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武大教授査全性建议恢复高考,被邓小平当场采纳
p>
【历史】武大教授査全性建议恢复高考,被邓小平当场
采纳
2014-10-11
武汉大学
珞珞的话
现在的高考对于我们有很重要的意义,大家绝大多数都是通
过高考进入
武汉大学的。在刚刚恢复高考的时代,高考更可
谓是改变许多人命运的渠道。可是大家知
道是谁提出要恢复
高考的吗?珞珞要自豪地告诉大家,是武汉大学的教授——
査全性。今天珞珞为大家带来《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关于查
全性的报道。<
/p>
查全性
1977
年教育工 作座谈会后的合影,邓小平右侧为刘西尧,
左侧为方毅,第三排左起第八人为查全性。<
/p>
考场气氛肃静,秩序井然
1978
年
2
月,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进入大学校门。
图为清华大学
1977
级的学生在课堂上。
阅读导语
查全性的
独特贡献:邓小平原打算从
1978
年恢复高考,查
全性
一番慷慨陈词,邓小平改变主意提前一年从
1977
年恢
复高考,几十万青年从此改变命运。这一年招生
27.3
万人,
< br>其中很多人成长为社会栋梁,他们之中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
强、外交部部长王毅。
历史为什么选择查全性?因为他实事求是、敢想
敢讲、善抓
机遇。
(一)
< /p>
查全性先生,
武汉大学教授。
祖籍安徽泾县,
出身书香世家。
祖父查秉钧,
清朝翰林。
父亲查谦,< /p>
早年赴美留学攻读物理,
后任武汉大学华中工学院第一任院长。
查全性生于南京,长于武汉,
1950
年毕业于武 汉大学留校
任教。后留学苏联莫斯科大学。回国后继续在武大任教。他
< br>这一辈子,最大的“官儿”是武汉大学化学系主任,最高的“职
称”是中国科学院
院士,最高荣誉是全国劳动模范。
查先生大脑袋亮堂堂。治学严谨,做
人认真。说话办事,一
丝不苟。
我问:“查老
师,您今年高寿
89
吧?”他摇头:“多点。”“90
岁
?”他又摇头:“少点。”“啊啊,您现在是
89
岁零四个月!”
他这才微笑,点头。
他生于
1925
年
4
月。我采访他,是在
2014
年
8
月
5
日。
查
先生是电化学家,本职工作是从事电极过程动力学的研究
和教学,
是新中 国成立后,
这一学科发展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第一届“中国电化学成就奖
”的获得者。他的科研成果,在
1987
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他 撰写的《电极过程动
力学导论》一书,
1976
年出版, 此后
30
年,一直是我国研
究生用的主要教材之一,研究
生们称之为我国电化学的“圣
经”。
让查先生
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是在本职工作之外,他做的另外
一件大事。他在邓小平面前慷慨陈词,
建议
1977
年恢复高
考,邓小平从善如流,当场采纳他
的建议。这,成为“文化大
革命”后,中国教育界拨乱反正、翻天覆地的第一件大事。<
/p>
(二)
1977
年
7
月底的一天,查全性记不住具体在哪一天,也记
不
住哪一位校领导通知他,说教育部来了通知,点名要他到
北京开会。
既没 有说开会内容,
也没有说会期有多长。
从“文
化大革命”
至此时,他一直没上讲台,在学校实验室搞科研。
既然不知开会内容,他也没有为发言作
准备。
8
月
1
日,坐飞 机到北京,到机场迎接他的是教育部高教司
司长刘道玉。刘道玉在调任教育部之前,是武
汉大学党委副
书记。
参加会议的人员,都住北
京饭店老楼。查全性与吉林大学著
名的唐敖庆教授住在一个房间。此时,他才知道,这次
会议
名叫“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科学界领头的是中国科学院
负责人方毅,教育界领头的是教育部长刘西尧。参加座谈会
的
33 p>
位同志,绝大多数是科教界名人,如:北京大学校长
周培源,清华大学校长何
东昌,南开大学校长杨石先,复旦
大学副校长苏步青,还有中科院的吴文俊、王大珩、邹
承鲁
等等,年龄多在六七十岁。查全性算是年纪轻辈份浅的,
52
岁,副教授。
为什么要开这样一个座谈会?查全性并
不知道,一个大人物
早就谋划着科学和教育界的一件大事,正在把查全性拉近这
件大事的中心。
(三)
这个大人物就是邓小平。
年轻人看到本文题目
《查全性与恢复高考》
,
可能好生奇怪:
恢复高考?难道有不要高考的时候?有。
从
1966
年至
1969
年
4
年,大学停止招生。大学老师到“五 七干校”,在校学生
搞“文化大革命”,然后上山下乡。这
4
< p>年是新中国大学教育
的空白。
1970<
/p>
年,毛泽东指示“大学还是要办的”,“要从有实践经验
的工人农民中间选
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
实践中去”。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等部分高校开始招收工农兵
学员。
1971
< p>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高校恢复招生,
招收初中毕业经过两年以上劳动锻炼的
工农兵学员。
从
1970
年到
1976
年,
也就是到查全性参加这次科学和教育
工作座谈会之前,
这
7
年按照教育部规定的“自愿报考,
群众
推荐,领导批准,
学校复查”的十六字方针招生。
< p>工农兵学员
基本上是好的,他们填补了
7
年的空白, 成为经济文化建设
的骨干,他们之中也出了很多人才。全面客观地看,十六字
方针有两个严重问题:
一是没有刚性的公平的操作方案,
“群
众推荐”往往走了过场,“领导批准”为领导走后门提供了方便。
当时
还流行“血统论”,出身不是工农兵家庭的子女,基本上
推荐无望。另一个问题是取消了
文化考试,学员文化程度差
异很大。
1972
年
5
月,北京市对
11
所高校搞了一个调查,
学员入学前文化程度,
相当小学文化程度的占
20%
,< /p>
初中文
化程度占
60%
,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占
20%
。大学上课,学
生
80%
是初中和初中以下的文化,必须补初中、高中课程。
一个班里,有高中文化的有
小学文化的,老师只能就低不就
高。大学教育质量可想而知。
1975
年,邓小平第一次复出,就想到了恢复高考。他开展
全面整顿,其中就想整顿大学招生方法和教学质量。他准备
在中国科技大学搞试点,
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生。谁知,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一来,邓小平再次打倒
。
1977
年
7
月 p>
21
日,中共十届三中全会结束,正式恢复邓小
平党内外一切
职务。邓小平主动提出分管科学和教育。
邓小平
7 p>
月
21
日才正式恢复职务,查全性他们
7
月底就接
到参加科教座谈会的通知,可见邓小平对科学和教育的拨乱
< br>反正多么着急。
7
月
23
日,
他在同长沙工学院临时党委负责
人张文峰、
高勇谈话时说:
< p>不管招多少大学生,一定要考试,
考试不合格不能要。不管是谁的子
女,就是大人物的也不能
要,
不能“走后门”。
可见他当 时就有明确的恢复高考的决心。
7
月
2 9
日,
他在听取中科院负责人方毅和教育部长刘西尧汇
报
时,
谈到找什么样的人参加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
他说:
找一些敢说话、有见解的,不是行政人员,与“四人帮”没有
直接牵连的人参加。按照
邓小平的要求,中科院和教育部火
速确定了参加座谈会的
33
< p>位专家学者。教育界
15
位,
由高
< p>教司司长刘道玉选定。武汉大学谁来?刘道玉选上了查全性。
(四)
1977
年
< p>8月
4
日,人民大会堂江西厅,科学和教育工作座
< p>谈会召开,这是邓小平再度复出后主持召开的第一个会议。
邓小平说:“
这次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意见。题目就是科
< p>研怎么搞得更快些更好些,教育怎么合乎四个现代化的要求,
-
-
-
-
-
-
-
-
-
上一篇:武汉大学学术论文认定意见
下一篇:武大研究生学报人文社科版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