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大学查询网 > 高校介绍 >

雄安大学复旦投毒案毒杀过程最大疑团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daxue
2020-11-24 19:22
tags:

浙江大学远程-浙江大学远程

2020年11月24日发(作者:严复)


仅供个人参考



投毒案报道:与自己的战争


在林的性格中,自 尊、上进、好强、善良的一半,始终没有停止与苦闷、自责、充


满挫败感的那一半的战争 。他以自己的方式努力与外界沟通,却始终难觅出口。这


场一个人的战争最终以毁灭的方 式结束。


2013

3

31

日中午,林决定下毒。目标是他的室友、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黄


洋。


此时,复旦大学医学院西苑

20< /p>

号楼

421

室里没有其他人。寝室靠近潮湿的洗衣房,


当天多云,阳光被遮挡;常住的两个人——林和黄洋——都长年在医院实习,少有

同学来这里串门。


林取出试剂瓶,里边是从实验室偷带回来的

N-

二甲基亚硝胺溶液。这是一种浅黄色


油状液体,高毒、无 味,易溶于水。这瓶致命的毒药,林储藏已久。


他熟悉这种试剂,过去

3

年里,林先后将这种试剂注入数百只大鼠体内,制造肝脏


纤维化的样本,然后处死它们,以采集数据。


毒药被注入寝室门边饮水机的水槽,致死的将不再是大鼠。

< p>
直至今日,在与林有过长期接触的人中间,也少有人能够相信林会毒杀室友。黄洋

< br>病发入院后,作为实习医师,林还给黄洋做了

B

超;黄洋的父亲赶到上海后 ,在寝


室留宿,与林共处一晚,他回忆,林神色自若。


在同学与朋友的回忆中,林曾是本科学生会学术部部长,科研能力惊人,论文发表


数远超一般学生,热心同乡会的活动,爱打篮球,玩三国杀,甚至擅长讲冷笑话。

< p>
他们看到的是一个积极规划人生、在公开场合略带羞怯,但在自己的圈子里擅长沟

< br>通合作的瘦高个男生。


但即便身处林的圈子,绝大部分人也从未 留意林的另外一些特质。很少有人知道林


一直在用独特的方式处理与异性沟通上长期积累 的挫败感;也少有人留意林在网络


上习惯使用的极具攻击性的侮辱性语句——无论是对自 己的同学,还是公共人物;


至于林的家庭——其实相当普通的平民家庭——以及故乡,则 被林更加小心翼翼地


隐藏在与人交流的话题之外。

更少有人体会过,迥然相异的两面,在林的内心长期煎熬、发酵——尽管林始终在


述 说和排遣,以难为人察知的方式。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这些不为人知的特质共同构成了 一个隐匿于视线之外的林,杀死室友的,是否正是


这个看不见的人?


饮水机与水票


其实连警方也一直困惑于林投毒 的动机。

在被警察带走后,

林对投毒过程供认不讳,


但对 动机一直闪烁其词。


林曾对警方自称投毒是一个愚人节玩笑,令办案人员很难采信。


还有一种接近办案人员的消息称,林自称听见黄洋和另一名室友谋划愚人节要戏耍


自己,于是抢先报复。


但林至少向警方提及一次与饮水机有关的争执。


南方周末记者从可靠渠道了解到,林与黄洋及另一位室友葛林(化名)曾因水票起


过争 执。黄和葛提出三人平摊购买桶装纯净水的费用,但林拒绝了,他提出,自己


喝得少,平 摊的方式不合理。


争执以林退出平摊、“自己买水喝”告终,林的同学 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

3

31


日前后, 林开始出入隔壁寝室借水。


葛林没有否认这一细节,他只是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不做评论。”


但这次争执应该只是激化了既有的矛盾。南方周末记者查证,早在半年前,林就从


QQ

好友列表上删除了“五官科

-

黄洋”,而黄 洋当时也将林删除。两个共处一室的


室友,自此不在对方的网络联系人之中。

< p>


葛林也回忆不起当时两人为什么网络“绝交”,但从另外的消息渠道能够确认,林


从实验室偷出致命试剂,正是在随后的半年中。


林获取毒药的过程,犹如侦探小说的情节。他的目标是早先用剩下的试剂,储藏在


一间 实验室里。钥匙不在林手里,他甚至不确定剩余试剂是否还在原位,所以他选


择先“踩点 ”。


动手那天,

林恰在大楼里有课。

他 借口要去存放剩余试剂的房间拿手套之类的杂物,


在导师的陪同下进入实验室,确认了目 标所在,也确定了储物柜钥匙的位置。


回到课堂后,林又找了个借口, 暂时离开。随后潜入实验室,打开储物柜取得试剂,


并长时间保存,直到

3

31

日,浅黄色的液体被注入纯净水中。

< /p>


4

1

日上午,黄洋喝了口水,感觉味道不 对,据说还特意清洗了饮水机和水桶。


他很快开始呕吐、发烧,第二天去了林所在的中山 医院挂急诊。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同学高科(化名)记得,医院初 步诊断为急性胃肠炎,化验结果还显示肝损伤,导


师带了

1

万多元现金赶来,安排他住院。

4

3

日,黄洋 依旧呕吐不止,脸也好像


又肿了些,验血结果直接把他送进了外科重症监护室(

ICU

)——血小板只有

40

×


1 0^9/

升。


全面检查后,黄洋的状况令人惊讶,谷丙 转氨酶指数高于

1000

,而正常指标应小于


75

;肝功能指标全线异常。医院认定他的肝出了毛病,诊断为急性重症肝炎、弥散


性血管内凝血。


“病情恶化非常快,几天里血小板就跌到了

< p>1

2

,血氨、胆红素超标好多倍。”


高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专业地看,医院的诊断治疗没有问题,毕竟谁都想不到是


中毒 ,在常规治疗中,中山医院已进行了最高质量的施救。


黄洋的父亲黄国 强于

4

3

日赶到上海,还与林在寝室共处了一晚 ,他告诉南方周


末记者,那天晚上,林很“淡定”。

< br>这也是黄洋一位师妹的看法。黄洋入院后,她曾与林一起翻找寝室里各种杂物,为


医院诊断病因找线索;期间林神情自若。作为实习超声科医师,他还为黄洋做了

B


超测试。


“黄洋住

ICU

后, 我见过林好几次,有一次他刚去看完黄洋,我们问他怎样,他说


肝衰,人还清醒,我们还 讨论了下病因和治疗,看不出半点异常。”高科回忆说。


之后高科还在 宿舍走廊碰到林几次,“林告诉我,他已经发了

8

篇论文了。”


在黄洋病情恶化时,林讨论的是论文送审和盲审的事。


4

7

日,黄洋开始鼻腔出血,次日陷入昏迷。医院陷入 束手无策的境地。直到

4


9

日,黄洋的 师兄收到短信,提醒注意一种药物。


短信曾被公众猜测为来自林,但南 方周末记者了解,短信实际上来自另一位使用试


剂做实验的学生,黄洋突然恶化的病情使 他想起了实验中的大鼠,这种猜想很快得


到证实。出于保护的目的,警方未向外界明确他 的身份。


4

11

日, 林被警方带走,并很快承认了投毒的事实。次日中午,有同学在医学院


看到被警方带回的 林,他是来指认现场的。


同日,医院发出了病危通知书;

4

16

15

23

分,医院宣布,黄洋死亡。


4

19

日,警方向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提请逮捕林,并首次披露案情。动机被< /p>


归纳为“林某因生活琐事与黄某关系不和,心存不满”,但仍未明确“琐事”的具


体内容。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潜意识”与“自尊心”


警方申请批捕的消息 ,说服了许多将信将疑的人,但林的母亲显然不是其中之一。


半个月来 ,只要人们经过汕头市潮阳区和平镇的一栋

4

层小楼,总能看见这个

50


岁的女人呆坐在一楼杂货铺,头发花白、凌乱,以泪洗面。


在潮汕,崇拜三教神祇是沿袭已久的传统,林母也不例外。每逢初一、十五,人们

< p>
都会见到这个提着香烛冥纸的农村妇女,前往庙宇虔诚膜拜;如今祈祷更成了她唯

< br>一的寄托。


“除了烧香拜佛,我还能做什么?”她哭着问。


一旁,沮丧的村民们和整座村庄一样沉默。沿街数十户人家都姓林,人们对投毒二


字讳 莫如深、一致将目光投向过往:“林仔那么乖,肯定是被人冤枉的!”


长久以来,

“林仔”都是村里的骄傲。他

1986

年出生于此,排 行老二。家境并不优


越——父亲早年在一家服装厂打工,母亲则常年拉着一辆木板车,在 镇上的工厂里


收购废品——

10

年前,一家人才从狭窄的 土屋,搬进了如今的小楼,出售纸巾、饮


料等为生。

< br>林曾多次劝说母亲不要再收废品,识字不多的母亲却让其安心读书,“全家人的希


望都在两个儿子身上”。


潮汕地区本有重商之风,村里的男孩大多初中 没读完就跑去做生意,林家的孩子却


是异类:两个女儿都在当地做老师,两个儿子也先后 考上大学,林是其中佼佼者。


和平初级中学的蔡老师记得,中学时代的 林沉默、害羞,却一直是全校“最优秀的


那几个孩子”。在教育并不发达的和平镇,林复 旦大学研究生的身份,是这位老师


从教二十年最闪亮的荣耀,她每逢过节也总能收到这位 得意门生的祝福短信。


林拥有同龄人中少见的自律。其高中同学对南方 周末记者回忆,林每天

6

点半准时


起床,“老师基本上不 用管”;对成绩有些过分执著,常常考试一结束,就在宿舍


自责,抱怨状态不佳。


“基本属于那种书呆子级别人物!”一位男同学这样定义昔日的同窗,

“话特别少,


只有当谈起篮球和乒乓球时,话才多一些。”

< /p>


后来显现出的自卑、

羞涩、

渴望却又不善于与女性交往的一 面,

在此时也初露端倪。


同学们认为,封闭的成长环境和程式化的生活多 少影响了他,塑造了一种异常敏感


而害羞的性格。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高中同学李小寒回忆,她多次向 成绩优秀的林请教课业难题,“他从不拒绝帮忙,


但如果多问两句,他就不敢直视你的眼 睛”。


李小寒还记得,在高中英语课的一分钟口语演讲中,林站在讲台 上,“身姿很不自


然,声音越来越小,甚至听不清,有时不自觉地就转过身,面对黑板” 。


林曾珍视在家乡的经历——小时候光着脚在雨里乱闯,顶着雨在练江 里游泳、划龙


舟、在码头钓鱼——尽管外出上学多年后,他又感到与这片故土的疏离。< /p>


对故土的记忆、家境的艰辛,与内向的性格一起,在林身上刻下一体两面 的鲜明印


记。


大多数人接触的都是其光明的一 面:孝顺、和善、恋家。初中好友杨学勇回忆,几


年前,林终于说服母亲不再卖废品,自 己则从不向家里拿一分钱,而是靠奖学金和


家教养活自己。

2013

2

月,林回家,还把两万块钱积蓄都交给了母亲。


很少有人注意到他内心的灰暗。


< p>QQ

日记里,林写道:

“像《恰同学少年》里面那个在进大学时对着学校领导 说他


自己父亲是他雇用的挑夫一样,我在本科以前一直也有这么一种自卑的身份心理,< /p>


每次听说谁谁谁的父母是什么医生、大官的,我就会内心小羡慕一番。”


实习时,科室老师问到家庭情况,林从不愿多说。有一次闲聊,老师问起父母是否


退休,他突然愣住、点头。老师回忆,意识到他脸上表情的细微变化,没再问下去。

< p>


后来的日志里,林这样总结自己的心理:“我的潜意识中确实有着一种想借助裙带


关系上位的成分,可是我的自尊心又时不时把我给拉回来继续奋斗,形成了我矛盾


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与自己的战争


2005

年,和平镇的“林仔”来到了广州,进入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林随后四年生


活中的很大一部分都集中在了网络上,不自信又要强的性格在虚拟空间里更 为清晰


地显露。


如今外界往往把目光集中在那 些饱含情绪又不知所云的

QQ

状态上,却少有人知道,


中 山大学的“博济论坛”才是林的“主战场”。


在那里,他用一个账号总 共发表了

458

个主题、

13777

个帖子,以至 于“水友”们


回忆起来“小钢帽”(林在论坛上的绰号)时,总记得那个图书馆机房里的 身影,


面前的屏幕上,永远打开着的论坛。


在 这里,他可以尽情倾泻自己的无力感,尤其是来自与异性交往不顺的经历。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大二的林,还只是做些情感测试 ,在征友主题下跟帖,诸如“寻找射手座女孩”;


到了大三,和一大批“水友”熟络后, 他被称作“主题刷版王”,并逐渐不吝于展


示自己的渴望与脆弱。


平日里不讲究穿着的林会在论坛询问,“暑假回家去找那个她约会,想打扮一下自

< p>
己,怎么打扮好?”


这种询问通常没有下文,林会随后自 己回复:“像我这种女生都讨厌我,我一走近


她就走开的,怎么跟她聊天呢?”


高中时代尚能保护林的优等生光环,在大学里不再耀眼。在超越了一班一级的交 友


中,他被挫败感反复折磨。


一次聚餐上,他 问一个女生的年级,对方让猜,猜不中就喝酒。几杯酒下肚,女生


反问林的名字,他如法 炮制,也要女生猜,不料女生当着许多人的面答:“我对你


没有一点兴趣。”更打击林的 是,“过了一会,有个帅哥过来了,

MM

主动跟对方报


了 自己的名字与年级”。


他在论坛上记录下这一切,并公布决定,“以后 众多人物聚集的场合,我不会再和


MM

交流!——等她们来和我交流。”


到了大四,林已经熟练掌握了自嘲的武器,用来抵抗挫败。

< p>2008

年的冬天,他在一


番自问后对自己进行了概括,“有谁会喜 欢我这个人?丑男第一、手无缚鸡之力、


木讷、迂腐、时代的落伍者。”


即使故乡也无法提供慰藉。

2009

年的暑假,家乡又一 次在练江上举行龙舟赛,那里


有林少年时代的美好回忆。然而,在“惨不忍睹”的江水上 ,他面对一堆“生疏的


面孔”。


“很多小伙伴 都不知道跑哪去了,没有再联系过,船上每个人都是那么成熟,都已


经是大人了——至少 是在社会上穿行了,相比之下,觉得自己很单纯,不免有种在


异乡的感觉”。

< p>


比赛中天降大雨,林回忆起小时候冒雨游泳的往事,激动得大笑大叫,但“每个人


都带着种诡秘的笑容看着我——现实中,我是最讨厌那种笑的”。


故乡沦落为异乡,甩不脱异乡的林,逐渐用“闷骚”来定义自己,他引用书本上看

< p>
到的段落来解释这个词:“生活使其有太多的郁闷,而生活本身及其自身习性却又

< br>阻止了其正常呐喊出来,于是,不正常的发泄就出来了,这就是所谓的闷骚。”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大学生直招士官-大学生直招士官


艺考的大学-艺考的大学


在大学英文-在大学英文


扬州大学是-扬州大学是


基督教大学-基督教大学


济南有哪些大学-济南有哪些大学


大学年鉴-大学年鉴


利兹大学专业-利兹大学专业



本文更新与2020-11-24 19:2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daxue/2487.html

复旦投毒案毒杀过程最大疑团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