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研教育浙江专升本大学语文现代文阅读
题型分析
资料仅供参考
现代文阅读题型分析
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
描绘类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
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
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
象+效果,换了后
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
该词比另一词
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 br>动词:
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
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
(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
: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
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
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答题示例:
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
寻,已不可得。
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
的爱女。每见我伸手
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
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
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
泉》)
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
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
女的性格
特征。
结构类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p>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
1
)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 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
本质)不一致(
2
)该词与上文 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
)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
扣,
表示了……
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
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
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
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
资料仅供参考
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她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节选自《荷包
蛋》)
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
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
系,表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修辞类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
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示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
比喻: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
象为具体。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对象+特性。
<
/p>
2.
比拟:
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
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答题格式: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 br>
3.
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
奇代凡。
4.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p>
5.
对偶:
便于吟诵,
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
/p>
排比:
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答题格
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7
.
重复:
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
刻的印象。
8.
对比:
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答题格式:强调
了……突
出了……
9.
设问:
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
性的注意和思考
10.
反问:
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答题格式:强调,加强语气等;
答题示例: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
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
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
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
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
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
的情操。(节选自《话说知音》)
问:怎样理解这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 嚼和回味;有时却
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示作用?
资料仅供参考
答:此处运用
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示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
感和鞭策作用。<
/p>
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思路:
1
)确认指定段落(句子)在行文中的位置
1.
文首 :
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
作辅垫。
2.
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
文末:
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照
应上文,前后呼
应;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2
)明确段落的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入手) p>
答题示例:我怕我父亲,她打
我是真打。看着她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
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
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
子之间的怯意》)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
(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
1 p>
)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
2
)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 怯意作
铺垫;(
3
)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 。
补充:
1.
线索: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
序等来安排层次。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
以物为线索;
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2.
段意的归纳
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
-
-
-
-
-
-
-
-
上一篇:语文学习总结与计划
下一篇:大学语文学习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