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
1.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
司马迁《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
杜甫是诗圣,李白是诗仙。
4.
婉约派代表:李清照、秦观、柳永。
豪放派代表:苏轼、辛弃疾
5.
蒲松龄著作《聊斋》
6.
《冯谖客孟尝君》中狡兔三窟是指焚券市义、复谋相位、请立宗庙。
7.
词又称乐章、乐府、琴趣、长短句、诗余。
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 br>8.
《论语》
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
由孔子的弟 子及其再传弟子汇集而
成。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认为“仁”就是“爱人”
,而“仁”的施行 应以“礼”
为规范,宣扬“克己复礼为仁”
。
9.
四书:
《大学》
《论语》
《中庸》
《孟子》
10.
冯梦龙:
< p>“三言二拍”中“三言”是指《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
言》
“二拍”是指《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11.
诗可以分为绝句和律诗。
12.
诗经先秦称诗三百,汉初被称诗,是现实主义诗歌源头。
13.
柳宗元与韩愈合称“韩柳”
,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韦应物并
称“韦柳”
。
1
4.
白居易与元稹同是中唐时期新乐府的倡导者,创作了一批深刻揭露社会黑暗
< br>现实的新乐府诗,与元稹并称“元白”
。
15.
蒲松龄《聊斋志异》所收作品将近
500
篇,综合六朝志怪与唐传 奇之长,借
谈鬼说狐,曲折地批判社会,表达理想,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顶峰之作
。
16.
胡适《尝试集》是我国第一部白话文诗集,郭 沫若的《女神》奠定了中国新
诗集的基础。
1
7.
中国现代著名学者、
小说家钱钟书有长篇小说
《围城》
,
短篇小说集
《人·
兽·
鬼》
< p>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
18.
《国语》国别体
《左传》编年体
《史记》纪传体
19.
小康是私有制,大同是公有制。
20.
新月派诗人作品
3
个美的特点:
音 乐美、
绘画美、
建筑美。
(新月派诗人代表:
徐志摩、闻一多)
。
21.
当二公 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
处何益?及其无救而
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
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
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
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
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
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
,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
助之攻也
当张
、
许二位刚守城的时候,
哪能知道别人终不相救,
从而预先弃城逃 走呢?如
果睢阳城守不住,
即使逃到其他地方又有什么用处?等到没有救 兵而且走投无路
的时候,率领着那些受伤残废、饥饿瘦弱的残兵,即使想逃走,也一定无
法到达
第
1
页
共
4
页
要去的地方。张、许二位的功绩,他们已经考虑得很
周到了!守住孤城,捍卫天
下,
仅凭千百个濒临灭亡的士兵,
< p>来对付近百万天天增加的敌军,保护着江淮地
区,挡住了叛军的攻势
,天下能够不亡,这是谁的功劳啊!在那个时候,丢掉城
池而只想保全性命的人,不在少
数;拥有强兵却安坐观望的人,一个接着一个。
不追究讨论这些,
却拿死 守睢阳来责备张、
许二位,
也可见这些人把自己放在与
逆
乱者同类的地位,捏造谎言来帮他们一起攻击有功之人了。
22.
p>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
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
民无异国,
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
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
而赍盗粮者也
臣听说土地广大的粮多,
国家大的人多,
军队强盛的战士 勇敢。
因此泰山不推掉
泥土,所以能够成就它的大;黄河和大海不摈弃细
流,所以能够成就它的深广;
王者不拒绝众民,
所以能够宣扬他的德教。
因此,
土地不论四方,
百姓不分国别,
四
季充实美好,
鬼神来降福,
这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的原因。
现在 却抛弃人民
来帮助敌国,
辞退宾客去为诸侯建功立业,
使 得天下的士子后退而不敢向西,
停
步不进秦国,这就是所谓帮助寇盗兵器
并且给与粮食啊。
23.
苏子曰:
“客 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
< br>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
与
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
而莫取。惟
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
禁,用之不竭,是造
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苏轼说:
p>
“
你们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
?(
江水
)
总是不停地流逝,
但它们并没有流走;
月亮总是那样有圆
有缺,
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
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
那么,< /p>
天地间的一切事物,
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变化;
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
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又羡慕它们什么呢
再说,天地之间,万
物各有主人,
假如不是为我所 有,
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
只有这江上的清
风和山
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了就成为景色,占有它们,
无人禁止,使用
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你共
同享用。
”
24.
及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征,戒其族:
< p>“过岐,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及过,
泚固致大绫三百匹。
p>
太尉婿韦晤坚拒,
不得命。
至都,
太尉怒曰:
“果不用吾言!
”
晤谢曰:
“处贱无以拒也。 p>
”太尉曰:
“然终不以在吾第。
”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
梁木上。泚反,太尉终,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
到太尉自泾原节度使被征召为司农卿之时,告诫他的家属说:
“经过岐州时,朱
泚可能赠送财物,
切不要接受。
”
待到过歧州之时, p>
朱砒坚决要赠送大绫三百匹。
太尉女婿韦晤坚决拒绝,得不到同意。到了京都
,太尉大发脾气说:
“你们果真
没有听我的话?”
韦晤谢 罪说:
“居于卑下的地位,
没有办法拒绝。
”
太尉 说:
“但
是终究不能将这些东西放在我们家里。
”就把这 三百匹大绫送到司农卿官府治事
大堂,安放在梁木上面。朱泚谋反以后,太尉被杀,官吏
将“栖木梁上”之事告
诉了朱泚,朱泚叫人将大绫取下来一看,只见原来封条上的标志都
还保存着。
评价:正直廉洁、有先见之明、不同流合污。
25
《报刘一丈书》
中干谒者的奴颜婢膝,
守门者的狐假虎威,< /p>
当权者的贪婪虚伪,
无不形神兼备,惟妙惟肖。
第
2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