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大学查询网 > 高校介绍 >

大学城的村《大学语文一 A卷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daxue
2020-12-08 00:42
tags:

-

2020年12月8日发(作者:燕贵)


大学语文

(

) A


一、多项选择题。(以下正确答案至少有两项,< /p>

5

题,每题

4

分。)


1

、以下不属于《庄子》一书的篇目是(

AB


A.

《秋水》

B

《逍遥游》

C

《劝学》

D

《天论》


2

、李煜疏于整军治国,却通晓文艺,擅长的有(

ABCD


A

书画

B

音律

C

诗文

D


3

、在“新乐府运动”中,白居易写的批判社会黑暗现实的诗作有(

AC


A

《秦中吟》

B

《长恨歌》

C

《新乐府》

D

《将进酒》


4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中“自余为僇人”,僇人的意思不正确的是(

AD


A.

闲人

B

被贬谪的人

C.

受刑戮的人,罪人

D

地方官


5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所表现的心情有(

ABCD


A

悲秋

B

因战乱流落他乡

C

家国之思

D

身世之感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每题

4

分。)


1

、《老子》又名《道 德经》、《德道经》。

(

?

)


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最初出处是曹操的《短歌行》。

(

?

)


3

、《将进酒》中的岑夫子、丹丘生都是典故中的人物。< /p>

(

?

)


4

、王维《汉江临 泛》中的汉江指的是汉水。

(

)


5< /p>

、著名的《垓下之围》中的垓下在今江西省境内。

(

?

)



三、分析题。

2

题,每 题

15

分。


1

、以《蒹葭》为例,谈谈你对诗歌的朦胧美的认识。


答:


《蒹 葭》是一首著名的抒情诗。诗中写在一个深秋的清晨,秋露给霜,芦荻


扬花,诗人来到迂 曲的河岸上,寻找他(她)眷恋的情人。他(她)伫立河畔,


面对萧索凄清、露华霜重的 暮秋景色,禁不住发出了与“所谓伊人”已远隔的浩


叹。接着诗人逆流而上去寻找,道路 是那样的崎岖而遥远;顺流而下去寻找,她


(他)又仿佛在水的中央。伊人似近而远,忽 隐忽视。但他(她)含情脉脉地痴


想着,直到太阳升起,把秋露晒干。至此,一个为寻找 意中人而执著不舍的青年


人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全诗感情真挚热烈,写得哀 婉清丽,情调缠


绵,既有对意中人深情的寻访,又有未遇的惆怅。一再“溯洄”、“溯游 ”,几


度寻踪求索,不避险阻,可谓情真意切。诗歌采用反复叠唱的章法,更显得韵味< /p>


绵长,而开头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起兴,描绘了一幅凄清萧飒、露凝霜结

< p>
的晚秋图,更抒发了诗人孤寂彷徨、幽思百结的心绪。


《蒹葭》这首诗的每章开头的前两句都是写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


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末已”。这些景物描写给人展现了秋 天


的清晨,河边的苍苍芦苇沾满了霜露的景象,给人以萧瑟冷落之感。此情此景,


使得热恋者感到分外的凄凉,更加思念“在水一方”的恋人,于是他去寻找“在


水一方”的恋人。因此这每章开头的前两句是“兴”,从而引起正文。


对诗歌的朦胧美的认识:


朦胧美在

《蒹葭》

中 得到了最佳的体现,

它以独具特色之笔将我们带到了充


满水乡泽国情调的 境界之中。

让我们在亦真亦幻的世界中流连忘返。

那么,

究竟


什么是诗歌的朦胧美呢?其实朦胧美几乎是所有艺术的审美形式之一,不论绘


画,

书法,

音乐,

交往,

都普遍存在着。

画家说: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哲学家说:


距离产生美,书法家说,书贵气韵神采,音乐家说,音乐贵在飘逸空灵,这些都


是不同领 域里对朦胧美的提法。

而在诗歌领域中,

诗歌的朦胧美就在于浑涵委婉,


就是淡化对象的缺点,

尽情的通过自己的想象,

去丰富审美对象内 涵,

去美化它,


以加深对它的情感。很多时候,拥有朦胧美的诗歌是断裂 的、跳跃的。而且用了


变形的手法。所以往往很含蓄

,

回 味绵长

,

充满了梦幻似的

朦胧美

< /p>

。这不仅仅在


《蒹葭》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获取了很好的效果。而且,在 此以后,朦胧诗也


以诗坛中独特的一员,

发挥其独特的魅力。

< p>不论是晚唐的李商隐、

还是二十世纪


八十年代异军突起的朦胧诗派, 他们都用自己的诗歌诠释了朦胧美的含义。




2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末二句以水喻愁,对表达作 者


胸中的愁情有何助益?


答:


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

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

< p>
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全词语言明净、

凝练、

优美、

清新,

以问起,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2-08 00:4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daxue/19144.html

《大学语文一 A卷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