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
年第
4
期
p>
第
12
卷
总第
p>
49
期
民族教育
研究
Journal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
for
E
thnic< /p>
M
inorities
N
o.
4
,2001
V
ol.
12
< p>G
eneral
N
o.
49
泰国曼谷华人的华语观
刘
岩
< p>(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 br>,
北京
100081
< br>)
[
摘
要
]
华语在泰国是一种服从于主体民族语言和文化而又自成体 系的语言
。曼谷华人
的华语观是由华人在泰国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决定
的
,
在情感价值和实用价值上存在长期形成
的矛盾心理
。
近年来经济发展的需要给泰国华语的学习和使用注入了新的活力
。
[
关键词
]
双语人
;
语 言情感价值
;
语言实用价值
< br>[
中图分类号
]
H179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1
-
7178
(
p>
2001
)
04
-
0041
-
05
泰国
,
史称暹罗
,
人口约<
/p>
5910
万
(
1
995
)
。
泰籍华人在整个泰国分布地
域广
,
总数超过
600
万
,
约占全泰人口的
10
p>
%
(
1983
)
,
是泰国
最大的少数民族
。
在整个社会中
,
华人文化的影响令人瞩
目
,
华语的使用随处可见
。< /p>
此外
,
泰国还有说
泰语族
语言的佬人
、
掸人
;
说藏缅语族
语言的
克伦人
、
阿卡人
、
傈僳人
、
拉祜人
、
缅人
;
说苗
瑶语族语言的苗人
、
瑶人< /p>
;
说南亚语系语言的
孟人
、
高棉人
、
拉佤人等
;
< br>说南岛语族语言的
马来人
、
占人
、
莫肯人等等
。
佛教是泰国国教
,
其他宗教有伊斯兰教
、
基督教和印度教等
。
这样一个多元文化背景中
,
不同语言的
使用呈现出一幅纷繁交错的情景
。
华人对华< /p>
语的语言观念如何
,
关系到华语在泰国的
使
用与发展
。
本文结合笔者的实地调查
< br>,
对泰
国曼谷华人使用华语的特点及其语言观念进
行分析
。
[
收稿日期
]
2001
-
03
-
06
一
、
华语在曼 谷的使用状况
在首都曼谷
,
总人口中约
2
Π
5
都是华
人
。
他们分布在曼谷市的各个部分
,
与泰族及其
他民族一样
,
效忠皇室
,
使用泰人姓氏
,
接受
泰国风俗习惯
,
普遍
使用泰语
。英语在泰国
普及的程度比在我国高一些
,
不仅政界
、
学术
界能够流利
使用英语的人数较多
,
而且平民
百姓当
中能用英语进行简单会话的人也随处
可见
。
华语方言或普 通话则在华人聚居的地
区使用频率较高
。
在泰语
、
华语双语场中
,
二
者所处的地位不同
,
使用的特点也不同
,
而且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
,
p>
使用的特点也随之变
化
。
(
一
)
两种不同性质的熟练双语人
在曼谷
,
能够流利地用泰
、< /p>
汉两种语言进
行交流的华人可分为两种
:
一种是泰语兼华
语方言者
,
另一种是泰语兼华语普通话者
。
前者数量远大于后者
。
[
作者简介
]
刘岩
(
1970
-
)
,
女
(
满族
)
,
新疆石河子市人<
/p>
,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副教
授
,
博士
,
从事南亚语和双语学的教学科研工作
。
—
4<
/p>
1
—
全泰华人以潮州籍最多
,
约有
441
万人
< br>,
占华人总数的
70
%
< br>。他们集中居住于曼谷
,
势力最强
。其次 为客家人
,
占
16
%< /p>
,
也多居
于曼谷
。
此外还有部分海南籍华人
。
在这些
华人
< br>50
岁以上的年龄段中
,
有很多
人能够用
祖辈传下来的华语方言流利交谈
。
他们的正 p>
式用语都是泰语
,
但在生意场上或人际交流
中
,
则能够根据不同对象自由换用潮州
话
、
客
家话
、
海南话 p>
。
他们所使用的祖籍方言主要通行于以下
场合
:
一是在由华人组成的家庭内部
,
在七八
十岁老人与子代之间多使用华语方言
,
p>
与孙
代间则多使用泰语
(
< br>在华人与泰人组成的家
庭中
,
丈
夫与妻子
、
父辈与子辈则多使用泰
语
)
。
二是在华人集会场所
,
泰国现有大大小
小的华人社团
400
< br>多个
,
包括商会
、
同乡会
馆
、
宗亲会和公益福利机构四类
。这些社 团
很活跃
,
经常举行一些聚会或活动<
/p>
。每每在
这样的场合中
,
会说华语祖籍方言
、
土语的都
尽量使用
。
三是在华人聚居区
,
在曼谷
,
华人
聚居的地区以
“唐人街”
< p>为代表
,
在那里到处
都有中国特色
的餐馆
、
店铺
,
挂着汉字招牌<
/p>
,
生意人根据谈话对象
,
在泰语和华语方言间
灵活地进行转换
。
与说华语祖籍方言的人比起来
,
能说华
语普通话的人少得多
,
而且年龄层偏低
。有 p>
一部分五六十岁的人
,
小时候在华语学校学
过华语普通话
,
并在工作中常与中国大
陆
、
台
湾地区或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华人打交道
,
从
而使所学语言得以保持
、 p>
巩固
;
另有一部分是
二三十
岁的年轻人
,
他们大多出生于泰国北
方
清莱
、
夜丰颂等府
。
在新中国建国初期<
/p>
,
国民党的一部分军
队由云南流入泰北<
/p>
,
并在那里居住下来
,
< br>建立
了小学
、
中学
,
p>
后来又在台湾当局的帮助下
,
这些学校得以
进一步发展
。
这批人的子女华
语口语能力比较强
,
长大后就到曼谷来
,
在旅
游和餐饮业服务
。
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双语人
的华语使用和
语言观念有以下共同的特点
:
—
4
2
—
1
1
尊重泰语作为国语的正式地位
。
这是
由于泰国政府长期推行温和的同化
政策的结果
。
泰国历史 上虽曾出现过两次短
暂的排华
,
但华侨
政策又都很快转为宽松
。
如泰国实行出生地主义和血统主义相结合的
p>
国籍政策
,
运用法律手段把华侨子女一律划
为泰国人
,
通过立法实现对华人的同化
。任
何具有泰国国籍的别国后裔都具有同泰国人
一样的权利和义务
,
一视同仁
,
没有歧视
。
同
时
,
泰国华人也逐渐转变了认同观念
。在泰
国出
生的华侨子女
,
为适应环境的需要
,<
/p>
视
泰国为祖国
,
使用和学习泰语
、
泰文
。
2
1
使用华语时
,
语言风格伴随着浓重
的
泰族文化特征
。
由于老一代华侨长期生活在泰
国
,
其子
女也生长于泰国
,
早已接受了泰族的文化习
俗
,
使用华语时带有泰族文化特征
,
泰
语的语
言风格对华语使用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
如
见面
、
说话都面带微笑
,
语气委婉平和等
。
3
1
对两种语言的使用不带任何偏见
,
灵
活进行转换
。
在特定的环境和场合下
,
使用华语
(
普通
话和祖
籍方言
)
固然能增强民族认同感
,
p>
但对
华人和非华人
、
同族人中本方言 和非本方言
的人
、
语言能力强的和语言能力弱的人的语< /p>
言使用都没有什么偏见或强迫性
,
会根据
实
际交流需要灵活转换语言代码
。
华人家庭子
< p>女如果不愿学华语
,
父母也并不强迫
。父亲
或母亲则在与家庭外的本族人打交道时使用
华语
。
笔者曾访问过一位做木材生意的华裔商
人凌先生
p>
,
今年
65
岁
p>
,
生在泰国北部
,
后举家
迁到曼谷
。
凌先生能流利地使用泰语和华语
普通话
、
海南话交谈
。
凌先生说
,
幼时他曾在
以普通话授课的华语学校
里学习过两年华
语
,
时间虽短
,
却读了很多书
,
如<
/p>
《三国演义》
等
,
认了很
多字
,
终身受益
。
他的海南话是 自
小跟父亲学的
。他还能说一些潮州话
,
是年
轻时在一家潮州老板的店铺里打工时学会
的
。
他父亲
90
岁
,
幼时从中国海南岛来到泰
-
-
-
-
-
-
-
-
-
上一篇:泰国留学FAQ常见问题50题
下一篇:泰国曼谷周边小学汉语教学现状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