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佩荣:人文就是让你知道生活里要有趣味
2017-02-03
文
|
傅佩荣
傅佩荣,祖籍上海。
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毕业,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专攻宗教哲学。曾
任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现任台湾大学
哲学系、所教
授。
2009
年
6
月,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孟子的智慧》
什么是人文
?
人文的特色是
“
当 下自化
”
,
“
化
”
这个字最重要,
它代表什么
?
代表把我们当下的困境及烦恼
都化解。
人文教育的目标在于:让人在任何时候、任
何地方、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自得其乐。能做到这一步就是
人文教育的成功。
那么,如何达成这个目标呢
?
了解自己与别人的差别
首先,一个人要了解自己与别人的差别何在。
每个人都
有不一样的性格、不一样的兴趣。这里我们先就比较通俗的,一般人可以做到的部分来加以
说明。要不然一谈人文,就问你会不会背几首诗,会不会演奏音乐,会几种乐器,很多人都要泄气了,我
也不例外。
我们先谈与日常生活比较有关系的。譬如
喝酒,很多人都有机会喝酒,这几年台湾的红酒文化也很盛
行,要学会判断这是哪里的酒
,这酒是哪个年份的。有些人闻一闻就能知道,但要他进一步再说得多些,
就语焉不详了
,这样蒙我们中国人可以,蒙外国人未必可以。
我在荷兰教书期间,有
一天看到一个人上电视节目品酒,他的鼻子上居然戴着鼻套。平常我们只看到
马和牛装鼻
套,现在居然有人也装上鼻套。主持人介绍说,要请他开始品酒,并且解释他的鼻子为什么要
装鼻套,因为他的鼻子保险一百万美金,也就是说,他的鼻子如果被人打坏了,或受到什么伤害,甚至摔 p>
跤摔破了皮,保险公司就要赔他一百万美金
!
他品酒的时候,酒杯拿起来摇一摇,一闻就知道那是哪一年份的酒,哪一地区生产的葡萄,那一年下<
/p>
过多少次雨,然后采收之后,放在什么样的橡木桶里面,又放了多久,这些都可以一一说出
来。所以,邀
请这样的人来品酒,如果他说哪一种酒最好,应该是当年第一名的,大家都
没有话讲。
再讲一个品酒的故事,那是英国哲学家戴维
休谟所说的。
有两兄弟都是品酒高手,因为家族有这种
传统,从小受训练怎么品酒。这两兄弟有一次参加宴会,主
人知道他们很能品酒,就打开
一桶陈年老酒让他们品尝,看这酒水平如何。哥哥喝一口,就说这个酒不错,
但是里面怎
么会有皮带的味道
?
实在太离谱了。接着,再请弟弟来试。弟弟喝一口,就说这个 酒不错,但是
里面有铁锈的味道。这一次大家笑得更厉害了,酒里面怎么会有铁锈呢
p>
?
实在太荒唐了。结果,等到这桶酒
喝完的时候,一看桶底,
里面果真有一条皮带,上面的铁环还生锈了。
外国人喝酒可以达到这么高的层次,以后他到任何地方都是谈笑风生,一生喝酒喝不完,因为大家都
会请他品一品自己所收藏的酒。
中国也有类似的故事,比
起前面所说的还要更神奇。这故事出自《世说新语》,有个人叫做荀勖,荀
勖有一次在晋
武帝的宴席上,以竹笋配白饭吃,他忽然对同桌的客人说:
“
这饭是拿用过的木头 烧成的。
”
饭是怎么烧成的
?
古时候都用锅子,底下的木柴是旧的还是新的,跟饭的味道有什么关系呢
?
大家就嘲
笑他,但同时也偷偷派人去打听,一查之下发现真是旧车轮用过之后当木柴烧。
这个功夫比外国人厉害吧
!
他隔着一个锅子居然也能知道是什么木柴烧成
的饭。
我们现在不可能会有这样的人了;试问:你这个饭是
大同
”
牌电饭锅烧的吗
?
每 一种电饭锅烧成的饭是
不是不太一样呢
?
这个我不太知道 ,要问专家了,你也可以成为这样的专家。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专
家只不过比别人
多知道一点点而已,但这一点点就是功力所在。
培养生活的趣味
我们在日常生活上,对哪一方
面特别有兴趣,就要努力比别人多知道一点点,这一点点有时候要靠恒
心。譬如,现在很
多人都说,自从台湾推出凯蒂猫以后,引起搜集的风潮,但是谁能坚持到最后呢
?
当大多
数人都忘记凯蒂猫的时候,你还继续搜集,那么十年之后你就变成凯蒂猫专家了,
拥有各种年代的、各种
形态的凯蒂猫,还标出来哪一年哪一地产品,这样多么有趣
!
任何事情、嗜好、兴趣都可以变成生活上的一种趣味,人文
就是让你知道生活里要有趣味。趣味代表
活泼的力量,因为人的生命很枯燥,整天就是从
早上到晚上,就是一天日夜循环交替,一年就是四季,春
夏秋冬轮流上场,一生多么枯燥
。
朋友见面的时候,看到的是
“
三日不 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言语乏味
”
,大家见面要说什么话,你还没开
口,我就知道了。尤其,是父母最不容易跟小孩相处,很多家长到了小孩读初中的时候,就跟我抱怨,
说:
“
我儿子一回家,
我还没讲话,
他就 叫我闭嘴。
”
我说为什么呢
?
因为他知道你要说什 么嘛
!
妈妈说的话还有什
么营养呢
? p>
你要说的话小孩子早都知道了,所以你不必说了。
我们谈到
差异性的时候,强调人不能没有嗜好,不能没有兴趣。我现在讲一则
“
痴祖闲阮< /p>
”
的故事。有两
个人很喜欢搜集东西,一个人叫祖约,搜集
各种钱币;另外一个人叫阮孚,搜集各种木屐。当时有品评人
物的风气,大家就在猜测他
们两人谁比较潇洒。搜集是可以,太执著的话就变成好像是恋物癖一样,自己
的生命受到
局限了。
有一个人晚上去拜访祖约。古时候的人很可怜,晚上没有电,
当然也没有电视,大家想想看,没有电
视的生活要怎么过
?
我们有时候偶尔停电,就觉得真是漫漫长夜,不知道该怎么办啊
!
古时候就是如 此,所
以祖约在家里每天晚上赏玩他的钱,有各种铜板、各种钱币,以此为乐。听到客人
来访,他赶快把钱收起
来,因为很多人有好东西都不愿跟别人分享,要把它藏起来,但是
来不及藏好,有两个竹箱子就放在身体
后面遮住,客人同他聊天的时候,他就移动身体挡
一挡,怕被客人发现箱子,神色有点尴尬。后来这事传
出去了,说他居然有这样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