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州工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试行)
实施创新创
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是素质教育的深化
和具体化
。
为进一步深化学校教学改革,
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
< p>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推动学校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开展,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
1
. 通过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以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创业教育为载体,
将创新教育与创业
教育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推进,
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
力,
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所必须的知识、
能力及心理品质,
成 为
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
2
.通过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以
教师为中心的教
育向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转变,
从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向以能力为
本的教育
转变,最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
3
. 通过实施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改革,构建创新
创业教育管理平台
、
课程平台和实践平台,
培育创新创业教育的专兼职结合的师
资队伍,创造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教学与实践条件及环境。
4
.通过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型创新创业教育,对
具有创新创业意愿与潜质的群体进行专门培养。
通过分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
促
进创新创业成果的涌现和创新创业人才的快速成长。
< br>5
.通过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精神与创业技能,使大学生不仅成为
求职者,
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和职业的创造者,
促进学校就业工作 的开展,
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创造一
个良好的开端。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与领导
1
为
切实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
领导、
组织、
协调和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
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 会由学校领导牵
头,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团委、招生就业处、产业处、财务处、二
级学院
共同参与。
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挂靠教务处,
负责具体的日常
工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精心
组织,指导实施,把开展创新创业活
动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并形成各部 门共同配合,
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积极参与
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p>
2
.加强二级学院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p>
各二级学院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组织成立大学生创新< /p>
创业活动领导小组,由行政、党总支、团总支和专业系主任及部分老师组成,同
时可聘请创业成功的校友、
企业管理者、
有关专家担任学生的创业导 师,
为学生
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
.发挥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在创新创业活动中的引领作用
拓展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的功能和定位,
将其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 的
校级创新创业实训基地。
其作用是为全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和能力 培养提供
实践环境与必要条件。
尤其对已经接受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 、
且具备创新创
业潜质和创新创业热情的大学生,
校级创 新创业实训基地可以提供专业化、
个性
化的指导,并为项目启动提供支持
。
三、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措施
1
.更新教育理念,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p>
科学把握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教育、
素质教育、
就业教育的内 在联系,
坚持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以培养学生创 新创业意识和精神为核心,
以创新创
业项目和活动为载体,
以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为关键的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
切实
把创新创业教
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注重顶层设计和整体设计,
注重面向
全体学生,
注重项目带动,
注重通过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推动创 新创业
教育的健康发展。
2
.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设计
< /p>
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变革,
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
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面向学生全体、
有明确的培养目标,
需要系统的课程学习,
以
及实践训练和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因此,
必须从教育全过程出发,
将创新创
业教育纳
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规划设计,
以确保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
能力、
素质达到预期要求。
3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平台
(
1
)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类必修课程
< p>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
通过创新创业类课程学
习,
使学生初步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
途径和一般规律, p>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
的意识。
创新创
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拓展与延伸,
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根据学校
的实际情况,
可以先在全校开设创新创业类公共选修课程,
待课程体系 基本完善,
且教学条件具备后,再将成熟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列入各专业必修课程。
(
2
)在专业教育中融会创新创业教育
根据不同专业,
开展在专业相关领域、
行业进行创新创业 的针对性教育。
各
专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充分发掘本专业创新创业
的教学内容,
通过讲座或课程形式,
启发学生 将创新创业活动与所学专业知
识结合起来,
使各专业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专 业内涵,
并在学科专业基础上开展高
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
(
3
)在部分专业实施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
将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包括实践环节)
纳 入专业课程。
根据专业性质
的不同,
可以侧重于创新教育 ,
也可以侧重于创业教育。
如在工科类专业可以强
化创新
教育,
培育创新成果,
促进成果转化,
推动以专业创新成果为基础 的创业
实践;
在经管类专业中鼓励学生以创新的理念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 创办企业,
并
为学生创办企业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开展跨学科、跨专业的
创新创业活动。
4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
1
)创建学生参与科研创新训练的机制
推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强化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
在 有条件的专业,
把
学生科研训练纳入专业培养计划,
设立 相应学分,
提供实验室开放环境,
指导学
生参与创新科研
训练,
吸引大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
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
< br>练计划,
遴选资助一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构建富有特色的国家、
省厅和学校
三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体系。
通过科研训练, p>
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
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同时可以通过将
科研成果进行转化,达到创业实践的目的。
-
-
-
-
-
-
-
-
-
上一篇: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下一篇:常州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学分实施办法(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