的学习大学
语文心得,才悟出了作者不仅写出了词作创作的历程领悟,更是对为学
奋斗的综述与总括
。
在本学期的大学语文学习虽然十分短暂,
然而自己学 到的东西的确不少,
对自己的影响
也很大,
所以我将继续 努力将语文学下去,
让自己有更大的发展。
同时也对为这门课程付出
心血和汗水的所有老师说一声谢谢了,为了培养我们良好的文化素质,你们辛苦了!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体会
这学期我们开设了
《大学语文》
课程,
经一学期的学习,
我对大学语 文知识有所掌握,
同时,
对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及外国的优秀
文学有了新的、
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我
感受到了学习
语文不只是课堂内老师的讲解,更是出于自己对语文或者说对文学的一种热
爱,一种欣赏
。
尽管我们从一出生就开始学习,但汉语言文学博大深奥,未必我们各
个精通。然而,
学习大学语文,
我们对基本的语言知识技能有了掌握和运 用,
系统的学习了语法规则。
大学
语文与我们以往初中和
高中学习的有所不同,它更多的是强调能从欣赏语文的角度上出发,
语文没有像以往学习
时枯燥乏味的练习,
它不再要求我们为了考试而循规蹈矩地学习。
相反,
它是让我们在愉悦的氛围中通过对它的接触和了解逐渐去感受语文的独特文化魅力。
在学习
当中,我们分别学习了中国的诗歌、散文、戏曲和小说。一方面,对语文的学习
使我们的国
学文化积累有了一定的帮助,
另一方面,
它通 过文化的手法像我们展示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
璀璨文明。
尤其是在这历史 悠久的千年学府,
让我尽情的在书海中沉醉的同时,
也培养了我
< br>的悟性和对美的感受,提升了我的修养。
从《诗经》到汉乐府,
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从中国古典到外国经典,语文承载的不
仅仅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
结晶,
更传承着中华厚重的文化和经久不衰的思想之光。
我惊叹于
先哲们睿智的头脑,惊叹于文人墨客的才气,惊叹于那流传万世而不灭的经
< p>
一首《蒹葭》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 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
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追寻的恍惚迷离,诗意的朦胧
唯美,仿佛是棉纱线的神秘
女郎,
仿佛是蒙娜丽莎的微笑??每个人读后 都各自诠释着心中的向往。
在年少轻狂的青年
人眼里,
“ 伊人”是心中美好的恋人;在求贤若渴的政客眼里,
“伊人”是宝贵的助手,遥远
而美丽。大学语文启发的正是这样一种发散思维,多角度,多立场地看问题。以前,虽然学
了那么多年语文,
但从未这样深入的分析,
体会鬼文学这种立体的美感 。
应试教育束缚了我
们斯文的翅膀,而在大学里,我们幸好有找到了那些
遗失的美好。
虽然如今,人们对大学语文的教育提出质疑,但还没有得
出实用结论之前,学习大学语文,
偶尔回顾一下经典,在忙碌的钻研中给心灵一个暂时休
憩的家,何乐而不为呢?
当我们目睹金钱腐蚀权力,物欲吞没崇高而感
到万分困惑时,当我们面对无情的生存竞
争,
“读书只为稻粱谋”时,让 大学语文课带我们走进文学天地,去与人类最优秀的心灵对
话。
我以为,学习大学语文,首先是为了培养我们对美的感受力,陶冶我们的性情,提高我
们的文学艺术修养。
而文学艺术在激发人的精神的丰富性、
保存和 发展人对世界的多样性想
象方面,
是其他东西不可替代的。
在这个消费主义和功利主义喧嚣尘上的时代,
人们的生活
与心灵越来越
粗糙化和粗鄙化,
而文学艺术可以润泽我们的灵魂。
大学语文就是一门带领大 p>
家赏析文学经典的课程,在赏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陶冶情趣,提升境界,彻悟生命。
在这里,我们可以瞻仰到壮观的人格之美:屈原的独立不迁、
陶潜的冲虚高远、李白的
豪迈飘逸、
杜甫的忧情热肠;
还 有僵卧孤村犹思报国的陆放翁,
栏杆拍遍泪洒衣襟的辛弃疾,
拼将热血力
挽乾坤的秋瑾??真是言为心声,
文如其人哪,
滚烫的诗篇正是他们人格的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