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修业年限、授予学位、最低学分要求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翻译;
修业年限:
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最低学分要求:学分。
二、专业简介
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年获教育部批准,年开始招生。本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合
理,软硬件
设施齐全,拥有多个双语平行语料库,各种软件,建有笔译实验室和口译实验
室。本专业以外国语言文
学、中国语言文学为依托主干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英汉双语转
换能力,强化专业翻译技能培养,力求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翻译实践能力。经过多年的发展
,已经形成以中原文化翻译和机助翻译教育教案为特
色的本科专业。翻译专业毕业生基础
厚重,专业扎实,不仅应拥有娴熟的英汉互译技能、了解翻译的职
业特点,同时能够运用
常见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进行翻译,能够按照国际、国内通行的翻译职业规范
从事口译
或笔译实践活动。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的通用型翻译专业人才,
毕业生应具有扎实的双语基础、丰富的百科知识、较高的跨文化交际素养、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
良好
的职业道德,了解中外社会文化,熟悉翻译基础理论,掌握多种文体笔译技能和口译
技能,能熟练运用
翻译工具,了解翻译及其相关行业运作流程,并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能
力、工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毕业生能够胜任各种机构(部门)的实用类文本和一般难
度的科技文本的翻译、交替传译、涉外交际等工
作。
四、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
掌握外国语言文学知识、国别与区域知识,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 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及人文社会
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
.
双语语言知识与能力,包括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 识,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汉
语知识与写作能力,双语演讲与辩论能力,语言学
习与运用能力;
.
翻译学科的基本 理论、基础知识与能力,包括口笔译技能、口笔译理论、以及译者综合素质;
.
翻译需要的相关知识与人文素养,相关知识包括英语国家简况、跨文 化交际能力、语言学基本知
识、外国文学基本知识、计算机与网络应用、职业道德与相关
职业知识;人文素养包括政治思想素养、
创新思维、中外文化素养、团队合作精神等。<
/p>
.
外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 力、一定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
用能力、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
五、专业核心课程
翻译概论、英汉笔译
、汉英笔译、应用翻译、交替传译、专题口译、中国文化概论、英语国家简况、
跨文化交
际。
六、专业特色课程
中原文化翻译、机助翻译、翻译测试
七、课程结构及总学分和总学时构成表
表
课程结构及学分构成表(非师范类)
课程结构
必修课
限选课
()
通识教育平台课程
学科基础平台课程
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学分
占总学分
的比例
备注
根据专业性质设置通识教育
平台课程,
少于规定学分的其
学分移至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p>
中。
其中,至少修读第
二课堂学
分,
详见
《河南师范大学本科
< br>生
“第二课堂学分”
评定细则》
研究性课程模块
应用性课程模块
选修课
专业任选课程
()
任选课
第二课堂
()
素质拓展课程(校级公
选课程)
合计
其中,实践教案环节(含实习、实验、毕
业论
文等)
注:在学分中,要求实践学分理科类专业≥学分;文科类专业≥学分。
八、翻译专业课程计划总表(见附件)
九、翻译专业分学年课程设置一览表(见附件)
附件
翻译专业课程计划总表
总学时分配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形势与政策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实
验
大学体育Ⅰ
Ⅰ
大学体育
学分
讲授
实
实
实习
验
践
周
建议
选课
学
修读
形式
时
学期
讲座
必
通识
修
课
平台
课程